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花语凤仙花勿碰我 江铭辉 五梦网
图:
凤仙花的简介
每年七月凤仙花盛开它的花朵宛如飞凤,不信你仔细瞧瞧,那花有头有尾有翅有足,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就像一只凤凰在飞翔,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绝妙。
清朝的人极为喜爱凤仙花,学者赵学敏专为凤仙花写了一本《凤仙谱》,里面记载了中国两百三十二个品种的凤仙花,是中国仅有的一部记载凤仙花的专书。凤仙花英文名称为Balsam是一种香膏,它是从阿拉伯一种著名的伤药名称而来,旧时阿拉伯人以凤仙花做为配制伤药的原料,因以命名,中文别称为指甲花、女儿花、金凤花、透骨草、十样锦等等。
凤仙花刚开时,二、三朵同生于叶腋,花瓣开启如凤头,花冠下方有一条长距(long spur)好像凤尾(如图1),故名凤仙,唐朝女性将凤仙花捣碎。加入明攀伴匀,再以丝巾纱布浸透后,缠绕涂抹于指甲上。一个晚上后退去纱布,胭脂上手的颜色,数月不褪色,艳红如新。因此称之为指甲花。
图1:凤仙花的花瓣开启如凤头,花冠下方有一条长距
南宋光宗喜欢凤仙花花,因皇后李金凤,为了避讳,宫中便叫凤仙花为「好女儿花」。凤仙花的确是女儿们喜爱的花,因为它能用来染指甲,因此女孩子都喜欢它。欧阳修曾有诗赞美道:「忆绕朱栏手自栽,绿丛高下几番开。中庭雨过无人迹,狼藉深红点绿苔。」(曾经记得绕着红色的栏杆自己亲自栽种凤仙花,绿色草丛里凤仙花开了许多次,下雨过后庭院之中没有人的足迹,只有深红色的花零乱落下,点缀在地面绿色的苔草上),这首诗写出了凤仙凋零后,依然殷红不褪,雨后纷乱的落下,惹人怜惜。
凤仙花绿叶红花,于初夏时期尽留春意而自得其乐。《群芳谱》称它为海纳,又称之为「早珍珠」又因其叶长而尖似竹叶,花红像桃花,亦称为夹竹桃。当七月时,它的花色纷纷呈现、芬芳展艳的凤仙花,宋朝诗人晏殊认为它:「高雅的风采可供观赏」赞美说:「九苞颜色春霞萃,丹穴威仪秀气攒。题品直须名最上,昂昂骧首倚朱栏。」(凤仙花汇聚了春天彩霞的颜色,凤凰集聚庄严的仪态和秀气,评论优劣,就该定最高级的名次,就非靠着红色的栏杆,意气轩昂高傲出群的凤仙花莫属。诗中的丹穴,古人有时指凤凰。)
古代传说凤凰是鸟中之王,雄鸟名凤,雌鸟名凰,由于凤仙花有这一美名,让人一见凤仙花就联想起凤凰。
明代诗人瞿佑在《凤仙》一诗中吟:「高台不见凤凰飞,招得仙魂慰所思。」其意是说人们虽然不曾看到高处有凤凰飞,但却可看见由凤凰仙魂所化的凤仙花,也可安慰人对凤凰的思念了。
民间早就有用凤仙花染手指甲、脚指甲的习惯,时间一般选在七月七前后,民间有“六月六日看小麦、高粱、玉米等谷类作物长出谷穗,七月七日,用指甲花指甲、脚指染红的说法。”一来是因为七月七前后是凤仙花全盛时期,也就是“成熟”时期,这时候捣出来的花汁颜色最浓﹔二来与织女有关。民间传说,织女最喜欢用凤仙花染指甲,嫁给牛郎以后也忘不了这个习惯。姑娘们纷纷学着织女染指甲,渐渐地成了一种风俗。以后每年到了七月七,为了纪念织女,大人们就会采来红色凤仙花,给女孩子们染指甲,希望她们长大以后能够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所以,七月七又叫“乞巧节”。
唐朝诗人吴仁壁更以凤凰明喻凤仙花,暗表自身不受权势所胁迫的情操。吴仁壁,唐诗人,苏州人。少学老庄,父教其星象阴阳之学。尝居浙江绍兴,假装疯癫乞食。唐昭宗大顺二年(891),进士及第。到浙将,进见武肃王钱谬,钱镠闻其名,待以客礼,问以天象,吴仁壁以非所知辞谢。钱谬又想要仁壁作他的属下,但仁壁坚辞不就,以诗谢绝离去。钱谬又遣人请他替秦国太夫人撰写墓志铭,仁壁坚不写。武肃王怒,遂沉于江中。浙江人对他感到哀伤。
他赞美凤仙花道:「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
这句话的描写了红花绿叶的凤仙花正开的时候,孤单的蝴蝶、饥饿的蜜蜂还都没有发现,朝阳初升的时候,最适宜看凤仙花了,它像栖息在碧绿的梧桐树上的凤凰。
由于凤仙花有效染指头的功能,南宋诗人杨万里特别写下这种夺天工的特色,他说:「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此诗描述:仔细看凤仙花的小花丛,它使管花的神,用尽心思、想尽办法,思考染整的工夫,将长袍染成雪色、白边和紫色,更进一步使“红”色也染成,从深到浅的4种变化。)
元朝诗人杨维桢亦已以凤仙花这种「染指」的特色,来赞美天香花美人相得益彰。
他说:「金凤花开色更鲜,佳人染得指头丹。」(金凤花开得正鲜艳,美丽人儿将指头染成火红)
凤仙花的传说:
传说一:花语「别碰我」
则希腊神话说: 一次在希腊的最高峰奥林帕斯山的神殿里,开了一个非常盛大的宴会,贵客们纷纷送来礼物,负责主持此盛会的神就派了二位美丽女神来受理这些礼物。
当时有位贵客送来了十个珍贵的金苹果,大家看得好高兴。宴会在热闹非凡的气氛中渐渐地接近尾声,一位美丽的女神清点礼物好做个交代,那知最为珍贵的金苹果竟然少了一个,她惊慌失措地找遍了宫殿,得来的只是惆怅与失望,最后她被怀疑私吞这颗金苹果,她被赶出宫外。
这位美丽动人的女神不甘被赶出,神殿的侮辱,她流浪到人间,最后精疲力尽死了,临死前她许下心愿,希望冤屈能被澄清,于是她变成一朵花,也就是今天的「缝凤仙花」。它的果袋无论任何人碰了它,就会马上迸裂开来,让人看清里面,以表示自己的清白。至今似乎仍在申诉,说:「在这她的口袋里真的没有金苹果。」凤仙的属名Impatiens,拉丁语意为「无法忍受」,此乃因它那成熟的果实,一经触摸,果袋会立即裂开且迸出种子来,英名则为「毋触我」(Touch-me-not)。
传说二:凤仙花治病
相传古时候,在福建龙溪有个叫凤仙的姑娘,长得亭亭玉立,秉性温柔善良,与一个名叫金童的小伙子相爱。一天,县官的儿子路过此地,见凤仙漂亮可爱,顿生歹心,前来调戏,被凤仙臭骂一顿,生气地走了。凤仙知道这下可闯了大祸县官儿子一定不会罢休。于是决定与金童一起投奔外地。凤仙只有父亲,金童也只有一个母亲。两老两少连夜启程远走他乡。途中金童的母亲患病,闭经腹痛,荒山野岭又无处求医访药,四人只好停步歇息。
再说县官听说儿子被村姑骂了一通,就命手下前来捉拿凤仙,眼看就要追上,无奈之中凤仙、金童拜别父母,纵身跳入万丈深渊,以示保洁。 两位老人强忍悲痛,将凤仙金童二人合葬。晚上两位老人依坟而卧。凤仙和金童夜间托梦给父母,告之山涧开放的花儿能治母亲的病。次日醒来,果见山涧满是红花、白花,红的似朝霞,白的似纯银。老人采花煎汤,服后果真药到病除病愈。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花命名为凤仙花以示纪念。
传说三:不畏强暴的爱情花
还有一个传說,是說凤仙花是不畏强暴的爱情花。很多年前,凤凰山上住着兩户人家。李家有一个儿子名为凤哥。张家有一对女儿名叫凤仙和凰仙,姊妹俩唯一的区别是,姐姐凤仙的手指甲是红色的。三个孩子互相帮助,几年后都长大成人。凤哥同姐姐凤仙相爱,妹妹凰仙十分高兴,积极帮助姐姐筹办婚事。当喜日子快臨近时,凤哥和凰仙下山去买花烛红纸,忽然祸从天降,惡霸的儿子胡福听說姐妹俩如花似玉,就上山來抢人。
凤仙寧死不屈,被惡霸逼死。凤哥和凰仙回來見狀奋起抵抗,把胡福扔下万丈深渊为凤仙报了仇,埋葬了凤仙。不久,坟上突然长出了一棵美麗的红花,花瓣被
风吹到妹妹凰仙的的手指甲上,凰仙的手指甲就被染得同凤仙的指甲一样鲜艳。这时,一条毒蛇突然窜出向凰仙追去,凰仙立即跳上坟头。那毒蛇也窜上了坟头,这时,凤仙的花瓣纷纷掉到蛇身上,毒蛇像挨了抽打一样逃了。惡霸得知儿子被摔死之后,不肯罢休,带着人追上山來。凰仙和凤哥不愿意受辱,手拉着手
往崖下跳。这时,飞來一只五彩的凤凰,把凤哥和凰仙驼着飞上天。后來,山上出了一种毒蛇,人们說它是胡福变的。凤仙坟上的花越长越多,越长越漂亮,人们把这种花叫做“凤仙花",并栽种在房前屋后,姑娘们用來染
指甲。据說有凤仙花的地方没有毒蛇。
传说四:凤仙老人
这是古老的传说,它说凤仙花是怎样来的:
有一年轻的樵夫,上山砍柴时迷了路,粮食和饮水都吃完了,仍然找不到下山的路。他又累又渴,眼看天色渐暗,但又不知如何才能脱困,樵夫坐在树下休息,思考如何下山,突然他听到一个计极小的声音在叫:「救我。谁来救我呀!」他寻声音寻找,发现树洞中有一白胡老人,只有一吋高,树洞有点深,爬不出来,樵夫找了一根小树枝让白胡老人抓着,将他拉出来,老人对樵夫说:「可我是凤仙,因为青葫芦掉了,无法施展法术。所以才会掉在树洞里爬不出来。」老人要樵夫帮他寻找青葫芦,那个青葫芦只有樵夫的一节指头大小,小巧玲珑,非常精致可爱。找到青葫芦,凤仙老人很高兴,为了感激樵夫的救命之恩,于是邀请樵天到他家去玩,凤仙老人将青葫芦拿到嘴边,对着它吹了一口气,只见青葫芦渐渐膨涨了起来,转眼间就涨到屋子一般大小的程度,凤仙老人从青葫芦的折缝中,用手拨开,与樵天两人,从折缝的开口进去,樵夫彷佛进入到一个世外桃源,一眼望去,是无尽的田园,种植各种谷物。黄澄澄的穗实,迎风摇曳,好一遍丰
丰收景象。夹道两旁是茂盛的桃花林,景色非常雅致迷人,凤仙老人领着樵夫进入一栋非常气派、豪华的大宅,里面堆金砌玉,所有的设备皆是樵夫从未见过、也无从想象的景象,凤仙老人预备了各种美食招待年轻的樵夫,最后仔细地告诉樵夫下山的路线,并且准备了许多金银珠宝让地带回。
老人又从一个青色的小酒壶中,倒出许多与芝麻大小略同的黑色种子告诉樵夫,这些种子可以开出各种颜色的凤仙花,果实就像青色小酒壶,不慎吞下鱼刺时,将种子磨成细粉调水服用。可以将鱼刺除去,烹煮肉类时,加入莲子同煮,可以软化肉类。樵夫说:「这些金银财宝我都不爱,我的家乡很多人都以砍柴维生,常常手部受伤。只希望有一种良药可以治疗手伤,老人很高兴地说:「难得你有这么善良的心。白色的凤仙花,可以治疗手疾,希望你好好运用。珍惜我凤仙与你的情缘」
凤仙花各种珍贵的药用方法,经过善良的樵夫,流传下来,有一天,樵夫的妻子被压伤,于是将凤仙花捣碎了敷在手指上,经过几天之后,发现手指甲竟然变成漂亮的红色,原来她急忙中,使用了红色凤仙花,从此人们知连凤仙花的另一项功能,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用来染指甲的天然植物。
晋朝石崇是凤仙花花神:
传说中七月的花是凤仙花,花神是朝时的石崇,石崇他富可敌国,家中广纳美妾,因此名得传世。但很多人对于他居然当为花神,不以为然,因为崇生性残忍、奢华成性,不配当美如天仙凤仙花的花神,但笔者认为,凤仙花与石崇也有相似的地方:
第一点:石崇将婢女任意践踏,而凤仙花有人认为是菊婢
凤仙花尽尽管三千宠爱于一身,将它说成凤凰,但也有人不欣赏它,认为它是「贱品」,并叫它为「菊婢」。
原因是凤仙花有极强的适应性,一粒种子落地,自己就能蓬勃生长,开花结籽,无须费人们什么精力,因此有人以为适应性强的花就是「贱品」,在封建社会,人有贵贱之别,花也有主仆之分,美丽的凤仙花在当时就被列为贱品,名为「菊婢」,意为菊花的婢女。《花镜》说它:「五月农历开花,子落地复生,又能作花,即冬月严寒,种之火坑易亦生,乃贱品也。」
石崇豪奢,且性格残忍,每次宴客,常令美人斟酒。若客不饮尽其酒,则立将美人斩首。一次,石崇宴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王导不善饮,但不忍美女被害,勉强饮酒,颇有醉意。王敦能饮,却故意不饮。石崇连斩了三美人,王敦仍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回答:「他杀他自家人,跟你有什么关系!」
呜呼哀哉,连生命力强都被视为低贱,真是叫人替凤仙花叫屈。这使我想起为什么大家把中国十二月花神七月的花叫凤仙花,而凤仙花的花神是晋朝的石崇,宋人徐溪月对凤仙花居然被称为菊婢,很不满,特作诗为之鸣不平:「鲜鲜金凤花,得时亦自媚。物生无贵贱,罕见乃为贵。」(清新的金凤花,生得娇艳,生物无分高贵和贱,但人们认为稀少才珍贵。)金凤花因为生命力强,到处可见,居然被认为「贱品」。
第二点:石崇广征美女使用
世界的凤仙花有几百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花朵下的萼片,会延长成一根长长的花「距」,里面存放着甜美的花蜜,用来招蜂引蝶,是色彩明艳的蜜源植物(参考图1)。石崇富可敌国,用金钱收买无数美女,好像凤仙花用放着甜美的花蜜的长距,招蜂引蝶,但这个长距也不是来者不拒,当然能吸得到花蜜的昆虫只有拥有曲管式口器的蝴蝶才有办法。正如石崇广征女人但只收美女。有一种凤仙花叫棣慕华凤仙花,淡紫色花的但「距」较短是且是直的,不像一边般是弯曲的。
结论:
图2:凤仙花的果实(图A)和弹出后变成像毛毛虫的样子(图B)
风仙在花之后,结实如小毛桃,一个个倒挂着,像个小吊种,颇有风趣,果实成熟后自然开裂,种子飞出很远,种子太弹出后它变成像毛毛虫一样(图2),这是凤仙花的一种自我传播方法。凤仙子可以入药,在中药中称之为「急性子」。有活血通经、软坚消积的功能。主治妇女闭经、积块和骨梗咽喉等症。李时珍说,由于凤仙子「能透骨软坚」,煮肉时放入几粒,容易软烂。但「因其透骨,最能损齿」,服者不可不小心。他因此怀疑凤仙花可能有毒性,在其《本草纲目》中写:「此草不生虫蠹,蜂蝶亦不近,恐亦不能无毒也。」凤仙子有小毒,应慎用之。它还可以主治蛇伤、跌打、瘀血肿痛等。除凤仙子(种子)之外,花及全株均可入药。凤仙花盛开之时,蜂蝶漫舞其间,也有文字记载。清人姚梅伯在咏凤仙花的词中有这样一段附记:「秋日看见庭前金凤花百棵,天刚亮时盛开,蝶侣蜂群,飞上飞下,彷佛清朝画家南田翁的画意,因此用词记载。」正是蜂蝶采凤仙花蜜的美丽诗画,引发了诗人的雅兴,从而作词咏之。凤仙花在中国花卉文化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用凤仙花染红的指甲,也让诗人遐思,元代杨维桢在《凤仙花》一诗中有“弹筝乱落桃花瓣”的语句,形容染红指甲的女子弹筝时,手指上下翻动,好似桃花瓣落纷纷。以此外听说蛇最怕凤仙花了,只要在家附近种上凤仙花,蛇就不会靠近,而且凤仙花还可以治蛇咬的伤。
凤仙花的花语,除了叫「不要碰我」、「耐不住的性子」、「跳跃的伙伴」之外,也有人叫它:野丫头,因为凤仙花的种子,一到成熟时刻就随风飞舞,凤仙花的模样看起来好像充满了活力。因此有「跳跃的小贝蒂」、「可爱的野丫头」等昵称,所以凤仙花的花语就是野丫头。
自古以来,基督教就有将圣人与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常以盛开的花朵祭祀,凤仙花被选来祭祀圣罗伦斯。他曾经施舍、救助贫病者。
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个性非常活泼好动,好象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精灵,无忧无虑的,甚至还未品尝过恋爱的真正滋味,其中的酸甜苦辣更是无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