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的故事  2013-01-30 五月花语萱草 忘忧

五月花语萱草  忘忧   江铭辉   五梦网

  
图:
 
萱草简介
 
萱草原产于中国秦岭以南各省,别称忘忧草、宣男草、疗愁花、黄菜花、金针花。《风土记》记载:「怀孕妇人佩其花,可育男儿。萱草因此被称为宜男草。
相传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当游子出门远行的时候,就会在北堂种一些萱草,希望他的母亲因为照顾萱草、欣赏萱草忘记忧愁,所以后来就尊称母亲为「萱堂」而萱草也别称忘忧草。自然而然萱草也叫「母亲花」。
其实将萱草作为母亲花是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当年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征战南北,他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终日郁郁寡欢,忧患成疾。医生用具有明目、安神之效的萱草煎汤给李母饮用,并在北堂种植萱草,将鲜绿的萱草叶子,象征着游子的健康。当萱草花开时即是游子的归期。此后,在北堂种植萱草,表示母子之情,萱草成为中国人的母亲花。
无独有偶,当五月萱草盛开时,这个流传在中国的母亲花,却为世人所遗忘,西洋人虽然把五月的第二个礼拜天订作母亲节,但所采用的母亲花,却不是这时盛开中国传统的母亲花,反而是西方人熟识的康乃馨,真叫人为萱草委曲了。
 
早期的中国大部份是将萱草当金针菜来食用,后来经西洋人不断的研究、改良,使得萱草脱胎换骨,从食用的花卉,挤身于观赏花卉之列,改良后的花色除了传统的黄、橙二色以外,更有红、桃红、紫色、咖啡、黄绿等色。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萱草花的生命力相当旺盛,茎节所产生的分枝力很强,它可由老株旁边长出许多嫩芽,不断的长大,使原本几株的萱草成为一大丛、一大丛的园地。因此只是有计划的种植一次,就可年年欣赏,真是一分耕耘,多分收获。
 
萱草花的寿命,从清晨七、八点开始绽放,到黄昏时凋零,因此西方人称「一日美人」,接着第二天即换上另一、二朵绽放。最后朵朵盛开,盛开时的萱草花非常迷人。
 
萱草花在作食用时,一般叫金针花,食用的金针花必须在开放前呈淡绿色的时候采收,晒干,呈金黄色,否则就会失去鲜甜美味。
 
宣草花姿挺秀美,花开之际千姿百态,或清幽素雅,或色艳如霞,诱人的万状姿态,令诗人赞美它,忘记忧愁说:「酒能解闷,萱草可忘忧。」
萱草的叶子则往往用来制,称为「萱纸」。在中国汉朝时,即有栽种的记录,当时就已经叫「萱草」了。
 
环保的诊物:
 
萱草纺锤形的块根,在地下相互盘缠纠结,附着的土壤也因而紧密结合,不容易被雨水冲蚀,可以防止土壤流失,是值得珍惜的环保植物。
此外,萱草对氟十分敏感,当空气受到氟污染时,萱草叶子的尖端就变成红褐色,所以常被用来监测环境是否受到氟污染的指针植物。
 
金针花的传说:
 
传说一:
 
这个传说与神医华佗有关。在瘟疫流行的东汉末年,华佗在江苏泗阳行医时,忽然曹操派人来请华佗为他治疗头疼之疾。但华佗因为要医治当地的瘟疫,不愿意去,曹兵用刀子相逼。当天夜里,华佗转辗反侧不能入眠,朦胧中见一仙人,吩咐华佗如此这般,然后把金针向他怀里一扔,便飘然飞走。华佗醒来,果然在胸前摸到一把金针。
翌日华佗含泪向送别的人说:「现在有一束金针,送与你们解救灾难!」说完手一扬,一束金光,飞向四面八方。众人随着金光望去,只见漫山遍野长满了叶绿绿,花黄黄的植物。人们采其花蕾煮水喝下去,慢慢的止住了瘟疫。金针菜从此传遍各地,经过人们的尝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是一道可口的菜肴呢!
 
传说二:
 
相传,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起义前家境贫寒,又身染疾病,全身浮肿,不得不以乞食度日。
一日,有位姓黄妇人蒸些萱草花,送给陈胜。陈胜饥寒交迫,见萱草花香气扑鼻,便狼吞虎咽,吃完后赞不绝口:「好吃,好吃!」不久陈胜发现自己身体舒服多了,浮肿渐渐消退了。
陈胜称王之后,感激黄母恩情,将她请进宫里在盛宴之中,陈胜对无数佳肴珍馐毫无食欲。黄母见状,又蒸来萱草花,陈胜端起碗,谁知更难咽下,连说:「味不及当年。」黄母说道:「饥饿之时,萱草无异与山珍海味,吃腻了鱼肉之后,萱草堪似良药苦口。」陈胜听后羞得跪地而拜。因此,萱草又称忘忧草,萱草治病也就流传开来。
 
结语:
 
萱草的花语是忘忧,忘记一切不愉快的事。
萱草又叫忘忧草、黄花菜、金针菜。是一种“席上真品”,营养价值很高,但黄花菜虽然味美,可不宜鲜食,因其中含有秋水仙碱素,可以使人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在蒸煮晒干后存放,而后食用。 萱草忘忧---- 春秋时,郑伯因为周恒公剥夺了他的辅政权力,不再朝拜周王室。周恒王召集陈、卫、蔡等诸侯国的军队讨伐郑国,郑伯领兵进行防御。双方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周恒王战败,卫国一位充当前驱的士兵死于战阵,他的妻子听到死讯,伤心地吟了一首诗,诗的最后四句说:"焉得萱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 意思是说,我哪里能得到忘忧的萱草,好让我种在北堂的阶下呢,我一想起夫君啊,心头就痛得很哪!以后"萱草"指忘忧。
 
萱草是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具肉质纤维根,膨大成长纺锤形,花大型,圆锤花序,有花612朵,具小苞片。蒴果长圆形,熟时开裂,种子有棱角,黑色光亮。
萱草自古就是诗人吟咏的对象,中国没有母亲节,但有母亲花“萱草花”,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萱草生在堂阶上,游子去天涯游行,慈母靠在堂门,却不见萱草花。)
又写了让人怀念的子女思母的游子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走时,她忙着把衣服缝得密密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很久才回来。谁能说小孩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天太阳般的慈母恩惠?)
 
这里的寸草有人说就是萱草,象征孩子对母亲的亲情。
如果不将萱草吟咏母亲,也经常是比喻忘忧。如嗜好杯中物的白居易,认为忘忧解愁唯酒、萱草而已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年出生,同朝为官,同得长寿,并同享诗名。两人互相倾慕,交往密切,多有唱和,并称“刘白”。人称白居易“诗魔”,白居易则称刘禹锡“诗豪”。刘禹锡赠白居易诗中有“唯君比萱草,相见可忘忧”句,称赞了白居易的品德,表达了自己对白居易的深深思念之情。白居易得诗后,回赠:「杜康能解闷,萱草可忘忧。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
(酒能解愁,萱草可以让人忘记忧愁,请问如果萱草碰到酒,就好像白居易见到刘禹锡,年老衰退比少年夭折好,清静悠愉快的人,嘲笑着没有空闲的人,请问我们同样年纪里面,哪一个人已生出白头发。)
 
酒能解闷,萱可解忧,但萱草遭遇美酒,却远不如白居易见到刘禹锡那样让人高兴。年老体衰,远胜于少年夭折,清闲快乐的人,自可笑对奔忙愁苦者。白居易此诗当作于晚年,既表现了白、刘间的深厚情谊,也抒发了诗人的乐天精神。
 
萱草会使妇女怀孕生男孩,民间有一传说:「当妇女怀孕时,在胸前插上一枝萱草花就会生男孩,故名宜男。」唐玄宗时,兴庆宫中栽种了多种萱草,有人作诗讥讽说:「清萱到处碧鬖鬖,兴庆宫前色倍含;借问皇家何种此?太平天子要宜男。」(萱草到处垂着,兴庆宫前萱草特别多,请问皇家为什么要种这些东西?因为太平天子要生男孩。)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