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好黃仔祿嫂 江銘輝 五夢網
圖:黃仔祿以一抵三,保護新莊富商
昔日台北艋舺的三寶是:第一好,張得寶,第二好,黃仔祿嫂,第三好,馬笑哥。這三寶影響社會甚鉅,到現在台灣還流傳這三句諺語。
張德寶是艋舺首富張秉鵬的商號。十七歲隻身來到艋舺,從事海上貿易,終於成為艋舺地區的首富;馬笑哥,本名王則振,於清朝嘉慶年間,跟隨其父王宗河從晉江縣移民而來,創立王益興船頭行,其家族對艋舺的開發,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的德行,名著艋舺。黃仔祿嫂,當然指的是黃仔祿的太太,太太名蓋丈夫,她的成就便可想而知,是一位女中豪傑了。
據老一輩的人說:黃仔祿,原籍是福建省泉州晉江縣人,在清朝道光年間出生於台灣北部的艋舺。當時艋舺是一個水陸碼頭,尤其和大陸間的航運,非常的繁榮。故商賈鉅富們都愛聚集到這兒來,一時便形成一個台灣物產外銷的大港口。
黃仔祿生於清朝嘉慶庚辰廿五年(1820年)五月七日,他的父親黃姜生是從晉江縣的潘湖移民到艋舺,他自幼即生長在這繁華的都市裹。雖然生得耳聰目明,孔武有力,但游手好閒,喜歡與人鬥狠。
在這個繁榮的大港口,自然而然地產生一些暴發戶來。他們在白天想盡辦法拼命賺錢,有時還為了一點小小的利潤,絞盡腦汁賺取不義之財。夜晚這些富商們,則設法輕鬆一番,調劑一下心情。滿足一下個人的慾望。
富商們既有此需求,社會自然就有人為他們提供一切服務,在當年,離龍山寺不遠處,就有一些香榭酒樓,專門供應一些大老爺來找新鮮找刺激。
道光咸豐年間,艋舺街上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給,除茶樓、酒館之外的另一特種營業,應運而生。每當黃昏一到臨,這兒就管絃不斷,笙歌達旦。所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正是這兒的寫照。
有一天晚上,有一個住在淡水廳(即今新北市新莊區)的富商,大概也是錢賺多了,沒有地方好花,這便乘興渡過了淡水河來到了艋舺,專程到這裏拈花惹草,銷魂、銷魂。
大富商,在識途老馬的帶路下,來到這位大富商屬意的一家「銷魂館」。為的是那家館裏,有一位不少富商垂愛的紅牌妓女,她的姿色非常的出眾,接待顧客總有她的一手。不卑不亢,能剛能柔,故墮在她溫柔鄉的人,多如過江之鯽,要是誰跟她喝上一兩次酒,還不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那是絕無僅有。
這一來,這位名妓便紅遍了台北,因之為她爭風吃醋的人,真是太多了,那時有三個流氓,被另一個富商雇為打手,這位富商為這位紅牌酒女爭風吃醋,他非想把這位新莊富商揍個半死不可。
鴇母一聽到這個陰謀,便慌張起來,深怕擋了將來的財路。因為三個殺人不眨眼的流氓,早已埋伏在江子翠(艋舺往新莊的途中)。守候新莊富商尋芳以後,回家的半路上,殺他一個措手不及,俾能一舉消滅情敵。而進一步獨佔這位酒國名花。
可是,鴇母卻不這麼想,她為的是生意經,又怕鬧出人命事件來,於是暗中去吩咐那個沒有正當職業在妓院當保鑣的黃仔祿,借重他平日孔武有力和爭勇鬥狠的個性,要他嚴密的保護這位富商平安回到新莊去。
就這樣,新莊富商在銷魂館中,盡情的吃花酒。吃到了半夜,終於興盡歸去。鴇母當即喚來黃仔祿,要他陪同這位有錢的大爺,渡過淡水河回新莊去。
當他們快到江子翠時,三個被人買通的流氓。忽然從兩旁的草叢中竄出來,揮動拳頭,想當場把那位富商揍個半死。黃仔祿身為保鑣,奉命保護這位富商的安全,那敢怠慢?當即挺身出來並還擊,以他那魁梧的身軀,加上敏捷的身手,只三拳兩腳便把對方三人揍得落荒而逃。敵人敗退,這位大富商便有驚無險的平安返回新莊,立刻酬謝黃仔祿一百兩銀子,作為他保駕的報酬。
黃仔祿自從平白賺得這一百兩銀子後。便思前想後的,要好好的去利用一番,因為一百兩銀子不是一個小數目,且也得來不易。
經過多方調查的結果,得知有一位頗要好的黃姓鄉親,作樟腦油出口和福杉進口生意,他從臺北三峽、大溪、新店等地砍伐樟樹,製成樟腦油後,運至福州,然後採購福杉回台灣賣。據稱,當時的臺灣巡撫劉銘傳修築鐵路所需的枕木,都是由黃仔祿負責供應。由於對朝廷的支持,黃仔祿獲得朝廷的誥封,由奉政大夫累封至正二品資政大夫。
當然,黃仔祿的收入還不止於此,他還在妓院及賭館當保鑣或收取保護費等等,所以,僅僅三、五年工夫,黃仔祿就成為地方上的一個小財主了。
碰巧那時艋舺有一家製造樟腦油的加工廠,因薪水發不出,老闆無法控制工人,不想做下去了。黃仔祿聽到有這一回事,就抽出部分成本,來接辦這家樟腦工廠。
首先,他把工人的欠薪發清了,工人們就乖乖地服從地的命令,此後黃仔祿和他的太太便好好的經營,幾年下來,這個樟腦工廠也替他賺了不少的錢。
以錢賺錢是比較容易的,所以不久黃仔祿又開拓一項事業,那就是在今日萬華的環河南路新建了一座大廈,叫萬順料館,承辦木材加工的業務,一時生意興隆。在當時的艋舺一帶,發生任何糾紛,只要黃仔祿一句話便可順利解決。
可惜得很,正當黃仔祿飛黃騰達的時候,他竟在同治丙寅五年(1866年)四月廿七日,不幸竟染病死了,享年47歲。
黃仔祿過世後,兒女的年紀還小,不足以擔當繼承事業,勉為其難地改由他妻子“黃仔祿嫂”接班,好在她正當年青力壯,精力旺盛之年,做起事來身手矯捷,也有一副創業的雄心,故打從黃仔祿嫂接辦樟腦工廠和料館以來,即蕭規曹隨,辦起事來也頗稱得心應手。
對於管理工人,她更能做得工人心服口服。她提拔有能力的員工,讓他們分級管理工廠,使生產有序,而自己則時常巡視監督,每次上山伐木、運輸,她都親自前往指揮,並能優厚屬下,因此所雇員工都對她讚賞有加,同心協力,萬順料館的規模與生意往來,竟比黃仔祿在世時更加興旺。她親自登山越嶺,遴選精材,蒸煮而成的樟腦,俱屬上品,銷售之廣,遍及中外。黃家的產業越來越龐大。艋舺舊時有三大碼頭,黃家擁有大溪口第一水門邊的第一碼頭。多年的用心經營終使黃家成為艋舺數一數二的大富豪,雄視一方。
據說當時她手下有十八名工頭,個個精明能幹,人稱為「十八王爺」。
黃仔祿嫂是個了不起的企業人材,是個女中的豪傑。她的精神毅力,超過她的丈夫。加以她的得力幹部「十八王爺」,有半數在山地,有半敷在工廠。從高山伐木運材到平地。從平地輸料到工廠,從工廠加工到出貨,都是有條不紊地,一切制度化,黃仔祿嫂只要運籌帷幄,她的「十八王爺」便將工廠經營好好的,因此她經營當時台灣獨特的樟腦油品質精良,自然而然地,每年便賺了大錢。
後來,黃仔祿嫂更熱心公益,救濟貧民。當時的黃氏宗祠,據說都是由她一人所捐建的。
黃仔祿嫂一直到日本人佔據台灣以後於1900年才去世,她和她丈夫所留下的樟腦事業,後來被日本收歸公營以後,便趨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