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式及其解 江铭辉 五梦网
什么是方程式?这是数学叙述的名称,先看一些日常生活的叙述:
今天是星期天。
我住北京。
7后面的正整数是8。
在上面各叙述中,我们表示“今天”和“星期天”是同一日期,但不同说法,我住的城市和北京是同一地点,只是说法不同;同样7后面的正整数和8还是同一个数目,也是说法不同。
这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说法,可以用等号“=”来表示,例如:
3+5=8;7×4=28;我住的城市=北京市
一个数学叙述或一个方程式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但在包含变量的方程式如:6x-3=7+x之中,我们很难说这个叙述是对的或是错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x代表是什么数?
但有些方程式,x的值代入之后,这个方程式就变成“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叫x为这方程式的解。
有些含变量的方程式可以一眼就看出其解,例如:
3+x=5的解是2。(这个方程式,除用2代入之外,其他值代入上面的方程式,都是假的。)
又如:
(x-1)(x-2)( x+3)=0的解是1、2、-3。
有的方程式不管x用什么数代入都不可能是真,这时我们说它无解。例如:
2+x=3+x
x无论用什么数目代入,方程式2+x=3+x都不能成立,因此无解。
又如方程式:x2=4。
如果x只代表自然数,方程式x2=4的解是2,但如果x代表整数,则其解变成+2与-2。
有时方程式不易用观察找出其解,可以换成一种较易求解的方程式,而有相同的解。
比较下面二个句子:
1. 今天是元月一日
2. 今天是元旦
第一个句子要是对的话,则保证第二个句子也是对的。我们用“若……则……”来表示这种现象,以“→”符号来表示,即若今天是元月一日则今天是元旦。或写成今天是元月一日→今天是元旦。
反过来说,第二个句子要是对的话,则保证第一个句子也是成立。即可说:若今天是元旦则今天是元月一日。或写成今天是元旦元月一日→今天是元月一日。
合并上述二个句子,可以用若且唯若(中国大陆称作当且仅当)或数学符号“↔”来表示。
因此今天是元月一日若且唯若(当且仅当)今天是元旦,可写成今天是元月一日↔今天是元旦。总之这二句话有等价关系。
如果句子用数学方程式写出,则称为等价方程式。
如以x代表星期几,则1990年元旦是星期几,可写成若且唯若(当且仅当) 1990年元旦是星期x,1990年元月一日是星期x,或1990年元旦是星期x↔1990年元月一日是星期x。
二边式子的x解都相同,但日历只印元月一日,很少标明元旦二个字,所以如果有人问1990年元旦是星期几,我们只好先去查1990年元月一日是星期几,答案是1990年元月一日是星期一。然后再答复1990年元旦是星期一。
由于等价的方程式有相同的解,因此复杂不易解的方程式可以换成简单易解的等价方程式,以求其解。
在日常生活中,判断二个句子是否等价或是要找一个句子的说法,或许不难,但对于复杂的数学方程式,要找一个等价且容易解出的式子,则需要系统的方法,这个系统的方法则需靠熟练的数学技巧。以下是简单的数学等价例子:
“x=4”这个句子,很明显只有x是4才能成立,现在看x+1=5,也是x是4时,才成立,因此x=4与x+1=5是等价。
下面的式子都是等价:
x=4↔ x+1=5=4+1
x=4↔ x+2=6=4+2
……
……
x=4↔ x+n=4+n (n是任一数)
从上面叙述知道,在方程式二边同时加一数就得到另一等价方程式,在二边同时减一数也一样,而且同加(减)一数也不一定要固定数,即使是变量也可以。当方程式作代数减化时,不改变其等价式子。
有一个方法,配合自己的数学技巧,可以逐步化成简单的等价方程式。这种方法叫递移性。即:
A↔B,B↔C,则C↔A。
先看下面例子:
6x-3=7+x
↔6x-3+3=7+x+3 (二边加3)
↔6x=10+x(化简)
↔6x-x=10+x-x(二边减x)
↔5x=10(化简)
↔ x=2 (二边除以5)
得到6x-3=7+x的解是2。
现在我们来解日常生活有关的方程式问题,如下:
一位先生带着太太和小孩假日出外旅游,车费共120元,已知小孩的车费是大人的一半,问每个人各花多少车费?
这个问题应该也不难解,不过需引入一种新的抽象步骤,也就是说我们抽象的对象(车费)还不知道。
第一步,先写下方程式:
(一个大人车费:先生)+(一个大人车费:太太) +(一个小孩车费:孩子)=120元……(1)
每个人的车费都是一个数字,因此可以用变量代表。例如令一个大人车费是x元,则小孩车费是(1/2)x元
于是方程式(1)就是:
x元+x元+(1/2) x元=120元……(2)
现在我们将方程式(2)简化
x元+x元+(1/2) x元=120元
↔ 2x元+2x元+x元=240元(二边乘以2)
↔5x=240元(化简)
↔ x=48元
表示大人车费是48元,小孩车费是2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