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 江铭辉 五梦网
一、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与八卦阵
“五花”是五行阵;“八门”则是“八卦阵”。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战略家都懂得使用这种五行阵。五行系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构成各种物质的种种元素即是五行。加之五行又代表红、黄、蓝、白、黑五种色素,它们混合在一起还可变成多种颜色,能够使人眼花缭乱。八卦阵,这个阵势,原来是按照八卦的型态为阵势的。六十四卦的阵势变化,常使对方的军队陷入迷离莫测之中。相传,春秋时期的孙武、孙膑最早运用八门阵,后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又将八门阵改变成为“八阵图”。由于这两种战术变化多端。因此将它比喻形形色色、变化多端。
二、五花八门演变成各门各业
五花八门后来又从五行阵与八卦阵,演变为:
五花指:
1、金菊花:指卖茶花的女人
3、水仙花:指酒楼上的歌女
4、火棘花:指玩杂耍的人
5、土牛花:指挑夫
八门指:
1. 一门巾:指算占卦的人
2. 二门皮:指搭卖草药的人
3. 三门彩:指变戏法的人
4. 四门挂:指江湖卖艺的人
5. 五门平:指说书评弹的人
6. 六门团:指街头卖唱的人
7. 七门调:指搭篷扎纸的人
8. 八门聊:指高台唱戏的人
三、清朝小说对五花八门的诠释
清·孙嘉淦(1683-1753年)《虞初新志》《南游记》有: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这是早期可看到的「八门五花」名词。
后来吴敬梓在他49岁(1750年)写的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也说:「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清代书法家,钱泳(公元1759~1844)的《履园丛话》是钱泳的小品文集,包罗万象。这书精怪的〈张氏怪〉中,叙述有一个叫张熙伯的人,他喜欢研究阴阳五行,常读一些记载神怪传记的书。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妖怪,它可以化为人身,又能变出酒菜和钱财来,还能谈人祸福,而且极为灵验。一年多后,有一个道士路过,他告诉熙伯说:「如果是外来的妖怪,还好驱除;如果是内心发出的邪怪,就很难驱除了。
但是还是有方法,把妖怪移到城隍庙,它就会自己离开了。」到了晚上妖怪跟熙伯说,三天后,它就会离开,说完带了些东西就走了。过了几天它回来跟熙伯说:「大江以北,战火四起,我没有齐全的准备,所以回来准备一些东西,怕会吵到您的生活起居,真是不好意思!」然后就找制造甲冑、箭的工匠,制作干戈器械,用了几天时间才完成。
它集结了数百人,穿着铠甲,戴着头盔,骑马疾奔,摆出古代兵法中的五花阵、八门阵,就像在操练与检阅军队一样,然后就一齐大声吶喊着离开了。古代兵法中的五花阵、八门阵因战术变化很多,后来「五花八门」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比喻花样繁多,变化多端。
四、今日将「五花八门」解释为:各式各样,种类繁多。
譬如:今日学校举办的园游会,学生们想尽脑汁,各出其招,摊位「五花八门」,令人眼花撩乱,不知要到哪一摊位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