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夠聰明嗎?  2014-06-24 计谋(15) 借尸还魂 (上)

计谋(15) 借尸还魂 ()     江铭辉    五梦网

  

 

图:吕洞宾()与铁拐李

 

 

借尸还魂36计的第14计,以下是借尸还魂的出处、用法及实例。

 

1.     出处

铁拐李是八仙中最谜样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八仙之首,有人说他是太上老君的弟子,但有人说他是吕洞宾的弟子。

借尸还魂的出处有二个说法,都是和铁拐李尸体被焚,借尸还魂有关。

其一:

相传铁拐李原名李玄,曾遇太上老君,拜他为师,因而得道。一次,其魂魄离开躯体,飘飘然游玩于三山五岳之间。临行前,曾嘱咐徒弟看护好遗体,但李玄魂魄四处游山玩水,流连忘返。徒弟等待久了,见师父的遗体老是僵硬在那里,总也活不过来,便误以为他已经死去,便将其火化了。待李玄神游归来时,已不见了自己的躯体,魂魄无所依附,恰好当时附近路旁有一饿死的乞丐,刚刚断气不久,尸体还算新鲜,李玄于慌忙之中,便将自己的灵魂附在了这具尸体之上。借尸还魂后的李玄,已面目全非,蓬头垢面,坦腹露胸,并跛一足。为支撑身体行走,李玄对着原乞丐用的一根竹杖喷了一口仙水,竹杖立即变为铁拐,借尸还魂后的李玄也因此被称为铁拐李,而原来的名字却反被人们忘却了。

其二:

这个故事见于元代岳伯川所写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后《东游记》也有记载,只情节不尽相同罢了。

·岳伯川《铁拐李·楔子》:岳寿,谁想你浑家将你尸骸烧化了,我如今着你借尸还魂,尸骸是小李屠,魂灵是岳寿休迷了本来面目。

这句话说:岳寿,谁知道你的老婆把你的尸骨烧掉了。我现在要将你借尸还魂,尸体是小李屠的,灵魂是你岳寿的,不要丧失原来的本性。

岳寿系北宋郑州孔目(孔目是掌管文书事务)。数月前,有人向皇帝上本,反映郑州贪官污吏太多。皇上立即派巡察御史韩魏公去查访,并赐其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郑州官吏们听说御史韩魏公不日将到,吓得魂飞魄散,仓皇出逃。

岳寿自忖没做什么违法之事,所以没逃。这天,他带随从张千前去拜见御史大人,但扑了个空。他想回家吃罢饭再来。

到了家门前,岳寿见大门旁站着一个道士。说:「岳寿,无头鬼,你将死也!」道士对他大喝了一声。

岳寿进了家门,其妻告诉他说有个道士骂她是「寡妇」,骂其子是「没爷孽种」,言行十分放肆。岳寿听了大怒,命张千将门外道士吊在大门上。

这个道士非旁人,正是吕洞宾。他发现岳寿风有仙根,可以成仙。只是要达到这一境地,还必须点化才行。适才吕洞宾辱骂岳寿,正是点化的第一步。

没过多久,一位老农从此走过,把被吊的道士放下来,这引起岳寿与老农的争执。岳寿骂老农是蠢货,并吹嘘自己有权有势。老农亮出自己的身分,原来他不是别人,正是御史大人韩魏公!他命令岳寿把脖子洗干净,隔天一早到州衙去,他要在岳寿脖子上试试尚方宝剑的锋利。

岳寿觉得死到临头,不由惊吓成疾,以至于一命呜呼。到了阴间,阎王要用油镬之刑惩罚他。就在这时,吕洞宾出现了。他请求阎王不要刑罚岳寿,他要收他为徒,并让岳寿还魂转生。

阎王说:「让我看一看。」他开始翻查阎王簿,随后说:「可惜,岳寿之妻已将其尸体焚化,无法还魂了。」

吕洞宾说:「这可如何是好?请看在我的份上再查一查!」

阎王又翻阅一遍说:「大仙,郑州奉宁东关里,老李屠户之子小李屠户已死,其躯体尚未冷却,我们就借小李屠户之尸还岳寿之魂如何?」

吕洞宾说:「妙极!岳寿,谁曾想,你妻这么快就将你的尸体烧了。我现在就让你借尸还魂;借小李屠户之尸,还岳寿之魂。」

然后,吕洞宾让岳寿的魂进入小李屠户体内。可是小李屠户一条腿是残废,所以岳寿从此就拄起了一支铁拐。岳寿苏醒之后,马上去探望他的家人。这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做官之时是多么不清正、不廉洁。所以现在跛脚了。他唱一首忏悔的歌。

岳寿与妻儿匆匆见了一面,又听候韩魏公审讯。然后,他就随吕洞宾脱离凡尘,化仙而去。

2.     用法

民间有些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不灭,可以借别人刚死的尸体来复活,这就是「借尸还魂」。

借尸还魂比喻让旧的事物改头换面,而以新的姿态出现。但一般都用在比较不好的事物上。例句:这个提案虽被否决,但他们一定还不死心,有机会必然「借尸还魂」,以另一个提案的面目蒙促过关。

 

 

3.   实例

古代实例

实例(1)

诸葛亮帮助刘备成就了王霸之业,后来又辅佐刘禅统兵北伐,而六出祁山一直未能成功,因为碰到了对手司马懿,诸葛亮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重了,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世,所以将平生所学传给了姜维。

这一天,诸葛亮旨强支病体,出寨遍观各营,回营后。吩咐杨仪道:我死之后,不可发丧。可做一大龛,将我尸体坐于龛中,以七粒米,放我口中,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司马懿必然惊疑,不敢劫营。可令后军先退,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到来,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至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司马懿见之,必然大惊而走。杨仪领诺。此是诸葛亮安排的最后一计:借尸还魂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秋八月二十三日,诸葛亮53岁死于军中。因为诸葛亮事先有了安排,杨仪和姜维按其嘱咐,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令魏延断后,各营缓缓而退。司马懿亲自率兵引司马师和司马昭一起来追击蜀军。眼见要追上了,就在这时,忽然一声炮响,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只见中军姜维等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孔明(与平时一样)。杨仪等将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魏将都为失去了一个消灭蜀军的大好时机而懊丧不已,司马懿叹道:「杨仪用兵之道大有诸葛亮之遗风,死诸葛亮借杨仪之身还了魂。我是上了借尸还魂」之计的当了。」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