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菲尔铁塔(上) 江铭辉 五梦网
一、艾菲尔铁塔简介
艾菲尔铁塔(Eiffel Tower:图1)是一个铁制的格子塔位,它于巴黎的战神广场(Champ de Mars)。它是根据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的名字命名的,因为艾菲尔铁塔是他的公司设计和建造的。
艾菲尔铁塔举世闻名的建筑物,它在公元1889年兴建,当时是作为1889年的世界博览会入口的拱门及庆祝法国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如今它已成为法国在全球的标帜,也是世界上最易识别的建筑物。该塔是巴黎最高的建筑物,也是游客最多的纪念碑。
该塔增加天线后是塔高324米(1,063英尺),大约有81层楼的高度,它的高度超过华盛顿纪念碑,建造初期,它的高度是300公尺,保持41年,是当初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一直到1930年纽约市开始建305公尺高的克赖斯勒大楼 (Chrysler Building),埃菲尔铁塔才被超过。但后来艾菲尔铁塔于1957年,它装上24公尺的天线,又比现在的克赖斯勒大厦高。
如果不包括广播天线,它是在法国次于米洛高架桥(Millau Viaduct),是法国第二高的建筑了。
该塔分为三层,可供游客玩,最高的第三层是景观台有276米(906英尺),游客可由楼梯或电梯(升降梯)上去,最高层的瞭望台,若沿1652级阶梯而上,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因此大多数的人当然乘电梯而上。这里最宜远望巴黎,在这里嘈杂的巴黎忽然静了下来,变成一幅巨大的地图,条条大道和小巷尽收眼里,全巴黎尽在脚下,当白天视野清晰时,极目可望60公里开外。
第一层和第二层,从地面走路到第一层楼,如果想到第二层也可再步行300多步,到第二层楼。虽然也有楼梯到最高的第三层,但因为太高了,通常大都数人都选择坐电梯到达。第一层楼和第二层楼有餐馆。
第二层瞭望台离地面115米,有人说,从这一层向外张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确,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绿荫中的罗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傍晚登塔,则见夜色如画,繁灯似锦,翠映林荫,那些交织如网的街灯,真如雨后珠网,粒粒晶莹。这一层还有一个装潢考究的全景餐厅,终年都是顾客盈门,座位必须提前预订才行。最下层瞭望台面积最大,相当宽敞,设有会议厅、电影厅、餐厅、商店和邮局等各种服务设施。在穿梭往来的人群中,好像置身于闹市,而忘记这里居然是57米的高空。从这里观赏近景最为理想。北面的夏洛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塔脚下静静流过的塞纳-马恩省河水、南面战神广场的大草坪和法兰西军校的古老建筑,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风景画。
战神广场的另一端有和平门和和平碑,上面用不同的文字写着「和平」,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徒步登塔可以上第一层和第二层,费用为5欧元,坐缆车上第一层和第二层8.50欧元,最顶尖14.00欧元(价格至2012年12月22日) 在此可以放眼巴黎全城。但是由于观光客众多排队时间长,需预留多一点时间;也曾有游客批评相关的旅游配套措施配不上享誉世界的知名度,譬如塔顶居然没提供任何望远镜服务。
二、设计师居斯塔夫‧艾菲尔
居斯塔夫‧艾菲尔(Alexandre Gustave Eiffel,法国人,公元1832~1923年:图2)是<艾菲尔铁塔的设计人>,公元1832年,艾菲尔生于法国迪戎(Dijon),曾就读法国巴黎中央工艺和制造学院。1858年,运用压缩气体打桩技术,在波尔多市,建造一座横跨加伦河的铁路和铁桥。1867年自已成立一家公司,专门承包桥梁、高架陆桥、港口及其他大型营建工程,他经手的大型工程有横跨葡萄牙多罗河(Douro River)的大拱桥,法国加拉比特特(Garabit)的高架陆桥。美国自由女神像的铁质保护,尼斯天文台的圆形天窗。1886~1889年,完成举世闻名的艾菲尔铁塔。
然而,在承包雷塞布的拿马运河水闸工程时,牵涉到工程财务丑闻,名誉受损。后致力于气体动力学研究,1923年卒于巴黎。
他一生中杰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扬四海的还是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铁塔。用他自己的话说:「埃菲尔铁塔“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当初,法国政府虽然决定在巴黎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铁塔,但提供的资金只是所需费用的1/5。埃菲尔为实现他的设计,曾将他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全部财产抵押给银行作为工程投资。
图2:艾菲尔(本图摘自维基百科)
三、艾菲尔铁建设的起因
1. 为了1889年的世界博览会,1886年5月2日,法国政府宣布举行一个设计大赛,法国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们被邀请参加研究关于战神广场建起一个底座125平方米,高度300米铁塔的可能性。
无论参加大赛的人提出什么样的构想,他们的设计都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 这个建筑可以用来募集资金,也就是说必须能够吸引足够的旅游者买票参观,所得资金可以维持这个建筑本身。
(2.) 这是一个临时的建筑,在博览会之后能够轻易的拆除。
2.居斯塔夫‧艾菲尔雀屏中选
在1886年,5月18日的最后期限之前,超过100份设计稿参与竞争。其中大部分都非常传统,另外一些则非常的怪异。有人提出建造一个巨大的断头台;有人提议竖起一个1000英尺的洒水装置,在干旱的季节里灌溉整个巴黎;还有人建议在高塔的顶上,安装一个巨大的电灯,可以把整个巴黎照亮8倍,可以方便的阅读报纸。
事实是,没有一个提案获得通过。于是就宣布举行大赛来挑选,这个时候,有一位53岁的建筑工程师居斯塔夫‧艾菲尔(Alexandre-Gustave Eiffel),就已经开始思索用金属为法国建造一个伟大的建筑。
几周之前,他已经会见过一位叫做伊舵尔德‧罗克罗(Edouard Lockroy)的法国大臣,并且提交了自己已经准备完毕的计划“一座铁塔”。埃菲尔制作了5329张机械制图,用以描述将会用到的18038块不同的组件。罗克罗对埃菲尔的设计非常倾心,于是暗中操纵设计大赛使得埃菲尔的设计胜出。
艾菲尔在呈交的铁塔计划书,建议用四座柱墩支撑,重四千吨(结果共重七千吨),造价三百一十五万多法郎(结果成本是建议价两倍半),需时二十六个月。但当时艾菲尔仍未决定用铁材还是钢材。
到翌年即一八八六年六月,投票结果公布艾菲尔的设计脱颖而出,但法国政府只肯付出一百五十万法郎的建造费,并建议若艾菲尔肯承担全部工程费用,从一八九0一月一日起二十年内,凡参观铁塔的专利和收益归艾菲尔所有。
结果法国政府打错算盘,当年的万国博览会开幕后,每天参观铁塔人数一万人次,闭幕时共有一百九十万人次登上铁塔远眺巴黎,收益达六百五十多万法郎,几乎已将七百四十五多法郎的成本赚回来了。
如今的铁塔高三百二十米,以防范强风吹袭的对称钢筋设计,共分三层,随游客目的楼层不同而有不同收费。抵达第二层时,可先四周浏览一下巴黎景色,这时的高度仍可清楚辨识主要地标物。若想登上塔顶,便要排队等电梯。白天视野佳时,在塔顶可远眺七十二公里远。
若从经济上的成本效益看,全塔以轻钢建成,但并没经热浸镀锌处理,结果其后百多年中,平均每六年便要再漆一次,每次历时十四个月,耗用六十公吨的底面漆。近年曾有一位荷兰籍的专家作出评估,谓当初使用热浸钢后再加油漆,则首次大修是二十五年后,至今只共需七次而不是如今十七次的大修,总节省千万美元。
四、艾菲尔铁塔的施工
艾菲尔铁塔采用交叉固定格子式样的大梁,为缎铁技术的一大杰作,铁塔分程三层,最底层是四个四边形的塔脚,它为拱形构造联结在一起。距离地面高度57公尺处,为第一个平台。第二个平台位于高度115公尺处,此时的塔脚已联结在一起,第三个平台位于高度276公尺处。第三个平台上方为塔顶和最后平台,全高300公尺。1959年,由于架设无线电天线塔高由300公尺增高至324公尺。1887年1月28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250名工人冬季每天工作8小时,夏季每天工作13小时,终于,1889年3月31日这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大功告成。埃菲尔铁塔的金属制件有1.8万多个,重达7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1889年5月15日,在给世界博览会作开幕式剪彩时,铁塔的设计师居斯塔夫·艾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图3)。
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高300米,直到1930年它始终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筑。如今,铁塔上增设了广播和电视天线,它的总高已达320米。站在塔上,整个巴黎都在脚下。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到1988年,该塔迎接来自五大洲的游客1.23亿人次。19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整整100岁。为此巴黎铁塔管理公司特地主持隆重的纪念活动,重现了百年前埃菲尔率众登顶的历史场景:身着黑色礼服、头戴宽边礼帽、手持国旗的“埃菲尔”和30名“知名人士”、“建筑工人”,在隆重的鼓乐声中拾级而上。当他把三色旗插上塔顶时,21响礼炮齐鸣,群鸽绕塔飞翔,彩色气球飘上蓝天。在铁塔2层平台的围栏上悬挂着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的“庆祝铁塔100岁”的彩色条幅。无数游客翘首目睹了这一壮观场面。
五、反对声浪和赞赏二极化
1889 年完成,这个为了世界博览会而建造的 A 字型镂空建筑,对当时热衷古典建筑美的巴黎人来说是个很大的惊吓,引发一百多位作家、建筑师和艺术家联名上书反对,联署名单包括知名的小说家小仲马(Dumas)、莫泊桑(Maupassant)、设计巴黎歌剧院的加尼叶(Garnier)等,他们觉得这个诡异得耸立在巴黎天空无意义的工业革命大怪物(当时的法国正和带动工业革命的英国一较世界霸权的长短,这个铁塔其实具有十分激进的工业革命象征意义),活像个黑色大烟囱,给巴黎投下了丑陋的影子,破坏了巴黎高雅的气质。
但这个超高难度、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其他建筑物当时都没超过 100 公尺,艾菲尔铁塔却一口气盖成高 324 公尺,相当 81 层楼高),对巴黎建筑界来说是个充满勇气的大变革,也是对建筑的大胆挑战。而当年的世博会吸引了 250 万人登上铁塔,当大发明家爱迪生被邀请去参观铁塔时,也惊叹于这个充满新意的建筑,因此送上一个他发明的留声机给铁塔设计人居斯塔夫‧艾菲尔(Gustave Eiffel),表达他的敬意。
艾菲尔对如排山倒海的负面批判倒是比谁都笃定,他说:「我相信有一天,这座铁塔会向世人证明它独具的美感」。这个预言其实没等太久就似乎应验了,1889 年 9 月的某一天,艾菲尔本人在铁塔的餐厅用餐时,瞥见知名作曲家古诺(Charles Gounod,当时也是联名反对铁塔建造的人之ㄧ)就坐在他隔桌用餐,他大方的邀请古诺去铁塔顶端的私人会客室,古诺还用现场的钢琴即兴的作了一首曲子弹唱,两个人开心的聊了一整夜。另一个也在抗议书中强力反对铁塔建造的作家莫泊桑,居然也成了铁塔餐厅的常客,当大家质疑他的立场时,他的回应是:「因为这里是全巴黎唯一看不到艾菲尔铁塔的地方」。
当然这个当年遭众人唾弃的庞然怪物,直到今天还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物,也同时为巴黎带来可观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