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02):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是36计里的第26计。以下是指桑骂槐的出处、用法与实例。
图:指着桑树骂槐树
1. 出处:
明朝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他每日在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指桑骂槐意思是指着桑树骂槐树,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另外一个人。
2. 用法:
指桑骂槐,表面上是指着桑树骂,暗地里却是骂槐树,这成语是说不从正面骂人,而从侧面来影射。和「指着秃驴骂和尚」同样的意思。
3. 实例
古代实例
实例1:
明朝皇帝都非常宠信太监,宪宗时的太监汪直,更是出名的凶狠残暴。宪宗非常喜欢看戏,他个太监叫阿丑,能说善演。一天,宪宗吩咐身边太监,找阿丑来演戏。
阿丑演出精彩的「醉酒戏」,当戏中阿丑正酒酣耳热时,旁边的人高声叫:「大官出巡,肃静回避!」这时酒醉的阿丑听了生气的大嚷:「管他的!我又没挡着他,凭什么要回避!」一会儿,旁边的人又喊:「皇上驾到!」阿丑大声说:「皇帝?皇帝是谁?我为什么要回避?」阿丑还是不动,这时,旁边的人突然叫一声:「汪公公到」,阿丑突然整个人趴在地上说:「小的该死!不知是汪公公驾到,恳求公公饶了小的这一次吧!」宪宗铁青着脸说∶「阿丑,你既不理大官,也不怕皇帝,怎么一听到汪公公来了,却吓得半死,叭在地上 猛磕头求饶呢?」阿丑说他不怕大官,也不怕皇帝。只知道有权有势的汪公公!宪宗心里十分不高兴但发觉阿丑的话中有话,从此慢慢的疏远汪直。
阿丑用「指桑骂槐」的方法,表演这妙戏后,宪宗认清了汪直的真面目。
实例2
朱元璋在起义时,也导演「指桑骂槐」的把戏。
朱元璋带兵,很注意军队纪律,所以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所到之处,深得百姓的拥护。
公元1356年,朱元璋打下集庆,便与众将商议攻打镇江。
这日拂晓,全军在教场集合,等候徐达大将军发布命令。突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教场:徐将军己被元帅朱元璋抓了起来,马上就要问斩。众将士吃惊不小。
正在这时,只见平时威风凛凛的徐将军现在正被两名武士押着过来。徐将军被押至军前,脸色难看,一言不发。朱元璋也在卫士簇拥下来到教场。
不一会儿,执法官宣布道:「奉元帅命令:徐达身为统兵,军律不好,军中屡次发生欺压百姓的事情,坏我红巾军名声,如此败坏纪律,军法不容,应予斩首!」
众将士一听,个个脸色惨白,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帅府都事带头跪下,说:「徐大将军品行端正,作战英勇,履立大功,当下正是用人之际,望元帅宽恕!」
众将也都跪下,一齐哀求。朱元璋坐在椅上,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见全体将士部跪下替徐达求情,缓缓的问道:「我们起兵是为了什么?」
众将士一齐答道:「替天行道,除暴安民。」
「是的,」朱元璋点点头,「如果我们自己又来欺压百姓,还叫什么起义,打什么仗?」
众将士听了一言不发。朱元璋脸色一沉,喝道:「在场的将士谁没有功劳,若都倚功败坏军纪,我们还像一支除暴安民的军队吗?」沉吟半晌,对徐达喝道:「看在众将士的份上,这次饶你。再有违犯军纪,欺压百姓之事,定斩不饶。」说罢,朱元璋拂袖而回。
徐达被松绑,又恢复了大将军的威风。当场宣布道:「打下镇江后,若有违犯军纪,定斩不饶。」
大军很快打下了镇江。部队进城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百姓拍手称赞。
朱元璋到镇江看到如此情景,十分高兴,便把徐达叫来,握住徐达的手说:「贤弟,教场那幕,真苦了你了。」徐达道:「没有元帅!也演不下去。」两人大笑了起来,这场把戏,表面上是说徐达的军纪有问题,实际上是要军队严守纪律。
实例3
俗语说:「钱财不外露。」不只是钱财,女色也是一样。看看今日的社会,一般过份追求时髦的女人,往往妆扮得花技招展,衣着暴露,言语轻佻,因此,也就容易自取其辱。
有个官家的夫人,叫红艳萍。长得真是姿容艳绝,因此名播远近。
她的先生因就任新职:而她也跟看到任职所在地。不料丈夫的上司早就慕名她的艳名,就使夫人设下酒宴,召请红艳萍。
红艳萍到了丈夫上司家裹,有个女仆在前引导。迎面有位官长向她走来」。她想回避,但来不及。
那位长官有意轻薄。
红艳萍大声道:「大胆狂奴!若敢无礼,我就向你主人报告。」
「哈哈!我就是主人!」
「呸!你主人乃堂堂一省大吏。那会有像你这种卑鄙的举动!」红艳萍大怒,掴了官长一个耳光说:「还不快走,无耻东西。」长官尴尬得面红耳赤。
后来,女主人出来招待,红艳萍略坐片刻就告辞了。
回家后,把情形告诉先生。
从此,红艳萍就深居家里,不参加交际,以免让不肖之徒看见,引起无端的麻烦呢。
实例4
杭州有一个寺庙,寺庙的主持和尚非常势利眼,喜欢结交有钱人和高官,且不学无术,但经常假装有学问的样子。一日有一位名满当地的高官来造访,僧非常高兴,盛情招待后,拿出笔、纸要高官题字。高官受到殷勤招待也不好意思拒绝,立刻赠送一首诗,曰:「一夕灵光透太虚,化身人去复如何;愁来不用心头火,练得凡心一点无。」
僧认为文辞和意思皆佳,且是高官所题,就把它裱褙,挂在大厅,一日有一位当地的饱学人士,到该寺庙游玩,看见大厅的这首诗,便问:「为什么要把这首诗,挂在大厅。」僧说:「这首诗的文句不佳吗?」名士说:「美是非常美,但是有讽刺你的味道。」僧感道不解,等到寻问其原因,马上将它取下,但已经成为全杭州的笑柄。原来这首诗前面二句话的含意,一夕灵光透太虚表示歹;化身人去复如何表示匕,合起来是「死」。后面二句话的含意,愁来不用心头火表示禾;练得凡心一点无表示几,合起来是「秃」,全句表示死秃,也就是死和尚的意思。
今日实例
实例1
某日,老刘骑着驴子进城,恰巧遇到素来喜欢愚弄人的老张。老张就对他说道:「肚子饿不饿,要不要吃点东西。」老刘听了之后,答道:「谢了,我在出门前,刚吃过饭!」老张随即说道:「我不是在问你,我是问这只驴子,你干嘛要插嘴!」老刘听了,立刻用鞭子往驴子的身上一抽,并对驴子说道:「出门前,你为何要骗我,说你在城里没有任何亲友,现在怎么会有朋友要请你吃饭?」
本实例老刘借着驴子,将老张影射是这之驴子的好友,间接也表明老张是畜牲,是高招的指桑骂槐。
实例2
某著名的哲学教授有次在宴会上,遇到一位专门以讽刺别人的富商。
那位富商一见到教授,便用不屑的语气对他说道:「听说在非洲有一个小岛很奇怪,岛上什么东西都有,就是没有哲学家和猪!为什么?」
哲学教授听了之后,随即笑着答道:「那么,改天我跟您到那个岛上一游,这个小岛不就什么东西都有了!」
富商本来想将哲学家比喻和猪一样不受欢迎,没想到反被哲学教授比喻成猪,真是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