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花语 扶桑 热情、清新 江铭辉 五梦网
图:
扶桑简介
艳红硕大的扶桑盛开于夏天的热浪中,感觉中似乎天气越热,开得越艳丽。每回见到它时,总是令人想起夏威夷岛上热情的姑娘,水汪汪的大眼睛,洋溢着甜美的笑容,乌黑柔亮的长发披垂于肩,耳际别上一朵扶桑花,这是扶桑给人最深的印象。据说夏威夷岛上女郎把扶桑花插在左耳上方表示你是我所希望的爱人,当别在右耳上方表示:我已经有爱人了”,至于两边都插,大概是表示我已经有爱人了,但是希望再多一个。真希望看到这些热情的姑娘,而且把扶桑花插在左耳上。
扶桑是不折不拉的热带花卉,非常容易栽培,普遍受到一般人的喜爱,不仅是夏威夷的州花,也是亚洲马来西亚的国花、南美洲巴拿马、菲洲苏丹、大洋洲的斐济和中国广西南宁市市花、台湾高雄县的县花、新化镇镇花
。在一年四季艳阳高照的国度里,它这种个性轻松、平易近人又总是热情绽放的花朵,正是热带地区人民个性的最佳写照。
扶桑是常绿大灌木,茎直立而多分枝。叶似桑叶,也有圆叶。腋生喇叭状花朵,有单瓣和重瓣,最大花径达25厘米,花期全年,夏秋最盛。
扶桑,学名是Hibiscus rosa-sinensis L.,Hibiscus源自古希腊字Hibiskos,
它是古埃及的美丽神祇“Hibis”,最早源自公元77年,一位希腊军医狄欧斯科里德斯(Dioscorides)奉罗马皇帝尼罗之命,在地中海一带寻访药用植物,并编成《论药物》医书,他被尊称为药物学之父,该书详细描述600余种医药用植物的特性,他以希腊字「Hibiskos」替锦葵科木槿属,而扶桑刚好属于这一科。扶桑又朱尽槿、大红花、赤槿、日及、佛桑、扶桑、红扶桑、红木槿、桑槿、火红花、照殿红、宋槿、二红花、花上花、土红花、假牡丹、灯笼仔花,原产于中国南部,欧洲各语系依循其拉丁学名皆称扶桑为中国玫瑰(Rose of China、China rose)。
用途:
观赏
朱槿最早成长于野外,因为它鲜艳的花色与榇托的绿叶,深深吸引观察者,开始被引进作为观赏价值。
围篱
人类发现朱槿生长非常茂盛,可以密植作为绿篱,是很理想的围篱植物。
食用
朱槿的叶有营养价值,在欧美,其嫩叶有时候被当成菠菜的代替品。而朱槿花也有被制成腌菜,以及用于染色蜜饯和其他食物。
茎皮纤维可制造纺织品
朱槿的茎皮纤维可搓绳索、织麻袋、造粗布、网及纸张等。
中医药用
《本草纲目》对朱槿的介绍不多,只认为朱槿「甘,平,无毒。」,而主治方面只有「痈疽腮肿,取叶或花,同白芙蓉叶、牛旁叶、白蜜研膏傅之,即散。」
根:用于腮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子宫颈炎,白带,月经不调,闭经;
叶、花:外用治疔疮痈肿,乳腺炎,淋巴腺炎;
花:月经不调。
圆仔花不知丑,大红花丑不知
在台湾扶桑也称为灯笼仔花,但据考察,灯笼仔花只不过扶桑花的一种,并不是全部。台湾有一句谚语说:「圆仔花不知丑,大红花丑不知」,它的意思是说:「圆仔花长得这么难看,还不知道自己生得这么丑,大红花漂漂亮亮,不知道丑的滋味。」这也难怪,圆仔花刚引进台湾时,色彩单调只有一种颜色,圆仔花虽然是红色但并不鲜艳,花朵又小,虽然每年七夕拜七娘妈时,也用圆仔花拜拜,但难登大场,只点缀一下,大红花,又叫灯笼仔花,又大又好看,圆仔花是比不上它的。虽然现在有很多人为圆仔花叫屈,说它奼紫嫣红,非常好看。但是这些叫屈的人,看到的是现在的圆仔花,与笔者六十年前看到又小又色泽难看的圆仔花相比真有如天壤之别。至于大红花,台湾村妇喜欢采这种大红花来作装饰,有台湾现代文学之父的赖和一首记游诗可证,他说:「竹刺编篱蔬菜圃,槟榔做栅野人家。多少游春村妇女,一头插满大红花。」(竹篱笆围成蔬菜园,槟榔树作成围篱的农家,多少春天外出踏青的农村妇女,一头插满大红花。)由此可见,从唐代到清代再到现代,扶桑,千年间都是南方乡村妇人的装饰物。
灯笼仔花是很好的围篱的东西,台湾以前的乡野人家经常把它用来当作篱笆,笔着小时候住在外祖母家,她家四周就种满园的灯笼仔花。
为什么叫扶桑,朱槿为什么演变成「扶桑」
扶桑是中国著名的南方花卉,远在《楚辞》中就有它的记载:别称朱槿,原产于云南、广东各地,花色繁艳。被认为是槿树花类中,可媲美芍药且轻柔超过它。是植成篱笆最佳的观赏植物。《十洲记》吟:「扶桑的叶子像桑树的叶子,高数千丈,大二千围(计算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围的圆周长度的单位叫围),两两同根而生,彼此靠在一起,因此叫扶桑。」
有人讲现代人所称的扶桑,也就是朱槿与中国古时候的这巨树无关。明朝李时珍将朱槿与扶桑混为一谈。他在编撰《本草纲目》对扶桑说:「东海日出处有扶桑树,此花光艳照日,其叶似桑,因以比之。后人讹传佛桑,是木槿别种,所以叫「日及」等名。」,笔者认为槿朝开夕落与太阳早上升起,黄昏降落一模一样,因此将朱槿命名为古代的「扶桑」是相得益彰的。
扶桑今日变成是朱槿的别称,据考证应系公元877年唐朝刘恂编撰《岭表录异》,首度文献称呼朱槿为「佛桑」,《岭表录异》吟:「岭表朱槿花,茎叶者如桑树,南人谓之佛桑」。树身高者,只于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于仲冬方歇。其花深红色,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朵,虽繁而有艳,但近而无香。暮落朝开,插枝即活,故名之槿。」这是第一次见到有文献开始称呼朱槿为「佛桑」。至于为什么「佛桑」会变成「扶桑」呢?]
「佛桑」首先转成「弗桑」后来逐渐与「扶桑」因为同音导致认知混淆,这应该始于北宋《太平广记》之后,惟也仅止于口语相传而已,正式有文献记载混淆使用始于明末,彼时以讹传讹也不知始于何人?许多文人声称始自明末画家徐渭,因徐渭诗有:「忆别汤江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让他们都误以为扶桑就是佛桑,其实与徐渭几乎同年代的李时珍,李时珍于公元1578年编纂《本草纲目》定义扶桑混淆为佛桑,将《山海经》与《南方草木状》记载的扶桑与朱槿部分内容直接拼凑在一块,让人误认扶桑就是朱槿,对后代的影响最为深远,因李时珍在学术的崇高地位,让许多清代学者引述都深信不疑扶桑就是佛桑,也就是朱槿,到达清初的文学家屈大均七言诗:「佛桑亦是扶桑花,朵朵烧云如海霞。日问蛮娘髻边出,人人插得一枝斜。」斯时已经普遍深信扶桑花就是佛桑,同时也就是朱槿。至此,我们可以明了今日朱槿被误称为扶桑,始于《太平广记》抄录《岭表录异》的南人谓之佛桑文字误抄为“南人谓之弗桑”,弗桑与扶桑音同认知产生混淆,接续再由李时珍《本草纲目》将扶桑与朱槿拼凑在一起,让许多清代学者追随引述,使「朱槿」跨越时空,直接转换身分成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日出神木「扶桑」。
日本国被叫扶桑国
「扶桑」一词,自古被用来形容日本国,这个说法出自《梁书》;在《梁书》卷五四《诸夷传.东夷。扶桑国》中记载:「扶桑国在中国大汉国的东边,二万多里,地点在中国的东方,它的土地多种扶桑的树木,故叫扶桑。扶桑叶像梧桐,而刚生出来时像笋,国人这时可吃它,果实像梨而呈红色,收集它的皮织布,做成衣服。也可以作成栅棉,砌板墙和城垣。在有文字后,还用它当作纸张。
根据考据,这个地方是日本国的冲绳岛,其气候、风土与中国南方以及台湾相似。
《岭南杂记》记载:「扶桑花,广东、广西处处有之。有大红、浅红、黄色三,色。大者开花如芍药,早上花开晚上就谢了。自三月至十月开不停。
扶桑国一些考古证据也认为指墨西哥:
墨西哥在中国大陆以东两万里处,且玛雅人栽种许多扶桑树,更尊崇其中一株古树为树神,因此有人认为扶桑国是墨西哥。
18、19世纪美洲大陆考古出土了许多文物,像碑刻、带有象形文字的陶器,还有古钱等等,这些出土的文物经过专家的仔细比较,发现这些遥远的美洲大陆上的古代遗物竟然与古代中国的文物有着惊人的相似。早在1761年,有一个学者名叫金勒,他已经根据《梁书》的记载,指出扶桑国是北美洲的墨西哥,并且认为发现新大陆的可能以中国人为最早。1872年又有一个学者名叫威宁,完全支持金勒的主张,认为扶桑国必是墨西哥。据说,所谓扶桑木,就是古代墨西哥人所谓“龙舌兰”。它到处生长,高达36尺。墨西哥人日常饮食和衣料等,无不仰给与这种植物。在墨西哥出土的许多碑刻中,有一些人像与我国南京明陵的大石像相似。还有的石碑有一个大龟,高8英尺,重20吨以上,雕着许多象形文字。据考古家判断,这些显然都受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苏联科学院出版的《美洲印第安人》一书,还证明古代的墨西哥和秘鲁等地,“会熔炼金、银、白金、铜以及铜和铅的合金--青铜,却没有发现任何地方会炼铁的。”这一点与《梁书》的记载也完全相符。
扶桑花传说
传说一:扶桑是阿多尼斯(Adonis)变成的
希腊爱与美女神阿佛洛狄特(APHRODITE)乃维纳斯女神的前身,维纳斯是罗马人的称呼,阿佛洛狄特才是希腊的称呼。维纳斯是从大海浪花中出生的女海神,更是爱和美的女神。阿多尼斯是美少年,他因为一段孽恋而从树中生出的美少年。据希腊神话记载,主导人世爱恋的阿佛洛狄特,自己深深爱上了阿多尼斯,阿多尼斯因不听阿佛洛狄特的劝告去狩猎凶猛的野猪,反被野猪杀死,阿佛洛狄特悲痛不已,使用法力,将阿多尼斯流出的血变为一种花,让它年年的开放来寄托自己的追怀哀悼。这朵血泊中生出的娇美红花,见风而开,但再来一阵风就把它吹落了,因此名为风之花。这位美少年,乃由树归于花了。这种花有很多解释,但现在很多人相信这风之花是朱槿,原因是朱槿的鲜红,以及朝开暮落,符合神话中生于血泊、花期匆促的描述。虽然朱槿原产亚洲南部,似非希腊远古就有,这些花,也生长在希腊的路边且大花、大红的、灼灼耀目。这是风之花被认为是朱槿的原因,此外这希腊神话中的风之花被认为是朱仅,还由希腊认证并发行邮票出版呢?
传说二:灯笼花传说
传说,在天宫中有一个叫美丽的宫娥,专门管理宫灯。她身材苗条,热情奔放,爱穿大红的裙子,在众宫女中出类拔萃。她头脑灵活,喜欢搞新点子。王母寿诞,大摆蟠桃宴,宴请前来祝寿的各路神仙。她把众宫娥的手帕借来,蒙在宫灯上,使宫灯呈现以红色为主、五颜六色,增添了喜庆气氛,各路神仙齐声夸赞,王母娘娘也喜笑颜开。但这个时候却出了问题,在蟠桃宴上,孙悟空突然大闹天宫,扰乱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把瑶池的许多盏宫灯损坏了。王母怪罪这位宫女看护不力、管理不善,一怒之下把她贬下凡间,变成了灯笼花,民间称其为灯笼花仙子。
传说三:扶桑的爱
从前、从前有一个书生,他要到京城参加考试,有一天他迷路了,走到一户中等人家的庭院,那庭院种满各式各样的花,那位书生也忘记这是人家的花园,就尽情不客气的观赏,突然间他看到那户人家的门口,站了一位面貌姣好,妩媚动人的女子,向他微笑,书生想这位女子大概是这家主人的女儿,便向前询问,果然是,于是这位女子邀请书生晋见她的父母,看到书生,学富五车,一表人才,少女的父母很高兴,便热情的招待,并答应要将女儿嫁给他,问他什么时候可前来迎娶,书生说他这次是到京城参加考试,等考上以后,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一定会来迎娶。第二天这位妙龄少女,依依不舍送这位书生,去考试,并再三叮咛一定记得来迎娶,这位书生也满口保证到时候一定会来迎娶。
书生到了京城以后,第一年没有考取,不敢到女子家里迎娶,这样经过三年都没有考娶,更加不敢迎娶,好不容易第五年考取进士,书生欢天喜地,浩浩荡荡来到女子家里迎娶,当到女子家里的庭院他看到庭院,长了一棵树,树上长满许多大红花,书生感觉不妙,进到屋里一问,果然这位可爱的女子,已在等了三年,发现都没有书生前来迎娶的消息,郁郁死了,这棵大红花树是临死之前,吐血在地上长出来的。
这位书生,已经后悔莫及,不久也忧郁死了。
传说四:长生不老药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希望长生不老,因此古代寻访丹药、仙草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的并不少。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在问:世间真的有「不死草」吗?可是又有多少人见到了呢?梁孝元帝萧绎所著的《金楼子》一书中就详细记述了这种神秘的「草」。传说宇宙中的四大部洲之一的东胜神洲的山巅上长有不死草,形状像开紫红色小花的菰草的幼苗。如果人噎死了,用这种草覆盖在身上,人马上就能起死回生。
秦始皇时,皇家花园中有许多含冤受屈而死的人。有一种像乌鸦的鸟衔此草从花园上空飞过,这种草掉在死者身上后,死者即刻复活。秦始皇派人就此事询问当时隐居在北郭、后成仙的鬼谷子。鬼谷子告诉来者:「这种草叫不死之草,生长在东海禀洲高山上的琼田中。」秦始皇听了鬼谷子的话后,就派遣方士徐福到东海寻找不死草以及传说中的仙药「一寸葚 (葚是桑树的果实)」。
徐福在茫茫东海中只找到了一种扶桑树,其树长千丈,两树同根而生,因其相互倚靠,故名「扶桑树」。据说,仙人吃了扶桑树的果实,就会全身发出金光,可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不过,秦始皇最终并没有找到仙药,也没有长生不老,这大概是因为不死草乃是仙家之物,只能是有缘之人才能见到吧。人世间真正通向「不死「之路的唯一途径就只有修炼。
传说五:扶桑花是代表日起的太阳神花
扶桑是中国传说的“太阳树”,是神木。据《大荒东经》记载:“……上有扶木,树干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传说在东方的大海上,扶桑树是由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树组成。太阳女神羲和大神为她的儿子金乌(三足乌鸦,太阳之灵)从此处驾车升起…… 也就是说扶桑代表着汉族神话中的灵地之一,扶桑花代表光明和吉祥。
另有一个传说是:在中国远古的传说中,东方有一棵太阳神树叫扶木,它的花叫扶桑花,是代表日起的太阳神花。西方有一棵太阳神树叫若木,它的花叫攀枝花,是代表日落的太阳神花。太阳神每天早晨在扶木下的旸谷洗浴,吸取光热,以照耀和温暖大地。在结束一天的光明之旅后,黄昏时分在若木的枝头歇息,并在昧谷洗浴,以除去一天的尘腻,然后从昧谷穿越地下的通道而回到旸谷,准备第二天早上的升起。
传说五:以扶桑为榜样
五代的时候,有一位宰相名叫桑维翰,虽然出身寒微,身体矮小,面长如驴,相貌十分丑怪,却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志气,常常面对着镜子自言自语地下定决心说:「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长大以后,参加考试,果然中进士。而在知道主持分发的官吏,以其姓「桑」和「丧」同音不吉利,劝他转向其他行业发展,不要进入官场时,十分愤慨地回家亲自铸造一个「铁砚」,告诉人家说:「除非这个铁视穿洞,我桑维翰绝不改变行业!」同时写了一篇〈日出扶桑赋〉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其貌不扬而意志坚定的他,打出美丽扶桑花的旗号之后,官运意外亨通,最后竟做到一国宰相,真不简单。
扶桑花的文学、诗歌:
宋朝诗人洪适有一首赞美佛桑的作品:
展叶柔桑沃,装丛醉缬繁。定应西域到,略不耐轻寒。
(张开叶子将柔美的桑叶任任润泽,酒醉眼花看到花丛的点点花朵,一定是从玉门关以西引进来,稍微不耐轻寒。)首诗有点错误,作者以为扶桑来自西域,显然不知它其实原产于中国南方有「南方牡丹」之称的佳卉。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咏扶桑的五言诗,吟:
莲后红何患,梅先白莫夸。才飞建章火,又落赤城霞。
不卷锦步障,未登油壁车。日西相对罢,休浣向天涯。
(莲花谢后,不要害怕没有红花,先前梅花不要自夸纯白,还有我扶桑在。我才飞到建章宫,将它染成一片火红,又落到赤城的天境,使天境红变成晚霞,我不用锦绣的屏障来遮蔽,也不要高贵的油壁车运送肥料,我独自默默的面对夕阳西沉完毕,在太阳沐浴后,向遥遥的上天告别,凋零了。)
花红色媚,繁枝浪漫的扶桑,虽然亨尽阳光的亲炙,却生命短促,朝开夕落,令诗人李商隐有「繁华一去俱静极,烧破太虚梦幻灭」一词。)明朝诗人桑悦以李商隐的「烧破太虚」一词,而有咏佛桑之作,他吟:南无艳卉鬪猩红,净土门传到此中;欲供如来嫌色重,谓藏宣圣讶枝同。叶深似有慈云拥,蕊坼偏惊慧目烘;赏玩何妨三宿恋,只愁烧破太虚空。
结论:
扶桑花是夏威夷的州花,看到扶桑花就会令人想起碧海蓝天的沙滩和腰挂草裙的南国美女。据说土著女郎把扶桑花插在左耳上方表示“我希望有爱人”,在右耳上方表示“我已经有爱人了”,至于两边都插呢?大概是“我已经有爱人了,但是希望再多一个”。
扶桑花的花语是:热情、清新、新鲜的恋情,微妙的美。
扶桑花的外表热情豪放,却有一个独特的花心,这是由多数小蕊连结起来,包在大蕊外面所形成的,结构相当细致,就如同热情外表下的纤细之心。这是一种多么细腻的花呀!色泽鲜艳,张开的花形好像正在述说着什么似的。(图1)
图1:扶桑花的独特的花心
扶桑花色泽鲜丽的花与深绿色的叶片,扶桑花花语使得她看起来十分亮丽而谐调。扶桑每一朵花期都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一朵谢了另一朵花蕾又会再继续绽放着。这种旺盛的精力,使得扶桑总是维持在最新鲜的状态。也就是因为她只有一天的花期,所以,南国少女才喜爱拿她来装饰乌黑亮丽的长发。闪亮金色的阳光下,每一位发际插着扶桑的南国少女,都期盼恋人的早日出现呢?
扶桑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生于日出之处旸谷的一种神木巨树,见《山海经》、《楚辞》等。但作为灌木、不算高大的朱槿(即今日的扶桑)何以得此名?李时珍《本草纲目》给出的解释说:朱槿“花光艳照日,其叶似桑,因此比照古代的扶桑巨树”。由此还得了声音相近名叫“佛桑”的。而早在宋代,宋朝诗人姜特立的《佛桑花》就写到:东方闻有扶桑木,南土今开朱槿花。想得分根自旸谷,至今犹带日精华。今人段石羽等着《汉字与植物命名》谈到这个问题时,还指出另一对应:扶桑朝开暮落,正如同太阳一样,每日朝升暮落。
就算与远古《山海经》的扶桑有附会的成分,朱槿的历史也足够悠久,早在西晋时中国全世界最早的植物志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中,就有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