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50轶事(三十四之二)亚历山大和布什法拉斯 江铭辉五梦网
亚历山大
一、一、简介
亚历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图1)建立了横跨希腊、埃及、印度、波斯的大帝国,他的远征,使得希腊文化和东西方文化得以融合。
图1:亚历山大建立大帝国,使得希腊文化和东西方文化得以融合。
二、二、幼年时代
公元前356年7月20日,亚历山大生在马其顿的首都佩拉(Pella),他是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儿子。母亲是菲利普的第四任妻子叫奥琳比亚丝(Olympias),伊庇鲁斯(Epirus)国王涅俄普托勒摩斯(neoptolemus)的女儿。虽然菲利普二世有七、八位妻子,但奥琳比亚丝才是他最宠爱的妻子。母亲把他看成是神的化身,称他是宙斯的儿子,希望他将未能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马其顿当时是希腊联邦的霸主,亚历山大的父亲国王菲利普二世毕生征战沙场,征服除了斯巴达之外的整个希腊,登上盟主宝座。但他不忘对自己的幼子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从小就具有知识和运动员的素质。
公元前344年,亚历山大10岁时,有一个从特萨利(Thessaly)来的马贩,带来一匹骏马要卖给菲利普国王13个塔兰特(talent),任何人都无法将牠套上马鞍,最后国王命令将牠带开,但亚历山大发觉牠怕自己的影子,要求由他来驯服,最后终于制服了,于是菲利普二世对于亚历山大的勇气和野心非常佩服,高兴得流着眼泪抱着,说「吾儿,你必须寻找一个和你野心匹配的王国,马其顿实在太小了。」并把马赐给他,亚历山大将马叫作「布什法拉斯」(Bucephalus),意思是公牛头(ox-head),陪伴亚历山大南征北讨(图2),当牠年老(30岁)去逝时,亚历山大将印度河东边杰赫勒姆河(Jhelum River)上的一个城市叫「亚历山大.布什法拉斯」(Alexandria Bucephalus),来纪念牠。
图2:「公牛头」随亚历山大东征西讨
三、三、年青时
公元前343年,菲利普二世让13岁的亚历山大拜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图3)为师,菲利普并答应重建亚里士多德的故乡斯塔吉拉〈Stageira〉;当时推荐当亚历山大老师的,有很多人,但最后亚里士多德因为博学多闻,且是国王御医的儿子而被选上。
图3: 亚里士多德教导亚历山大作人作事的道理。
菲利普二世把米也萨(Mieza)的一间女神庙当作教室,这是一所寄宿学校,亚历山大和他的朋友如托勒密(Ptolemy)、黑飞斯汀(Hephaistion)、喀山德(Cassander)生活在一起,拜亚里士多德为师,他们后来都是亚历山大大帝著名的将军。亚里士多德教授亚历山大和他的同伴学习医学、哲学、宗教、逻辑和艺术。也教他们有关荷马(Homer)的作品,尤其是伊利亚特(Iliad),亚里士多德给他们详细的诠释。
亚历山大跟这位哲学家苦读3年,养成善于思考手不释卷的习惯。之后,亚历山大不再热衷于追求学问,开始学习军事。
公元前340年,菲利普二世出战拜占庭的时候,16岁的亚历山大被父王召到宫中,让他分担和实习国家政治和军事的事务。这时一只臣服马其顿的色雷斯梅迪(Maedi)部族,利用菲利普不在国内,乘机反叛,年青的亚历山大却不为慌乱,指挥大军进入现代保加利亚的山区作战,叛乱很快就敉平了,然后他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当地建立一个城市,叫亚历山得波丽斯.梅迪卡(Alexandropolis Maedica)。
公元前338年发生克罗尼亚(Battle of Chaeronea)战争,年仅18岁亚历山大,配合父王,指挥左翼骑兵,击溃了雅典等国联军,表现出优秀的指挥才能。希腊各盟邦因此组成柯林斯(Collins)联盟,除了斯巴达(Sparta)以外,所有的希腊城邦都加入这个联盟,大家推举菲利普二世为盟主,共同抵抗波斯的入侵。
公元前337年,菲利普二世与亚历山大的母亲离婚,随后娶了马其顿将军阿塔鲁斯(Attalus)的侄女克丽欧佩特拉(Cleopatra Eurydice)。当阿塔鲁斯在菲利普二世与克丽欧佩特拉的婚礼酒会上说马其顿王室将会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时(暗喻克丽欧佩特拉的孩子将会代替亚历山大成为王国继承人),亚历山大回答说:「那么我呢?你这卑鄙的人,你把我当成什么了,一个杂种吗?」
说完便把酒杯向他扔去。当菲利普二世向前扶着阿塔鲁斯後,回到椅子上坐著,向亚历山大抽剑时,生气的他因为醉酒站不稳而在椅子上摔倒了。亚历山大向他嘲弄道:「你们瞧啊!一位准备从欧洲横扫小亚细亚的国王,却连一张椅子都坐不稳。」
被菲利普二世驱逐后,亚历山大与他的母亲回到娘家伊庇鲁斯,然后自己继续前往伊利里亚(Illyria),在马其顿他原来安稳的继承权受到质疑。不久,菲利普二世派使者召回亚历山大,与他和解。
四、父亲被刺后
奥琳比亚丝离婚事件,使她的哥哥(伊庇鲁斯的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很不满,菲利普二世为安抚他,将自己的女儿克丽欧佩特拉嫁给他。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20岁时,菲利普二世在埃格(Αιγαί)举行女儿和亚历山大一世的婚礼,被菲利普二世的保镖,年轻的马其顿贵族保萨尼阿斯(Pausanias)刺杀身亡。什么原因造成这件刺杀案件没有解答,有人说刺客曾受到菲利普二世新婚妻子叔父(阿塔鲁斯)的侮辱,又有人说,奥琳比亚丝因对此公开表示喜悦,以及在伊庇鲁斯时和凶手有联系而被怀疑。亚历山大则公开指责此事为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
马其顿的国王被刺,使马其顿一度陷入混乱。希腊诸城邦纷纷宣布独立,局势非常严重。但生性冷静、自信的亚历山大立刻宣布自己是马其顿的国王,军队毫无疑问地支持他。因为自从他的第一次战役之后,他就很受军队的爱戴。
但反对声浪不断出现,例如国王再婚生的儿子、菲利普二世的其他儿子、侄儿都表明有王位的继承权,亚历山大首先将矛头指向菲利普二世再婚的妻子,由他的母亲奥琳比亚丝杀她的儿子,并强迫她自杀,再想办法把她的叔父阿塔鲁斯也杀了,之后,再把自称有继承权的人,一一铲除。铲除了宫廷中的异己后,他以迅雷之势,率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巡希腊各地,以武力威慑。看到这位年仅20岁的青年有如此胆识,大家都畏惧三分?雅典等邦国闻风归顺,亚历山大也顺势善待他们,从而被推选担任希腊同盟的最高统帅。此后,他北上征服域外,南下镇压背叛的城邦,终于巩固了统治。
五、桶中哲学家
伟大儒犬学派哲学家戴奥真尼斯(Diogenes),他一向知足于当前的境遇,视简朴、无欲、自由的生活为最高理想。
当他看见老鼠在墙角奔跑时,想:「老鼠没有固定的窝,不怕黑暗、不求美食、适应力强,这是牠的特性,也是人类所缺欠的。」
他从来没有穿衣和居住的苦恼,因为他总是以一条长布裹身;夜晚就睡在木桶里,遂有「桶中的哲学家」雅号。
有一天,他到泉边取水,发现一位小孩用手捧着水喝。他对自己说:「我又多带一样东西。」便将身边仅有的一个碗也丢了。
戴奥真尼斯对于一切事物都抱持着不忮不求的心态,对于权势者也丝毫无惧。当亚历山大征服希腊,来到科林多斯时,一些政治家和学者纷纷前来参见他。唯有他没有表示任何敬慕,依旧睡在木桶里。
亚历山大对这位男子非常感兴趣,便驱驾前往他的住处。这时,戴奥真尼斯躺着身子,正在晒太阳。
「我是亚历山大大帝!」一个充满着威严的声音说道。
「我是桶中的哲学家!」戴奥真尼斯回答。
亚历山大非常赏识他,于是说:「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戴奥真尼斯举起一只手轻挥道:「请你稍微退到旁边,因为你挡住太阳光了。」
听到了这句话,一向自视甚高的亚历山大,不觉由衷佩服,说:「假如我不是亚历山大,那么我会希望自己成为戴奥真尼斯!」
六、进军多瑙河
不过他没有多余时间作哲学上的思考,他决定进军多瑙河。公元前335年,他带兵向北方前进,虽然他知道途中需要经过色雷斯人占领的巴尔干半岛,他预料不会受到多大抵抗。但是经过山区的隘口,出乎意料地,他发现色雷斯的部队在山上等待,准备作战。亚历山大有过与他们作战的经验,深知色雷斯人作战的经验。知道只要马其顿军队进入隘口,他们就推下马车,使马车滚下,压倒下方的军队,接下来他们就一拥而上,与剩余的军队展开殊死战,将马其顿军队杀得片甲不留。
亚历山大看到浩大的马车从上滚下,立即命令让马车先通过,来不及让开的士兵,则就地躺下,并以盾牌护卫身体。敌人的马车从他们的身上辗过,但士兵并没有受伤。色雷斯人使用的武器,只有轻标枪及匕首,没有什么护身装备,马其顿军队很快击溃他们,并占领隘口。这时通往多瑙河的障碍已清除了,多瑙河的对岸,一直有强大的盖太人(Getae)住着,以往没有人敢横渡对岸。马其顿人没有船只,而多瑙河又是相当宽广。但这也难不了亚历山大,他下令将帐篷皮塞干草并绑在一起,作成皮筏。乘着黑夜,安然将5千员大军过河。抵达对岸(今日的罗马尼亚),马其顿人藏身在草丛中,直到天明方杀出,等盖太人发觉,已措手不及,大为惊慌,落荒而逃。马其顿人掳获一堆战利品,旦仅此而已。亚历山大无意占领他们的领土,只是宣扬国威。因此马其顿的强大,远近驰名。多瑙河沿岸的部落开始派遣大使,向亚历山大称臣。经此一战,亚历山大确信进军亚洲是可行的。
七、敉平内乱
希腊方面,亚历山大在率军出发时,就得知希腊西北部的「伊利里亚人」再度叛乱,他们计划在今日的南斯拉夫拦截返国的马其顿军队。伊利里亚人未曾与亚历山大交战,但他们勇敢善战,依常理,马其顿军队在经过长途行军和多瑙河之战后,已疲惫不堪,敌人的人数又比他们多2倍。但亚历山大总有办法,他想到敌人对迷信的恐惧,他命令军士们不出声音,来回操练。伊利里亚人看到一群人无声地像在举行宗教仪式般的来回操演,都傻眼了。操练中的军队越演练越靠近,最后在亚历山大一声令下,士兵立刻变成作战队形,大声吶喊开始攻击。伊利里亚人被这如雷的喊叫声,吓坏了,措手不及,被杀的杀,砍的砍。当晚亚历山大又直捣伊利里亚人的军营,将那些剩下逃难的士兵,在梦中一一铲除。亚历山大又大获全胜。
这时剩下来未解决的只剩下位于希腊中东部的底比斯(Thebes)了。狄摩西尼(Demosthenes,伟大演说家,极力反对马其顿入侵希腊)利用亚历山大长期不在希腊时,策动底比斯人叛乱,底比斯人在克罗尼亚战役中,被马其顿人打败,但他们仍是骁勇善战的,虽然马其顿有卫队驻扎在当地,但他们还宣布独立。狄摩西尼编造谣言说:「亚历山大和他的军队在作战时,全部阵亡了。」当亚历山大听到这谣言时,传话给底比斯人,澄清自己没有死,且不容许叛乱。有些底比斯人想退出叛乱,但有些反对,最后决定奋勇而战。当亚历山大军队接近底比斯城时,说:「愿给给底比斯一次机会,欢迎城里的人出城加入我们的行列,城里的人若交出为首的叛乱份子,他将赦免其他的人。」但被底比斯拒绝。亚历山大因此决心彻底摧毁这座古城,给其他希腊城邦的警告。亚历山大终于突破城门,所有城里的男女老幼,共被杀6千人,其他的人被充作奴隶。这座城市被毁灭了,不再存在。
八、与波斯战争的前夕
亚历山大知道接下来的不是一场轻松的战争,它是与广大、古老波斯帝国的战争。希腊与波斯的敌对始于前6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Darius I)曾征服色雷斯及马其顿。位于小亚细亚的希腊属邦也沦陷于波斯王国,在爱奥尼亚(Ionia)叛乱和马拉松(Marathon)战役后,公元前481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Xerxes I)在第二次波斯战争时试图占领整希腊。虽然无功而返,波斯之后也再没有进攻希腊,而薛西斯一世在公元前480年火烧雅典卫城及其他被认为渎神的行为使得亚历山大时的希腊政界仍存在着报仇和反攻波斯的声音。
九、格拉尼斯河之战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带着由马其顿和其他希腊城邦组成的约3万~4万步兵和4千~5千骑兵越过了赫勒斯蓬特海峡(Hellespont)。
而小亚细亚各波斯总督也纷纷带领自己的部队集结在泽雷亚城(Zelea)外。在军事会议上,希腊佣军将领门农(Memnon)建议施行焦土政策,焚烧周边的田地,迫使亚历山大得不到补给而撤退(当时亚历山大国库透支,军粮不到一个月)。但被所有总督拒绝了,因为他们不允许自己领地上有房屋被烧,也对身为希腊人的门农不信任。并决定在格拉尼库斯河边决战(Battle of the Granicus)。
格拉尼库斯河宽约20~30米,河床东岸堤岸是相当陡峭的高坡,波斯军队就布署在那儿,骑兵沿着河岸布署,步兵在后方,包含希腊的佣军。马其顿联军按惯例骑兵放置两侧,老将帕尼翁(Parmenion)率领左翼,亚历山大在右翼。
战役一开始,亚历山大派遣右翼1千名骑兵和1千名重装步兵朝波斯左翼进攻,其余部队依序呈斜型数组前进。使波斯军认为马其顿联军意图侧翼突破,并调派中央部队去增强左翼。亚历山大看到波斯中央阵线因调动而松动,力量也明显削弱,立即下令朝波斯中央发动总攻,亚历山大亲率伙伴骑兵强渡格拉尼库斯河与波斯军厮杀,又因亚历山大身披铠甲亮眼,使波斯军和将领都朝他猛攻,险象环生,在克利图斯(Cleitus )解救下他才得以保命,终于击退波斯骑兵。此时帕尼翁率领左翼也与波斯右翼交战,而溃退的波斯骑兵与后方的步兵纠缠一团,波斯军大乱,许多将领又在与亚历山大渡河对决时阵亡,波斯军全线溃败。
而希腊的佣军,井然有序的退到山地。但亚历山大唯恐未来波斯大量使用希腊佣军,拒绝他们的求和,朝佣兵猛攻,歼灭大部分佣兵,其余被押回马其顿做奴隶。
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大部分的总督在此战阵亡,爱琴海东岸的希腊城邦都被亚历山大自波斯手中解放,为日后东征建立基础。
在格拉尼斯河战胜后,亚历山大继续朝波斯前进,那年冬天来到小亚细亚中西部一个古国佛里几亚(Phrygia)的首都「戈迪安」(Gordium)。
在戈迪安有供奉闪电之神宙斯的神殿,在神殿中摆放有一辆古老的战车。在这辆战车上有著名的“戈迪安绳结”,根据传说谁能解开绳结,就能统治天下。这绳结错综复杂,过去无人解开。亚历山大仰天大笑,说:「要解开绳结很容易。」说完,便拔出宝剑,将绳索砍成数段。这时天空一阵雷声,似乎宙斯也同意这方法。
亚历山大认为命运要靠自己的手来掌握,应该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对现在的他,他的剑就是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他要让所有人知道他的帝国就是靠手中的这把“剑”征服得来。
十、伊苏斯之战
伊苏斯战役(Battle of Issus),发生在前333年11月的安那托利亚西(Anatolia)南方伊苏斯。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队至此,击败数量比他多一倍的波斯大流士三世军队,这是第二场重要战役。
亚历山大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成功击败波斯总督后,继续进军至小亚细亚西南部。而大流士三世率领从帝国各地招集的大军,进驻索契(Sochi),但马其顿并没有迎战,大流士三世于是进军伊苏斯(Issus),从后方切断马其顿联军的补给线,迫使亚历山大回头与波斯军交战,战场在皮纳鲁斯河(Pinarus River)河口,位于伊苏斯村落的南方。
亚历山大担忧人数众多的波斯军队会从左方侧翼进行包抄,为了确保左翼安全,命令部队沿着海岸前进。又因波斯军先到达战场并占据有利的位置,使马其顿必须朝陡峭的河岸进攻。然而波斯兵力上的占优并没有为波斯带来胜利,波斯步兵素质的低劣断送了整场战事,让亚历山大成功突破波斯左翼数组。更重要的是,大流士三世在战争末段弃甲逃离战场,将士们顿时军心散漫,争相撤退,但在狭长的波斯阵地中难以撤退,被从后追到的马其顿军队屠杀,大流士三世的妻子及母亲及被俘虏。伊苏斯战役最终以大流士三世的临阵脱逃告终,奠下波斯逐渐衰亡的道路。
十一、进攻腓尼基
伊苏斯战役的全胜,打开了亚历山大通往中亚细亚的道路。但在腓尼基,波斯拥有庞大的海军,亚历山大唯恐自己不在国内,波斯会趁机攻打希腊和马其顿,因此召集将领和幕僚共商对策,一位将领说:「要打败波斯的海军,必需先控制波斯的海军基地「腓尼基」,如此一来,一旦波斯陆军被击溃,海军也无法远征了。」最后亚历山大决定进攻腓尼基。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继续南下,许多腓尼基城市不战而降。只有最大城市泰尔城(Tyre)进行长达7个月的抵抗。亚历山大攻下该城后,一怒之下将该城三万居民都出卖为奴隶。
在此前后,大流士提出割地媾和表示愿意割让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全部领土,赔款1万塔兰特,并将女儿嫁给亚历山大,但亚历山大断然拒绝。
十二、远征埃及
公元前332年底,亚历山大攻占巴勒斯坦西南部靠近埃及边境的加沙(Gaza),侵入埃及,为了笼络埃及的话司,他不仅慷慨解囊,而且极其隆重地去西瓦绿拜谒了阿蒙神庙(Amun)。埃及祭司宣布他为太阳神阿蒙之子,埃及法老的合法继承人。
亚历山大还在尼罗河口附近,建立了第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叫「亚历山德拉」(Alexandria)。至此,波斯帝国西部和地中海,都在亚历山大控制之中了。
此后埃及一直由希腊人所控制。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继任人因太过软弱,公元
十三、高加梅拉战役
公元前331年10月1日,亚历山大率军,经过巴勒斯坦,叙利亚,来到美索不达米亚。在尼尼微(Nineveh)附近高加梅拉村(Gaugamela),与波斯军队发生的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高加梅拉是一片平原,在底格里斯(Tigris)河以东,接近古城尼尼微,在小镇阿贝拉(Arbela)以西约110公里处,所以,有时也称阿贝拉会战。
波斯的军对占极优势,在10万到25万之间,至于马其顿军队则仅4.7万人,其中步兵4万人,骑兵7千人。此外,波斯王大流士还有装着镰刀的战车200辆,据说他计划凭此种秘密武器制胜。但波斯军队素质差,尤其缺乏坚强的步兵,稳定性不足。
大流士仗人多势壮,不断突破希措军队的战线。可是,大流士在突破战线后,不是去扩大战果,控制主动权,而是分出相当兵力去战场后方,解救自己的母亲、皇后和公主。
亚历山大在战况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沉着应战。他一面稳住阵脚,一面寻找战机。乘大流士分兵之际,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从敌人左翼的缺口插入大流士的中军。洋洋得意的大流士没有想到对方会朝中军杀过来,顿时惊慌失措,匆匆带上随从,落荒而逃。亚历山大乘胜东进,占领三个政治中心:巴比伦帝国的首都「巴比伦」(Babylon)、大流士帝国的行政国都「苏萨」(Susa)、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波斯波利斯号称波斯之城,是波斯的圣城。
波斯军溃散后,大流士逃到北方,被手下一名总督「贝索斯」(Bessus)杀死。在得知大流士被杀后,亚历山大自任波斯皇帝。贝索斯后来与亚历山大作战被俘,以弒君(大流士)及反叛新君(亚历山大)被处死。
为了巩固自已的统治,他决定与巴克特里亚王公之女洛可珊(Roxane)结婚,改善他与波斯部落的关系,但他的部属反对他与东方异族通婚。但亚历山大越来越东方化,他开始起用当地贵族,允许信教自由,实行东方礼仪,甚至于穿起波斯衣服(图4)。
图4:亚历山大穿起波斯衣服,像不像波斯皇帝。
亚历山大也作了不智的举动,一反以前的作为,允许他部队大肆掠夺,后来波斯波利斯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波斯帝国从此灭亡。
十四、远征印度(希达斯皮斯战役)
灭掉波斯后,亚历山大便由「波斯波利斯」出发继续他的远征。亚历山大终身梦想着征服全世界,成为世界之王。他从小就认为:所谓世界就是从希腊经过波斯,再到达印度。现在波斯已征服,因此远征印度是势在必行。
公元前327年,他率军经过伊朗,进入印度。这时印度西北部,小国林立,相互争战不休。亚历山大的大军一到,许多小国主动投靠。其余的,也轻而易举征服了。大军抵达印度河流域,展开希达斯皮斯战役(Hydaspes Battle)。公元前 326 年,印度河的东面有条支流,叫做希达斯皮斯(Hydaspes),河西有个国家,叫太克西拉(Taxila);河东有个国家,叫波拉伐斯(Pauravas),两国素来不和,经常发生争执。太克西拉的国王太克西利斯(Taxiles),在亚历山大尚未渡河时,就亲自来迎接,表示友好。而一水之隔的波拉伐斯,却不买账。听亚历山大领兵到来,波拉伐斯的国王波拉斯(Porus)反而在希达斯皮斯河对岸集结了他全部的兵马。波拉斯的士兵,总计约 34000 名,多于
这时 正是夏天,高山积雪融化,大雨无休无止。每年这个季节里,印度众多河流都是水深流急。波拉斯觉得自己的兵力略多于亚历山大,而且有天险可凭,他对阻挡亚历山大的进攻信心十足。
亚历山大一面派人调运船只,一面率领部队开赴希达斯皮斯河西岸扎下大营。在营地,亚历山大可以清楚地看清对岸虚实。波拉斯也看到了亚历山大的动向,亲自坐镇防守。亚历山大仔细观察了河面和两岸地形,深知渡河不易,特别是波拉斯本人驻守的这一段河道,根本不可能渡过去。即使他的战士勇于牺牲,他们的马也不行;因为波拉斯的大象就在水边把守着,巨大的大象,把他的战马吓坏了。
渡河的船只很快就运到了,亚历山大这时把部队分成好几部分,一队接着一队往不同方向出发,他的船只频繁地航行,随时准备渡河。波拉斯不敢疏忽,也带着象队在对岸不停顿地来来回回奔走。这样一连数日,天天如此,马其顿军还未过河。波拉斯的人马已经累得精疲力竭。
亚历山大把印军折腾了一阵后,又从四面八方把粮食及其它军需物资源源不绝地朝大本营运来。这样,在波拉斯看来,很明显,敌人因为受到阻挡,似乎准备在河岸上长期驻扎下去了。亚历山大甚至公开声称:他可以等待。
双方隔河相持数日后,亚历山大要克拉特鲁斯(Craterus)率领小部分军队牵制波拉斯,自己统率主力部队转移到上游渡过希达斯皮斯河(Hydaspes River ) 。战斗开始后,亚历山大的右翼骑兵,冲击波拉斯的左翼,逼迫波拉斯的左翼退到战象;战象受惊失控冲乱了己方阵形;随后,马其顿的步兵方阵彻底击溃了波拉斯的军队,波拉斯最终战败。此战被后世称为希达斯皮斯战役(Battle of the Hydaspes)。
十五、结束远征
希达斯皮斯战役战役后,波拉斯归顺,亚历山大委任波拉斯继续做国王。此后:亚历山大向东进军至比亚斯河(Beas River)。
但此时,士兵们对印度的酷热深感不适,同时,历经长年的征战,士兵们久别家乡与亲人,个个情绪低落,期盼能早回家园,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面对这种情形,各将领向亚历山大陈请说:「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毫无斗志,再留在这里,对我们不利。不如先回苏沙,等元气恢复,再来。」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亚历山大只得接受大家意见,先回苏沙。
公元前326年夏天,亚历山大带着未能征服印度的遗憾,退兵。他兵
分三路:一路由陆路;一路走海路;另一路则横越沙漠,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
亚历山大带领军队横越早晚温差极大,又缺乏水源的沙漠,途中累死、渴死的士兵不计其数。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于公元前324年,抵达了波斯的首都苏沙,然而军队的人数只剩下出发时的四分之一。经过了这漫长疲累的旅程,亚历山大为了安抚军心,搞赏士兵们的辛劳,便在苏沙与部属和波斯少女举行集体结婚,而亚历山大也娶了大流士三世的公主为妻。
一场热闹的婚礼之后,亚历山大又继续他未完成的心愿,准备远征阿拉伯。没想到尚未出征.亚历山大少年时的好友海菲斯.约翰却不幸病亡,使得亚历山大伤痛不已。
十六、霸业尚未成功的遗恨世长辞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抱着失去好友的伤痛,领兵进入巴比伦。到达巴比伦后,便派人四处侦察其他国家的虚实,并计划攻打阿拉伯,然而攻打的计划尚未付诸行动时,他却因为长途行事的疲劳,饮酒过度,以及旧伤复发而病倒,没多久(6月13日),他就带着未成功的霸业与世长辞了,享年33岁。
经过17600 公里远征和多次激烈战斗胜利之后,亚历山大建立了横跨希腊、埃及、印度、波斯的大帝国(图5),他的帝国后来又变成了三个王国,即:马其顿王国、托勒密建立的埃及托勒密王国、塞流卡斯(Seleucus)建立的叙利亚王国,这三个王国在公元前100年前后,都被罗马人所消灭。
图5: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及帝国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