计谋 (27) 假痴不癫 (上) 江铭辉 五梦网
图:孙膑(左)与庞涓
假痴不癫是36计的第27计,以下是假痴不癫的出处、用法及实例。
1. 出处
此计源自于[孙子.计篇]中的「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意思是:有能力而表现无能,可用而表现不能用,已经靠近了,欺骗在很远,在很远的地方,却制造很近的假象。假痴不癫原意为,假装痴癫,藉以隐瞒敌人,以便自己做好充分准备。也可以引申为:宁可假装不知道竞争对手的敌意或情况,而不行动,也不要因知道而轻举妄动。凡事应当暗中筹划准备,不露声色。战争是一种用假像来欺骗和迷惑对方的学问。本来自己强大,却要伪装成弱小;本来具有战斗力,却要伪装成不堪一击。
在明末清初吴门啸客著作的《孙庞演义》记载孙膑用此计骗过庞涓,避开杀身之祸。
清代长篇小说如莲居士的《说唐演义》第62回说: 尉迟恭诈称疯魔,唐高祖敕赐鞭锏。
出自明清的《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说:“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
2. 用法
假痴不癫便是装成痴呆状,让对方消除戒心,其实其内心非常的冷静, 等最佳的时机就立刻行动,和扮猪吃老虎是同义的。
本计与从民间俗语“装疯卖傻”“装聋作哑”很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回避某种矛盾,或者为了度过某种危难,或者为了对付某个势力强大的对手,在一定时期内,故意装愚蠢、呆痴行为,以求自保,然后等待时机,战胜对手。例如:孙膑使用假痴不癫的计谋骗过庞涓,避开杀身之祸。
3. 实例
古代实例
实例(1)
秦朝末年,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邻近一个强大的民族东胡,借机向匈奴勒索。东胡存心挑衅,要匈奴献上国宝千里马。匈奴的将领们都说东胡欺人太甚,国宝决不能轻易送给他们。匈奴单于冒顿却决定:「给他们吧!不能因为一匹马与邻国失和嘛。」匈奴的将领们都不服气,冒顿却若无其事。东胡见匈奴软弱可欺,竟然向冒顿要一名妻妾。众将见东胡得寸进尺,个个义愤填膺,冒顿却说:「给他们吧,不能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子与邻国失和嘛!」东胡不费吹灰之力,连连得手,料定匈奴软弱,不堪一击,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这正是冒顿单于求之不得的。不久之后,东胡看中了与匈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这荒原属于匈奴的领土。东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赠。匈奴众将认为冒顿一再忍让,这荒原又是渺无人烟之地,冒顿恐怕只得答应。谁知冒顿此次突然说道:「千里荒原,渺无人烟,但也是我匈奴的国土,怎可随便让人?」于是,下令集合部队,进攻东胡。匈奴将士受够了东胡的气,这一下,人人奋勇争先,锐不可当。东胡做梦也没想到那个痴愚的冒顿会突然发兵攻打自己,所以毫无准备。仓促应战,但哪里是匈奴的对手。战争的结局是东胡被灭,东胡王被杀于乱军之中。
冒顿使用假痴不癫之计,假装懦弱,骗过东胡王,一举消灭东胡。
实例(2)
孙膑与庞涓,同是鬼谷子门下弟子。庞涓先下山,并做了魏国军师,在魏王面前,还推荐了孙膑。
魏惠王遣派使者,持了庞涓的信函,征召孙膑下山。
孙膑到了魏国,魏惠王就打算请孙膑任副军师,庞涓在魏壬前却多方阻挠,因此改授孙膑为客卿,暂居在军师府。
庞涓知道孙膑的才能胜过自己,将来功劳一定在自己之上。因此,在魏王面前说起孙膑坏话。
「孙膑虽然是来到了魏国,但是一心系念他的齐国,暗地和齐国的使者私通。」庞涓说。
魏王一听大怒:「把他给关起来!重重处罚。」
孙膑就这样受了削足重刑。
表面上,庞涓仍以客礼对待孙膑,请孙膑写出孙吴兵法。
兵法写完了,孙膑的饮食被断绝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中了庞涓的毒谋,生命在旦夕之间。
他想到:临下山时,师父交给了一个锦襄,说是在紧急时打开。他解开锦囊一看,裹面有三个字;「诈疯魔」。
第二天,孙膑装起疯子来。
庞涓想:说不定是诈疯,就命令左右把他拖进猪圈中。
孙膑在粪尿堆裹,疯疯癫癫的,有时哭,有时笑。给饭吃,说是毒药,抓起猪粪就吃。
庞涓认为孙膑疯了。对他的防备也就渐渐松懈下来。
后来齐王知道派人到魏国,偷偷的用柴车载孙赎回到齐国。
孙膑使用 假痴不癫之计,表面疯癫,内心清醒,骗过庞涓,逃过一劫。
实例(3)
刘备早已有夺取天下的抱负,只是当时力量太弱,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而且还处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装作每日只是饮酒种菜,不问世事。一日曹操请他喝酒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两个人!”一句话说得刘备惊慌失措,深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负,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幸好此时一阵辟雷,刘备急忙遮掩,说自己被雷声吓得掉下筷子。曹操见状,大笑不止,认为刘备连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对刘备放松了警觉。后来刘备摆脱了曹操的控制,终于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一番事业。
刘备使用 假痴不癫之计,假装懦弱无能,让曹操以为他不是英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