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謀 (27) 假癡不癲 (下) 江銘輝 五夢網
實例(3)
美國的服裝商德魯比克兄弟二人開了一家服裝店,他們的服務十分熱情。每天,哥哥都站在服裝店的門口,向行人推銷。但是,這兄弟二人都有些“聾”,經常聽錯話。
經常是,兩兄弟中的一個,熱情地把顧客拉到店中,反復介紹某件衣服是如何地物美價廉,穿上後又是如何地得體和漂亮。經過這樣勸說一番之後,顧客總會無可奈何他說:“這衣服多少錢?”
“耳聾”的哥哥把手放在耳朵上問道:“你說什麼?”
顧客又高聲問一遍:“這衣服多少錢?”
“噢,你問多少錢呀,等我問一下老闆。十分抱歉,我的耳朵不好。”他轉過身去向那邊的弟弟大聲喊道:“喂,這套全毛的衣服賣多少錢?”
弟弟站起身來,看了顧客一眼,又看了看服裝,然後說:“那套嘛,72美元。”
“多少?”
“72美元。”作老闆的弟弟高喊道。
哥哥回過身來,微笑著向顧客說:“先生,42美元一套。”
顧客一聽,隨即趕緊掏錢買下了這套便宜的衣服,溜之大吉。
其實,德魯比克兄弟兩人的耳朵一點也不聾,使用「假癡不顛」的計謀,借“聾”給想占小便宜的顧客造成一種錯覺來促銷。事實上,這兩兄弟採用此種方法經營得非常成功,賺了不少錢,供著他們的三個孩子上大學。
實例(4)
一家公司的三位代表,到美國談一樁生意。美方的談判代表團由一群精明能幹的高階幹部組成。第一回合談判,美方利用兩個半小時,以好萊塢式的影片放映介紹公司和打算推銷給日本人的產品。美方策劃最完美的自我宣揚,不放過任何科技輔助工具。整個過程中,日本人不發一語,靜靜地坐著。兩個半小時後,美國代表團團長站了起來,再度扭亮了房間的燈光,認為放映成功而笑容滿面。
這時他轉向日本人問道:「請問,你們的看法怎麼樣?」一位笑得十分友善的日本人答覆:「我不太懂。」當美國人聽到這個答案時,臉色都發白了。「您說您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另一位日本人也很有貌地說:「我們全部都不懂。」此時,美國人幾乎要抓狂了,但刻意抑制自己的怒氣問道:「從什麼時候起:您們聽不懂我們的報告?」第三個日本代表又道:「從一開始,當燈熄了、開始放映幻燈片起,我們就沒聽懂。」聽完這番話,美國人顯得心灰意懶,於是他再次求助日本人:「嗯!嗯!您們期待我們應該如何做呢?」此時,三個日本人異口同聲地說:「您能不能把報告再重複一次?」
美國人深信這次簡報效果卓越,其產品能以一個好價錢賣給日本人,日本人卻在他們頭上澆了冷水。日本人以假癡不癲,裝笨的方式,希望整個報告能萬重複一次,其實他們完全了解,他們只是藉此摧毀了美國人的勝利信心與自信,因此日本人掌控了整個場面,最終的結果是,日本人成功地把價格大幅度壓低,簽下一份對他們有利的交易。
實例(5)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有次坐火車出差,發現車廂有位中年男子,無視於車廂全面禁煙的規定,在座位上抽起煙來。看不慣的他就過去,遞了一張名片給這位抽煙的男子,並希望他能將手上的香煙熄掉。
但是,這位中年男子接過名片之後,根本連甩都不甩卡耐基的規勸,仍然繼續地抽著手上的煙,卡耐基只好向火車的列車長反應。
豈知,列車長前去勸導,回來之後,無奈地對著卡耐基說:「我看,還是讓他抽吧!因為,那個人是赫赫有名的鋼鐵大王卡耐基,這張名片就是剛剛他給我的‥‥」
這個位中年男士「假癡不顛」,明明知道他是鼎鼎大名的卡耐基,但他假裝不知道,等到列車長前去勸導,才狐假虎威,把卡耐基名片給他,讓列車長以為他是卡耐基先生。
實例(6)
1940年代,美國全錄公司生產一款新式的影印機。公司創始人威爾遜獲得生產該影印機的專利權。這款新式影印機出廠時,成本僅2400美元,但威爾遜竟將售價訂為1萬9500美元,超出成本10倍以上。
他的幕僚禁質疑他腦袋有問題,這樣高的價格根本不可能賣出去,而賣不出去的產品還有什麼利潤可言?更嚴重的是,這個定價已經超出當時法律許可的範圍,因此他們所生產的新款影印機可能被禁止出售,屆時威爾遜又怎麼辦呢?
其實威爾遜使用「假巔不癡」計謀,表面上裝瘋賣傻,要它的產品賣不出去,且被政府禁止出售。
果然,一切正如幕僚人員所說的,過高的定價使得新款影印機被禁止出售。
但是由於展售期間已經向消費者展示過它獨特的性能,消費者莫不渴望使用這種奇特的機器,加上威爾遜早已獲得生產專利權。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威爾遜因應消費需求把影印機以出租服務的型態重新推出時(只高價出租,不賣),顧客頓時務擁而來。儘管租金不低,但受到日前售價過高的心理因素影響,顧客仍認為值得。
原來威爾遜一開始打的算盤就是出租印機,從出租印機取得長久的利潤。
新款影印機出租服務沒有多久,威爾遜就如願以償追到一筆巨額利潤。
表面上,威爾遜是「假癡」 佯作不解法律限制,和不懂顧客的心理,藉由法律的限制給了他不能賣的合理藉口。以只租不賣的謀利方式,卻不致引起消費者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