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夠聰明嗎?  2014-07-04 計謀 (21)混水摸魚 (上)

計謀 (21)混水摸魚  ()        江銘輝      五夢網

 

 混水摸魚36計的第20計,以下是混水摸魚的出處、用法及實例。

  

圖:混水摸魚

1.      出處

西元前6世紀希臘寓言家伊索《伊索寓言》‧漁夫中講混水摸魚的故事:

一位漁夫在河裡捕魚時,先攔河張網,然後用繩子拴上石塊,面向魚網擊打水底,魚嚇得到處亂遊,有些撞進網裡。當地有人見漁夫這樣做,責怪他把水攪渾了,使人不能喝到清水。漁夫說:“若不是把水攪渾,我就捕不到魚,捕不到魚,我就得餓死。”

有人把它作為“渾水摸魚”的來源。要確定伊索“渾水摸魚”寓言是不是36計譯“混水摸魚”的起源。應該比較該寓言翻譯到中國的時間,與《三十六計》成書的時間,才能決定。

但很可惜《三十六計》成書時間並不知道,有關《伊索寓言》引進中國最早的的譯本是1625年共譯22篇。

「三十六計」一詞語出《南齊書·王敬則傳》提到的三十六策,但沒有看到書,學者認為此書成書於明清之際。

如果「三十六計」成書於明清之際,則“渾水摸魚”來自《伊索寓言》是可能的

這是“渾水摸魚”故事來源,至於“渾水摸魚”成語來自:

老舍《四世同堂》:假若事情已定,他大可以馬上去渾水摸魚,管什麼上海開仗不開仗。

老舍《四世同堂》:「其餘那些人,有的是渾水摸魚,乘機會弄個資格;他們沒有品行,沒有學識,在國家太平的時候,永遠沒有希望得到什麼優越的地位。」

茅盾《蝕動搖》:「他又覺得南鄉農民的辦法,『也不無可取之處』,只要加以變化,自己就可混水摸魚,擇肥而噬。」

老舍1869年-1966年)是舒慶春筆名,生於北京,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

茅盾生於1896浙江省桐鄉縣,父親沈永錫於茅盾童年時逝世;母親陳愛珠,是茅盾的第一個啟蒙老師。

 

2. 用法

“混水摸魚”同“渾水摸魚”,渾水是混濁的水。

在混濁的水流中,比較容易抓到魚,因此用來比喻在混亂的環境中,趁別人不注意時,從中撈到好處。尤其對做事不用心,動不動找機會開溜的人,可以用這則成語來指責他。在混濁的水中,魚暈頭轉向,乘機摸魚,可以得到意外的好處。此計用於軍事,是指當敵人混亂無主時,乘機奪取勝利的謀略。例句:每次工作時,他最會「渾水摸魚」,我們都不喜歡和他同一組。

 3.       實例

古代實例

實例(1)

東漢時,漢光武帝劉秀是一位有韜略的政治家。在末登基前,曾在河北一帶與王朗大戰二十多日,最後攻破邯鄲,殺死王朗。

當時,王朗在邯鄲稱王,實力雄厚。劉秀不敢正面迎戰,就帶著少數親信到了薊州州兵變,響應王朗捉拿劉秀。劉秀衝出城門,倉皇南逃。眾人逃到饒陽已彈盡糧絕,劉秀忽然把大腿一拍,說出虎口求生的辦法,冒充王朗的使者哄騙驛站一頓飯。眾人裝扮一番,就以王朗的名義,大模大樣的走進驛站。驛站官員信以為是王朗的使者,哪敢怠慢,急忙備美食招待。劉秀等人就狼吞虎嚥的吃起來,他們的饞相引起了官吏的疑心,為了辨其真假,釋站的官員故意將大鼓敲數十下,高喊邯鄲王駕到。

這一喊,把眾人嚇得目瞪口呆。劉秀驚得站起來,但很快鎮定下來。他想:如果邯鄲王真來了,是逃不掉的,只能見機行事。他給眾人一個眼色,讓大家沉住氣。他自平靜的說:「請邯鄲王,進入相見」等了好一會兒,也不見邯鄲王蹤影,才知道是驛站官吏搞鬼。

酒足飯飽之後,劉秀等人立即離開驛站。劉秀此次成功,得力「混水摸魚」計謀上和內心的鎮靜。

實例(2)

為吳越王錢繆的兒子,奉父親命令率領船隊去攻伐吳國,吳國集合各路水兵來抵抗,兩軍相遇在狼山,吳軍的兵船順風前進,錢傳瓘看見敵人的船隊,正順風進攻,自己的船隊卻逆風中行駛,交戰結果一定會失敗。

於是傳令引開船隊迴避對方。等到吳軍的舟艦全部過去,才從後面追逐,吳軍不知其用意,調船回頭來迎戰。錢傳瓘立即命令前排戰艦的兵士,每人拿著事先預備的石灰細屑,在船頭藉著風勢拋撒,石灰細屑全都向下風的兵船飄揚,使得敵兵都張不開眼睛,這時,錢傳瓘又打鼓助戰,兵船順風而下,向吳軍進攻,吳軍簡直不能反抗地閉著眼受死。結果獲得大勝,奪取很多吳軍的兵艦。

本次戰爭是真正的混水摸魚,錢傳瓘藉由順風,飄灑石灰,造成空氣混濁,敵軍眼睛張不開(這就是混水),然後再摸魚”(即趁著敵兵眼睛張不開時,趁機殺死敵兵。)

實例(3)

戰國時代的齊宣王很喜歡聽人吹奏「竽」這種樂器,尤其偏好三百人的大合奏,所以養了一堆宮庭樂師。當時有個自稱南郭處士的人知道了,雖然他根本就不會樂器,也厚著臉皮前往應徵,不但得到為齊王吹竽的工作,並且深獲宣王的喜愛。他每天混在眾多樂師裡,張嘴假裝吹奏,就得到優渥的待遇,他的朋友對他際遇都很羨慕。

後來宣王駕崩,由閔王繼位。閔王雖也喜歡聽人吹竽,但角度不同,他欣賞的是獨奏,再加上財政不理想,政府組織必須瘦身,就命令樂手一一排隊獨奏,要從這裡面挑選真的好手。

這個南郭處士發現情況不妙,因為他根本就不會吹竽,眼看著就要輪到他上場出糗,一旦被發現真相,只怕連腦袋都不保,為了活命,只好夾著尾巴,連夜收拾包袱溜走,一刻不停留!

南郭先生沒有真正才學,混水摸魚,假裝吹奏「竽」的行家,混在樂團裡面中充數,最後露出馬腳。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