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將軍陳化成 江銘輝 五夢網
圖:當婢女來到柴房的時候,沒有看到陳化成,但見一隻老虎睡在柴堆上,睡得很甜。
陳化成是清朝道光年間知名武將,1776年(清乾隆41年)出生於福建同安,後隨家人移居台灣,少年時住在臺灣淡水河畔新莊頭前一帶(約今新北市新莊區頭前),在鎮壓蔡牽的多年戰鬥中英勇果敢,被浙江水師提督李長庚稱為“將才”。
1830年(清道光十年)升為福建水師提督,駐守廈門,多次率水師緝拿、驅逐英國等國鴉片武裝走私船。1840年初,調任江南水師提督。1841年鴉片戰爭爆發時,擔任江南提督,因鎮守上海吳淞炮臺,抵抗來犯英國艦隊,為國殉難,諡忠湣。
以下是流傳在台灣有關陳化成的民間故事。
從前有一個輕年人,叫陳化成,住在新莊的頭前莊,他體格強壯,四肢矯捷,而且力大如牛,可惜父母早死,又血氣方剛,好替人家打抱不平,但不會謀生,因此常常惹起是非,不是打人就是罵人,所以莊裏的人都很討厭他,竟聯合把他趕出莊外。
被趕出莊外的陳化成,只好投靠嫁到外地的姑媽家,他的姑媽是一位明理的女性,她明白自己姪兒只是自幼被寵壞罷了,其實本性仍很善良,所以她並不因為他的放蕩而討厭他,反而收留他,找機會開導他。
陳化成在他姑媽家裡,整天閒著沒事做,悶得發慌,姑媽看在眼裡,就關心的說:
「阿成!我瞧你整天悶悶不樂,是不是有什麼心事?」
「姑媽,我沒有什麼心事,只是從小好動慣了,突然間靜下來,什麼事也不做,有些不習慣啦!」陳化成回答說。
「既然你靜不下來,不如幫姑媽上山砍些柴回來。」姑媽說。
「這太好了,沒事做真難受,砍柴不但可幫助家計,又可以活動筋骨,真是一舉數得。」
就這樣,陳化成每天上山砍柴,因為他力氣大,每天挑二大擔的柴回家,做得津津有味,他也樂在其中,姑媽看他每天砍柴砍這樣多,怕他累壞了,就勸他說:
「阿成啊!柴少砍一些吧!你這樣拼命工作,姑媽怕你身體吃不消。」
「姑媽,妳放心吧!年輕人做這點工作,不算什麼?以前在家沒事做,只會打架、鬧事,現在白天砍柴,累了一整天,晚上倒頭就睡,再也不胡思亂想了,日子倒也過著很自由自在,我現在才知道以前太胡鬧了,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得到的啟示呢!」
姑媽見陳化成整個人已經脫胎換骨了,心裡想:
「好孩子,你終於想通了,太好了。」
有一天,陳化成像往常一樣從山上砍柴回來,天氣熱,又疲憊不堪,他就昏昏沉沉,躺臥在柴房睡著了。
到了傍晚吃飯時間,姑媽還沒有看到陳化成來吃飯,心裡很急,就叫婢女去柴房叫陳化成。
當婢女來到柴房的時候,沒有看到陳化成,但見一隻老虎睡在柴堆上,睡得很甜,嚇了一跳,趕忙跑去結結巴巴的報告他的姑母說:
「夫人!不好了,柴!柴!柴堆上,有,有,有一隻老虎在睡覺!」
「別開玩!那裏會有老虎?」他的姑媽說。
「夫人!您如果不相信的話,請您去看一看,便知道。」婢女斬釘截鐵的說。
於是她們走到柴房,從門窗偷偷摸摸地窺視,但已經看不見老虎,只看到陳化成剛剛睡醒,伸著雙手,打著呵欠。
這時陳化成剛睡醒,站起來,一看姑媽站在窗外,連忙出來迎接說:
「姑媽,對不起,我砍柴回來,一時疲倦睡著了,害妳擔心了。」
「沒關係,餓了吧?我是來叫你吃晚飯的。」姑媽說。
發生這件怪事,姑媽心裡暗自想著:
「好端端的,怎麼會在柴房出現老虎呢?而且阿成在裡面一點事情都沒有。說不定那隻老虎是阿成的原形。那阿成一定不是平凡的人,如果就這樣讓阿成住在這裡砍柴,將來他是不會有什麼前途的。」姑媽心中盤算著。
有一天,陳化成的姑媽有事進城,她發現很多人圍在牆壁前,抬頭不知牆壁上面寫什麼,她擠進去,才知道是招兵佈告。於是她恍然大悟的說:
「對了!就叫阿成去當兵。」
她邊走邊想,要不要阿成去當兵?到底如何勸阿成當兵?讓她整晚睡不著覺,她猶豫不決,疲勞地閉上眼睛,突然有一個白髮老翁,站在她前面說:「叫化成去當兵吧。」
姑媽從夢中醒來,睜開惺忪眼睛,但她沒有看到這位白髮老翁,心理卻有了主張,決定要陳化成從軍去。
第二天一大早,姑媽便把陳化成叫到前面說:
「阿成啊!姑媽平時對你怎麼樣?」姑媽說。
「姑媽自幼就疼愛我,當我被趕出前頭莊,走投無路時,妳收容我,可說是我再造恩人。」陳化成答。
「既然如此,如果姑媽說錯話,你可不能生氣!」姑媽又說。
「我怎麼敢生姑媽的氣,那怕妳打我,駡我,我也絕對不會怨恨姑媽的!」陳化成誠懇的說。
「阿成!姑媽怎麼捨得打你呢?但古人說:『男孩志在四方。』你一直待在這裡,不會有出息的。」姑媽委婉說。
「那我該怎麼辦?」陳化成說。
「姑媽沒有嫌你在家白吃白喝的意思,只是你在我這裡成天砍柴,恐怕一輩子都無法出人頭地,我聽說唐山正在招兵買馬,而你平時又喜歡舞拳弄槍,或許從了軍,運氣好,建了功,將來得到一官半職。也好榮宗耀祖,衣錦還鄉,到時候頭前莊的人,再也不敢再瞧不起你了。」
陳化成一語不說,只是低頭沉思。姑媽說:
「這些話,你要好好考慮,我不勉強你!」
第二天,陳化成見了姑媽就說:
「我昨晚想了一夜,決定要去唐山從軍,不得到功名,決不回來。」
姑媽聽了很高興,便替他準備一切,可是因為他的腳特別大,買不到鞋子,所以姑媽親自為他做了二雙特大號的鞋子,動身那天,他穿了一雙,另一雙很珍惜它,將它結在腰間。
然後由淡水港出發,到了福建,加入福建水師,在李長庚提督的屬下。那時候台灣和福建、廣東沿海,有英國的鴉片走私船和以蔡牽為首的海盜集團,急需有為的輕年人從軍報國。當身材魁偉高大的陳化成報名從軍,馬上受到歡迎,而且還被分派為先鋒旗手,軍隊的進退全部跟著旗手共進退,這個差事令陳化成十分滿意。
有一次在福建山區征剿山寇時,清兵打了敗仗,隊伍像潮水般向後潰敗,陳化成也跟這些人向後逃跑。跑呀!跑呀!陳化成拼命往後跑。
「糟了!鞋子掉了!」陳化成在拼命跑時,忽然發覺綁在腰間的鞋子不見了,不由大聲叫起來。由於這鞋子代表他姑媽的愛心,現在丟了,可真把他急昏了,因此奮不顧身,舉旗回頭找鞋。
後面追趕的山寇,見官兵的先鋒旗,去而復返,以為前面有伏兵,便止步不敢再追,官兵方面,看到自己的先鋒向賊方衝去,以為援軍趕到,也立刻勇氣百倍,返身回來,跟著陳化成衝過去,並大聲喊:「殺!殺!殺呀!」一時士氣大振,賊兵慌亂,手足無措,四處逃竄,結果被官兵全部殲滅了。
帶隊的將領,以為這次能夠轉敗為勝,完全是陳化成的機智和勇敢,所以很欣賞他,馬上給他升一個統領的官職,這是陳化成做夢也沒有想到的,為了找那雙鞋子,竟立了不朽的戰功,以後他步步高升,人們叫他草鞋將軍。
這時海盜蔡牽的勢力愈來愈大,中國東南沿海及台灣完全被他霸佔,有一次海賊蔡牽率領了大批海盜,向廣東黑水外洋進攻。總帥浙江水師提督李長庚得到消息,立刻率兵支援,這時陳化成也隨著總指揮官,向黑水海域前進。
李長庚是福建同安人,乾隆年間的武進士,一方面武藝高強,一方面熟悉沿海情況,他貪功心切,在追擊蔡牽軍過程中,把自己的戰船掛住蔡牽船的後面,準備躍登活捉蔡牽,不料就在李長庚即將登躍的時候,蔡牽鎮定指揮,命令小卒從船尾發炮。結果,飛出的炮彈正好打中李長庚咽喉,李長庚立刻倒在血泊中。清軍失去統帥,頓時混亂,陳化成在處於劣勢時,仍然英勇作戰,這時福建水師張見陞也趕來支援,蔡牽在二隻艦隊的挾攻下,一時間隊伍慌亂。連忙下令應付來支援的張見陞戰艦,陳化成認為有機可乘,連忙揮軍反擊。這一來蔡牽陷於腹背受敵,經過一天一夜的血戰,蔡牽領導的海盜船落荒而逃。陳化成得到勝利,儼然是個大英雄。
揚眉吐氣的陳化成在功成名就後,仍然懷念故鄉,尤其是姑媽的鼓勵,因此他不辭千里,迢迢的衣錦還鄉,去探望姑媽,想接她到唐山共享容華富貴。
「阿成,你能功成名就,也算沒有辜負姑媽一片的苦心,只是姑媽年紀老了,無法出遠門,你有這樣的孝心,又送來這麼多的金銀珠寶,我已經很高興了。」他的姑媽慈祥的說。
探望姑媽後,他接著回到故鄉「新莊的頭前莊」,以前輕視他,將他趕走的人都害怕的躲起來,陳化成非但沒有報復的構想,反而主動的說:
「各位鄉親別害怕,以前是我年少不懂事,做了許多的糊塗事,希望你們能以我為鑑,好好造福鄉里,多做些有益的事,不要辜負鄉親們的祈望!」
古人說:「人間到處有青山」不必老蟄伏在故鄉,有人在故鄉鬱鬱不得志,可是一但到他鄉,就能奮發向上,終於成功,朋友們,人志在四方,到處都是成功之路。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英艦二十七艘,陸續結集在長江口外,試圖闖入吳淞口內。五月一日,英艦三艘,直奔向西炮臺,妄圖試探陳化成炮兵的火力,陳化成嚴令靜守不發炮,英軍陰謀未能得逞。初五,英艦結集更多,炮聲震天,攔擊商船。初六日,陳化成的部下蘇松鎮、總兵周世榮接獲英軍的戰書,陳化成發令備戰。初七,牛鑒親自到陳化成帳前,想議和,但陳化成堅決拒絕,初八清晨六時,英艦分批駛入沿江,向吳淞進犯。未等敵艦全部泊定,陳化成親自指揮西炮臺提早開炮,第一發炮彈擊中英軍第二號戰艦“布朗底”號,打死一名軍官和幾名水手,另一發炮彈,把輪船“弗萊克森”號的一名測量手兩腿打斷。
雙方激烈炮戰兩個半小時,陳化成部下的士氣非常旺盛,他們的“火力不但猛烈,而且也很準確”,英軍旗艦“皋華麗”號被擊中多次,後檣被擊中三炮;“布朗底”號被擊中十四次,“西索斯梯斯”號被擊中十一次,其他艦隻亦被擊中多次,連英軍也不得不承認:「自與中國軍隊作戰以來,中國人的炮火以這次為最厲害。」
炮戰自天明打到日中,陳化成一直親自揮旗發炮,與英軍對擊。
但守小沙背的王志元“按兵不動”,守東炮臺的崔吉瑞則作“壁上觀,不發炮”。而牛鑒見炮戰獲勝,率兵到教場觀戰,英艦擊毀教場將台,牛鑒十分驚恐,急要陳化成退兵,被陳化成拒絕,自己便混在士兵中潰逃。
英軍看到這個情況,決定以海軍陸戰隊運到河內登陸,全力包抄西炮臺;英艦炮火向西炮臺陣地轟擊。周世榮貪生怕死,勸陳化成撤兵,陳化成拔劍怒斥:「庸奴,我看錯人!」周世榮逃走後,陳化成帶領親兵數十人,堅定守衛孤立無援的西炮臺陣地。
他親自督戰,親點火藥,連開數十門。震得手受傷,血流如注,還堅持指揮著槍隊、向登岸的英軍射擊。英軍巨炮射來,傷到他的腳,他仍手執紅旗,指揮大軍,施放大炮,屹然不動。
登陸英軍擁至,陳化成身中洋槍七彈,無法站立。當時在砲台有三人,陳化成對武進士「劉國標」說:「我快死了,割我的頭,丟到河裡吧!」,說完悲痛死去。陳化成就這樣英勇戰鬥在自己的崗位上,與陣地共存亡,活了56歲。同時犧牲的,有韋印福等官兵八十餘人。這次吳淞要塞保衛戰,共擊毀敵艦八艘,殲滅英軍六百餘人。
陳化成的遺體,後來收斂在嘉定的關帝廟裡。吳淞的百姓畫了兩張他的遺像,一張贈送給他的子孫,一張留在吳淞作紀念。下葬那一天,幾萬名老百姓趕來哭奠,殺牛祭祀,並在路邊設置香案,一時哭聲震天動地。上海人民在吳淞和上海城中,建起了陳化成紀念堂,並且塑像供奉,每年到了陳化成的生日時,人們紛紛前往憑弔追念,無不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