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故事-路加福音、馬太福音,耶穌的童年生活 江銘輝 五夢網
從埃及回來
希律王屠殺猷太人二、三個月後,就生了一場莫名其妙的病死了,全以色列人沒有一個因為他死去而感到傷心,相反的,在長久施行暴政的希律王死後,人們歡欣鼓舞,又回到原來開朗、活潑的氣氛。
希律王死後,羅馬帝國將巴勒斯坦的土地分成三部分,給他的兒子繼承,他的長子亞基老得到:撒瑪利亞、以土買、猷大三省,次子希律‧安提帕,則得到加利利和比利亞二省,三子腓力,得到特拉可尼和以土亞二省,但每一省上面都有羅馬皇帝指派的總督,監視著。約瑟夫婦當時所居住的埃及,是一個和平的地方,食物也不缺乏。
但是,他們還是懷念自己的故鄉,希律王死後,有一天,上帝的使者在約瑟夢中,向他顯身,說:「起來,帶著小孩和他的母親回以色列去吧!因為要殺害這小孩的希律王已死了。」
於是約瑟夫婦就開始作回鄉準備,約瑟本來想回到自己的故鄉「伯利恆」,它也是耶穌的出生地方,但聽說新的統治者希律王的長子「亞基老」和他的父親一樣殘酷,有得到上帝的指示,於是決定回「拿撒勒」去住。
決定回國以後,住在附近鄰居的埃及人就來和他們道別,並幫他們整理行李,約瑟(Joseph)夫婦就將帶不回去的傢俱送給這些人,自己則和來的時候一樣,輕裝就出發了。
這次,約瑟(圖1)買了一頭驢,讓瑪利亞(Mary:圖2)抱著耶穌,騎在驢子上,自己帶著一些行李,拉著驢的韁繩走。
圖1:約瑟(St. Joseph by Guido Reni)
, 1433,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nnovative devotional images from the early
在回到「拿撒勒」的幾個月路途中,可愛的耶穌,長得相當快。
他們回「拿撒勒」的旅途非常愉快,當初來埃及的時候,因為擔心有希律王的追兵,所以吃不飽,連晚上也睡不著。這次回去,糧食就準備很充實,晚上也睡的很舒服,所以很愉快,這樣終於回到長滿葡萄的故鄉了,看到懷念已久的「拿撒勒」村落,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
在拿撒勒的住家
到了拿撒勒,一家就平安居住著,後來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又相繼生了四個男孩子,二個女孩子,大弟叫「雅各」;二弟叫「約西」;三弟叫「西門」;四弟叫「猶大」,二個妹妹分別叫瑪麗(Mary)與撒羅米(Salome)。
拿撒勒是由希律王次子希律‧安提帕所住的提比里亞西方約20公里的地方,在遙遠的北方有黑門山,東方有他泊山聳立著,位於以色列平原的中央,是一塊肥沃的土地,不用施肥,也能生產很多的糧倉和水果。
每年的冬天,黑門山山頂覆蓋著一層皚皚的白雪,耶穌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山上白雪。
約瑟的家是用石頭建的長方形房子,耶穌小時候,他們全家就住在一間房子,另外還有一間,是他的父親約瑟的工作場所,他的家門前朝著一條細長的石片馬路。
後來因為家裡人口漸漸增加,原來一間已容納不下,於是就在房子後面加蓋一間,這新蓋的房子,屋頂低而平,且有石階爬到上面,所以小孩子常爬到上面玩。這種房子是當時拿撒勒最普遍的。
在廣大的後院,有三棵無花果樹,一到秋天就結滿纍纍果實,約瑟家人就高興摘來吃。
拿撒勒,每一家都把竈設在院子的角落,約瑟家也不例外,而且這個地方很少下雨,所以,幾乎整年都在院子作炊事。
在炎熱的夏天晚上,由於屋內悶熱,無法睡覺,所以約瑟一家人,通常都爬到屋頂上,看著天上星星,在屋頂睡覺。
因為這地方很少下雨,所以要從很遠的井,汲水回家,儲存在家裡的水缸。汲水,一般都是女人的工作,所以瑪利亞就到井邊汲水回家,瑪利亞另一工作,就是作麵包,她把麥磨成粉,作成圓形麵團,放入竈裡烤,烤好以後,大家蘸上奶油吃。
冬天晚上,吃過晚餐,父親約瑟就會拿出無花果乾,分給還孩子吃。
耶穌一家人雖過得不怎麼富裕,但卻非常快樂。
身為長男的耶穌,平日沉默寡言,但性情溫和,常幫助父母做一些家事並照顧弟弟、妹妹,所以他的弟妹都非常敬愛他。
耶穌七歲時
耶穌七歲時就開始到村子的學校,學校是設在教堂裡面,老師念巴勒斯坦自古留下的書,叫學生背誦或寫字,老師也告誡學生:「孩子們!你們要信主,要聽父母的話。」
耶穌非常喜歡讀書,在學校成績很好,只要書上的文章讓他看一次,他就能背誦。有些字詞對他這種年齡的孩子,很難瞭解,但他卻能在大人前面流利說出,常使大人吃驚。耶蘇長得比同齡的孩子,高大,而且成績異常的好。學校老師也講到猶太人是上帝揀選的民族,歷史上許多猶太民族的偉人,尤其是摩西,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渡紅海的奇蹟。但現在猶太民族卻由羅馬帝國派希律王家族來統治,希律王雖然自稱是猶太人但其實是以東人,以東人只不夠與猶太人是同一個祖先「亞伯拉罕」罷了,希律王家族並不受猶太人的喜歡,只要二、三個村裡的人聚在一起,就會抱怨希律王家族的統治。
拿撒勒反抗羅馬軍隊
耶穌上學不久,拿撒勒人每天輕聲細語講一些耳語,講完後,每個人臉上都落出不安表情,這種不安消息一下子傳到全村,連兒童都知道。原來在離拿撒勒28公里地方,也就是加利利海的那一邊,有一些猶太青年團結起來,和羅馬軍隊戰爭,連耶穌所住的拿撒勒鎮,也有好幾個青年參加。
以前就曾經發生過好幾次,但每一次都被羅馬軍隊擊敗,雖然如此,猶太青年還是非常熱衷這種運動,完全不考慮後果,羅馬帝國為防患這種叛亂再度發生,就在巴勒斯坦留下大批的軍隊,但是養這麼多的軍隊,需要的軍費也多,於是就加重猶太人的稅捐,作為駐軍的費用。所以每次叛亂被羅馬軍隊討平後,猶太人的稅捐就加重許多,而且死傷累累。猶太人雖然知道反抗的結果,但若不參加,又會被譏為怕死、不愛國。耶穌有幾個同學的父親,都偷偷的參加這種復國的行動。
這些反抗軍,由於沒有接受正規訓練,人數比羅馬軍隊少,所以只有採游擊戰術,他們白天躲在森林中,晚上才偷偷出來襲擊羅馬軍隊,防備較弱的地方,偷襲羅馬兵或是放火燒羅馬軍的軍火庫。羅馬軍為了報復,就將可疑的村莊放火燒光,連老人、小孩一個也不留。
耶穌認為以劍獲勝的人,終會被劍滅亡。羅馬軍現在正以劍來征服猶太人!猶太人也想以劍來報復羅馬軍,雖然雙方都想以劍制服對方,但這樣會殺死更多的人,人不是要和平生存下去嗎?這件是困擾了耶穌。
有關反叛軍的事情,學校老師一句話也不敢說,想去問別人,有覺得不妥。這件事情只有問父親吧!
約瑟因是木匠,他工作的地點經常三、五成群,一起聊天,所以約瑟對這次反抗軍的是瞭如指掌。有一天機會來臨了,父親約瑟要耶穌和他到田裡工作,當天中午吃過飯,休息時,耶穌就問:「爸爸有一件事想問你。」
約瑟說:「什麼事?」
耶穌就說:「聽說我們又組織反抗軍,對於反抗軍,爸爸的想法怎麼樣?」
耶穌又說:「爸爸,聽說以前在這附近也曾發生反抗軍和羅馬軍對抗的事,是嗎?」
「是的,沒錯,你聽誰說的?」約瑟答。
耶穌說:「在學校,聽同學西庇太說的,而且情況慘烈,西庇太的父親就是那場戰爭死的。」
約瑟沉思一會兒説:「我本來不想對孩子們講那件悲慘的事,既然你已經講了,就告訴你吧:那一次戰爭發生的時間,大概是你二歲的時候,西門還在你母親的肚子裡。我們本來不想反抗,但加利利海那邊的反抗軍已經揭竿起義,我們不得不應和,但被打敗,死傷無數。」
約瑟又說:「羅馬軍把反抗軍的據點完全燒毀,殺死村莊的老幼婦女,年輕的人死的死,活的被抓去當奴隸。」
耶穌聽完他父親講的故事後,忍不住掉下傷心眼淚,把膝蓋都滴濕了。
過了一會兒,耶穌又問:「爸爸,經過那次戰爭後,猶太人生活怎麼樣?」
約瑟說:「只有比以前更苦。」
「爸爸,人不是要和平生存在世界上嗎?」耶穌說。
約瑟這時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才好,只好默默的注視耶穌。
耶穌看到爸爸不回答,接著又問:「爸爸,猶太人中,真會出現彌賽亞嗎?」
彌賽亞是希伯來語的「救主」意思,後來有人把它翻成希臘語:叫「基督」。猶太人有一個傳說,就是猶太人中將出現一名彌賽亞,世界上的人都跪在彌賽亞前面,這個時代將要來臨了。
耶穌說:「在學校,大家傳說,這個時候,將會出現一個有一百萬人力氣的救世主,彌賽亞,他會燒毀羅馬軍的營帳和總督府,叫大家趕快去參加反抗軍,不參加者是膽小、卑劣的人。」
約瑟知道這些都是愛國志士激勵人心傳出來的話,但對猶太人是否真的有幫助,並不見得,於是說:「人與人互相殘殺,奪取別人的東西,或是將他人的房子燒毀,我想神一定很不高興,雖然彌賽亞遲早一定來臨,但是如果猶太人不遵守神的旨意,大家互敬、互愛,正正當當的做事和停止流血的戰爭,我想彌賽亞可能就不會出現!」
耶蘇十二歲那年
每年四月,麥穗成熟的時候,猶太地方的全體民眾都為參加逾越節而忙碌,這種忙碌的情況,不但是住在本土的猶太人如此,連住在希臘、羅馬、阿拉伯和埃及的猶太人,都會越過海洋或沙漠,都會來到耶路撒冷聚集,參加為期7天的活動。猶太人一年有三大節日:它們是「逾越節」、「五旬節」及「住棚節」。
耶穌在十二歲那年,父母帶他和一群拿撒勒村民一起走路到耶路撒冷丟過逾越節。
等到節慶過後,約瑟及村民就又一起往回走。耶穌轉眼從約瑟身邊溜走,當約瑟發現耶穌不在身邊時,約瑟並不在意,因為耶穌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孩,司能是那家親朋好友找他去了。
他們整群人走了一天,到了黃昏時,整隊人要紮營過夜了,瑪利亞呼喊著整天不在身邊的耶穌回帳裡吃飯。
耶穌卻沒有回應,瑪利亞急了。到處詢問親友,是誰帶著可愛的耶穌一起走。
大家都說沒看到耶穌,瑪利亞邊跑邊哭著回到約瑟身邊。他們兩人心想耶穌不是在半路上迷失了,就是還留在耶路撒冷。
「那我們回頭去找他吧!」約瑟說著。
於是他們摸黑走了一夜,回到耶路撒冷。
他們從清晨找到夜晚,到處跟人打聽,有沒有人看到一位十二歲男童。
答案都是搖頭或聳肩,瑪利亞與約瑟累的不成人形,自責不已。
最後瑪利亞回到聖殿,想向上帝禱告。還沒進到內殿就聽到耶穌的聲音。
瑪利亞腳步加快,循著聲音,繞過大殿的列柱,看到十幾個男人坐成一圈,中間坐著耶穌,正大聲的在討論什麼。
瑪利亞一時睜大眼,說不出話來,因為耶穌正坐著與一群精通經典的學者在討論律法(圖3)。
瑪利亞對耶穌叫道:「耶穌,你在這啊。我和你父親找你找得好苦。」
耶穌望向母親,但不像十二歲的男童的眼神。
耶穌平靜的對母親說:「妳不知道我該在什麼地方嗎?為什麼要找呢?妳不知道我一定會在我父家嗎?」瑪利亞明白他所說的,緊緊擁抱他,耶穌後來隨父母回拿撒勒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