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  2014-01-01 比薩斜塔(下)
薩斜()  江銘輝   五夢網
  
九、今日的比薩斜塔
 
看樣子比薩斜塔的扶正是不可能的,但義國政府也不可能放手不管,讓它傾倒。
這座比薩斜塔從1173年建造開始,傾斜的問題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政府部門的投入,對比薩斜塔維護的研究工作有了進展,專家成立委員會評估任何一個可能導致傾斜加劇危險的可能性,並研發阻止繼續傾斜及逆轉傾斜的方法。
由於傾斜程度過於危險,比薩斜塔曾在1990年1月停止向遊客開放,經過12年的修繕,耗資約2500萬美元,斜塔被扶正44厘米,達到了基本上預期的效果。專家認為,只要不出現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經過修復的比薩斜塔,300年內將不會倒塌。
201012月,維修人員歷經11年的工作,將比薩斜塔的傾斜角度從原來的5.5度“修正”為3.99度。專家小組還耗費了8年多的時間,將塔身的24424塊石頭清洗得煥然一新,以迎接絡繹不絕的遊客。
20131030日,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義大利比薩斜塔終於止住傾斜趨勢,最新調查發現,該塔的傾斜幅度在2001年至2013年間,減少2.5釐米。而且塔身目前已向北面靠正,估計這趨勢仍會持續,直至穩定下來,之後塔身會再開始傾斜,但速度會較以往慢,未來200300年塔身結構都會安全。
 
十、奇跡廣場
 
奇跡廣場(Square of Miracles3)得名于義大利作家鄧南遮的小說LArdea roteò nel cielo di Cristo, sul prato dei Miracoli.”這句話充滿了詩意,翻譯為中文為“阿爾代亞(Ardea )旋轉了基督的天空,旋轉了奇跡的草地。”
  
3奇跡廣場(奇蹟廣場上的宗教建築群,從左到右分別是洗禮堂、大教堂和比薩斜塔)
 
奇跡廣場(Piazza dei Miracoli),又名主教座堂廣場,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佈著一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建於1063-13世紀)、洗禮堂(建於1153-14世紀)、鐘樓(即比薩斜塔,建於1173-1350)和墓園(建於1278-15世紀),它們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
比薩大教堂是羅曼建築的代表作品,始建於西元12世紀,後被大火焚毀後重新整修並擴建。至今仍能看到整修之後和之前大理石風格有所不同。
 
十一、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和鐘擺實驗
  
4:伽利略
比薩斜塔因伽利略(4)的自由落體實驗而聲名大噪,另一個也是著名的伽利略鐘擺定律,也是在奇蹟廣場的比薩大教堂發現。
現在將這二個實驗解說如下:
 
1. 自由落體實驗
  
圖4:伽利略曾經從比薩斜塔上端同時將兩個重量不同的金屬球落下,證實了物體降落的速率與重量無關,它們確實同時抵達地面。
 
比薩斜塔最為膾炙人口是伽利略1590年的一天,當著比薩大學全校師生的面前,在比薩斜塔的七層陽台上做了落體實驗,證明物體無論輕重,從比薩斜塔的七層陽台上丟下,皆會同時間到達地面(圖5)。這件事的記載是來自伽利略的學生維維安尼 (Vincenzo Viviani,1622~1703)在1654年寫的《伽利略生平的歷史故事》。
但伽利略、比薩大學和同時代的其他人都沒有關於這次實驗的記載。對於伽利略是否在比薩斜塔做過自由落體實驗,歷史上一直存在著支持和反對兩種不同的看法。
 
圖5:伽利略曾經從比薩斜塔上端同時將兩個重量不同的金屬球落下,證實了物體降落的速率與重量無關,它們確實同時抵達地面。
 
2. 鐘擺實驗
伽利略在比薩大學念書時,發現了他第一個科學定律:鐘擺定理,這個實驗的靈感據傳來自於觀察比薩大教堂中央銅質吊燈的擺動,過程如下:
伽利略一生一直都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在比薩大學時,年個禮拜天都固定到比薩天主教堂望彌撒。1583年的一個星期天,他像往常一樣,他穿上體面的長袍,跟著人潮到教堂去。
似乎命中注定,在這個特別的星期天,禮拜儀式是由一位來訪的教士王持,應邀講了一篇非常冗長無聊的演說。沒多久,伽利略就感到不耐煩了,眼睛開始在教堂的拱形天花板上來回遊蕩。這時,他的目光被頭頂上一盞來回擺盪的吊燈所吸引;沒一會兒功夫,他似乎寫這盞吊燈來回擺盪的韻律給催眠了。突然間,一個念頭閃過腦際。以前他也曾見過許多擺動中的物體,可是從未發現過其中蘊含的意義。
今天他發現:有時候吊燈擺動的距離較短,有時候則因為風吹的關係,擺動的距離變長。然而,無論距離的長短,吊燈完成一次擺盪所花費的時間卻是一標的。
他沒有測時器計算擺動實際所需要的時間,伽利略便依照他在大學裡做實驗時用的方法,以自己的脈搏跳動來測量。
當沉悶的講道結束時,伽利略對這個發現也有了明確的結論:從一瑞盪到另外一端,每一次擺動來回所花費的時間皆相同:即使因風吹而擺動的幅度或大或小,結果仍是不變。
彌撒終了,伽利略馬上衝回他在學校的住所,開始以家中的吊燈做起實驗。他在吊燈上以不同長度的線懸掛重物,然後再以他唯一的測時器,自己的脈搏跳動,測量擺動的時間。雖然這種測量法不是十分精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最初的想法是正確的。
伽利略因此發明了鐘擺,並公布鐘擺的原理:「無論鐘擺擺動的幅度大或小,完成一次擺動所需的時間都相等。」
不久利用這個原理一個準時的時鐘誕生了。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