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謀 (22) 金蟬脫殼 (上) 江銘輝 五夢網
上圖:蟬的脫殻(剛鑽出殻時(左邊是蛹殼背部開始出現裂縫)
下圖:蟬的羽化「快要全部鑽出殻的時候,蟬也生出翅膀。」
圖: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 是36計的第21計,以下是金蟬脫殼 的出處、用法及實例。
1. 出處
金蟬脫殼的出處有下列幾個地方。
(1)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金蟬脫殼這一個謊。”
(2)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四折:“天也,我幾時能夠金蟬脫殼?”
(3)《三國志平話.卷上》:
至次日天曉,探事人告曰:「呂布將三萬軍,下虎牢關搦戰。」冀王問眾官:「誰與溫侯決戰?」言未盡,有長沙太守孫堅,引軍出馬,與呂布對陣。交馬都無三合,孫堅大敗。呂布趕入大林。呂布發箭射孫堅,孫堅使今(金)蟬蛻殼計。孫堅卻將袍甲掛於樹上走了。呂布將孫堅的頭盔戰袍,使健將楊奉上虎牢關,與太師董卓去。正行之次,路逢張飛,奪了頭盔戰袍。
(4)《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五回:“這賁四巴不得要去,聽見這一聲兒,一個金蟬脫殼走了。”
(5) 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回:“這個叫做‘金蟬脫殼計’:他將虎皮蓋在此,他卻走了。”
上述5本以關漢卿的年代最早,所以最初的出處應該是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關漢卿,金末元初人,約活躍於1210年至1300年間,解州(今山西運城)人,“元曲四大家”之一。
2. 用法
殼,指物體外表的硬皮,蟬,是一種在成長過程中,會脫去外殼的昆蟲。蟬所脫去的外殼,形狀外貌就如同真的蟬一樣,要走近注意觀察後,真假才可分辨。
金蟬脫殼本義是指蟬脫去外殼的蛻變,後用來比喻製造或利用假像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或比喻事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因此,這則成語正面的解釋與脫胎換骨,改頭換面很像,負面解釋是:指以蒙混的手法,脫身逃走的意思。
瞿秋白 《論文學革命及語言文字問題》:“古代 中國 文,現在脫胎換骨,改頭換面,用了一條金蟬脫殼的妙計,重新復活了起來。”
例句:歹徒竟然用「金蟬脫殼」的計謀逃走,使得警察撲空。
3. 實例
古代實例
實例(1)
太平天國將軍石達開攻取廣東時,曾救了一位少女,為她洗雪姊姊和嫂嫂的冤倩,還替她的生父生母建造墳墓,少女感恩不盡,想以身相許,可是為他拒絕,他說:「既然我們以寄父義女相稱,我不能背著道義,納妳為妾,同時,我要求部下凡是姦淫的一律處死,我若是答應妳,那何以禁區部下呢?我應為妳選擇一個好夫婿!」於是凡見到部下中有年輕的軍官,尚未成家的,必讓義女看看,而後問:「這位,你肯嫁他麼?」義女皆搖搖頭,經過相當時日,少女還是找不到如意郎君,有一次,石達開對她說:「青春不再,趕緊選個乘龍快婿吧!究竟妳耍選何等人,才肯嫁呢?」適巧一位書記站在旁邊,少女便用手指他說:「那個人與我有緣!」這麼一說,粉臉通紅,石達開以為兩人已有私情,於是便成全他們,其實,書記和少女直到花燭之夜,才開口交談。
等到石達開被清軍追殺得走投無路,準備自殺時,將所藏的珠寶全部送結義女,義女含著眼淚推辭說:「女兒早已料到有這麼一天,所以別人我都不願嫁,而嫁給書記,乃是因為書記的面貌長得非常像寄父,一但有急難,可以救急呀!」於是叫她丈夫過來,把衣服和石達開對換,起先她丈夫還戀戀不忘她的美色,不肯答應,她便提起劍來要自殺,至此,她先生沒有選擇的餘地,把衣服脫下來,石達開為義女的大義深深感動,穿著書記的衣服,拿一些金銀珠寶,像金蟬脫殼般的離去,遁人五台山當和尚 ,而讓清軍擒住他的義婿去獻功。
實例(2)
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終於在第六次北伐時,積勞成疾,病死於五丈原。為了不使蜀軍在退回漢中的路上遭受損失,諸葛亮在臨終前向姜維密授退兵之計。姜維遵照諸葛亮的吩咐,在諸葛亮死後,秘不發喪,對外嚴密封鎖消息。他帶著靈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馬懿派部隊跟蹤追擊。姜維命工匠仿諸葛亮摸樣,雕了一個木人,羽扇綸巾,穩坐車中。並派楊儀率領部分人馬向魏軍發動進攻。魏軍遠望蜀軍,軍容整齊,又見諸葛亮穩坐車中,指揮若定,不知蜀軍又耍什麼花招,不敢輕舉妄動。司馬懿一向知道諸葛亮“詭計多端”,又懷疑此次退兵乃是誘敵之計,於是命令部隊後撤,觀察蜀軍動向。姜維趁司馬懿退兵的大好時機,馬上指揮部隊,迅速安全轉移,撤回漢中。等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已死,再進兵追擊,為時已晚。
諸葛亮已死,姜維假裝諸葛亮還沒有死,羽扇綸巾,坐鎮指揮,使司馬懿中計,部隊得以金蟬脫殼,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