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岛(下) 江铭辉 五梦网
六、摩艾石像
复活节岛最大的谜仍然是:摩艾石像(Moai),这些石像散布于整个复活节岛。多数为一体成形,也就是说整体是从一块大石头刻出来的,但有时候石像头上会加一块普卡奥(Pukau)作帽子。全复活岛上已知有887尊摩艾石像。多数的摩艾石像产于拉诺拉拉库(Rano Raraku)。当地的火山采石场似乎是突然被遗弃,留下许多未完成的石像,而当地采石场的摩艾石像所有已完成的,到后来几乎都被岛上原住民推翻了。这些摩艾石像多半只有头,也有不少石像有肩膀,手臂还有躯干,这些其他身体部分现在慢慢地被挖掘出来。摩艾石像的意义至今仍然不明,但是有不少关于这些石像成因的推论。
最常见的推论指向一千多年前住在岛上的玻里尼西亚人,这些石像代表他们去世的祖先(像墓碑的作用一样),或是当时重要的人物,或是代表家族地位的象征。这些石像想必凿起来要耗费巨资,不仅是刻这些石像要花多年的功夫,而搬运到他们最后的目的地也很费劳力。目前为止到底还不知道这些石像当时是如何搬运的,但可以猜测出当时有用到木橇和/或滚轮。因为大量木材的需求,使得岛上的森林被砍伐耗尽。
岛上早期的神话说有一位部落大酋长在寻找新的居住地时,最后找到复活节岛。他死后,岛就被他的儿子们分了。每个部落首领死后,总有一个摩艾石像竖立在他的坟墓。岛民们相信,这些雕像能捕获死去领的灵力。他们相信把首领的灵力留在岛上会保佑这个岛风调雨顺。这个传说,毕竟年代久远,很多情节可能是后来加上去的。
887尊复活节岛石雕像大多在海边,有的竖立在草丛中,有的倒在地面上,有的竖在祭坛上。石像一般7到10米高,重约90吨。它们的头较长,眼窝深,鼻子高,下巴突出,耳朵较长。它们没有脚,双臂垂在身躯两旁,双手放在肚皮上。
七、戴帽子的石像
有些石雕像是用淡黄色火山石雕刻成的,有的还戴着帽子,叫普卡奥(Pukau),普卡奥是用红色岩石雕成的,高几米,形状像个圆柱。有的石雕像身上还刻着符号,有点像文身图案。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比这些雕像还要大一倍的石雕像,但它们多是半成品。有些石像的头上有一块红石头,就像戴了一顶“帽子”
石像头上的红帽子,非常稀有,享有这种特权的石像只有31尊而已,他们分配给东南岸的有15顶,北岸的有10顶,西岸的有6顶,这些都是贵族。(图5)
图5:戴帽子的石像
八、石像工程
考古学家推断最少每天要动用30个劳工,工作8小时,约用1年时间才雕凿出1个石像。不过,这还未计算搬运石像到海边的工程,估计也需要90人,于两个月时间内才可将石像搬运出来。最后还要3个月才能将石像耸立起来。可是考古学家怎样也想不到数吨重的红帽子如何戴到足有10米高人像的头上呢?
要解开这个谜底很困难,虽有文字记载但目前仍没人能解读其中含义。对于石像的意义,世界考古学家认为复活节岛的原住民将这些石像视为守护神,以保佑作物丰收及好运,因此每个部落都拥有自己的石像。但随着人口增加,拉帕努伊人全盛时期曾高达七千人,巨石像的尺寸和数量也随之增加,有些石像体积甚至大到无法搬离采石场。最终通过滚木才将石像运出。
至于直径达3米、高为2.5米的大帽子的确令人肃然起敬,重量似乎是惊人的。但美国科学家海尔达尔认为石帽子是由普那帕奥火山的黑色凝灰岩,即浮石造成的。这种浮石晒干后就会浮在水中,只有表面吸足了水才会沉下去。拖运这种由比重比水还轻的岩石制成的大帽子“用不了花费太大的力气”,五个人就能搬动一顶直径为1米的石帽子。而且,用来制造石帽子的岩石也很容易加工,用普通带锯齿的刀就能把它切割下来。很明显,复活节岛上的古代雕刻家非常了解浮石的这种特性,他们制好帽子后,把它滚向海洋方向,再放到石像的头上去。况且,复活节岛上的雕像并不都是戴帽子的。迄今为止,人们只发现31座戴帽子的雕像,而且这些戴帽子的雕像又都站立在有浮石层的地方。
毋庸置疑,帽子就是在石像附近造好的,然后再顺着用石块迭成的脚手架滚到雕像的头上,而不是抬上去的。
九、谜样的石像采石场
拉诺拉库 (Raraku)是火山灰或凝灰岩形成,位于特拉维卡(Terevaka)火山,在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复活节岛上的低山坡上的火山口。这一个采石场大约有500年,直到十八世纪初,它提供岛内约95%的石像(图6)。
图6:拉诺拉库 (Raraku)石像的采石场,它有许多未完成的石像
人们逐一统计了岛上的巨石人像,共有887尊。他们还调查了这些巨石人像的分布,他们还在拉诺拉库山脉,发现几处采石场。采石场上坚硬的岩石,被人随意切割,几十万立方米的岩石被采凿出来。到处是乱石碎砾。加上好一些好像要被运往远方安放的巨石人像,采石场上仍躺着数以百计末被加工的石料,以及仅加工一半的石像。有一尊石像最奇妙,它的脸部己雕凿完成,后脑部还和山体相联。其实再加几刀,这件成品就可与山体分离,然而,它的制作者却不这样做,好像他忽然发现了什么,匆匆离去。
放眼望去,整个气势磅礡的采石场,的确让人感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大批石匠不约而同地纷纷离去。采石场上零乱的碎石,好像是逃离时混乱的脚印。那些碎弃的石料上深深的凿痕,以及纷飞四布的石屑,又在向人述说当时充满是在热情与欢乐的气氛下,突然遭遇状况。
工地上进度不一的一件一件作品,就像凝固了的时针,突然同时停止,小岛到底发生了什么?
火山爆发吗?不是说这个小岛是由火山构成的吗?不错,但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复活节岛固然是座火山岛,但是,是一座死火山,在人类来到岛上居住以前,情况一向是稳定的,或许是狂风海啸等灾害造成工地停工。但是,岛上居民理应对海岛常见的这种自然灾害司空见惯,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再说灾害过后随时可以复工,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因此人们为什么要忽然放弃呢?且为什么要雕刻这些巨石人像,己经是个谜了。而采石场为什么突然停工,又是谜中之谜。
许多学者研究了分布于小岛各处的887尊石像,以及几处采石场的规模等情况后,认为这些工作量需要五千个身强力壮的劳动力才能完成。他们做过一项试验,雕刻一尊不大不小的石人像,需要十几个工人忙一年。利用滚木滑动装置似乎是岛民解决运输问题的惟一途径,同时,这种原始的搬运办法,的确可以将这些庞然大物搬运到小岛任何角落。但是,这无疑又会占用很多的劳力。但在雅各布布·罗格文初到复活节岛时,他说岛上几乎没有树木。这就是否利用滚木装置运送巨石人像也是问题了。
再说那五千个强壮的劳动力吃什么?岛上是否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也是问题。
十、结论
1. 考古学家把复活节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复活节岛主是由三座火山于300万至30万年前的多次喷发而形成,大约从公元四世纪左右(或以后)开始有人类居住,考古学家把复活节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移民期(Population Phase):现在几可确定的是岛上的原住民祖先为波利尼西亚岛屿的居民,他们在公元300到800年间陆续迁徙至复活节岛上定居。
古典时期(Ahu Moai Phase):公元 800到1680年被称为复活节岛的古典时期,岛上著名的巨型石像就在这段时期竖立,推算它们大多数竖立于公元1250 到1500年间左右,这期间是复活节岛文明发展的高峰期。
衰落期(Huri Moai Phase):公元 1680 年至西方传教士到来传教的十九世纪期间,岛上部落间发生战斗,互相推倒对方祖辈建立的石像,这期间岛上开始奉行「鸟人」习俗(Tangata Manu/birdman ritual)。
考古研究发现复活节岛上曾经树木繁茂,但随着岛上居民滥伐森林和盲目开垦,加上猎杀为树木播种的雀鸟,和岛上的老鼠肆虐,令岛上天然资源消耗殆尽,后期更因争夺仅余的资源而爆发部落间的战争。
根据口述传说,复活节岛的大酋长霍图·玛图阿(Hotu Matu'a)带着妻子和全家乘坐一、两只独木舟来到该岛。霍图·玛图阿共有八位儿子,死后,儿子自立门户成岛上的八大部落(Mata)。族长以下分为八个阶级,包括祭师、长老、武士、专业人士以至奴隶。每个部落由地位最崇高的长老领导,下面分为各个家族。
3. 复活节岛的神话跟波利尼西亚人的神话有关系
有学者相信复活节岛文明的神话跟波利尼西亚人的神话有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复活节岛神话里创造人类的马克-马克(Make-Make)神,也叫鸟神, (在复活节岛拉帕努伊神话,祂是人类的创造者,生育之神),祂便被认为跟波利尼西亚的创造神坦涅(Tane)有关。
4.崇拜鸟神
复活节岛文明较后期,首领(Ariki Mau)的地位因连年战争而衰落,岛上改为奉行一种称为「鸟人」的祭祀习俗(Tangata Manu/birdman ritual),每年举行一次,推选出下一年的首领。习俗每年春天在复活节岛西南端的 Orongo 火山旁举行,形式像一场运动竞赛,各部落推选出来的「参赛者」要从陡峭的山崖爬下海边,在惊涛骇浪和鲨鱼的威胁下游往离岸约 1,300 米的无人礁石小岛 Motu Iti,静候小岛上野鸟黑头燕鸥产下的新鲜鸟蛋,首位从小岛成功带回完整鸟蛋的就可成为下一年的首领「鸟人」。
这项习俗最早何时出现至今无从稽考,1860 年代天主教取代成为当地宗教后,「鸟人」习俗便被禁止。
5. 只有阿虎‧阿基维(Ahu Akivi)七尊「摩艾」石像面向着大海
一般人都以为岛上石像都是面向着大海,其实大部分已竖立的「摩艾」像都是背向大海,只有阿虎‧阿基维(Ahu Akivi)的七尊「摩艾」面向太平洋(图7)。阿基维(Ahu Akivi)处于内陆,这七尊「摩艾」像只是面向后人的聚居地而顺便遥望大海。很多「摩艾」像都会被放置在称为阿虎(Ahu)的石台上,一般人都禁止走上阿虎(Ahu)。
阿虎阿基维(Ahu Akivi)是复活岛特别神圣的地方望着走向太平洋。共有七个摩艾,所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设立于16世纪的一个著名天体观测台。该地址在内陆,而不是沿着海岸。
七个相同的摩艾石像的一个特点是,它们正是春分期间,面对夕阳,并把他们背在秋分期间对着日出。这样的天文精确功能只有在岛上这个位置才能看到。
图7:面向着大海的阿虎‧阿基维(本摘自维基百科,作者:NO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