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無止境 江銘輝 五夢網
(本文參考:「財富與快樂」,中華生命協會、生命基金會出版,威廉麥加菲著,李佳東譯;「禪言禪語」海洋文化出版)東離子解譯,「趣談寓意百則」允聖行出版社,高天惠編撰)
圖:母愛是天性,母親照顧兒子無微不至
世間最偉大的愛就是母愛,母愛就像一場春雨,滋潤萬物,綿長悠遠。它沉浸於萬物,充盈於天地。有了母愛,人類才從洪荒蒼涼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愛,社會才從冷漠嚴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愛,才有了生命的肇始,歷史的延續,力理性的萌動,人性的回歸。
語云:「天下父母心。」世人因為迷信科學以為是萬能,認為古道的人倫是落伍,凡事以物質為重,視無形、心靈上的母愛為輕,其實母愛才是至高無上的瑰寶。對個人或社會人生之影響既深且巨。
母愛無止境
美國有一個公園發生火災,熊熊的火焰燒毀了公園裡的所有樹木,救火隊員無法靠近樹林,他們只能在大火熄滅之後,上去看看是否有人受傷。
原本茂密的樹林,此時卻成了冒著濃煙的廢墟。
一位救火隊員在一棵樹下發現了一隻被燒焦的鳥直直地站在那裡。他感到很好奇,鳥兒還能站著死去,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於是他就從地上撿起一根木棍,輕輕地撥了撥那隻鳥,令他驚奇的是,幾隻小鳥從這隻死去的大鳥翅膀下飛了出來。
救火隊員不由得對這隻鳥兒肅然起敬,這正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的力量呀!
他可以想像當大火燃燒起來的時候,鳥媽媽本能地知道有毒的濃煙會向高處升騰。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她帶著小鳥飛到大樹底下,然後展開自己的翅膀,為小鳥建成了一個天然的保護傘。
大火燃燒著樹林,濃煙向上飄去,大樹下面相對安全一些。不一會兒,大火燒到了鳥媽媽的身上,她忍受著痛苦,用翅膀緊緊地保護著小鳥,一直到大火熄滅:
鳥媽媽本來可以展翅飛走:找一處安全的棲身之所。但母愛讓牠放棄了這樣的想法,牠怎麼能扔下自己的孩子獨自逃離呢,當火苗稍過來灼燒牠的身體時,牠堅定地立在那裡,一動也不動。因為牠已經下定決心,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翅膀底下的孩子們。
鳥兒尚且能如此,更何況人類。當面對危險的時候,母親會本能地保護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母親身上的一塊肉,無論在任何時候,只要母親在身邊,她就絕對不會扔下自己的孩子不管的。
天下父母心
在古時,有一位年邁的老婦人,因為體弱多病。又不能工作。她的兒子看她自吃白喝,是一個累贅,就想要遺棄她。
有一天,他狠下心來,背著她往山裏走,途中,兒子一路聽到背後的老母親折斷樹枝的聲音。他心中暗想:「一定是母親怕被遺棄之後,無法自已認路下山,而沿途做記號。他不以為意地繼續往更深的山裏面走,好不容易到達深山人煙絕跡的地方。將母親放下來,毫無感情地說:「我們在此分別吧!妳自己照顧自己。」
此時,他的母親慈祥地對他說:「上山時,我沿途折樹枝為你做了記號,你只要順著記號下山,就不會迷路了。」這位母親此話一講完,她的兒子楞住了,許久講不出話來,最後流著纖悔的眼淚,從大逆不孝的惡行中驚醒過來,趕緊向母親下跪、纖悔,求其赦罪,又將母親背回家。從此極為盡心的孝順她。
語云:「天下父母心。」這是一典型的範例。這一位母親並不因為孩子要遺棄她而有所怨恨,反而沿途做記號。好讓她的孩子不被迷路而能順利下山,這種無比慈悲的偉大胸懷,連鐵漢皆會落淚,頑石也會點頭。無怪乎!其逆子當下幡然醒悟,痛改前非。
母親是和活菩薩
有一位殺豬的屠夫對母親作逆不孝,常生氣並惡口責罵母親。但屠夫儘管不孝,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倒還有幾分虔誠。
一次,他跟著進香團,到南海普陀山朝拜觀世音菩薩。他聽說,普陀山的梵音洞常常有菩薩現身,他四處找尋,卻不見菩薩的蹤影。
屠夫十分失望,心裡想:為何無緣見到活菩薩呢?正好路上走來一個老和尚。屠夫上前詢問老和尚:「我在梵音洞找尋菩薩現身,從早到晚遍尋無蹤,我怎樣才能親見菩薩?」
老和尚一聽:「你要見活菩薩嗎?菩薩到你家裏去了,你回家就能見到活菩薩。」
屠夫深信不疑,臨別再問老和尚:「要如何認得活菩薩的模樣呢?」
老和尚說:「她的衣服是反穿的,鞋子也是倒過來穿的,你只要看到反穿衣、鞋子左右顛倒的人,就是活觀音菩薩。」
屠夫聽完老和尚一番指點,非常興奮,一路趕著回家。
回到家已經三更半夜了,屠夫一心要看到活菩薩,焦急地敲門:「快來開門啦!」
母親聽到是兒子的聲音,因為懼怕兒子的粗暴,急著起床開門,匆忙之間,將衣服穿反了,鞋子也穿左右顛倒了。打開門時,兒子看到母親的樣子:不就是老和尚所說的活菩薩嗎?
屠夫終於心有所悟,知道老和尚的用心,原來時時刻刻為兒女含辛茹苦、受盡人間艱苦的母親就是活菩薩。世間最偉大的愛就是母愛,母愛就像一場春雨,潤物無聲,綿長悠遠。
母親是個寶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有一姑個風俗:凡是年老體弱的人,都要被趕出家裡,丟棄到偏遠的荒山野嶺裡,讓他自生自滅,這些被丟棄的人,往後縱使餓死、病死、冷死、或老死者,家裡的人,都不再去管他。
這個國家有一個大臣,他的母親己經很老了,按照國家的風俗,早就應該丟棄到荒山野外了,可是這個大臣對他的母親十分孝順,不忍心將年邁的母親丟棄,就在家裡挖了一個極深的地窖,在地窖修造了一間密室,將母親藏在裡面,每天送飯送菜。
有一天,鄰近的強國派大使拿了二條蛇,來到宮殿裡,對這個國家的國王說:「你如果能在十天之中,辨別出這兩條蛇那條是雌的,那條是雄的?我們的國王就放過你和你的國家,如果十天之後,你不能分辨出來,你和你的國家就會滅亡。」
國王哪裡分辨得出來!他驚慌失措,只好召集群臣,商量。讓他們辨別這二條蛇究竟哪條是雌的哪條是雄的?,群臣也都分辨不出來。
那位私藏母親的大臣回到家裡,到密室裡告訴老母親早上發生的事情,並說:「有沒有辨別雌蛇、雄蛇的方法?」母親對兒子說:「這很容易啊!把兩條蛇一起都放到一塊細軟的布上,那條躁動翻滾的蛇,是雄蛇,安靜不動的蛇,就是雌蛇。」第二天,大臣把這個方法告訴了國王,果然將雄蛇和雌蛇分辨出來了。
大使並不放過國王,又向國王提出了第二個問題,他說:「什麼人睡著了卻被稱為清醒的人?什麼人醒著卻被稱為睡著的人。」國王和群臣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大臣又回家將第二個問題向老母親請教:「打使這些話是什麼意思?」老母親回答:「那些已解脫悟道的聖僧,他雖睡著,心智卻很清醒,那些心境迷惘、貪婪的凡夫俗子他們表面雖然醒著,卻像呼呼大睡的人。」大臣把這些話告訴了國王,國王向大使說出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大使慨然接受。
大使這時又牽來一頭大白象,向國王提出了第三個問題:「要怎樣才知道這只大象有多重?」國王和群臣商量了很久,想不出稱大白象體重的辦法。大臣又回家請教老母親,老母親說:「將一隻船放在水裡,把大白象牽到船上,在船身吃水的地方畫上一個記號,再把大象牽走,然後往船上搬石塊,當船身沉到畫著記號的地方時,就不要再搬了。然後,分別稱這些石塊的重量總和,這就是大象的重量。」大臣把這些話告訴了國王,國王又答出了打大使的第三個問題。
這時,大使出了第四個問題,他用湯匙掏起一匙水,向國王提出了問題:「這一湯匙的水比大海的水還要多,可這麼說嗎?」國王和群臣研究很久,想不出答案。大臣又回家請教老母親,老母親說:「這句話很容易解釋。如果把這一湯匙的水誠心的拿去供養父母、佛陀、菩薩、出家人、學佛居士、或是生病的人,以這樣誠心所獲的功德,即時經過千萬劫(一劫13億4千萬年)的時間,所獲的福報也享受不完,而海水雖多,也不過一個劫就會乾涸消失。由此推論,一匙子的水確實比海水多百倍、千倍·、萬倍呀!」大臣把這些話告訴了國王,國王又答出了大使的第四個問題。
大使這時拿來一根上下一樣租的檀香木棒,向國王提出了第八個問題:「這根木棍哪一端是樹頭?哪一端是樹尾?」國王和群臣都回答不出來。大臣又回家請教老母親,老母親說:「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把檀香木扔到水裡,沉下水底的一端是樹頭(根部),向上浮的那端就是樹尾。」大臣把這些話告訴了國王,國王又答出了大使的第五個問題。
大使牽來兩匹高矮、肥瘦都一模一樣的白馬,向國王提出了第六個問題:「這兩匹馬,一匹是母馬,一匹是它生的小馬你,能不能分辨出哪匹是母馬?哪匹是小馬?」國王和群臣都分辨不出來。大臣又回家請教老母親,老父親說:「拿一些顧草喂它們。母馬疼愛小馬,會把草讓給小馬吃。」大臣把這些話告訴了國王,國王又答出了大使的第六個問題。
大使對國王很滿意地說:「想不到你的國內居然有這樣聰明的人,今後我會保護你的國家,不讓你的國家受到任何外敵的侵犯!」國王聽了大使的話,非常高興,召來那個大臣,說:「你的聰明才智使國家轉危為安,我很想知道天神那些問題的答案,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還是什麼人教你的?」大臣回答:「請大王饒恕我的死罪,我才敢說出實情。」國王說:「你立了這麼大的功勞,就算是有萬死之罪都可以不追究!」於是大臣對國王說:「我有一個年老的母親,我實在不忍心拋棄他,只好冒犯王法,把他藏在地下的密室裡面。大使的那些問題的答案,都是我母親教我的,我本人沒有這樣的聰明才智,回答大使的問題。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請大王下達命令,鼓勵國人養育年老的父母,以盡子女的孝道!」聽了大臣的話,國王在心中稱讚大臣的孝心,孝順他們,贍養他們。
百善孝為先,孝為修道進德之本,一切的道德仁義,都是自孝道立基。若不懂得孝道,不知盡孝者,即使有再大的成就都為世人所拓唾棄。
孔子有一天,在路上碰見一位名叫杲魚的賢人,站在路旁,哭聲震天。孔子便問他說:「你不是有喪事吧!為什麼哭得這麼哀傷呢?」
杲魚擦乾淚水,難過的說:「我有三個過錯:當年少時只顧讀書,稍長為求一官半職而周遊列國,把父母親放在腦後不顧,是第一件過錯。好高鶩遠,隔絕了事君的機會,是第二件過錯。與一好友交情很好,卻因一點小事而反目,我也不肯忍耐下來,此為第三件過錯。難道沒有聽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間最大悲痛的事啊!」
孔子聽了之後,敢忙告訴在旁的學生說:「同學們,要警惕啊!杲魚的話可要好好的記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