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的故事  2013-03-10 五月花語芍藥 依依不捨

五月花語芍藥 依依不捨    江銘輝   五夢網

 
 圖:
芍藥簡介
 
芍藥自古是中國的六大名花(梅花、蘭花、荷花、菊花、牡丹、芍藥),人們常以牡丹花象徵富貴,而以芍藥比喻嬌艷的美女,它們可說一對姊妹花。
芍藥的葉是複葉,每一葉柄,柄上著生三片披針形小葉,花長在莖頂,紅色或白色較常見,紫色和黃色較少看到。芍藥原產於中國,十八世紀時傳入歐洲,經過英國、法國的改良,品種更是美麗絕倫,有單瓣、多瓣、玫瑰形、球形等。芍藥喜歡生長在水份充足的土地,日照愈充足,所開的花就愈美麗,9至10月是最適合的栽種時間,翌年就能開花,若要移植,或分株,也要在秋天進行。
金朝姚孝錫贊美芍藥,吟:
 
綠萼披風瘦,紅苞浥露肥。只愁春夢斷,化作彩雲飛。
這句話的意思是:
 
碧綠瘦小的花萼隨風搖曳,嫣紅的花苞經過露水滋潤更顯得豐豔。我憂心的只是這春日花開夢幻般的美景會終止,化作天邊的彩霞飄然飛逝。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熟芍藥。」這是《詩,鄭風湊洧》裹的詩句,它說明兩千多年前,芍藥就深受人們的喜愛,把它作為友誼和愛情的象徵。人將離別,贈之以芍藥,因此芍藥又名「將離」。
春末夏初,牡丹凋謝不久,百花中紅英將盡,芍藥卻燦然盛開,因此有「婪尾春」、「殿春花」、「殿春客」的美名。千百年來,人們總是將洛陽牡丹與揚州芍藥相並提也是事出有因的。畢竟,芍藥花型似牡丹,而且清香流溢。娉婷啊娜,色、香、韻三者兼具,猶如窈窕淑女,儀態萬千。
芍藥是春秋、戰國時著名的花卉。原產中國華北、華中各地。以揚州芍藥最為有名,宋代大詩人蘇軾曾說:「揚州芍藥為天下之冠。」而今天,卻以山東荷澤和安徽毫縣的芍藥為首屈一指了。
芍藥品種繁多,據《花鏡》載,此花「有紅、紫、黃、白等數色,約百種」。常見的如紫色的鳥龍探海、墨鴉獻金;紅色的大紅袍、紅雲映日;黃色的黃金輪、錦帶圍;白色的白玉冰、青山臥雪等等,各具其豔,美不勝收。
 
芍藥花大而美。《花鏡》曰:「園林中苟植得宜,則花之盛,更過於牡丹。」凡是欣賞過芍藥的人,大概不會認為這是過諛之詞吧。
芍藥之名,清朝時的李時珍解釋說:「芍藥,猶綽約也,綽約,美好貌。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為名。」但是西晉文學家「左思」有另一種講法,他說“暉麗灼燦”是用來形容芍藥的說法。他認為芍藥的華麗,外表鮮豔,因此稱芍藥,猶灼爍也,即光彩亮麗。至於「將離」,《古今注》中寫道,芍藥為「將離」,原因是鄭國國風淫蕩。男女私會於湊洧河上,在歡樂之後。則互相贈芍藥,作為永不忘記此情的約束。因芍與約同音,假借為結約,故雲結恩情。結其恩情,以為信約。後男女相別以贈芍藥,祈不忘結約之好也。
此外芍藥尚有「餘容」、「沒骨花」、「白朮」、「草牡丹」、「夷草」、「夷藥」等別稱。
芍藥的屬名是Paeonia lactiflora Pall,英文名叫:Paeony,牡丹的英文名字也叫Paeony。因此洋人認為它們是同一種花。
 
綠葉扶花。重附累萼,奇容異色、清艷含嬌,芍藥花姿綽約、婉轉嬌柔,色、香、韻三者均佳,令人陶醉其中。
 
揚州芍藥名冠天下,因此別稱楊花,雖然隋唐演義小說記載隋煬帝到楊州的目的是欣賞「瓊花」,但有人說隋煬帝曾經三下揚州,就是為了專賞芍藥而去。《埤雅》記載:「今群芳中牡丹品評第一,芍藥第二。故世稱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古人說:「芍藥於「夏」、「商」、「周」三代的時候。常為人們所歌詠。但現在的人重視牡丹而輕視芍藥。他們不知牡丹當初無名。靠類似芍藥而得名。」根據《志林》的記載:「芍藥從前比牡丹珍貴,當初人們只知有芍藥而不知有牡丹。揚州芍藥為天下之冠。後來,北宋時,蔡京做楊州太守,開始辦「萬花會」。使用十幾萬枝的芍藥花。把芍藥園都破壞了,又官吏藉此機會,大肆搜括芍藥,據為己有。人民非常痛恨。後來蘇東坡來到楊州。問人民的疾苦。知道這件事是人民第一痛恨的事,於是將蔡京罷免。
 
花詩美學
 
唐朝詩人元稹,讚美芍藥吟:
芍藥綻紅綃,巴籬織青瑣。繁絲蹙金蕊,高焰當爐火。
翦刻彤雲片,開張赤霞裹。煙輕琉璃葉,風亞珊瑚朵。
受露色低迷,向人嬌婀娜。酡顏醉後泣,小女妝成坐。
豔豔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將墮。
結植本為誰,賞心期在我。采之諒多思,幽贈何由果。
翻譯如下:
芍藥綻開,它的花瓣婉如紅色絲織物一般,葉子在籬笆上織出青色的圖案。
中間繁多的花絲,聚成金黃色的花蕊,火紅的花蕊像爐灶裡高漲的火焰一般。
花瓣好像是由紅雲剪裁雕刻成的,花朵張開後就像上面覆蓋一層紅色的彩霞。
碧綠般美麗半透明的葉子像輕煙一般的飄蕩,風兒吹動了豔紅般的花朵。
花遭受露水沾濕時,顏色變成很迷蒙,它對人呈現溫柔嫵媚。
紅色的容顏就像美人醉後哭泣時臉頰紅潤的樣子,又像個少女梳妝後,端坐在那裡。
它是那麼鮮豔,連錦緞都比不上它,就連鮮豔的桃花也望塵莫及。
就像晴空下霞雲一般讓人擔心它會飄散,就像傍晚的落日一樣讓人發愁它將要墮落。
種植它是為了誰呢,是我在期待它能讓我賞心悅目。
採集它時要請原諒我的多情,暗地裡贈給情人,不要問有沒有結果。
 
這首詩提到絢麗的彩霞在豐容嬌艷的芍藥花前不敢停聚滯留,是詩人對紅芍藥衷心的讚美。
 
古來喜歡芍藥的人,詠芍藥不下於牡丹,如唐朝柳宗元吟: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
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餘春。
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
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
願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
 
翻譯如下:
 
平常的花草都隨季節的變遷而凋謝,
唯有這美麗的芍藥仍開放在今晨。
浸染露珠的鮮紅花朵
像喝醉了甘醇的酒,微微傾斜,
美好的花容留給了將逝的春天。
獨自欣賞一直到西陽下沉,
溫暖的春風把枝葉頻頻的搖動。
濃郁的芳香自窗外透入,
好像感覺與安靜躺著的人彼此親近。
希望像溱洧河上男女情人一樣,把美麗的芍藥贈送給她。
阿!我思念的南國美人。
 
《玉盤盂》是白芍藥得的一種,單葉長瓣,花盤碩大,如盤狀的玉,底下是南宋朝田園詩人楊萬裡讚美白芍藥的詩,他吟:
 
旁招近侍自江都,兩歲何曾見國姝。看盡滿欄紅芍藥,只消一朵玉盤盂。 水精淡白非真色,珠璧空明得似無。欲比此花無可比,且雲冰骨雪肌膚。
 
翻譯如下:
旁邊花枝招展,寵幸的花朵,來自楊州,已經二年不曾見過如絕色美人的玉盤盂,看遍滿園的紅芍藥,但只要看到一朵玉盤盂就夠了,就是晶瑩剔透的水晶和它相比,也黯然失色。明亮的珍珠寶玉,和它一比就淡然無光了,想要和這種花相比,是沒有辦法比,它的花容秀麗純白,美麗的彷彿姑射山仙女一般潔白純淨的骨架,雪白肌膚。
 
蘇東坡,看到舊習俗每年四月南禪、資福兩寺大會,以芍藥供佛。也寫道吟《玉盤盂》的詩和引子:
 
引子:
東武舊俗,每歲四月大會在於南禪、資福兩寺,以芍藥供佛。而今歲最盛,凡七千餘朵,皆重跗累萼,繁麗豐碩。中有白花正圓如覆盂,其下十餘葉稍大,承之如盤,姿格絕異,獨出於七千朵之上,雲得之於城北蘇氏園中,周宰相莒公之別業也,而其名俚甚,乃為易之。
(山東諸縣的舊習俗,每年四月南禪、資福兩寺舉辦大會,用芍藥供佛。今年最盛大,共有凡七千多朵,每朵花的花萼都重瓣,豔麗碩大,中央是正圓形白色像倒置的盤盂,花朵下麵有十幾片稍大的葉片,像盤子襯托著,姿態格式非常特別,在七千朵花之上,說是從蘇氏花園中得到,這花園是在吼後周宰相蘇禹珪的住宅外面,因為名稱俗氣不雅,所以更換名字。
 
詩:
 
雜花狼藉占春餘,芍藥開時掃地無。兩寺妝成寶纓絡,一枝爭看玉盤盂。佳名會作新翻曲,絕品難逢舊畫圖。従此定知年谷熟,姑山親見雪肌膚。花不能言意可知,令君痛飲更無疑。但持白酒勸嘉客,直待瓊覆玉彝舟。負郭相君初擇地,看羊屬國首吟詩。吾家豈與花相厚,更問殘芳有幾枝。
 
這詩翻譯如下:
 
雜亂的花朵佔滿整個晚春,但在芍藥開花時,所有花都凋謝了,二寺用珠玉裝飾得非常莊嚴華麗,大家爭看一支玉盤盂,在美好盛大的大會上作新的詩歌,但從來沒有看過這絕世花朵的圖畫,從現在起一定知道每年稻穀成熟的時候,在藐姑射山,親自看見美麗的仙女冰雪白嫩的肌膚。
花雖然不能說話,但它的意思可想而知,現在你可斷然的痛飲,你放心的那出白酒勸導貴賓,直接將酒倒入玉做的酒杯。蘇秦當初選地,蘇武第一次吟詩,我們家難道能和玉盤盂談彼此間交情深厚嗎?我更要問剩下的玉盤盂花朵有幾枝。
 
雖然吟白芍藥的詩人不少,但大部分的人還是詠紅芍藥,除了上述以外,現在介紹清朝戲劇作家孔尚任的一首「詠紅芍藥」,他吟:
一枝芍藥上精神,斜倚雕欄比太真。 料得也能傾國笑,有紅點處是櫻唇。
翻譯成白話如下:
一枝芍藥是那麼的有精神,斜倚者雕欄,堪與曾為太真宮女道士楊貴妃比美。料想它一笑也能傾國,那花上有紅點的地方便是美人的櫻色小嘴。
 
芍藥傳說
 
傳說一:芍藥是仙女變成的
 
匹奧妮亞(Paeonia),香港及臺灣稱之牡丹是Pivoine的拉丁文名,在美麗的地中海流域,流傳著一個古老而美麗的神話故事:匹奧妮亞((Paeonia)是一位讓眾神羨慕的仙女,眾神豔羨她那耀眼奪目的美豔及善良熱情的心,於是將她幻化成擁有千片花瓣的花神“芍藥”。每當春末夏初,紅花將盡,花園顯得有點寂寞時,便會見美麗的芍藥花爍爍盛開,婷婷婀娜地傾吐出驚豔滿園的絢爛與雍容。自此,芍藥變成了女性美麗的最佳的象徵。芍藥花期甚短,300多個日子的悉心照料,只能換得她14天的華美盛開,因此也令她的花期變得彌足珍貴。
 
傳說二:芍藥是希臘名醫阿斯克列皮耶的徒弟
 
古代西方也有這樣傳說,說古希臘名醫阿斯克列皮耶有個聰明的學生叫佩翁,他青出於藍,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傷。阿斯克列皮耶在嫉妒之下就殺了佩姓徒弟。好在冥王顧念恩情,把佩翁青小弟變成了一種能治病的花,即芍藥。西方人也一直認為芍藥具有某種神奇的魔力,凡有芍藥生長的地方,惡魔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它可以對抗曼陀羅那種至毒的花。
 
傳說三:四相簪花
四相簪花(簪花是插花於冠),這是中國北宋時期的典故,它說的是一種名叫金纏腰花的花瓣,被時任揚州太守的韓琦剪下,插在了他宴請的三位位賓客以及他自己頭上,後來四個人先後做了宰相,北宋科學家沈括將這個故事記載在他的《夢溪筆談·補筆談》中。
話說韓琦在宋朝慶曆(西元1045年)中以資政殿學士統帥淮南部隊。一日,後園中有芍藥一幹分成四枝,每枝各一花,上下紅,中間有黃蕊。當時揚州芍藥當中,未有此一種,現在說它是“金纏腰”。 韓琦很訝異,想要招四人共同欣賞,觀賞祥瑞的四花。當時王歧公為大理寺評事通判,王安石為大理評事簽判,被邀請,尚少一位客人,以「鈐轄」諸司使 (忘記他的名),官位最大,於是便邀請他,湊成四人。第二天早上,「鈐轄」者陳述他忽然腹瀉不止不能來,因此還是少一位客人,就命令從經過的路人中,找一個在朝做官的人,湊足四人。過客中沒有在朝做官的,只有陳秀公時為大理寺丞,遂命令一同觀賞。宴飲之中,剪下四花,四客的冠上各插一枝,是一場盛會。後來三十年間,四人皆為宰相。
 
傳說四:阿爾泰山芍藥的傳說
 
阿爾泰山喀納斯湖一帶盛產紅色芍藥和白色芍藥,每當春夏之交,滿山遍野到處都是盛開的芍藥花,南邊的山坡開著紅花,豔如牡丹向日開著;北邊的山坡開白花,白如雪蓮。白芍藥清熱,紅芍藥解毒,均為中藥中的重要品種。為什麼這裡有這麼多的芍藥?它流傳一怎則哈薩克族牧民中的故事。
 
據說在很久以前,聚居在阿爾泰山中的哈薩克族部落中突然流行一種瘟疫,病人發作起來頭痛、發燒,上吐下瀉,不久自行痊癒,重者七天以後虛脫而亡,而且此病極易傳染,一人有病,全家都會被傳染,這種病是當時哈薩克牧民的大災難。當時住在南邊坡的部落中有一戶人家,全家都得了這種病,只剩下一位十八歲的小姑娘,名叫屈谷鹿克。住在北坡的部落中也有一戶人家,全家也都得了這種病,也只剩下一位十八歲的小姑娘,也叫屈谷鹿克。南坡的屈谷鹿克嬌美,活潑,喜歡穿紅色衣裙。北坡的屈谷鹿克皮膚白淨,文靜嫻雅,喜歡穿白色衣裙。她們兩人經常在放牧時碰在一起,久而久之,成為好朋友,便結為姐妹。當她們兩人的親人都被瘟疫奪去生命後,二人碰在一起,同病相憐,互相哭泣,最後不再哭泣,因為哭泣不能解決事情,便發誓共同去山中尋找一種治療這種病的藥,為部落中的鄉親治病,免得其他的親族也像她們姐妹一樣,失去親朋好友。
這兩個堅強的姑娘決定去山中尋找能治瘟疫的藥,為部落親人解除痛苦。
經過九天九夜的風餐露宿,她們來到了一座石山上,山上有許多禿鷲。看到她們出現在山中,那些禿鷲忽然俯衝下來,眼看著這兩個姑娘就要被老鷹撕成碎片時,忽然有人大聲喝止,那些禿鷲消失了。只見一位和藹的老人站在她們面前。
老人聽了她們的來意之後說:「難得你們有這樣的愛心和勇氣,但只有一種方法能找到解藥,只怕妳們不願意。」
二位小妮子聽了都齊聲說:「再怎麼困難,甚至於粉身碎骨,我們都願意。」
老人聽了,說:「妳們真的願意且不後悔嗎?」老實告訴妳們,如果你們有捨身為人的決心,可以用身體來換靈藥治病救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找到靈藥」
但兩位姑娘毫不考慮地回答:「為了救鄉親們,我們粉身碎骨再所不惜,請老人家指示。」老人說:「剛才你們看到的老鷹就是這裡的靈禽,你們若願意捨身喂鳥,妳們的屍骨埋在地裡,就會變成一種仙花,它的花根就可以用來治療妳們族人的怪病。」兩位姑娘聽完老人的話,就毅然同時拿出小刀,刺向自己的胸口死了,她們的熱血染紅了山石。
那位老人讓她們給老鷹吃了,將她們的遺骸埋了,他把紅衣屈谷鹿克埋在了南坡,把白衣屈谷鹿克埋在了北坡。不久,南坡上長出了紅莖綠葉的植物,被坡也長出了白莖綠葉的植物,並分別開出了紅色和白色的花。
兩位姑娘的族人有一天夜裡都做了同一個夢。夢見他們的姑娘告訴他們,已經找到了治療瘟疫的靈藥,就在離家鄉九天路程的山上。南坡開紅花,北坡開白花。它們的根莖,紅皮的可以解毒,白皮的可以清熱。你們可以把它的根莖栽在家鄉各地,以後就免得再上山采藥了。
鄉親們立即選派人,按她們夢中所說,前去尋找,挖回了紅花和白花的塊根。那些花根治好了所有族人的怪病,大家重新過上了健康安寧的生活。
為紀念兩位勇敢的姑娘,人們把這些花叫做屈谷鹿克,屈谷鹿克在漢語裡的意思就是芍藥,紅色的叫紅芍,白色的就叫白芍。
現在,每當人們看見那滿坡的芍藥,就如同看見了穿著紅裙和白裙的屈谷鹿克拿著牧羊的鞭子,她們好像在花叢中甜美地微笑著。
 
傳說五:芍藥居
關於“芍藥居”的由來,當地有這樣一個傳聞:清乾隆年間,位於此地的太陽宮香火很旺。有一天,乾隆皇帝也到太陽宮施香。當路過一家小店鋪門前時,見店裡擺著許多鮮花,並以芍藥花居多,於是走了進去。他在店裡轉了一圈後,發現店鋪後面有個農家小院,院內種植的芍藥花開得正豔,滿院芬芳,但見一位老者正精心地澆灌著芍藥花。乾隆皇帝龍顏大悅,因為後宮娘娘最愛用芍藥調的花蜜養顏。於是乘興給小花店賜名“芍藥居”,並要店家將芍藥花進送宮裡。以後村裡的許多人家便開始種植芍藥花,除了進送皇宮外,還遠銷到京城。從此,這個無名小村便依小花店之名而稱“芍藥居”,並一直沿用至今。
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無任何史料可查,當地也沒有種植芍藥的記載。
 
傳說六:沉香亭
有個老者名叫宋單父,專培養芍藥,能將揚州芍藥移植到北方,色澤更鮮,花朵更大。宋單父也被召入宮中,在沉香亭畔種植芍藥,皇上有命令當牡丹開完後,芍藥要接著開。花園裡,白天有皇帝和嬪妃、達官貴人在遊玩,老翁必須回避,因此他只在三更之後才能去種植、養護。宋單父的夜裡辛勞,有明月星辰可證。可是偏這一年陰陽不和,暖氣不來,到了開花季節偏不見芍藥開花,眼看聖上就要加罪了。
芍藥仙子們是極善良的,況且又夜夜得到宋單父的灌溉之恩,是一定要報答的,陽氣不動而要芍藥開花,必須要打破常規,於是眾花開會後,決定大家合力在天內各開放一莖二朵。於是,在次日清晨芍藥忽然開放,每一枝頭開放兩朵,姿態各異,在朝露煦風中皆呈深紅色,宮內大聲叫怪事,明皇、貴妃,文武官員,皆來觀賞。正在讚歎不已時,天已正午,芍藥突然變得深碧色,如同碧玉般,眾人大奇,觀者愈多。待到暮色降臨,一片片芍藥花瓣皆呈深黃色。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兒又變成粉白色。隨著色澤的變化,香氣也各異。時而清淡幽香,時而濃郁,眾人如醉如癡。眾芍藥仙子在一日之內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裝點得勝過瑤池。眾嬪妃在芍藥仙子映襯下黯然失色,自然不爽。聖上見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來,說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將芍藥刈除並降罪宋單父。眾芍藥仙子深感不平,不要花開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間帝王的淫威勝過天上玉帝。為救宋單父,芍藥仙子也顧不得誰是誰非了。
人們終日沉浸在傳杯把盞、燈紅酒綠的歡樂中,卻忘了種花的宋單父,這位給人間帶來萬紫千紅辛勤耕耘的老者,只是免於一死,便是最高的獎賞了。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必定是有因果的。馬嵬坡上的芍藥、百花、百草,只是冷眼看著那帝王夫婦的生離死別了。
傳說七:亳州白芍
 
唐朝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安徽亳州城東住著一個姓白的花匠,年輕英俊,勤勞善良,一年四季都與花草為伍。他的花園裡春有蘭、夏有荷、秋有菊、冬有梅。白花匠最喜愛一種花,粉紅的花瓣、金黃的花蕊,高雅豔麗。因為是從渦河灣裡挖來的野花,不知叫什麼名字,後來一位私塾先生就給它取名叫芍花。
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後,把天下最有名的花匠都弄進皇宮為她種花、養花。白花匠在皇宮一天到晚忙碌著,滿園花木都長得枝繁葉茂,唯有芍花因戀故土而萎敗。白花匠對芍花格外愛護,精心培植,還一邊澆水一邊唱著:「芍花芍花,熱愛新家,葉兒返青,快快開花。」果然不負苦心人,不久芍花就含苞待放了。但白花匠卻因操勞過度累病了。這天夜裡,他夢見芍花開了,從花中走出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手托綾帕走到床前,告訴白花匠說,自己是芍花仙子,是花王的女兒。白花匠問她來做什麼,芍花仙子說:「你為我操心勞碌累病了,我折下我的花根給你治病。」說著眼中閃出淚花,把綾帕中包著的芍根送給白花匠。白花匠剛要起身道謝,芍花仙子卻轉身走了。他急忙追去,一直追到芍花前,女子卻忽然不見了。白花匠回到房中,把芍根煎水喝了,第二天病就好了。
他為了感謝芍花仙子,就把芍花改名為“芍藥”花。後來白花匠因思念故鄉,帶著芍藥逃回了亳州,並與芍花仙子成了親,後來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白芍”。此後亳州就成了白芍的故鄉。
 
傳說八:華佗的名藥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百姓苦死了,而毫縣又流行瘟疫,叫“大家瘟”,死的人可多啦
華佗是毫縣的名醫,他看到鄉親們大批病死,自己卻束手無策,心裡既感焦急,又很難過。
 
這時華佗在其後宅開闢一個藥圃。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給他一棵芍藥,他就把它種在屋後宅藥圃。他嘗了這棵芍藥的葉、莖、花之後,覺得平平常常,沒有什麼藥性,所以就沒有用它來治病。一天深夜,華佗正在燈下看書,突然聽到有女子哭聲。他抬起頭,只見窗外朦朦月色中有一美貌女子,似有委屈,在那裡啼哭。華佗頗感納悶,推門走出去,卻不見半個人影,只見那女子站立的地方,長著棵芍藥。華佗心裡一動:難道它就是剛才那個女子?他看了看芍藥,搖了搖頭,自言自語地說:「你自己全身上下無奇特之處,怎能讓你入藥?」轉身又回屋讀書去了。
誰知剛剛坐下,又聽見那女子的啼哭聲,出去看時,還是那棵芍藥。一連反復幾次都如此。華佗覺得奇怪,喊醒睡熟的妻子,一五一十地將剛才發生的事給她描述了一遍。妻子望著窗外說:「這裡的一草一木,到你手裡都成了良藥,被你用來救活了無數病人的生命。芍藥你一直沒有用過,想來你是沒有查清它的用處,它自然感到委屈了。」華佗聽罷笑道:「我熟知千方百草,藥性無不辨得一清二楚,該用什麼就用什麼,沒有錯過分毫。對這芍藥,我也多次品嘗過它的花、葉、莖,確實不能入藥,怎麼說是委屈了它呢?」華夫人看他有些不耐煩,也就不往下說了。
事隔數日,華夫人業也患了瘟疫,用藥無效。她便瞞著丈夫,挖起芍藥根煎水喝了。不過半日,瘟疫好了。她把此事告訴了丈夫,華佗才知道他確實委屈了芍藥,後來華佗對芍藥做了很多詳細的試驗,發現它不單可治療瘟疫還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鎮痛、滋補、調經的藥效。
華佗高興極了,立刻寫了幾十張處方,送給鄉裡的病人,又派入到縣城四門張貼。這場瘟疫很快止住了。
華佗死後,鄉親們就在他掘芍藥花的地方,為他蓋了一座廟,命名為華祖廟。從那時起,毫縣人人愛芍藥,家家種芍藥,遍地都是芍藥花。因此,毫縣被稱為“芍藥之鄉”
 
結論:
五月之花是芍藥,花神是蘇東坡因為他贊美“揚州芍藥為天下之冠”,任揚州太守時,看到官方舉辦“萬花會”,損害芍藥,滋擾百姓,便下令廢除“萬花會”,受到百姓擁護。
因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藥相贈,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它芍藥花語是“美麗動人”、“依依不捨,難捨難分”。
古人又將芍藥與牡丹並稱,說“立如芍藥,坐如牡丹”,牡丹是富貴之花,因此芍藥芍除了有害羞、思念涵意外,也是富貴和美麗的象徵,它的花語另又有:嬌艷、情有所鐘、含羞、羞恥心。
根據民間傳說:芍藥、牡丹芍藥本來都不是凡間的花,是某年人間瘟疫,玉女或花神為救世人,盜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間。結果一些變成牡丹,另一些變成芍藥,至今芍藥還帶著個“藥”字。牡丹、芍藥的花葉根莖確實可以入藥,丹皮是頂有名的,白芍更是滋陰補血的上品。因此芍藥也名“女科之花”。
古人認為,芍藥具有魔力,凡有芍藥生長的地方,惡魔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在瑞士,當孩子生病抽搐時,大人會給他戴上用77片芍藥葉子紮成的花環,保佑他早日康復。
芍藥綽約,美好也。它花大色豔,嫵媚多姿,故叫“嬌容”、“余容”古時人們於別離時,贈送芍藥花,唐宋文人稱芍藥為“婪尾春”,婪尾是最後之杯,芍藥花開於春末,意為春天最後的一杯美酒。芍藥是草本花卉 ,沒有堅硬的木質莖杆,猶如弱柳扶風、柔弱無骨般的少女,故有“沒骨花”之稱因它的花有香氣,有“攣夷 “留夷” 和“辛夷”之名。在國外,芍藥也倍受青睞,有“花中皇后”的美稱。芍藥自古就是中國的愛情之花,現在也被譽為七夕節的代表花卉。西方的玫瑰是西方的愛情之花,不過玫瑰是帶刺的,中國的愛情花芍藥不僅美麗,而且可以治病,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如玉如芍藥一樣的品德和性格,勤勞、務實,淡如芍香、柔美如玉。粉紅色的芍藥如天邊的彩霞,亦如相戀中羞澀的少女,浪漫、含蓄是芍藥映紅著春天的面龐。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