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12)李代桃僵(上) 江铭辉 五梦网
图:虫咬桃树根,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是36计的第11计,以下是李代桃僵的出处、用法及实例。
1. 出处
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李代桃僵,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罪。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像象棋中的“去车保帅”战术。
这首诗的末节,原文是: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旁。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它的大意是说:一家四五个兄弟,都是当侍中郎的高官,每隔5天休假的日子,他们同来相聚的时候,路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瞧他们的服饰打扮,多么华丽,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金光闪灿地,漂亮极了!接着说:井边有一株桃树,生在没有覆盖的井边,桃树旁一边有一株李树。害虫来咬桃树的根,李树虽然没有遭到虫害,却也替桃树着急、难受,枯萎而了。桃李这样的树木,竟能互爱、以身相代,而同胞兄弟却把兄弟之情忘得一干二净!
2. 用法
李代桃僵原 是一首暗讽的诗。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往往因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互相残杀;兄弟之间,表面上虚伪应付,暗底里彼此嫉妒,设若一人有难,其余的人不但不肯相助,还要幸灾乐祸,或者乘机打击。这首诗,就是讽刺这类“兄弟”的,说他们不如树木。
但现代我们运用 “李代桃僵”这句成语的时候,只用它来比喻“代替”、“顶替”。例如以甲代乙、以此代彼的意思,同兄弟手足之情完全无关。
造句:公司李课长生病了,老王“李代桃僵”代李课长去谈判。
3.实例
古代实例
实例(1)
追赶董卓的曹操中了徐荣的埋伏,大败而逃。曹操被徐荣射了一箭,又被两个小兵刺下马来。正好曹洪赶到,杀了两个小兵,曹操看到是曹洪。说:“我将死在这里,你可赶快离开!”曹洪说:“曹公你可上马!曹洪愿意步行。”曹操说:“贼兵赶上,你将怎么办?”曹洪说:“天下可以无曹洪,不可无曹公。”操说:“若我能活着,都是你的功劳。”曹操上马,曹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
这是曹洪的李代桃僵之计,值此大败逃命的当口,两个人一匹马,必须牺牲一个人才能保住另一个人的命。曹洪非常清楚,与曹操相比,自己的分量要小得多,如果一定只能一个人活下来,曹洪李代桃僵,曹操活着的价值显然要比自己高得多。因此,曹洪说出了:「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这样的名言,并毫不犹豫的让出了自己的战马,自己冒死保为曹操逃命。
实例(2)
曹操率领17万兵马,攻打寿春城。袁术受到四面围攻,大为惊惧。杨大将建议袁术率领军队渡过淮河,留下军队在寿春采取防备措施,不要出城迎战,等待曹操粮食不足,局势就会改观。袁术采纳了,派遣李丰等四人率领10万兵马,坚守寿春。
曹操17万兵所耗费的粮食非常多,各地又干旱,粮食不够。曹操想速战速决,但李丰等人闭城不出。攻城一个多月,粮食即将用完,向孙策借米10万斛,也不够用。负责粮食的王垕请示曹操。
王垕说:「兵多,食少,应如何?」
曹操回答;「将装米的容器改小分配,士兵使无法察觉,这样才可救一时之急。」
王垕说:「士兵察觉,该如何是好?」
曹操回答:「我自然有办法的。」
王垕依照吩咐。如此一来,各管所得的斛数不变,但量却短少了。曹操暗中派人到各营中打听,所得的都是丞相骗众人,士兵怨声戴道。曹操发觉情势不妙,于是秘密召见王垕。
说:「我想向你借一样东西,来平服众人不满。为了国家,你千万不要吝惜啊!」
王垕说:「借什么呢?」
曹操说:「想借你的头示众。」
王重回答:「我无罪啊!只是依照丞相的指示行事。」
曹操回答;「我也知道你无罪,但是不杀你,士兵一定会叛变。你死后家人我会妥善照顾,不要烦忧。」
王垕还想辩解,曹操早就命刀斧手把他推出去斩,头颅挂在高竿上,并公告众人:
「王逅因为擅自将装米的容器改小,偷取粮米,按军法,斩首示众。」所有的士的愤怒才平息。
曹操因为粮食不足,叫王垕将装米的容器改小。探听到上兵愤怒之后,又诬告王逅将容器改小,偷窃军粮,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王垕,此种作法有失厚道,但却暂时解决粮食不足,也消弭士兵不满。这个「李代桃僵」可作为曹操是「乱世之奸雄」的批注。
实例(3)
秦穆公一头跑千里的好马丢了,这匹好马在郊野四处奔窜,被歧下的野人捉住 把牠烤了,分享的给三百人。这件事不久就被官厅查获,并派了捕快把这些野人统统抓来,准备处罚一顿以泄穆公心头之恨,但不料穆公制止地说:「一个君子那有因为一个畜牲的死而杀害自己的同胞呢?我听说吃过千里马肉以后,如果不喝些酒冲和,那就要伤身体。」说完以后,不但下令赦放三百野人,并且赐酒给野人饮用。
不久,秦国闹旱灾,粮草枯死,全国顿时陷入粮荒绝境,不得已只好向晋国请求救援,岂料晋国不但不援助,反趁人之危出兵攻打秦国。两军在韩地会战,秦因势单力薄,后济无援,结果被晋军团困住,坐以待毙,而穆公也身负重伤。就在此存亡之际,曾经被穆公释放的三百野人,猝然出现,奋力作战,突破晋军重围,解救了秦军,协助穆公脱险,并且活捉到晋惠公,作为答谢穆公的献礼。
秦穆公用李代桃僵(以一只被宰的千里马,买到300壮士的忠心)的计谋成功,再怎么算都是合算。
实例(4)
春秋时,晋国大奸臣屠岸贾向晋景公说,赵氏家族过去杀晋灵公,现在又将谋叛,鼓动晋景公将赵氏家族灭绝。屠岸贾率3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已怀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裤内,躲过了搜查。
后来屠岸贾以为婴儿已偷送出宫,立即悬赏缉拿。
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何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说服妻子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这时,在忠臣韩厥的帮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15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这也是出名的李代桃僵(以程婴的孩子,代替赵氏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