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与对策论 江铭辉 五梦网
孙膑是战国中期的齐国人,据说是孙武的后代,从小苦练兵法,掌握了丰富的军事知识,与当时魏国大将庞涓同拜鬼谷子为师。庞涓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孙膑,一方面想利用孙膑替他服务,另一方面又非常嫉忌他,恐怕他日后争夺自己在魏国的地位。于是便暗地派人把孙膑骗来。等到孙膑来后,庞涓假借罪名,把孙膑监禁起来,挖掉他的膝盖骨,刑断他的双足,并在他的脸上刺字,使孙膑行动不便也不能见人。孙膑本来不叫膑,因受膑刑(一种去掉膝盖骨的刑法)故叫孙膑。后来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孙膑说服了齐国使者把他偷渡到齐国,成了齐国大将田忌的上等宾客。他在担任齐国军师的期间,充分发挥他的军事长才。
在商场和战场,许多资金不如人的,最后大败对手,成为大富翁,许多兵力不如对手,也把对方打的七零八落,他们都靠良好的战术,有优良的战略。也就是现在风行的对策论。
现在对策论的发明者是冯‧纽曼(Johann Von Neumann)他创立了“对策论”这一现代数学的分支。
对策论(game theory)亦称博弈论,它是现代应用数学的一门独立的新兴科学,讨论关于“竞赛”的数学,主要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在竞争(包括战争、竞技、比赛、经营)中是否存在制胜对手的最优策略,并指示决策中人们应如何采取最佳行动。对策论最先是使用在棋类、桥牌等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游戏。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上。但直到1944年,数学家冯‧纽曼(John Von Neumann,匈牙利人,公元1903~1957)和经济学家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合着的〈对策论与经济行为〉(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一书问世,它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今日有关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经常使用它来作分析,此外,对策论与线性规划、管理科学、运筹学和军事计划等领域也都有密切关系。
有关军事专家孙膑,流传的二个对策论,非常精彩,它们是「田忌赛马」与「吃慢馒头比赛」,「田忌赛马」大家相信都听说过,但「吃慢馒头比赛」听过的人较少,孙膑就靠这二个战术,在不如人之下,打败对手,这二件事如下:
田忌赛马:
田忌赛马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故事是:当时,齐国大将田忌常常与齐威王及齐国的王族赛马赌钱。田忌有上等、中等、下等三种马,齐威王也有上等、中等、下等三种马,而且每等都比田忌的好,田忌很难取胜。有一次田忌与齐威王要比赛马,前一天田忌把要比赛的事情告诉孙膑,孙膑来到赛马场上,对双方的马作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他发现田忌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比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比齐王的下等马,体力都差不多,但稍微差些。回家后,孙膑想出一个对策。第二天孙膑对田忌说:「你尽管多下赌注吧!我保证你会得胜。」,田忌照孙膑的话,与齐威王下了每场千金的大赌注。比赛开始,齐威王先出上马,孙膑叫田忌出下马,首先输了一场,接着齐威王出中马,孙膑叫田忌出上马,赢了一场,最后齐威王出下马,田忌出中马,又赢了一场。比赛结果,田忌先输后赢,一负两胜,赢得齐王一千金。
「吃馒头比赛」:
孙膑与庞涓同时拜在鬼谷子的门下,鬼谷子不仅有学问,教起弟子也有独特方法,常常会出一些难题来考徒弟。
一天, 鬼谷子把孙膑与庞涓叫来,让他们玩吃馒头比赛,说:「谁吃的馒头比较多,谁就赢了。」但每次每个人最多只能拿二个馒头。吃完才能再拿。
当鬼谷子掀开蒸笼盖时,里面有五个馒头,庞涓手脚敏捷,他抢先拿了二个馒头,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孙膑看见蒸笼里还剩三个馒头,并没有像庞涓那样一次拿二个馒头,而只是拿起一个吃起来,庞涓看了,心理很高兴,想这次比赛孙膑输定了。
当庞涓吃了一个,孙膑才吃一半多一点,当庞涓吃完第二个的一半时,孙膑已经吃完手中那一颗的馒头,这时孙膑伸出二手,抓起蒸笼中剩下的二个馒头,笑着说:「我赢了。」
说完,慢慢地吃起馒头。这时庞涓觉得懊恼,想又输给孙膑了。孙膑不慌不忙,吃了三个馒头,赢得这次的比赛,也赢得鬼谷子的称赞。
孙膑之所以能有这种对策论的思想萌芽,与他在军事学上的思维有很大关系。孙膑的〈孙膑兵法〉和春秋末期中国另一个杰出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同是历史上著名的兵法。后来〈孙膑兵法〉失传,引起很多争论,有的人认为两者是指同一本书,也有人认为根本没有〈孙膑兵法〉这部书。
公元1972年4月,在中国山东临沂银雀山同时发现这两部兵书,于是真相大白。从此部兵书的出土,我们可看到孙膑的军事思想以及孙膑如何将军事思维运用到他的「田忌赛马」和「吃馒头比赛」的对策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