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斗六市地名的由來
臺灣的地名,有許多有趣的。臺北、臺中、臺南、臺東是由位於臺灣的位置而定的。竹東、竹北、竹南是從新竹看的方向而定的。萬華舊名艋舺、高雄舊名打狗、民雄舊名打貓都,它們都先翻成日本音,再由日本讀音轉變得來。
關於斗六的地名,有下面一段故事:
西元1684年清朝康熙23年,台灣只設一府三縣,即諸羅、台灣、鳳山三縣,歸福建管理。
「究竟要設在哪裡比較好呢?」知縣大人於是問師爺。
「稟告大人,屬下認為應該找個交通便利,土地厚實的地方。」
「為什麼?」縣太爺不明白問。
「交通便利才容易管理,和服務民眾,土地厚實才有貴象,土壤才肥沃,物產豐富,地方才能鴻圖大展。」
縣老爺也同意師爺的觀點,於是叫人將消息散佈到各處,廣徵各地的意願。
由於縣衙門所在地,可以帶動地方的經濟繁榮,居民生活的改善。所以消息一傳開,各地方競爭劇烈,都拼命吹噓自己鄉里的優點,希望能將縣治搬來。
在眾多地方爭取下,師爺最後挑選了諸羅山和柴裡社,並將這二個地方的環境、優缺點,呈報給縣太爺。
縣太爺接過資料後,仔細看了,就說:
「我想知道這二個地方居民的意願。」
師爺說:
「稟報大人,這二個地方的居民,不但意願高,而且競爭很激烈!」
「既然這二個地方的條件相當,居民意願又高,我們該將縣治搬到哪一個地方呢?」縣太爺為難地說。
「啟稟大人,屬下倒有一個辦法,大人可以做參考。」師爺說。
「趕快說出來,讓我聽聽看。」縣太爺迫不及待的催促著。
「雖說這二個地方交通都非常方便,各有優點,但俗語說,土質重才有貴氣,不如我們選一個時間,請這二個地方,派出代表,各自帶自己家鄉的土壤,當場秤稱誰的土壤較重,哪個地方的土較重,我們的縣治就設在那裡。」師爺建議著。
「好!好!好!好方法。」縣太爺聽了頻頻點頭同意。就說:
「師爺,這件事就交你辦!」
當消息傳到諸羅山,諸羅山的居民便積極開會討論,如何使諸羅山的土壤重量增加。
「加沙!重量一定增加。」一位居民興致勃勃的說。
「加水!加水!才會增加重量。」另一位居民自作聰明的說。
「加沙重!」
「加水重!」
當這二位居民爭得面紅耳赤時,村中一位長老說:
「不如實際去試驗吧,咱們加沙、或加水試試看吧,但我想加鹽土壤會更重!」
試驗結果,以加鹽的土壤最重。
「那就把鹽掺在土壤裡,拿去比賽吧!」
大家一致通過這個決議。
比賽那天,諸羅山和柴裡社二地的代表,各自帶了家鄉的一斗的土壤來到縣衙門。(圖)
圖:諸羅山和柴裡社二地的代表,各自帶了家鄉的一斗的土壤來到縣衙門
「好!現在請師爺,稱稱二地方土壤的重量。」
師爺就拿出二個同樣大小的碗,秤秤二地方土壤的重量,發現諸羅山土壤的重量是柴裡社的一點六倍重,換句話說諸羅山一斗土壤的重量是柴裡社土壤一斗六升的重量。
比賽結果諸羅山獲勝,縣治當然設在諸羅山,柴裡社落選結果傳回家鄉,大家都非常失望,代表心裡,也滿頭霧水,心想同樣是土壤,為什麼重量會差這麼多,於是偷偷將諸羅山的土壤,偷一些,回去研究。
柴裡社的居民一看抗議不成,無計可施,為記取此次教訓,便把地名改成斗六。
而諸羅也在一七八六年的林爽文反清之役,諸羅城被圍攻數月,城內軍民奮力固守未被攻陷,清高宗為嘉獎諸羅縣民的義勇,隔年,賜名「諸羅」為「嘉義」,也是台灣地名唯一由皇帝親賜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