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謀(10) 隔岸觀火(上) 江銘輝 五夢網
圖:隔岸觀火
隔岸觀火是36計的第9計,以下是隔岸觀火的出處、用法及實例。
1. 出處
唐朝,齊己和尚在湘西道林寺時,乾康和尚前去拜會。道林寺門人說:“我師父交往的都是會作詩的人,請作一首絕句作為進門的名片。” 乾康作詩說道:
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
烹茶童子休相問,報導門前是衲僧。
(1.) 字句解說:
紅塵:泛指人世間。軒,窗戶,這裡指門。當,對面。當軒,對門。青嶂:嶂,高聳如屏障般的山峰。青嶂,猶言青山。衲僧:僧人的自稱或代稱。
(2.) 全詩翻譯如下:
對岸世間的人正像火一樣的忙碌著,對門僧人卻像高聳的青山,平淡像冰一樣冷。
煮茶的童子不要再問了,去向你師父說:門前拜訪的是老僧。
作完詩,就說:你就說門前到訪的是個窮和尚。
小和尚將詩拿給齊己和尚看,齊己看了大喜,每天都把乾康待為上賓。
清末梁啟超有一篇〈呵旁觀者文〉,裡面說:「旁觀者,如立東岸,觀西岸之火災,望紅光為樂。」,今日「隔岸觀火」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不關己,袖手旁觀,漠不關心。
2. 用法
乾康的詩原本的「火」是指像火一樣心情,忙得團團轉,不是真正火災,原詩是說:對岸塵世的人,為利益每天忙得團團轉,但另一邊寺廟的老和尚卻心靜如水。
但今日卻把這首詩延伸為:隔岸觀火,並解釋為:隔著河看對岸人家著火,有人將隔岸觀火進一步說:隔岸觀火就是“坐山觀虎鬥”,“黃鶴樓上看翻船”。敵方內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傾軋,勢不兩立,這時切不可操之過急,免得反而促成他們聯手對付你。正確的方法是靜止不動,讓他們互相殘殺,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3.實例
古代實例
實例1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權互相爭鬥,曹操決定擊敗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向烏桓進兵,擊敗烏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言,要一鼓作氣,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說,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的。於是下令班師回許昌。
公孫康聽說二袁歸降,心有疑慮。袁家父子一向有奪取遼東的野心,現在二袁兵敗,投奔遼東實為迫不得已。如收留二袁,必有後患,又肯定會得罪曹操。但他又考慮,如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禦曹操。當他聽到曹操已經回許昌,無進攻遼東之意,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於是預設伏兵,召見二袁,一舉擒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曹操笑著對眾將說:"公孫康向來懼怕袁氏吞併他,二袁上門,必定引起他的疑心,如果我們急於用兵,反會促成他們合力抗拒。我們退兵,他們肯定會自相殘殺。"
實例2
西元前342年,魏國進犯韓國的國都。韓昭侯見魏軍來勢兇猛,便派使者到齊國求救。
齊威王召集群臣商量,大家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只有孫臏不發一言。齊威王問孫臏,孫臏說:“魏國自恃武力強大,前年伐趙,今年伐韓,總有一天會侵犯齊國。如果我們不出兵救韓,就等於拋棄了韓國,餵肥魏國,不救是沒道理的。但是,魏國剛開始攻打韓國,士氣正旺,韓國的實力還沒有受挫,此時我們出兵救韓,等於讓韓國坐享其成,馬上出兵也不是良策。”
齊威王又問:“如此說來,該怎麼辦?”孫臏回答說:“我們不如先答應韓國的要求,穩住韓國的陣腳。韓國知道齊國發兵救援,一定會奮力抵抗。我們則坐山觀虎鬥,等到兩國軍隊打得精疲力竭,齊國再出兵。這樣,既可以保住韓國,又不使齊國軍隊的實力受損,兩全其美。”
齊威王聞言大喜,採納了孫臏的建議,對韓國使者說:“齊國救兵不日即到。”韓昭侯聽說齊國出兵,就壯膽與魏軍開戰。待到韓國實在招架不住,孫臏才率軍前去救韓。
實例3
西元208年,諸葛亮說服了東吳的孫權與劉備結盟,共同對抗來犯的曹操。當時曹操的八十三萬人馬在長江以北紮下大營,東吳都督周瑜則率領吳軍在長江以南駐紮下來。營軍駐地對岸有一座高聳如長垣的石山,上刻“赤壁”兩個字。以後曹操對周瑜的這場大戰就稱為“赤壁之戰”。
周瑜用連環計,使不習慣水戰的曹操上了當。曹操把所有的戰船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他以為這樣就可以使他手下的步兵渡江如履平地了。但周瑜卻是用東南風,火燒曹操連在一起的戰船。
戰事開始之前,周瑜請諸葛亮到軍中議事、占風。接著諸葛亮回到劉備身邊,並和劉備一起登上樊山觀望長江中的火攻大戰。他們怡然自得地坐在山上,觀察遠處孫權、周瑜同自己的死敵曹操大戰的情況,並利用東吳赤壁大戰的勝利,不斷擴展自己的勢力。
實例4
安徒生童話的國王新衣,也是隔岸觀火的實例,人們看到國王沒有穿衣服,不敢說出,一方面可能畏懼國王的淫威,另一方面可能是隔岸觀火,等著國王出糗:
很久以前,有一愛打扮的國王,經常都要穿新衣裳,但城中的設計師都沒能夠滿足他。有一天,城裡來了兩個騙子,自稱是織工並對國王保證他們能織出最美麗奇特的布料並將它做成衣裳。這種布,愚蠢的人都看不見。國王聘用他們,兩個騙子也在空空如也的織機上忙碌起來。不久,國王派出大臣視察衣服的製作情況。大臣們見自己什麼也沒看到而害怕起來,紛紛向國王欺騙說自己看到了極美妙的布料。最後當騙子們向國王獻上根本不存在的“衣服”時,國王雖然甚麼也沒看見,但因為不願承認自己的不聰明,便依騙子的指示“穿上”了。後來更穿著這件衣裳出巡,結果被天真的小孩揭穿了國王根本沒有穿衣服,而淪為國人的笑炳。
實例5
這是首先隔岸觀火,最後漁翁得利的故事:
齊國要討伐魏國,淳于髡對齊王說:"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極快的犬;東郭逡是四海內極其狡猾的兔子。韓子盧追逐東郭逡,環山追跑了三圈,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盡地跑在前面,犬疲憊不堪地跟在後面,最後分別死了。農夫不費吹灰之力抓獲它們。現在齊國與魏國長期相對峙,以至使士兵困頓,百姓疲乏,我害怕強大的秦國和楚國會等候在身後,坐收農夫之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