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與神話  2012-11-08 老門生三世報恩

 老門生三世報恩     江銘輝    五夢網

(本文撷至明朝的三言二拍,馮夢龍淩蒙初原著

  

圖:蒯遇時將孫子蒯悟介紹給老門生鮮于同

 

 

人生在世,大抵上有的功名遲來,也有很早就發達。但早成者未必是福,晚發達者也未必不好。因此不可年少得志就驕傲,也不可以年老無成就自暴自棄。假如甘羅十二歲為丞相,十二歲上就死了。他人生日子很短。又如姜太公八十歲還在渭水釣魚,遇了周文王以後,拜他為尚父。文王死,武上立,他輔佐武工伐商,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業,封於齊國,活到一百二十歲才死。你說八十歲一個老漁翁,誰知後頭還有許多事業,日子正長哩!

 

閒話休提,言歸正傳,卻說明朝正統年間,廣西桂林府興安縣有一秀才,複姓叫鮮于,名同,字大通。小時候被看成神童,論他的才學,更是超過董仲舒、司馬相如,真是個胸懷萬卷,筆掃千軍。論他的志氣,馮京、荷轄連中三元也不夠看,真是個腳踏風雲,氣沖牛鬥。但怎麼料到他的才能高超,運氣卻不好,志氣宏大但命運卻這麼差。年年參加科舉,都不能金榜題名。到三十歲,論資歷該出貢了(科舉時代,凡屢試不第的貢生,可按年資輪次到京,由吏部選任雜職小官。某年輪著,就叫作出貢)。他是個有才有志的人,貢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考量窮秀才家,全虧官方幾兩銀資,做讀書本錢。若出了學門,少了這項來路,又去國子監讀書,反費盤纏。在猶豫不決時,偶然在朋友前面露了此意,那下一個該貢的秀才,就前來打話要他讓貢,情願將幾十金酬謝。鮮于同又得了這個好處,自以為合算,就讓了。

 

鮮于同自三十歲以上讓貢起,一連讓了八遍。有人笑他,也有人可憐他,又有人勸他。那笑他的,他也不睬,可憐他的,他也不受,只有那勸他的,他就勃然發怒起來道:「你勸我就貢,好像我永遠不科舉及第了。卻不知及第的第一名往往是老人,梁皓八十二歲中了狀元,也替天下有骨氣肯讀書的男子爭氣。漢時有個平津侯,複姓公孫名弘,五十歲讀《春秋》,六十歲對策第一,做到丞相封侯。」

 

到了明英宗天順六年(西元1462年),鮮于同五十七歲,鬢髮都白了,還是照樣擠在青年人的隊伍裡,談文講藝,娓娓不倦。那些青年人見了他,或以為怪物,望而避之;或以為是笑柄,就戲弄他。

 

卻說興安縣知縣,姓蒯名遇時,浙江台州府仙居縣人氏。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聲價甚高。喜歡談文講藝,商古論今。只是有件毛病,喜歡年青的秀才,認為年輕的秀才前程無量。若是年長老成的秀才,則視為朽物,表面上叫他“前輩”,但態度,有戲侮的語氣。這年鄉試屆期,命縣裡取優秀的秀才進城考舉人。蒯名遇時將縣的秀才集合考試,彌封閱卷,選拔了一個第一名,心中十分得意,向眾秀才面前道:「本人選拔的第一名,必然是青年才俊,連考連捷,其他縣的秀才,皆望塵莫及。」眾人仔細等待,不知是哪一個有名的豪傑。

等到拆開封卷唱名時,只見一人應聲而出,從人叢中擠將上來,你道這人如何?他矮又矮,身體又胖,鬚鬢黑白各一半,老古董,藍色的長袍衫破破爛爛。

那第一名不是別人,正是那五十六歲的怪物、大家的笑柄,叫鮮于同。縣裡的秀才哄然大笑;都道:「是鮮于前輩,他又被起用了」連蒯公也羞得滿面通紅,頓口無言。在眾目睽睽下,他無法後悔!忍著一肚子氣,胡亂將試卷拆完。喜得除了第一名,餘下一個個都是少年英俊,還勉強說得過去。是日蒯公發放諸生事畢,回衙門悶悶不悅。

 

卻說鮮于同本來少年時是個神童,因一直好幾年沒有考上,雖然志氣不曾消滅,卻也是自怨自艾。今日出其不意,考個第一名,也自覺有些光采。到省考試,主考官未必愛他文章,所幸得了縣的第一名,就喜孜孜赴省去考試。和他同去的朋友都在看經書,溫習功課。只有鮮于同平常就已經讀好這些書了,整天在街坊上遊玩。旁人看見,都猜道:「這位老相公,不知是送兒子孫兒進場的?不是應考的人,難怪悠悠自在。」但發現他是來考試的秀才,少不得要笑他幾聲。

 

忽然到八月初七日:街坊上大吹大擂,迎試官進貢院。鮮于同觀看之際,見興安縣蒯遇時,被聘任為「禮記經」主考官。鮮于同心想,我與蒯知縣都是研究「禮記」的,他曾經給我第一名,必然愛我的文章,現在又碰上了,十有八九一定考上。誰知蒯公心裡不這樣想,他又是一個想法:「我取個少年門生,他後路日子還很長,官也可多做幾年,我也得靠著他。取那些老頭子,無用處。」

 

又道:「我上次頭昏了,取了鮮于同這老怪物,在眾人前面被取笑,這次再取中了他,不知又是一場笑話。我現在閱卷,凡是三天考試做得齊整的,應該是飽學之士,年紀較大的人,這種人不要取他。只揀口氣生疏,文法雜亂的,字體歪歪斜斜,立論畏首畏尾的,那一定是青年人的文章。雖然學問還沒有充實,培養他幾年就好了,不要再錄取到像鮮于同這老頭子。」

 

算計已定,就按這方法閱卷,取了幾個文章凌亂,字體歪歪斜斜的,將它大圈大點,呈上主司。主司都批了“中”字。到八月廿八日,主司同各協助考試人員在「至公堂」上拆號填榜。《禮記經》第一名是桂林府興安縣學生,複姓鮮于,名同,又是那五十六的老怪物。蒯公好生驚異。主司見蒯公有不樂之色,問其緣故。蒯公道:「那鮮于同年紀已老,如果給他第一名,所有考生都會不服氣,把這一卷換他卷罷。」主司指堂上匾額,道:「此堂既名為“至公堂”,我們怎能夾入愛少嫌老的感情?自古以來龍頭都是老年人,也好把天下讀書人的志氣鼓舞一番。」

因此不同意更換,蒯公無可奈何。

 

蒯公一心一意不要選中鮮于同,故只揀下文字歪歪斜斜才中。哪知鮮于同本來是宿學之上,文字必然整齊,為什麼反投其所好?原來鮮于同為八月初七日看了蒯公入簾,自想十有八、九會被選上。回到房間多喝了幾杯酒,攪壞了肚子,頭也昏昏沈沈。勉強進場,一頭想文章,一頭肚痛、昏睡,草草完篇。二場、三場,仍複如此,自以為一定不會中。誰知蒯公不要整齊文字,要的是鮮于同這種字體歪歪斜斜,文章凌亂的,竟使鮮于同奪得第一名,這也是命裡的否極泰來,自然湊巧。

 

那興安縣剛剛只中他一個舉人。他又居第一。其他各主考官見了他的門生,都歡歡喜喜,只有蒯公悶悶不樂。鮮于同感激蒯公兩次知遇之恩,愈加殷勤,蒯公愈加心懶。上京會試,只照常規,全無特別照顧的意思。明年鮮于同五十八歲,會試,又沒考中了。去見蒯公,蒯公也沒有說什麼,只勸他選了官作罷。鮮于同做了四十年秀才,不肯做貢生官,今日才中舉人,回家讀書,愈覺有興。

 

光陰荏苒,不覺轉眼三年,又當會試之期。鮮于同已經六十一歲,在北京第二次會試,在寓所得其一夢。夢見中了進士,考試內容是《詩經》,不是《禮記》。鮮于同本是個宿學之士,那一經不通?他功名心急,夢中之言,不由不信,就改讀了《詩經》應試。事有湊巧,物有偶然。蒯知縣為官清正,被調到京城,皇上授禮科給事中之職。這年又被聘為會試出題的試官。蒯公不知鮮于同改經之事,心中想道:「我兩次出錯了主意,取了那鮮于同老怪物做第一名,今次會試,他年紀大了。若考《禮記》又使他中了,這才上天的保佑。我現在不要考《禮記》,改考《詩經》,那鮮于同老怪物,中與不中,都下干我的事了。」

 

沒有想到,發榜那天又有一個叫鮮于同的人中了進士第十名,他也是廣西省桂林府興安縣人,年齡六十一歲,蒯公氣得目瞪口呆,如槁木死灰一樣!但蒯公又想道:「論起世上同名性的盡多,只是桂林府興安縣卻沒有兩個鮮于同,但他向來是精通《禮記》,不知何故又改了《詩經》,好生奇怪?」

 

鮮于同見自己中了進士第十名,連忙喜孜孜的來向恩師道謝,鮮于同並將夢中所見,說了一遍。蒯公歎息連聲道:「真是天命進士,真是天命進士。」

自此蒯公與鮮于同師生之誼,反比前親密許多。殿試過了,鮮于同考在二甲頭上,得選刑部主事。雖然這不是肥缺,但他欣然上任。

 

幾年後,蒯遇時因揭露大學士劉吉受賄,得罪劉吉,劉吉找個藉口,將蒯遇時關入刑部的牢獄裡。那時刑部官員,一個個奉承劉吉,欲將公置之死地。幸好鮮于同主持正義,在各衙門懇求,並設法使皇帝知道蒯遇時是遭人陷害的,蒯公遂得從輕降處。公自想道:「有心栽花花,花不活,無心栽柳,柳成陰,若當初沒有栽培這個老門生,今日性命也難保。」乃往鮮于同家拜謝。鮮于同道:「門生受恩師三番知遇,今日小小效勞,只是些微報答,天高地厚,還沒有報答萬分之一。」

當日師生二人歡飲而別,自此不論公在家或在任,每年鮮于同必遣人問候,致禮,雖然禮物微薄,但表情而已。

 

光陰很快過去,鮮于同只在刑部中調遷,不覺六年,應升知府。皇上重視他才品,敬他老成,吏部立心要尋個好缺推薦他,這時鮮于同偶然接到信,蒯公的兒子蒯敬共與一個豪戶查家爭墳地疆界,互罵了一場。查家一個僕童逃走了,賴蒯公子打死,將人命事情告到官府。蒯敬共無力說明,便逃往雲南父親的任所。

 

官府疑蒯公子逃匿,是畏罪脫逃,但人命關天,就要前往拘提,也關了幾個蒯家的人,蒯門驚懼。鮮于同查得蒯公的家鄉,台州正缺知府,乃央人要求調到這地方。吏部知到台州並不是肥缺,既然鮮于同自己情願,有何不從,即報請將鮮于同任命為台州府知府。

鮮于同到任三日,豪家已知新知府是蒯公門生,特討此缺而來,替他解紛,必有偏向之情,於是先在衙門謠言放假消息,但鮮于同只推不問。蒯家家屬訴冤,鮮于同亦佯為不理。暗地裡密切差人緝訪查家的小僕童,務必查獲。約過兩個多月,那小僕童在杭州被拿到小僕童被查家領回。蒯氏家屬,即行釋放。鮮于同親往墳所查看疆界。查家見小僕童已尋獲,自知理屈,於是到蒯家講和,情願把墳界相讓。蒯家因事情已經明白,也不願結冤家。鮮于同也准了和解,將查家略微處罰,申報上司,兩家莫不心服。

 

鮮于同乃寫書信一通,差人往雲南府回覆恩師「蒯公」,蒯公大喜,想道:「若不曾得到個老門生,今日身家也遇難」,遂懇切遣兒子回謝,到府拜謝。鮮于同道:「我晚年落魄,為世人所棄,受到蒯公老師三番知遇,才能登科,常想回報,今日恩兄被誣,理當為你真相大白。我只不過借風把火吹熄罷了,這小小效勞,哪裡回報恩師提拔的大德,尚欠人情多多也!」

 

鮮于同因為蒯公子只在家管理家事,勸他往外發展,讀書求功名。

 

鮮于同在台州做了三年知府,聲名大振,升在徽寧道做兵憲,累升河南廉使,全力為官為民,到了80歲,精力比少年人還旺,升到浙江巡撫。鮮于同想道:「我六十一歲中進士,官途順利,並不曾有風波。今官至撫台,恩榮備至。一向勤民愛國,不負朝廷。但受蒯公三番知遇之恩,報之未盡,此任地點正在恩師地方,或可多少效勞。」

 

乃擇日起程赴任,一路迎送榮耀,自不必說。第二天,到了浙江省城。此時蒯公也歷任做到參政的地位,因目病不能理政事,因此在家。聽到鮮于同又做浙江省巡撫,乃領了十二歲孫兒,親到杭州謁見。蒯公雖是恩師,但小於鮮于同二十餘歲。今日蒯公辭官退休在家,又有了目疾,非常可憐。鮮于同年已80歲,健如壯年,位至巡撫。可見發達不在於遲早,蒯公歎息了許多。

且說鮮于同到任以後,正擬遣人問候蒯公,聞說蒯參政到門,喜不自勝,連忙相迎,直請到私宅,以師生禮相見。蒯公喚十二歲孫兒見鮮于同。鮮于同問:「此位是老師何人?」蒯公道:「我老人家受到你的恩惠,大兒子前些日子,受到災難,又受到你的洗清,這恩惠比天還大。我年老體衰多病,不久於世,大兒子讀書無成,只有此孫,叫作蒯悟,天資還算聰明,特地帶來相託,求你照顧。」

 

 

鮮于同道:「我的年齡,己經不適合作官了,但想到師恩未報,所以強顏來此就任。今日承老師以令孫相托,此乃門生報德之日也。我想留令孫在敝衙門同小孫輩一起讀書,不知恩師放心否?」蒯公道:「如果得到你的教訓,我死亦瞑目!」遂留兩個書童服侍蒯悟,在巡撫衙內讀書,蒯公自別去了。

 

那蒯悟天資性過人,文章每天讀數篇。那年秋天,鮮于同力薦蒯神童,進學補廩(可自公家領取廩米津貼),但蒯悟依舊留在衙門中勤學。

 

三年之後,學業已成。鮮于同道:「此子可取科第,我亦可以報老師之恩矣。」

 

乃將俸白銀三百兩贈與悟為讀書費用,親送到台州仙居縣,適值蒯公前二日因病身亡,鮮于同哭奠完畢。問:「老師臨終有何交代?」,兒子蒯敬共道:「先父遺言,自己不幸少年就中進士,進而愛少賤老,爾然得到鮮于大人。後來許多青年的門生,升沉下一,都沒有得到他們的幫助,全虧了鮮于大人一人,始終照顧。我子孫世世不敢怠慢老年飽學之士!」鮮于同呵呵大笑道:「我今日三報師恩,正要天下人曉得扶持了老人也有用處,不可愛少而賤老也!」說罷,作別回府,後八年,長孫鮮于涵鄉榜高魁,赴京會試,恰好仙居縣蒯悟當年中舉,也到京中。兩人三世通家,又是少年同窗,並在一起讀書。比及會試揭曉,同年進士,兩家互相稱賀。

鮮于同自六十一歲中舉人,作官二十三年,高官顯貴,恩及三代。告老回家,又看了孫兒中進士、直活到九十六歲,整整四十年的晚運。至今浙江人肯讀書,到六、七十歲還不放棄,往往有晚達者。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