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的故事  2013-01-30 五月花語萱草 忘憂

五月花語萱草  忘憂   江銘輝   五夢網

  
圖:
 
萱草簡介
 
萱草原產於中國秦嶺以南各省,別稱忘憂草、宣男草、療愁花、黃菜花、金針花。《風土記》記載:「懷孕婦人佩其花,可育男兒。萱草因此被稱為宜男草。
相傳在中國古代的時候,當遊子出門遠行的時候,就會在北堂種一些萱草,希望他的母親因為照顧萱草、欣賞萱草忘記憂愁,所以後來就尊稱母親為「萱堂」而萱草也別稱忘憂草。自然而然萱草也叫「母親花」。
其實將萱草作為母親花是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當年李世民與父親李淵征戰南北,他的母親因為思念兒子,終日鬱鬱寡歡,憂患成疾。醫生用具有明目、安神之效的萱草煎湯給李母飲用,並在北堂種植萱草,將鮮綠的萱草葉子,象徵著遊子的健康。當萱草花開時即是遊子的歸期。此後,在北堂種植萱草,表示母子之情,萱草成為中國人的母親花。
無獨有偶,當五月萱草盛開時,這個流傳在中國的母親花,卻為世人所遺忘,西洋人雖然把五月的第二個禮拜天訂作母親節,但所採用的母親花,卻不是這時盛開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反而是西方人熟識的康乃馨,真叫人為萱草委曲了。
 
早期的中國大部份是將萱草當金針菜來食用,後來經西洋人不斷的研究、改良,使得萱草脫胎換骨,從食用的花卉,擠身於觀賞花卉之列,改良後的花色除了傳統的黃、橙二色以外,更有紅、桃紅、紫色、咖啡、黃綠等色。五花八門,美不勝收。
萱草花的生命力相當旺盛,莖節所產生的分枝力很強,它可由老株旁邊長出許多嫩芽,不斷的長大,使原本幾株的萱草成為一大叢、一大叢的園地。因此只是有計畫的種植一次,就可年年欣賞,真是一分耕耘,多分收穫。
 
萱草花的壽命,從清晨七、八點開始綻放,到黃昏時凋零,因此西方人稱「一日美人」,接著第二天即換上另一、二朵綻放。最後朵朵盛開,盛開時的萱草花非常迷人。
 
萱草花在作食用時,一般叫金針花,食用的金針花必須在開放前呈淡綠色的時候採收,晒乾,呈金黃色,否則就會失去鮮甜美味。
 
宣草花姿挺秀美,花開之際千姿百態,或清幽素雅,或色艷如霞,誘人的萬狀姿態,令詩人讚美它,忘記憂愁說:「酒能解悶,萱草可忘憂。」
萱草的葉子則往往用來製,稱為「萱紙」。在中國時,即有栽種的記錄,當時就已經叫「萱草」了。
 
環保的診物:
 
萱草紡錘形的塊根,在地下相互盤纏糾結,附著的土壤也因而緊密結合,不容易被雨水沖蝕,可以防止土壤流失,是值得珍惜的環保植物。
此外,萱草對氟十分敏感,當空氣受到氟污染時,萱草葉子的尖端就變成紅褐色,所以常被用來監測環境是否受到氟污染的指針植物。
 
金針花的傳說:
 
傳說一:
 
這個傳說與神醫華佗有關。在瘟疫流行的東漢末年,華佗在江蘇泗陽行醫時,忽然曹操派人來請華佗為他治療頭疼之疾。但華佗因為要醫治當地的瘟疫,不願意去,曹兵用刀子相逼。當天夜裏,華佗轉輾反側不能入眠,朦朧中見一仙人,吩咐華佗如此這般,然後把金針向他懷裏一扔,便飄然飛走。華佗醒來,果然在胸前摸到一把金針。
翌日華佗含淚向送別的人說:「現在有一束金針,送與你們解救災難!」說完手一揚,一束金光,飛向四面八方。眾人隨著金光望去,只見漫山遍野長滿了葉綠綠,花黃黃的植物。人們採其花蕾煮水喝下去,慢慢的止住了瘟疫。金針菜從此傳遍各地,經過人們的嘗試,不僅能治病,而且還是一道可口的菜肴呢!
 
傳說二:
 
相傳,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起義前家境貧寒,又身染疾病,全身浮腫,不得不以乞食度日。
一日,有位姓黃婦人蒸些萱草花,送給陳勝。陳勝饑寒交迫,見萱草花香氣撲鼻,便狼吞虎嚥,吃完後讚不絕口:「好吃,好吃!」不久陳勝發現自己身體舒服多了,浮腫漸漸消退了。
陳勝稱王之後,感激黃母恩情,將她請進宮裡在盛宴之中,陳勝對無數佳餚珍饈毫無食欲。黃母見狀,又蒸來萱草花,陳勝端起碗,誰知更難咽下,連說:「味不及當年。」黃母說道:「饑餓之時,萱草無異與山珍海味,吃膩了魚肉之後,萱草堪似良藥苦口。」陳勝聽後羞得跪地而拜。因此,萱草又稱“忘憂草”,萱草治病也就流傳開來。
 
結語:
 
萱草的花語是忘憂,忘記一切不愉快的事。
 
萱草又叫忘憂草、黃花菜、金針菜,是宴席上的珍真品,營養價值很高,但黃花菜雖然味美,可不宜鮮食,因其中含有秋水仙碱素,可以使人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須在蒸煮曬乾後存放,而後食用。萱草忘憂春秋時,鄭伯因為周恒公剝奪了他的輔政權力,不再朝拜周王室。周恒王召集陳、衛、蔡等諸侯國的軍隊討伐鄭國,鄭伯領兵進行防禦。雙方展開了一場大戰,結果周恒王戰敗,衛國一位充當前驅的士兵死于戰陣,他的妻子聽到死訊,傷心地吟了一首詩,詩的最後四句說:「焉得萱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哪裡能得到忘憂的萱草,好讓我種在北堂的階下呢我一想起夫君啊,心頭就痛得很哪!以後"萱草"指忘憂。
萱草是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具肉質纖維根,膨大成長紡錘形,花大型,圓錘花序,有花6~12朵,具小苞片。蒴果長圓形,熟時開裂,種子有稜角,黑色光亮。
萱草自古就是詩人吟詠的對象,中國沒有母親節,但有母親花“萱草花”,唐朝孟郊《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萱草生在堂階上,遊子去天涯遊行,慈母靠在堂門,卻不見萱草花。)
又寫了讓人懷念的子女思母的遊子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慈祥的母親手裡拿著針線。為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臨走時,她忙著把衣服縫得密密實實,是耽心孩子此去很久才回來。誰能說小孩子像小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天太陽般的慈母恩惠?)
 
這裡的寸草有人說就是萱草,象徵孩子對母親的親情。
如果不將萱草吟詠母親,也經常是比喻忘憂。如嗜好杯中物的白居易 ,認為忘憂解愁唯酒、萱草而已。白居易和劉禹錫同年出生,同朝為官,同得長壽,並同享詩名。兩人互相傾慕,交往密切,多有唱和,並稱“劉白”。人稱白居易“詩魔”,白居易則稱劉禹錫“詩豪”。劉禹錫贈白居易詩中有“唯君比萱草,相見可忘憂”句,稱讚了白居易的品德,表達了自己對白居易的深深思念之情。白居易得詩後,回贈:「杜康能解悶,萱草可忘憂。借問萱逢杜,何如白見劉。老衰勝少夭,閑樂笑忙愁。試問同年內,何人得白頭。」
(酒能解愁,萱草可以讓人忘記憂愁,請問如果萱草碰到酒,就好像白居易見到劉禹錫,年老衰退比少年夭折好,清靜悠愉快的人,嘲笑著沒有空閑的人,請問我們同樣年紀裡面,哪一個人已生出白頭髮。)
 
酒能解悶,萱可解憂,但萱草遭遇美酒,卻遠不如白居易見到劉禹錫那樣讓人高興。年老體衰,遠勝於少年夭折,清閒快樂的人,自可笑對奔忙愁苦者。白居易此詩當作於晚年,既表現了白、劉間的深厚情誼,也抒發了詩人的樂天精神。
 
萱草會使婦女懷孕生男孩,民間有一傳說:「當婦女懷孕時,在胸前插上一枝萱草花就會生男孩,故名宜男。」唐玄宗時,興慶宮中栽種了多種萱草,有人作詩譏諷說:「清萱到處碧鬖鬖,興慶宮前色倍含;借問皇家何種此?太平天子要宜男。」(萱草到處垂著,興慶宮前萱草特別多,請問皇家為什麼要種這些東西?因為太平天子要生男孩。)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