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经济学 江铭辉 五梦网
图:马太效应让富者越来越富,贫者越来越贫。
一、 马太效应
让富有的人更富有,让没有的人更没有,这就是经济学发展中著名的「马太效应」,它用来形容锦上添花,即「富者越来越富,贫者越来越贫」。
马太效应的原创者是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1968年,罗伯特·金·莫顿(Robert King Merton)提出“马太效应”这个术语。
图:罗伯特·金·莫顿
马太效应出自《新约全书.马太福音》中的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二、 马太效应故事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您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10锭银子。」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您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银子。」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您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我怕遗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让他多多益善。」
于是,(新约全书.马太福音》发出了一句感叹:「对已经富有的人还要给予,使之锦上添花,而对一文不名的人,即使有了一文,也要强行夺走。
让富有的人更富有,让没有的人更没,这就是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马太效应」,用来形容正向回馈.即富者越来越富,贫者越来越贫。
三、 贫困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市场经济中弱肉强食、优胜劣败是自然法则,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穷人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包括知识水平、努力程度等等。而自身的贫困反过来又让穷人及后代子孙缺少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和没有奋斗努力的目标,这就是穷人越来越穷的「贫困的恶性循环」。
但这种贫困循环有一件事实不可抹灭的,那就是人脉,也就是缺乏高人提拔,即使自己能力很强,做事认真,还是永远在低层工作。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命。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手脚和头脑,应该说不会永远处于贫困当中,然而还是有一些人,他们工作了一辈子却依旧难脱贫穷。
四、 穷人翻身的马太效应
因此穷人翻身,跟上天市赐给的命运关系很大,一但好运当头,穷人还是可以翻身的。底下有一个是穷人翻身的马太效应(此段文章,摘自:经济学的100个故事,作者陈鹏飞):
在美国乡村住着一个老人,他有一个和他一起相依为命的儿子。有一天,他的老同学基辛格路过此地,前来拜访他,基辛格看到朋友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就对他说:「亲爱的朋友,我想把你的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没想到这个农民朋友连连摇头说:「不行,绝对不行!」
基辛格笑了笑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结婚的对象,可以吗?」
他的朋友还是摇头:「不行!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
基辛格又说:「可是这女孩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儿(罗斯切尔德是欧洲最有名望的银行家)。」
老农说:「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基辛格于是找到罗斯切尔德伯爵说:「尊敬的伯爵先生,我为你女儿找了一个万中选一的好丈夫。」
罗斯切尔德伯爵忙婉拒道:「可是我女儿太年轻。」
基辛格说:「可是这位年轻人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又过了几天,基辛格又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
总裁先生摇着头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再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任用?」
基辛格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婿,可以吗?」
总裁先生当然同意:「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绝对欢迎。」
基辛格之所以能够让农夫的穷儿子摇身一变,成了金融寡头的乘龙快婿和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基辛格他充分利用人们的一种心理:宁可锦上添花,绝不雪中送炭。这是中国的传统人脉,对这种现象,西方心理学家有另外一种更为哲理化的定义: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