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宮的由來 江銘輝 五夢網
圖1:克里姆林宮(摘自維基百科,作者Julie Mineeva)
一、克里姆林宮簡介
克里姆林宮(圖1)是世界聞名的建築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
克里姆林宮的“克里姆林”在俄語中意為“內城”。在蒙古語中,是“堡壘”之意。因為克里姆林宮是山丘上的一片平地,大部分建築物都被一道高牆圍著,就像城堡一樣。它位於俄羅斯首都的最中心的山崗上,南臨莫斯科河,西接亞歷山大羅夫斯基花園,東北與紅場和聖巴西爾大教堂相連,呈三角形。
除了蘇聯中央政府的行政大樓外,克里姆林宮還有許多劇院、博物館和記念碑。
西元1990年,克里姆林宮被聯盟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克里姆林宮的歷史
白宮用來指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克里姆林宮則是蘇聯的政權中心。
克里姆林宮最早可追溯到1147年,斯拉夫人開始建立木造的房屋,同時在今日紅場與牆城所在地松林崗(今名克里姆林山)西南面修築防禦建築。也就是說:它於12世紀開始興建,一直是莫斯科的「小村落」。莫斯科的奠基者尤里·多爾戈魯基大公於1156年拓展了這處「小村落」,修築起泥木結構的防禦工事:克里姆林在俄語中,克里姆林一詞原指城市中心的堡壘,1237年,此處被蒙古人毀滅,這地方最早的石質結構是羅斯主教聖彼得從基輔遷至莫斯科後,奉伊凡一世之命於1320年代晚期建造的。新主教府的設立使得大批教堂開始建設,包括烏斯平斯基聖母安息大教堂(1327)、聖天梯約翰鐘樓教堂(1329)、天使長大教堂(1333)、基督變容修道院教堂(1330)等。這些建築皆用石灰石建造,裝飾以複雜精美的雕刻,每座建築的頂部都有特徵性的圓拱,西元15世紀以後漸擴大規模。在帝俄時代,它是沙皇的皇宮,西元1917年共產黨革命後,它成為「蘇聯」政權的中心,共產國家的象徵,和美國的白宮真峰相對。共產與民主二大集團陷入「冷戰」氣芬中。
西元1991年底,蘇聯瓦解了,成立「獨立國協」,克里姆林宮變成俄羅斯(獨立國協最大國家)的中央政府辦公的地方。
三、觀光
(一) 蘇俄有很多城市都有克里姆林,其中最著名叫莫斯科的克里姆林。
圖2:Smolensk叫克里姆林的城堡(摘自維基百科,作者Pavelegorov)
在中世紀時期,俄國很多城市中央都建有稱克里姆林的城堡,(例如圖2是Smolensk的克里姆林的城堡),它們很多還保留到今天。這些都叫克里姆林的城堡,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城堡,稱為克里姆林宮。很多人以為外人不能進去的,但其實每天都有遊客入內參觀,那裡展覽了很多沙皇時代的物品。
(二) 克林姆林宮塔樓上為什麼有紅星
克林姆林宮塔樓上出現紅星的歷史還不算太遠久,在1935年以前,克林姆林宮的塔樓上還裝有代表沙俄國徽的金色雙頭鷹。
早在1600年代,克林姆林宮的五座塔樓上就裝飾有代表俄羅斯的巨大的金色雙頭鷹。
十月革命後一直有人提議用紅五星來取代標誌著沙俄帝國皇權的雙頭鷹;但是,由於費用龐大,在早期的蘇聯經濟還十分艱難,此項計畫一直沒能付諸現實。
一直到1935年的8月方始作出決定,在當年的十月革命紀念日前將其中的四座塔上的雙頭鷹換成紅五星。
大克里姆林宮(Grand Kremlin Palace:圖3
)是克里姆林宮中的主要建築之一。克里姆林宮牆內,朝向莫斯科河有三列高窗的漂亮建築物就是大克里姆林宮,1839~1849年在舊宮原址上建造,由古老的安德列夫斯基大廳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廳聯結而成。大克里姆林宮外觀為仿古典俄羅斯式,廳室全部建築式樣多樣,配合協調,裝潢華麗。宮殿的正中是飾有各種花紋圖案的閣樓,上有高出主建築物的紫銅圓頂,達13 米,並立有旗杆,節假日則升國旗。大克里姆林宮內部呈長方形,樓上有露臺環繞的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700 個廳室。從前,第一層除了處理政務的處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宮室,白色寬闊的樓梯通往二層各廳,這裡有格奧爾基耶夫大廳、弗拉基米爾大廳和葉卡捷琳娜大廳,從前還有安德列耶夫大廳,曾是沙皇接見使臣的地方。
圖3:大克里姆林宫(摘自維基百科,作者Edourdon)
2.紅場
紅場(Red Square:圖4)大約是695公尺長和130公尺寬,是莫斯科歷史的見證,也是莫斯科人的驕傲。紅場原名是"托爾格",意為"集市"。1662年改稱“紅場”,意為“紅色的廣場”,是國家舉行各種大型慶典及閱兵活動的中心地點,是世界上著名的廣場之一。克里姆林宮與紅場,199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紅場所在的土地曾是有建築的,但被1571年莫斯科大火清除。新空地逐漸成為莫斯科的主要市場。爾後,紅場也用於各種公共典禮和聲明,偶爾也作為俄羅斯帝國沙皇加冕之地。紅場於1812年以後擴建,拿破崙的軍隊焚燒了莫斯科,當地人民重建家園的時候拓寬了紅場。到20世紀20年代,紅場又與附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廣場合併形成現在的規模。
「紅場」的名稱不是從環繞它的磚頭顏色衍生而來,也不是從紅色和共產主義之間的聯繫衍生而來(有不少人曾將此誤作紅牆)。產生紅場之名是因為俄文字(krasnaya)意指「紅的」或「美麗的」。此字原來表示「美麗的」,應用於華西里教堂,並隨後轉移至鄰近廣場。據信紅場在17世紀取得現在的名稱「紅場」而取代舊名「燒光的地方」(Pozhar)。
圖4:紅場(從空中鳥瞰紅場,上方為克里姆林宮:摘自維基百科,作者ITAR-TASS)
2.亞歷山大花園
位於克里姆林宮西側的花園,以亞歷山大沙皇一世的名字命名,稱為「亞歷山大花園(Alexander Garden)」,它建於與拿破崙戰役之後,在花園北端盡頭精製的鑄鐵大門上,仍可找到當時紀念勝利的欣喜表徵。靠近花園典儀大門附近有個「無名英雄塚」,那裡燒著永不熄滅的火焰,銘文刻著:「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但你的功績永垂不朽。」
3. 聖巴西爾大教堂
該教堂最初的設想是建造一群小禮堂,每一個禮堂代表一個聖人,寓意每到一個聖人的節日,沙皇就打贏一場戰鬥。但中間的一個單獨的塔將所有空間整合成了一個大教堂。
聖巴西爾大教堂從外部看起來不僅十分壯觀,而且色彩極其豐富,圓形屋頂更是異常醒目,如夢境童話般的感覺成為很多設計師的靈感來源。
4.聖母升天大教堂
聖母升天大教堂(Assumption cathedral,圖7)是一座東正教的教堂,從1547年到1896年,俄國歷代君主加冕儀式在此隆重舉行。此外,俄羅斯正教會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都安葬於此。
聖母升天大教堂無論在歷史或宗教的地位及價值都超越其他的教堂,大公國登基儀式、沙皇加冕儀式以及大主教交接儀式都在這舉行。教堂初始為木造,1475年伊凡三世找來意大利設計,改以石來建造,教堂的設計是俄羅斯的風格,但最為珍貴的是裡面的壁畫、石雕及聖像晝,在教堂內的東南西北四角是幾位大主教之墓,而伊凡大主教及歷代沙皇舉行儀式時所坐的寶座亦在裡面,都是以木刻及石雕再鑲嵌黃金,非常的華麗。聖母升天大教堂除了宗教上的地位超然外,更重要的老是俄羅斯難得的藝術杰作。
圖7:聖母升天大教堂(摘自維基百科,Daniel Kruczynski)
5. 沙皇鐘及沙皇炮
沙皇鐘:是安娜女皇在1730年下令鑄造世界上最大的鐘,它的直徑6.6公斤、高6.14公尺、重超過200噸。我們走近細看,在鐘壁上鑄有沙皇阿列克及皇后安娜的精美塑像,以及五幅神像,仍非常清晰,可惜的是在鑄造過程中,恰巧克里姆林宮發生火災,當時用來滅火的冷水澆在炙熱的鐘上,因冷縮熱脹導致銅鐘破裂,而裂下的11.5噸銅塊就擺在旁邊,《美國百科全書》稱它為“世界上從未敲響的鐘”。
沙皇炮是1586年俄羅斯的建國者安德列喬克嚇夫鑄造,用了40噸上好的銅來鑄造,炮徑89公分、長5.34公分,可同時容下三個人同時爬進去,在炮身外壁同樣有精美的戰士騎馬雕刻(圖8)。
圖8:沙皇鐘及沙皇炮
6. 兵庫館
兵庫館(Kremlin Armoury:圖9)建於1844~1851年,與克里姆林大宮殿同樣由康士坦丁‧唐所設計。
克里姆林宮兵庫館展示的不只兵器,它有點像俄羅斯的「故宮」,4萬多件藏品,時間自4世紀至12世紀,空間橫跨包括自身在內的歐亞洲,除了克里姆林皇家精製的珠寶兵器,還有大量他國贈送沙皇的禮物,展區分9廳,大部份是宗教、皇家或貴族器物精品中的精品,廳廳貴氣逼人,皇冠、權杖、聖袍、皇家馬車不必說了,連武器都精雕細琢,根本不像用來作戰的。當然,民間的東西也有一些,像第6廳的16世紀以來的流行服飾,不過,該廳仍以皇室及神職人員的華服美飾為主。
圖9:兵庫館(摘自維基百科,作者Presidential 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
7. 國家歷史博物館
俄羅斯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圖10)位於紅場北面,修建於1873年,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它於1883年向公眾開放。館裡的展品和檔案材料豐富多樣,向人們展示了俄羅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側面,全方位的介紹了俄羅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
克里姆林宮不愧為一座大型博物館和藝術的殿堂。宮中原有一個大武器庫,1720 年,彼得大帝將其改建成博物館。館內收藏著許多珍貴文物,有歷代沙皇用過的物品、美術工藝品,以及掠奪而來的戰利品。這裡的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禮服和餐具無不鑲滿寶石,僅福音書封面就嵌有26 千克黃金,以及無以數計的寶石;哥登諾大帝的金御座上則鑲有兩千顆寶石。信步宮中宛如目睹沙皇奢侈的生活。另外,四座教堂中收藏的文物珍寶也非同一般。教堂中滿牆裝飾著用黃金做框架的聖畫像;聖母升天大教堂內的聖畫像則是出自希臘畫家的手筆,價值連城;聖彌額爾堂內有歷代沙皇的靈柩,裝飾得極為富麗堂皇。
8.巴斯基鐘樓
巴斯基塔樓(Spasskaya tower:圖11)(俄語:一意斯思為“救世主塔” )是通往克里姆林宮東牆的主塔,可俯瞰紅場。紅場西側正中是克里姆林宮東牆,宮牆左側聳立著斯巴斯基塔樓,斯巴斯基鐘樓建於1491年,人們非常喜歡斯巴斯基塔樓的造型,讚歎這座富麗堂皇的建築。該建築常被認作莫斯科城的標誌。
巴斯基鐘樓是由意大利建築師彼得安東尼奧索拉里(Pietro Antonio Solari)建於1491年建造。最初,它被命名為伏羅斯卡牙鐘塔(Frolovskaya Tower)。根據一些歷史記載中, Spasskaya鐘塔時鐘出現在1491和1585之間。它通常被稱為克里姆林宮的鐘聲,是官方指定的莫斯科時間。
圖11:巴斯基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