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好英文名字,走天下(3)其余A开头的英文名字(上) 江铭辉五梦网
(本文参考风和出版公司,取好洋名行遍天下;廖庆州着,网络的维基百科,及其他)
图:
A开头的英文名字,包括:亚伯拉罕(Abraham),亚当(Adam),阿方索(Alfonso),亚历山大(Alexander;Alex),安德鲁(Andrew),安 (Ann),阿瑟(Arthur),亚伦(Aaron),爱伯特(Albert),爱黛儿(Adela、Adelade:女),艾丽斯(Alice),阿道夫(Adolf),阿格莎(Agatha,女),阿杰克斯(Ajax),亚历克西斯(Alexis),阿尔佛雷德(Alfred),阿纳斯塔修斯(Anastasius:男)[安娜丝达西亚Anastasia(女)],安东尼(Anthony),安布罗斯(Ambrose),阿波罗(Apollo),阿诺德 (Arnold),奥古斯都(Augustus),阿伦(Alan),艾米(Amy),奥罗拉(Aurora)。上期已介绍亚伯拉罕(Abraham),亚当(Adam),阿方索(Alfonso),亚历山大(Alexander;Alex),安德鲁(Andrew)等五个英文字。本期介绍其余A开头的所有名字,因篇幅较大分三编叙述完毕。
1. 安 (Ann);安妮(Anne):
安妮(Anne)或安(Ann) ,是拉丁女孩子叫安娜(Anna)的一种形式。反过来,这是一个表示的希伯来语的汉纳(Hannah)或哈拿尼(Hanani),它表示「神钟爱我」,先知塞缪尔的母亲的名字。安妮是法国普遍的名字。
「罗马假期」是1953年的一部电影,由葛雷哥莱毕克与奥黛莉赫本主演,奥黛莉赫本号称是全世界至今最让人赞赏的美丽女明星,拍此部电影时正值年轻活泼与艳光四射的时期,片中她演一位欧洲的公主叫安(Ann),有一天她溜出旅馆到外面乱逛,结果碰到了葛雷哥莱毕克饰演的美国,这位记者原先并不知道赫本是一位公主,后来知道了,为了私下抢新闻,而骑着伟士伯机车,戴着公主到罗马各处观光,公主后来被找到了,两人的邂逅随之终结。这部电影的恋情,掳获观众的心,使大众深深喜好「安」这个名字。
安妮日记:
其首次发行时的版本名为《密室》,并在1947年于阿姆斯特丹发行。英文版本《安妮·法兰克:一位少女的日记》(Anne Frank: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则在1952年由英国科能添及米切俄公司(Vallentine, Mitchell & Co.)发行,其后即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并且深受欢迎。并很快便被编剧家古德利屈(Frances Goodrich)与哈基(Albert Hackett)在1955年改编为剧本,并于1959年搬上大银幕。此书现在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书籍之一。由于这本书的盛名,使Anne的名字,随之响亮。
2. 阿瑟(Arthur)
阿瑟这个名字,大概要追溯到英国的前罗马时代。它可能是来自凯尔特(Celtic:指英国内的Scots, Irish, Welsh 和 Cornish人后裔)的“ARTOS”(熊的意思),爱尔兰的石头意思,或韦尔斯术语的“熊人”。其最著名的记载肯定是传说中的阿瑟王。一个老德国的名字,意思是”雷神,老鹰
英国阿瑟王(公元六世纪)和他的圆桌骑士已经成为传奇人物非常有名。19世纪初,当阿瑟·韦尔斯利,威灵顿公爵(Arthur Wellesley, the Duke of Wellington),打败拿破仑震惊全征世界。
威灵顿公爵,阿瑟·威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 first Duke of Wellington 1769.~1852.9.14,) ,别名铁公爵,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军将领,第21位英国首相。最初于印度军中发迹,西班牙半岛战争 (1808~1814)时期建立战功,并在打败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1815)中分享胜利。最终更成为了英国陆军元帅,并获得法国、沙俄、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6国授予元帅军衔,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获得7国元帅军衔者。
阿瑟王(King Arthur)全名为阿瑟‧潘德拉刚(Arthur Pendragon),是英格兰传说中的国王,也是凯尔特英雄谱中最受欢迎的圆桌武士团首领,一位近乎神话般的传奇人物。中世纪作家,特别是法国作家,对阿瑟王的出生、他的骑士们的奇遇,以及他的骑士兰斯洛特-加龙省爵士和阿瑟的王后桂妮薇儿的奸情,都有不同的描述。依照传说,他在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了不列颠群岛,被后人尊称为阿瑟王。关于阿瑟王的传奇故事,最初如何诞生、源自何处、实际活跃的舞台卡美洛地理位置,都十分难以查考有许多争议。阿瑟王出现在早期混乱的不列颠历史书里,版本也有诸多争议,一些人提倡阿瑟王有可能不是某一位特定历史人物,而是以诸多传说所塑造出来人物。至于大家所耳熟能详的《石中剑》,据说是阿瑟王年轻时候所发生的故事;而圆桌骑士则是他继位之后,慢慢聚集在他身边的勇士,最多曾多达一百四十名。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桂妮薇儿皇后的守护骑士兰斯洛特-加龙省,阿瑟王的表兄高文和崔斯坦爵士了。
以阿瑟(Arthur)为名的出名人物,除了威灵顿公爵、和阿瑟王外,另外网球明星阿瑟·阿什(Arthur Ashe)也是非常有名。
3. 亚伦(Aaron)
亚伦是一个希伯来语男人的名子,它最有可能起源于埃及的希伯来名字阿哈伦(Aharon)。根据其他理论,这个名字可能来自各种希伯来的字根,意思是“高山”,“雄伟的山”或“启发(enlightened)”。]亚伦也是一个犹太的姓。亚伦是在美国最流行的名字,1994年排名第28名。圣亚伦的日子是7月1日,是讲法语的国家和波兰的纪念日。
亚伦(Aaron)是领导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Moses)的兄长,他是以色列人第一个大祭司。
4. 爱伯特(Albert)
爱伯特(Albert)是男孩的名字,旧德国血统的名字,它的意思是“高贵,明亮,著名的”。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爱伯特中的佼佼者,其他著名的人物有爱伯特亲王(Albert, Prince Consort)、英国国王:乔治六世。
爱伯特亲王(Albert, Prince Consort),全名弗朗西斯·爱伯特·奥古斯都·查尔斯·埃曼纽尔(Francis Albert Augustus Charles Emmanuel),最初被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子(Prince Albert of Saxe-Coburg and Gotha),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表弟和丈夫。
乔治六世(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乔治(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英国国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后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后一位爱尔兰国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领国王(1947-1949)。
爱因斯坦总共发表了300多篇科学论文和150篇非科学作品。[5] 爱因斯坦被誉为是「现代物理学之父」及二十世纪世界最重要科学家之一。他卓越的科学成就和原创性使得「爱因斯坦」一词成为「天才」的同义词。
5. 爱黛儿(Adela、Adelade:女)
爱黛儿(Adela)是一个女孩的名字。这是古老德国的名字,意思是“贵族”“高贵”,拉丁形式的阿黛尔(Adele),这是来自法国的阿黛勒(Adèle),属于中世纪的欧洲一个古老的名字,她流行于第七世纪的圣人,使是一个叫法兰克国王达戈贝尔第二(Frankish king Dagobert II)的女儿。同时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s)的小女儿的名字。
6. 艾丽斯(Alice)
艾丽斯(Alice)是一个女性化的名字,主要用在英语,法语,意大利的国家。它是一从爱黛儿(Adela)演变而来,因此也意味“贵族”“高贵”。艾丽斯是2009年在瑞典最受欢迎的女宝宝的名字,并在过去五年一直跻身前10名的女孩子名字。在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爱尔兰,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她进入前100名女婴的最流行的名字。在2010年在美国出生的女婴她排名第172名,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艾丽斯被评为女性在美国的第51个最常见的名字。
艾丽斯这个名字在维多利亚时代和20世纪美国最流行的。路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的艾丽斯仙境更将艾丽斯这个名字推上一层楼。在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艾丽斯公主,很受欢迎。朗沃斯艾丽斯·罗斯福(Alice Roosevelt Longworth),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女儿,在美国,被称为“公主艾丽斯”偶尔在报刊上,并产生了一首歌叫艾丽斯蓝长袍(Alice Blue Gown)。
近年来,缩写的艾丽斯叫爱丽(Allie)非常流行,。
7. 阿道夫(Adolf)
阿道夫(Adolf)也写作阿道夫(Adolph),有时拉丁语叫阿道夫斯(Adolphus)是在德语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荷兰和少数中欧各国的名字。阿道夫也可以出现为姓,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道夫(John Adolphus)。
Adolf这个名字是一种化合体,它来自古老德的Athalwolf,是athal和adal组成,意思是高贵的,和狼。
历史上最出名叫阿道夫的人物,首推阿道夫‧希特勒,其他知名人物有:路易·阿道夫·梯也尔(Louis Adolphe Thiers),法国政治家、历史学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1871~1873)。
1919年,希特勒因军队任务而认识德国工人党(即后来众人熟知的纳粹党),并在之后不久加入,1921年成为德国工人党党魁。1923年因啤酒馆政变被捕入狱之后,他以泛德意志民族主义、反犹主义、反资本主义及反共主义等宣传手段得到支持。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之后,快速将德国变为一党专政。希特勒极欲建立纳粹,以霸权于欧洲。为达到目的,他以外交政策来主张德国人的生存空间及德国的重新武装。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这次入侵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之后的三年里,德国及其他轴心国占领了大部份的欧洲、北非、东亚及太平洋诸岛屿。然而1942年之后,盟军开始反攻,德军渐居劣势。至1945年,盟军已反攻解放遭德军占领的大部分地区。而在战争之中,欧洲犹太人几乎遭受到种族灭绝。1945年4月,苏联红军逼近柏林之时,希特勒与其女友伊娃·勃劳恩结婚并在30日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