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謀 (19) 擒賊擒王 (上) 江銘輝 五夢網
圖: 孫武(左)與吳王
擒賊擒王是36計的第18計,以下是 擒賊擒王的出處、用法及實例。
1. 出處
擒賊擒王出自唐·杜甫《前出塞》詩之六: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這句話翻譯如下:
拉弓要拉最強的,射箭要射最長的。射人先要射馬,擒賊先要擒他們的首領。殺人要有限制,各國都有邊界。只要能夠制止敵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難道打仗就是為了多殺人嗎?
杜甫的《前出塞》詩起源是:
玄宗開元18年(西元730年),西域吐蕃在數敗於唐軍之後,遣使求和,在玄宗李隆基允准後,吐蕃人撤走了邊境的駐兵,雙方恢復了和平。七年後,玄宗利用吐蕃人沒有防備之際,派兵入侵吐蕃,重創吐蕃軍,深入敵境2000裡。西元739年(玄宗開元27年),金城公主(中宗時,奉命與吐蕃王聯姻)去世,吐蕃遣使報喪,並乘便求和,玄宗不允。一年後,吐蕃軍攻佔唐邊境重鎮石堡(今青海省會西寧西南)。玄宗天寶七年(西元748年),唐遣突厥人哥舒翰統軍三萬三千人與吐蕃軍激戰。石堡收回了,此役唐軍戰死者數以萬計。杜甫的《前出塞》詩,是針對這一情況有感而發的,意思是說,只要能夠制服敵國的首領,保住本國的疆土,防止異國的入侵就可以了,何必殺人太多。以上是擒賊擒王的來源。
見張雲《老林行》也有一段話:“豈不聞擒賊必須先擒王,得虎終須入虎穴。莫使王多賊易成,莫使穴多虎偷活。”
它的意思是:
難道沒有聽說過擒賊必須先擒王,捉虎必須進入虎穴。不要讓賊王太多,這樣賊就容易成事,不要讓穴多,使老虎偷偷地活下來。
2. 用法
這則成語用來比喻做事要抓住要點,才能簡明有效。就像只要抓住盜賊的首領,那麼底下的那些盜賊必將如一盤散沙,很容易消滅他們。例句:我們要消滅這個販毒集團,一定要「擒賊擒王」,先抓到那個主腦人物。
3. 實例
古代實例
實例(1)
劉備通過魯肅“借得”荊州卻不肯歸還,派關羽鎮守荊州。東吳這邊,周瑜死後,魯肅繼任大都督,向關羽索討荊州不成,於是,打算騙關羽過江,先好言相勸,若關羽執意不肯,便拿下關羽,然後攻打失去主將的荊州。
魯肅擺下酒宴,假意款待關羽,暗中令呂蒙等設下伏兵。
關羽知曉魯肅意思,故意只帶周倉等少數人馬過江赴宴,席間,魯肅幾次或明或暗的向關羽索討荊州,但是關羽以酒宴談公務傷感情等理由敷衍魯肅。
酒過三巡,關羽見時間差不多了,就要告別,此時,魯肅準備伏兵活捉關羽,但是關羽卻一把挽住魯肅的手,拉著他一起到江邊。魯肅怕事情敗露,不敢推辭。而呂蒙等人怕傷害魯肅,不敢動手,就這樣,關羽安全到了江邊,上了自己的船回到荊州。
魯肅先使用 擒賊擒王的戰術(把荊州主將關羽擒下然後攻打荊州),但反而被關羽識破擒賊擒王把魯肅擒下,讓呂蒙投鼠忌器不敢下手。
實例(2)
唐朝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氣焰囂張,連連大捷,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派勇將尹子奇率十萬勁旅進攻睢陽。禦史中丞張巡駐守睢陽,見敵軍來勢洶洶,決定據城固守。敵兵二十餘次攻城,均被擊退。
尹子奇見士兵已經疲憊,只得鳴金收兵。晚上,敵兵剛剛準備休息,忽聽城頭戰鼓隆隆,喊聲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隊準備與出城的唐軍激戰。而張巡“只是擂鼓,像要殺出城來,可是一直緊閉城門,沒有出戰。尹子奇的部隊被折騰了整夜,沒得休息,將士們疲乏至極,便倒在地上呼呼大睡。這時,城中一聲炮響,突然之間,張巡率領守兵衝殺出來,敵兵從夢中驚醒,驚慌失措,亂作一團。張巡一鼓作氣,接連斬殺五十餘名敵將,五千余名士兵,敵軍大亂。
張巡急令部隊擒拿敵軍首領尹子奇,部隊一直沖到敵軍帥旗之下。張巡根本不認識尹子奇,現在他又在亂軍之中,更加難以辨認。張巡心生一計,讓士兵用秸稈削尖作箭,射向敵軍。敵軍中不少人中箭,以為沒有命了。但是發現,自己中的是秸稈箭,心中大喜,以為張巡軍中已沒有箭了。爭先恐後向尹子奇報告這個好消息。
張巡見狀,立刻辨認出了敵軍首領尹子奇,急令部將神箭手南霽雲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子奇左眼,這回可是真箭,只見尹子奇鮮血淋漓,抱頭鼠竄,倉皇逃命。敵軍一片混亂,大敗而逃。
實例(3)
西元1569年,泰國被緬甸滅亡。15年後,已長大成人的泰國王子在肯城自立為泰王。緬王聞訊,派王儲率兵討伐。
泰王召集軍事會議說:緬甸王儲是緬甸國的王位繼承人。緬王派他親自帶兵,是要讓他在群臣面前樹立威信,以便日後接替王位。我們來個擒賊先擒王,設法生擒王儲作為人質,逼緬軍退兵。大家點頭表示同意。
泰王在緬甸王儲必經的路上設下埋伏。當緬軍進入伏擊圈時,泰軍的伏兵四起,緬軍的陣腳大亂。不料泰王所騎的大象正值發情期,見緬軍大象四處奔逃,立即追趕。等到塵埃落定之後,泰王發現自己孤入敵陣,緬甸王儲率眾正立於一棵大樹下。泰王心想:這下壞了,擒人不成,倒要反被人擒。情急之下,泰王異常冷靜。他高聲對緬甸王儲說:“皇兄為何待在樹下乘涼,莫不是怕我吧?敢與我一對一決個雌雄嗎?”緬甸王儲本可以命手下人蜂擁而上殺掉或生擒泰王,但他十分顧及王儲的身份,還是親自應戰了。緬甸王儲催動坐象向泰王沖來,泰王的坐象行動稍緩一步,被緬甸王儲一刀砍掉了頭盔。泰王坐象又反身一撞,正好使緬甸王儲的坐象橫對著他。泰王舉刀猛砍,正中緬甸王儲的右肩。緬甸王儲當即血流如柱,倒在了象脖子上。緬軍見主帥被殺,無心戀戰,急忙退兵。
王儲被泰王斬殺,緬甸王後悔莫及。此後150年內緬甸再也沒有侵犯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