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50軼事(八):布魯斯和蜘蛛 江銘輝五夢網
泰西50軼事(Fifty Famous Stories Retold),是永恆的短篇故事,它收集的故事:包括浩瀚歷史的著名英雄和他們的羅曼史,故事內容有勇氣、毅力和情感。故事人物包括拿破崙、羅賓漢,喬治華盛頓、成吉思汗等人。這些故事都是老少咸宜的故事,我將它逐篇翻譯,並配合圖畫,供大家欣賞。
泰西50軼事(八):布魯斯和蜘蛛
原文及翻譯如下:
Bruce and the Spider
布魯斯和蜘蛛
THERE was once a king of Scotland whose name was Robert Bruce.He had need to be both brave and wise, for the times in which he lived were wild and rude. The King of England was at war with him, and had led a great army into Scotland to drive him out of the land.
從前,蘇格蘭有個國王名叫羅伯特·布魯斯(圖1)。他所處的蠻荒和粗暴的時代,所以他必須勇敢和機智。那時,英格蘭國王跟他作戰,帶著大隊人馬入侵蘇格蘭,企圖將他趕出國土。
圖1:羅伯特·布魯斯
Battle after battle had been fought. Six times had Bruce led his brave little army against his foes; and six times had his men been beaten, and driven into flight. At last his army was scattered, and he was forced to hide himself in the woods and in lonely places among the mountains.
戰爭一場接一場開打之後,布魯斯六次率領他英勇的小軍隊與敵人作戰,但六次都被打得落荒而逃。最後,他的軍隊潰散了,他被迫躲進了荒涼的山林中。
One rainy day, Bruce lay on the ground under a rude shed, listening to the patter of the drops on the roof above him. He was tired and sick at heart, and ready to give up all hope. It seemed to him that there was no use for him to try to do anything more.
一個下雨天,布魯斯躺在一間簡陋的小棚地上,聽著屋頂上滴滴答答的雨聲。他又疲倦,又傷心,已準備放棄所有的希望了,對他來說,似乎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As he lay think ing, he saw a spider over his head, making ready to weave her web. He watched her as she toiled slowly and with great care. Six times she tried to throw her frail thread from one beam to another, and six times it fell short.
當他躺著正在思考的時後,看見頭頭頂上有一隻蜘蛛正準備吐絲結網,他注視著這只蜘蛛緩慢而費力的小心工作。有六次蜘蛛嘗試把脆弱的蛛絲從橫樑這邊結到另一根橫樑上,但六次都沒有成功。
Poor thing! Said Bruce : “You, too, know what it is to fail.”
But the spider did not lose hope with the sixth failure. With still more care, she made ready to try for the seventh time. Bruce almost for got his own troubles as he watched her swing herself out upon the slender line. Would she fail again? No! The thread was carried safely to the beam, and fastened there.
“可憐的東西!”布魯斯說,“你也知道失敗的滋味吧。”
但是這只蜘蛛並沒有因為六次失敗而放棄希望,仍然極小心的準備進行第七次的努力。當布魯斯注視著它在纖細的蜘絲上搖擺的時候,他幾乎忘卻了自己的煩惱。它會再次失敗嗎?不!蛛絲安全地結到了樑上,並牢牢地固定在那兒(圖2)。
圖2:蜘蛛終於成功結網了。
“I, too, will try a seventh time! ”cried Bruce. He arose and called his men together. He told them of his plans, and sent them out with messages of cheer to his disheartened people.
“我也要嘗試第七次!”布魯斯大叫起來。
他一躍起來,召集起他的人馬,告訴他們,他的計畫,把這鼓舞人心的故事傳給那些已失去信心的人民。
Soon there was an army of brave Scotch men around him. Another battle was fought, and the King of England was glad to go back into his own country.
很快他的身邊就聚集起一支由英勇的蘇格蘭人組成的軍隊(圖3)。另一次戰爭又爆發了,同時英格蘭的國王被趕回了他自己的國家。
I have heard it said, that, after that day, no one by the name of
Bruce would ever hurt a spider. The lesson which the little creature had
taught the king was never forgotten.
我曾聽人這麼說:從那以後,凡是名叫布魯斯的人都不會傷害蜘蛛。這個小東西給國王的教訓,將永遠不會忘記的。
羅伯特·布魯斯簡介:
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the Bruce):即羅伯特一世(1274年─ 1329年),又稱為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the Bruce),是蘇格蘭國王,他從1306即位直到1329年死亡。羅伯特是他那一代最有名的戰士之一,為了蘇格蘭的獨立他對英格蘭的戰爭終於成功。他在他的統治期間為了國家的獨立,他成功奪回蘇格蘭,今天他是蘇格蘭的民族英雄。
布魯斯出生於蘇格蘭貴族世家,他的祖先跟隨征服者威廉從諾曼第來到不列顛,因此有蘇格蘭-諾曼的血統,母系的祖先則是蘇格蘭的蓋爾人。1292年他與巴裏奧爾家族競爭蘇格蘭王位失敗後,羅伯特‧布魯斯一怒之下,向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宣誓效忠,欲借英格蘭之手奪回王位。但愛德華一世在發兵驅逐巴裏奧爾後,並沒有把王位交給羅伯特,反而宣佈自己對蘇格蘭領土擁有管轄權,甚至一度將象徵蘇格蘭王權的斯昆石搬到倫敦。憤憤不平的羅伯特轉掉矛頭,在1297年掀起蘇格蘭武裝暴動,結果很快被愛德華一世鎮壓下去。這時,騎士威廉‧華萊士(Sir William Wallace:圖4)領導的蘇格蘭民眾抗暴運動卻取得勝利,在斯特林橋大勝英格蘭軍隊。然而在次年7月22日的福爾柯克會戰中,華萊士被擊敗,羅伯特卻在1304年重新投靠了愛德華一世。
圖4:威廉‧華萊士(本圖摘自維基百科,作者Spisák Bence)
1305年,羅伯特發現了華萊士藏匿的地點,然後羅伯特協助英格蘭軍在格拉斯堡將其逮捕。愛德華一世賞賜給羅伯特大量土地,並冊封曼提斯為德姆巴敦的行政長官。8月3日,華萊士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廣場被斬首(圖5),身體被肢解成四塊,分別送到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四方,英格蘭警告蘇格蘭人民不要反抗。
華萊士的被捕並被處決,使蘇格蘭人的獨立運動暫時消停。這時羅伯特雖然擁有繼承蘇格蘭王位的資格,但仍要與另一位蘇格蘭的貴族約翰·康明(John Comyn競爭。約翰·康明在蘇格蘭貴族之間有廣大的關係,也同樣擁有王位的繼承權,且他被認為更堅定地反對英格蘭的統治。1306年,羅伯特和華萊士兩人在一個教堂中爆發衝突,羅伯特殺了約翰·康明(圖6),競爭者一死,羅伯特這時當之無愧地成為蘇格蘭的“共主”。不久後自主加冕國王(羅伯特因為是在教堂中的殺人罪行而被革除教籍)。是為羅伯特一世。
愛德華一世迅速派兵鎮壓,羅伯特屢吃敗仗,只好組織起大批遊擊隊,使英格蘭人的統治難以穩固。
眼見羅伯特越鬧越兇,愛德華一世決定親征,在愛德華一世的鎮壓下,羅伯特領導的獨立運動並不成功,在會戰中失敗後,一度逃離蘇格蘭本土前往小島躲避。
後來鎮壓的途中愛德華一世染上痢疾而不治,於1307年7月7日死在坎伯蘭,享年68歲。繼承大統的愛德華二世是個紈绔子弟,對於蘇格蘭的局勢,他根本不想理會。
羅伯特利用這個機會於1308年2月重返蘇格蘭再次領導獨立運動,開始連續不斷在游擊戰中取得勝利,奪取英格蘭佔領的哨所甚至城堡。1309年3月羅伯特第一次組織召開了自己的國會,1310年蘇格蘭教士階層決定承認其為蘇格蘭國王,1313年羅伯特也派下屬詹姆斯·道格拉斯進入英格蘭北部攻擊對方本土,但直到8年後的1314年,羅伯特都始終避免和英格蘭軍隊在開闊地正面會戰。
1314年,蘇格蘭與英格蘭軍隊在班諾克本進行會戰並取得決定性勝利,此戰成為了蘇格蘭獨立運動的重大轉折點,此後雙方雖然仍有交手,但基本勝利已傾向於蘇格蘭人一邊。
1329年,羅伯特病逝,被蘇格蘭人尊敬地稱為民族英雄。
羅伯特被稱為「勇敢的心」,故事起源是:
羅伯特晚年因深感自己曾為了家族利益而反覆無常,排斥異己又利用盟友,同時曾在教堂中手染鮮血,於是決心參與十字軍以洗脫罪孽。但他本人已病重無法隨軍遠征,即囑咐忠誠的部下詹姆斯·道格拉斯領導隊伍,並要求在自己死後將的心臟取出,保存在盒子中同行。羅伯特死後道格拉斯忠實地遵守了諾言,他在1330年早春離開蘇格蘭,脖子上戴著用鏈子綁住的銀制琉璃骨灰盒,裡面陳放著羅伯特·布魯斯的心臟。道格拉斯半路上於塞維亞受到了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十一世的迎接,阿方索給予道格拉斯在對抗格蘭納達的摩爾人戰役時指揮他的一部分軍隊,此戰中道格拉斯中了埋伏,他取出盒中的心臟用力扔向前方,放聲呼喊:「向前衝吧,勇敢的心啊,就像以往你曾經做的那樣,道格拉斯將追隨你奮勇直到戰死。」,最後道格拉斯戰死沙場。「勇敢的心」典故即由此而來。
羅伯特·布魯斯的心臟被道格拉斯的戰友威廉·凱思帶回蘇格蘭,安葬在梅爾羅斯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