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謀(17) 欲擒故縱 (上) 江銘輝 五夢網
圖:諸葛亮(左) 和孟獲
欲擒故縱 是36計的第16計,以下是調虎離山的出處、用法及實例。
1. 出處
中國對欲擒故縱 的想法很早,其源頭可追溯到《老子》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這句話說:將要收斂它,必須擴張它;將要削弱它,必先增強它;將要廢棄它,必先興起它;將要奪取它,必先拿給它。又《鬼谷子》·謀篇》:“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
明朝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記載諸葛亮派兵征討南蠻,南蠻的首領孟獲一直不服輸。於是諸葛亮前前後後抓了孟獲七次,也放了孟獲七次。最後,孟獲心服口服歸順了。
上述都只是欲擒故縱 的觀念,還不是真正的成語。真正成語出處有二個地方。
(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大人這裡還不要就答應他,放出一個欲擒故縱的手段,然後許其成事,方不失了大人這邊的門面。”
(2) 清朝八旗子弟文康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無如作者要作這等欲擒故縱的文章,令讀者猜一猜。
吳趼人(1866年-1910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是揭露1884年中法戰爭到1905年的清末社會黑暗現實。它最初連載於1903年~1905年《新小說》雜誌上。
《兒女英雄傳》:最早刻本為清光緒四年(1878)北京聚珍堂活字本。
從上述二本書出版的年代,無疑的《兒女英雄傳》早於《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因此 “欲擒故縱”最早出自《兒女英雄傳》。
2. 用法
“欲擒故縱”是說:故意先放開敵人,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
例句1:他那裡真的放過你了,我看這是他「欲擒故縱」的計策。例句2:這篇小說善用「欲擒故縱」的筆法,吊足讀者的胃口。
3. 實例
古代實例
實例(1)
一個偏僻縣城裡有一家當舖。某天,有位穿著闊綽的客人走進來,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布包,裡面裝的是許多珍珠。他向年輕的伙計說要典當這批珍珠。伙計看過珍珠問:「當多少?」客人說:「八十兩吧!」伙計一聽只當八十兩,要價合理。就收下珍珠,開一張當票和錢交給來人。客人走後,伙計再仔細看珍珠,發現成色不對,趕緊報告店東。店主一看,斷定是假珍珠,便帶伙計來到縣衙告狀。知縣先問那人的面貌特徵,穿著打扮,又問:「你問過這個人的住處嗎」「伙計說:「沒有。」知縣沉思半嚮,然後對店主如此這般說了一番,便讓他倆回去了。
當晚,當舖被搶,細軟全部劫走。當鋪主人立即報告縣衙。第二天知縣到現場勘驗,當著圍觀者對店主說:「捕盜破案不是三兩天的事,但被搶的收當物品應立即負責賠償典當者,不然,人們都來贖當就麻煩了。」店主依照知縣囑咐,在大街上張貼告示:「當鋪被盜,典當的物品大都丟失,請典當人持本鋪當票於某日來舖登記,本舖當按所值賠償。」
到了登記那天,那位當假珍珠的客商也來了,他想乘機再撈一把錢財。當他拿出當票登記時,伙計說當票是假的,將他扭送縣衙。到了堂上,客商高喊冤枉。知縣把伙計放在一旁不問,卻問客商道:「你當什麼物件?」客商答:「一包珍珠。」知縣又重覆一遍:「是珍珠嗎?」客商答;「是。」知縣順手從案首舉起一個包,派人送至客商面前過目,問;「是這包對吧?」客商見是原包裝,只好硬著頭皮點頭說:「是」。知縣說:「那麼確是你在這個當舖當的無疑。」至此,知縣把桌案一拍,高聲喝問;「大膽刁民,以假珠充真騙取錢財,還不從實招來!」客商一聽知縣問話戳到自己內心,想抵賴已不可能,急忙供出實情。原來他在外地購得假珠,認為此處偏僻,無人識貨,故意典當騙財。
知縣欲擒故縱,假裝當鋪被搶,誘使當假珍珠的客人現身。
實例(2)
劉備白帝城託孤,也使用欲擒故縱的計謀。
劉備在與東吳作戰時,由於自己失誤,又不聽諸葛亮的勸告,結果遭到慘敗;在悲憤與自責雙重折磨下,病倒在白帝城。他知道自己病情嚴重,為囑託後事,也對諸葛亮使用欲擒故縱計。他最怕的就是死後蜀漢王朝動搖。因此,在臨終之際,他苦苦纏著諸葛亮。對諸葛亮說:「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但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愚弱,不得不以大事相託。」
說完,劉備淚流滿面。看到這情景,諸葛亮也哭了。過後,奄奄一息的劉備一手掩淚,一手拉著諸葛亮的手說:「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聽了此話,諸葛亮手足無措。泣拜於地說:「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
垂死的劉備不僅把治理國家的大事交給了諸葛亮,而且建議後者在必要時,可以發動反對其親生兒子的宮廷政變。這種「欲擒故縱」的做法,目的是以極大的信任,來感動諸葛亮的忠誠心,使其更加死心塌地為他的遺孤效力,以保證他的王朝能繼續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