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命名由來 江銘輝 五夢網
冬蟲夏草(左)、麝香 (右)
貝母(左)、金線蓮(右)
圖:冬蟲夏草、麝香、貝母、金線蓮都是中藥。
中藥的來源主要是植物,其次是動物、礦物等。它的命名,都有一定意義,其中以作成中藥的原來物五品命名最為廣泛,例如橘皮、桑葉、杏仁、虎骨、犀角、龜板、熊膽等。
有些則是根據其形態而命名的,如冬蟲夏草等,冬蟲夏草菌寄生於鱗翅類昆蟲幼蟲中,冬季像蟲,夏季像草;烏頭是很像烏鴉的頭;鉤藤,有彎曲的鉤,金線蓮之名來自閃閃發亮的葉上有白色的條紋。
有些藥物氣味特殊,如茴香、麝香之香,甘草之甘,苦參之苦。
還有些藥物因其性能而命名,如決明子能使眼睛明目,益母草能治療婦女的疾病。
有的藥物是因顏色而命名的,如紅花、玄參、黃蓮、朱砂等……。
有些藥物是因生長習性而命名,合歡的葉子夜間閉合,白天張開;忍冬經過冬季不凋,半夏的根於仲夏成熟。
有些則是以最先發現的人名來命名的,如徐長卿、杜仲等。
一些是由外國或少數民族地區引入的藥物,有的以譯音為名,如曼陀羅、茉莉,外國的物品有的加上「胡」或「番」字樣,如胡椒、番瀉葉、番木鱉等。
也有因產地而命名的,如常山、巴豆等。
中藥很講究「道地貨」,藥名前冠以產地名的也不少,如橘皮以廣東新會產的為好,處方中常寫「新會皮」;貝母產於四川者稱「川貝母」。產於浙江者稱「浙貝母」。
當然,中藥年代久遠,因此不少藥物的命名已經很難說出緣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