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故事-路加福音、马太福音,耶稣受洗与修行 江铭辉五梦网
继承父业
耶稣的父亲约瑟突然去世了,在去世前的二、三年,约瑟的身体就非常虚弱,打大部分时间不做木匠工作,平常到院子拿饲料喂鸡和山羊,偶尔和来到他家的村人聊天。
因为耶苏的弟弟都已经长大了,有的结婚了,有的出外工作,家里只剩下,耶稣、母亲,和二个妹妹,家里比以前冷清多了。
这时耶稣继承父业成为一个手艺高超的木匠,据说他所做的车轮、牛轭、家具比他的父亲还好。
母亲玛利亚年纪愈大,信心愈坚强。每年逾越节,她都和耶稣和村人一同到耶路撒冷朝圣,耶稣拉着母亲的手,跟他一起去,从十二岁开始,耶稣已经去耶路撒冷十几次了。每次耶稣都顺便和耶路撒冷的圣经大师讨论圣经的理论,耶稣在圣经的知识也增加不少。
施洗者约翰
玛利亚在当初在耶稣受胎时,去的亲戚伊丽沙白家里,帮助她生产。伊丽沙白以六十五岁高龄生下一个儿子,名为约翰。他早耶稣六个月出世,因此但两人年龄差不多,二家也因母亲是表姊妹的关系,彼此有互相往来(图1)。
约翰后来离开家修行,长大后成为一个先知。
他在旷野苦修,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穿的是粗糙的骆驼毛衣服,腰上扎一条皮带:像是古时的先知伊莱贾,吃的是树上的昆虫,蝗虫或野蜂蜜。
约翰来到约旦河向人们传播福音,劝告世人要悔改不要行恶,接受洗礼,代表忏悔,使罪赦免。由于约翰向人施行洗礼,所以被人称为「施洗者约翰」(John the Baptist:图2)
他的所作所为应验了先知以赛亚(Esaias)书上的预言:「在旷野会有人大声喊着,为即将来临的救主预备好道路,修直救主的路,把天下的山岗削平,山谷填满,崎岖的道路变得平坦,所有的人都将见到主的恩典。」
约翰对将受洗的人讲:「你的作为要与悔改之心相称,不要以为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我告诉你们,上帝能从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也能毁灭他们,现在斧头就放在树下,凡不结好果的树就会被砍掉,烧毁。」
许多人来找他,问他要如何做才好。他答一点也不困难,说:「有两件衣服的,要分给没有的人,有食物的人也要给没有的人分享,税吏来受洗,也问这件事,约翰答:「除了规定的数目外,不要多收。」士兵来问,他说:「不要用威胁和欺诈的手段勒索钱财,对你现有的财富,要满足。」约翰用各种方法规劝百姓,向他们传福音。人们蜂拥而至,他们奔向约旦河,希望接受约翰的洗礼,好进入天国。
耶苏受洗
民间受苦的百姓一直盼望着救世主来解救他们,人们猜测约翰就是弥赛亚,或是基督。救世主在希腊文是基督,希伯来语则称弥赛亚。
约翰听到这些传言后,就笑说:「你们猜错了,我不是基督,我只不过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将来有一个比我能力更强的人要来,他是用圣灵和烈火给你们施洗。我比他差得远了!给他解鞋带都不配。约翰又用许多话,规劝老百姓。
那时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要约翰帮他施洗礼。
约翰看到耶稣后,对周围的人们说:「看哪,这就是上帝的恙羊,他将毫无怨言的为世上众人背负起他们的罪孽,他就是我曾经说过的能力比我强的郡一位。」
羔羊指的是人要向上帝许愿时献祭的,现在人们盼望难以得到的幸福,须要向上帝献祭,而耶稣就是以身体当羔羊,向上帝献祭,用他的身体换来百姓的幸福。
约翰向请求洗礼的耶稣说:「应该是我接受你的洗礼才对呀,怎么会反而你要求我帮你施洗呢?」耶稣微笑看着他的表亲「约翰」,坚定的说:「约翰,请为我施洗。信奉主的人都应该接受洗礼的,难道我就该例外吗?」约翰答应了他,在约旦河里为耶稣施洗(图3)。
施洗后,耶稣从河里走上岸,他头上的天空突然裂开,一只鸽子飞下,停在耶稣的肩上。
这时天上有声音发出说:「耶稣是我的爱子,我特别喜爱他。」岸上的人听了,退出一条路,看着鸽子飞在他面前领路,耶稣渐渐走远,走向那属于他的道路。
魔鬼的试探
从施洗的约旦河走出的耶稣,被圣灵引领进入一个毫无人烟的旷野,去修行。
他远离文明、人群、舒适的一切、栖身,长达四十天,受苦受难,接受魔鬼的试探(图4)。
四十天没有进食,他这时的身体已瘦骨嶙峋,耶稣忍受着风吹日晒雨淋及无法想象的痛苦。他蹲坐在地上。突然间,有个阴影靠近,耶稣抬头看去,是魔鬼撒旦。
魔鬼假意的同情说:「耶稣,你是上帝之子,为何不把你眼前的石头变成面饼呢?何必受饥饿之苦?」
耶稣闭上眼,用干裂的嘴唇虚弱的回说:「经书上有记载,人不是光靠食物活着。」
魔鬼见耶稣不理睬他,又开口说:「如果你愿意向我臣服跪拜,我就把天下万国交给你,享尽一切的荣耀与权力。」
耶稣回答说:「我只崇拜我的上帝,只侍奉祂一人。」
魔鬼于是双手一扬,漫天的风沙将耶稣往天上卷去,等一切都停止时,耶稣的双脚竟踏在耶路撒冷圣殿的顶端。
风呼啸在耶稣的耳际,随时会坠下且摔得粉身碎骨。
魔又说:「上帝之子的耶稣,尽管跳下去,经书也有记载,上帝会派祂的使者保护你,用手托住你,使你碰不到石头呀!」
耶稣的衣袍飞扬,平静低声的说:「经上也写,不可试探主,你的上帝。」」
魔鬼用尽各种试探,都如效,最后怅然走了,再等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