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選  2014-03-07 泰西50軼事(二十九之三)朱利奧斯‧凱撒

泰西50軼事(二十九之)朱利奧斯凱撒 江銘輝 五夢網

 (本文參考維琪百科)
九、市政官
 
返回羅馬後,在西元前66,凱撒被委任以「阿庇亞大道管理人」的頭銜,負責維護這條連接羅馬和布林迪西烏姆的通衢大道。這年稍後,他自薦就新市政官的職位,並當選。
 
為了取悅平民階層,凱撒為民眾提供了許多入勝的競技比賽,新建或改建許多公共建築,帶著巨大的榮耀結束了一年的市政官任期,但是自己卻破產了。他負債數百塔蘭特,嚴重威脅到了他未來的政治生涯。
 
十、大祭司和大法官
 
西元前63是著名演說家西塞羅的執政官任期年,他選擇了和元老院中的精英派合作而與羅馬的平民階層決裂,其結果是在任期中顯得無所作為。與之相反,凱撒這時卻節節勝利。
此時,羅馬的祭司長皮烏斯(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Pius)去世,凱撒參加競選。雖然凱撒已經因為市政官任期的巨大支出和賄選而債臺高築,但選舉當天,他發誓將取得大祭司的身份否則就永不回家,凱撒於是當選了這極大榮耀和權威的終身職位。
 
就在同一年稍後,凱撒又獲得了另外一個職位「大法官」。這一職位本應在40歲之後才能獲得,而凱撒在39歲時就已得到。凱撒在同一年中獲得大祭司和大法官兩個職務,說明凱撒在羅馬已經上升到了權勢很大的地位。
在這一年,凱撒與蘇拉的孫女龐培亞(Pompeia Sulla)成婚。後又與龐培亞離婚。
 
十一、行省總督
 
西元前61,大法官任期屆滿,凱撒得到了西班牙行省的總督職位。與此同時,龐培返回羅馬。這時,凱撒又再度陷入了經濟困境中,以至於克拉蘇不得不為他償還貸款。
剛一抵達伊比利亞(Iberian),凱撒就發動了對盧西坦人加拉埃西人的進攻,這次行動為其帶來了豐厚的戰利品後。凱撒便匆匆地離開了行省返回羅馬,同時提出兩個要求:凱旋式和執政官職位。但是由於執政官選舉日期迫在眉睫,而他必須等在羅馬城外或者以普通公民身份進入羅馬,否則便無法成為候選人。因此他不得不放棄了凱旋式,以換取執政官候選人資格。
 
十二、三頭同盟和高盧戰爭
 
西元前60,凱撒被森圖利亞大會選舉為羅馬共和國執政官。凱撒因此成為了最高長官,但是貴族們害怕如果再出現一個與凱撒合作的同僚,凱撒就可以無所顧忌為所欲為。於是許多貴族成他的政治對手,凱撒這時也需要政治同盟。
此時,龐培正在元老院爭取安置他的退伍老兵的土地,卻遭到失敗;已經成為羅馬最富有者的克拉蘇Marcus Licinius Crassus),也正在為他抵抗帕提亞軍隊的控制權而憂愁;而執政官凱撒也正好需要龐培的聲望和克拉蘇的金錢援助。因此,凱撒成功地使兩人言歸於好(龐培和克拉蘇在西元前70那次共掌執政官之後結怨)。三人於是於西元前60訂立盟約,歷史學家將這個聯盟稱為「前三頭同盟」。為了鞏固這一政治聯盟,五十歲的龐培還娶了凱撒年僅14歲的獨女茱莉婭。
 
三人結盟後,勢力大增。在畢布路斯(Marcus Calpurnius Bibulus)宣佈有不祥徵兆,想終止會議的時候,凱撒竟粗暴地動用武力,將這位同僚趕了出去,而在次日的元老院會議上,竟然無人敢對此提出批評或議論。畢布路斯非常失望,當時是執政官的他,於是退出所有政治活動。從此這位凱撒的政敵,只能躲在家中通過信使,向元老院或公民大會發出不祥徵兆,直到任期結束。就這樣,凱撒大權獨攬,「畢布路斯和凱撒執政之年」成了「凱撒執政之年」。
在完成執政官任期之後,凱撒被授予作為總督管理山南高盧(今阿爾卑斯山南部、義大利北部)、南法高盧(今阿爾卑斯山北部、法國南部)和伊利裡亞(今巴爾幹半島亞得里亞海沿岸地區)五年的權力。但是野心勃勃的凱撒似乎並不滿足於這些,幾乎在剛到任的時候,他便發動了高盧戰爭
在統帥軍隊在各地作戰的這9年時間裡,凱撒奪取了整個高盧地區(約相當於今天的法國),並把這個以庇裡牛斯山阿爾卑斯山塞文山萊茵河羅納河為界,周長超過3000英里的地區,統統變成了一個行省(高盧行省),規定每年向他上繳大量的錢財。凱撒以積極靈活的機動與統馭才能證明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能,此外,凱撒還是第一個跨過萊茵河,到對岸(日爾曼尼亞)去進攻日爾曼人,與第一個揮軍進攻不列顛的羅馬人。
 
十三、內戰
 
高盧戰爭獲得的巨大聲望,讓人在羅馬的龐培感到不安。再加上西元前53年,東征帕提亞的克拉蘇戰敗身亡,三頭政治不穩,元老院順勢拉攏龐培。西元前49年,元老院向凱撒發出召還命令,命令凱撒回羅馬,凱撒回信表示希望延長高盧總督任期,元老院不但拒絕,還發出元老院最終勸告,表示凱撒如果不立刻回羅馬,將宣佈凱撒為國敵。
凱撒帶軍團到羅馬國的境線「盧比孔河(Rubicone)」。羅馬的法律規定,任何指揮官皆不可帶著軍隊渡過盧比孔河,否則就是背叛羅馬的法律。凱撒思索半天之後,講出一句名言,「渡河之後,將是人世間的悲劇;不渡河,則是我自身的毀滅。」於是,他帶著軍團渡過盧比孔河。凱撒的舉動震動龐培以及元老院共和派議員,他們沒想到凱撒竟然如此大膽,急忙帶著家當逃離義大利半島。於是,凱撒兵不血刃地進入羅馬城,要求剩餘的元老院議員選舉他為獨裁官。
接著,他征討西班牙、希臘,在西元前48法薩盧斯戰役中徹底擊敗龐培,並追擊龐培到埃及。埃及人為了討好凱撒,讓他支持現任國王托勒密十三世,刺殺龐培之後,將龐培的人頭獻給凱撒。然而,凱撒卻宣佈埃及王位由托勒密十三世與他的姐姐克利奧佩脫 (即埃及豔),共治。此舉惹惱埃及人,爆發亞歷山大戰役。凱撒帶領的第六軍團艱苦抵抗埃及軍,再加上援軍到達,徹底擊敗埃及軍,托勒密十三世陣亡,克利奧佩脫拉登上埃及王位。遺憾的是,在會戰期間,凱撒士兵所發射的火箭命中亞歷山大城大圖書館,六十多萬本書毀於一旦。在亞歷山大戰役結束後,凱撒與克利奧佩脫拉進行一次為期兩個月的尼羅河之旅,勝利之後,他給元老院寫一封信,裡面只有三個字,「VENI VIDI VICI」(我來、我見、我勝)。
西元前46年,凱撒回羅馬之後,再次召集軍隊,攻打逃至北非與努米底亞王猶巴結成同盟的龐培餘黨,于塔爾索斯會戰中獲得完全勝利。之後,凱撒回到羅馬,進行長達十天的凱旋式。
 
十四、戰後
 
回到羅馬的凱撒推動各項改革,包括給予北義大利和西西里島人民羅馬公民權、請專家製作儒略曆、建立和平廣場等。在前45年,龐培的兩個兒子逃到西班牙發動叛亂,凱撒再次遠征西班牙,于孟達會戰中擊敗叛軍,龐培長子勞斯陣亡,次子流亡西西里。凱撒回國之後,於前44年宣佈成為終身獨裁官。
 
十四、遇刺
 
西元前44年,為了拯救卡雷會戰中被俘虜的九千名羅馬士兵,凱撒宣佈將遠征帕提亞(Parthia古代的安息,大致相當於今伊朗)。但是,當時的占卜師說「只有王者才能征服帕提亞」,此舉更加深共和派議員的不安,認為凱撒終將稱王。二月,在一項典禮上,執政官安東尼(Mark Antony)將花環獻給凱撒,並稱呼凱撒為王。雖然凱撒拒絕,反凱撒一派更為恐懼,於是策劃謀殺凱撒。
參加反對凱撒的陰謀的大約有60多人,為首的是蓋烏斯·凱西烏斯(Gaius Cassius Longinus)馬可斯·布魯圖斯(Marcus Junius Brutus Caepio)德基摩斯·布魯圖斯(Decimus Junius Brutus Albinus)。他們稱自己為解放者(Liberators),這些人在刺殺凱撒前曾和凱西烏斯會面,凱西烏斯告訴他們說如果東窗事發他們就必須要自殺。在西元前44年三月15日,一群元老叫凱撒到元老院去讀一份陳情書,陳情書是元老寫來要求凱撒把權力交回議會。可是這陳情書是假的。當馬克·安東(Mark Antony)從一個叫做卡斯卡的解放者那裡聽到消息,他趕緊到元老院的階梯上要阻擋凱撒。可是這些參與預謀的元老在龐培劇院前先找到了凱撒,把他領到了劇院的東門廊。
森伯爾(Tillius Cimber)把陳請書拿給凱撒,當凱撒在讀這假的陳情書的時候,卡斯卡(Casca)把凱撒的外套給脫開然後用刀刺向他脖子。凱撒警覺到卡斯卡,轉過身抓住卡斯卡的手,用拉丁語說:「惡人卡斯卡,你在作什麼?」被嚇到的卡斯卡轉向其他元老,用希臘語說:「兄弟們,幫我!」。一下子包含布魯圖斯的所有人都開始刺向凱撒。凱撒想要脫逃,可是因為血流太多眼睛看不見所以摔倒,最後這些人在他倒在地上的時候把他殺害了。根據史學家尤特羅匹斯(Eutropius)的說法,當時有六十多人參與這謀殺。
當凱撒的頸部被卡斯卡刺中時。凱撒用鐵筆戳進卡斯卡的手臂,卻又被刺傷。當他發現,四面八方都受到匕首的攻擊時,特別是看到養子馬可斯·布魯圖斯撲向他的時候,他便放棄了抵抗,只對著馬可斯·布魯圖斯用希臘語說了一句:(「還有你嗎,布魯圖?圖3),便倒了下去。就這樣,凱撒被刺中23刀(其中僅有一處是致命傷),倒在了龐培的塑像下,氣絕身亡。
  
圖3:凱撒被刺(by Carl Theodor von Piloty)
 
有人本把凱撒的屍體投入台伯河,但因執政官馬克·安東尼和騎兵長官雷必達反對,而沒有這麼做。
凱撒的遺囑是按照其岳父的要求,在馬克·安東尼的家中啟封宣讀的。這份遺囑是在前一年的9月13日立下的,並一直保存在維斯塔貞女祭司長手裡。在這份遺囑中,凱撒指定自己姐姐的三個孫子為自己的繼承人:給屋大維四分之三的財產,其餘四分之一由魯基烏斯·皮那留斯和克文圖斯·佩蒂尤斯分享;為自己可能出世的孩子指定了監護人,其中幾個竟是參與陰謀的兇手;還指定屋大維為自己的家庭成員,將自己的名字傳給他,並規定德基摩斯·布魯圖斯為第二順序繼承人;此外,他還把台伯河的花園留給人民公用,並贈予每個公民300塞斯特爾提烏斯。
陰謀刺殺他的人中間,幾乎沒有人在他死後活過3年的。所有人都被判有罪,並以不同方式死於非命:一部分人死於海難,一部分人死於屋大維和其他凱撒部將隨後發動的戰爭,有些用刺殺凱撒的同一把匕首自殺。
凱撒死時58歲,死後被按照法令列入眾神行列,被尊為「神聖的儒略」。2012年10月,西班牙考古學家宣佈:於羅馬發現奧古斯都在凱撒遭刺地點樹立的混凝土柱子。
 
十五、影響和評價
 
凱撒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故被一些歷史學家視為羅馬帝國的無冕之皇,有凱撒大帝之稱。甚至有歷史學家將其視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以其就任終身獨裁官的日子為羅馬帝國的誕生日。影響所及,有羅馬君主以其名字「凱撒」作為皇帝稱號;其後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君主亦以「凱撒」作為皇帝稱號。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