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郎特三姐妹(杰出女作家) 江铭辉 五梦网
郎特三姐妹(从左到右安妮、爱弥莉、夏绿蒂,中间被涂掉的是画者布伦威尔;1834年布伦威尔画)
白郎特三姐妹简介
白郎特三姐妹,夏绿蒂(Charlotte )、爱弥莉(Emily Jane )、安妮(Anne )(图1)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三位女作家,同一家族,同时写出了不起的创世小说,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们三姊妹都写诗和小说,三姊妹的处女作都于1847年出版,爱弥莉的「咆哮山庄」(Wuthering Heights)对于当时代的震撼最大,是家族最伟大的小说。
她们的父亲「老白郎特」是一位牧师,名叫派屈克.白郎特(Patrick Brontë),他眼睛失明,母亲叫玛丽亚·布伦威尔(Maria Branwell),得了癌症死了,生有六个孩子,三个姐妹分别排列第三、第五及第六。上有二个姊姊,玛丽亚和伊依伊丽莎白,年纪轻轻,1825年就死于肺结核病去世了。还有一位男孩,排行老四,叫布伦威尔,生于1817年,后来酗酒死于1848年,她们家族是一个悲剧家庭。
她们的家位于西约夏克旷野上,荒凉而独立。白郎特一家在那里度过了大半辈子。女孩子没有娱乐,友伴只有自己家人,她们彼此相扶持,并以书本打发时间,她们的母亲于1821年因癌病去世。当时她们年龄都很小。她们也因身体虚弱感染到肺病,因此也都年纪轻轻就去世。
由于她们实际生活的不如意,所以常借着写小说自娱。创造各种人物与故事,夏绿蒂以「简爱」(Jame Eyre)一书出名,享年39岁。爱弥莉以咆哮山庄(Wuthering Heights)闻名,享年30岁,安妮以「爱格尼斯.葛雷」(Agnes Grey)驰名,享年29岁。
以下是白郎特三姐妹的历史(以老白郎特为主轴,夏绿蒂为辅)
派屈克.白郎特的诞生
公元1777年夏绿蒂的父亲派屈克.白郎特(图2)生于北爱尔兰的唐恩郡爱姆戴,他是家里十个兄弟的老大。爱姆戴是个偏僻的山谷。派屈克.白郎特家里很穷,但他长得相貌堂堂、个子高大、聪明。他最初在铁匠铺当学徒,但他勤奋好学,16岁时就在隔壁村庄的长老教会教书。又给附近牧师托马斯.泰夫的儿子作家庭教师。泰夫是美以美教派领袖约翰.卫斯里的朋友,卫斯里有心培养传教师,泰夫也这样想,于是将派屈克.白郎特送进大学。
图2:派屈克.白郎特
派屈克.白郎特到剑桥大学
1802年,派屈克.白郎特年届25岁,进剑桥圣约翰当一名公费生,注册时,他将原来的姓名从白郎蒂(Branty)改成白郎特(Brantë),以后就一直使用白郎特这个名字。
1806年派屈克大学毕业,旋即派他在斯落普夏郡(Shropshire)的威灵顿担任副牧师,1809年由于他在威灵顿的一位副牧师“威廉.摩根”的推荐,1811年他调到西约克夏郡的哈茨海德(Hartshead),担任牧师。1811年他出版第一本诗集“农舍诗集”(Cottage Poems)。1811年碰到娇小玲珑的玛丽亚.布伦威尔,并于1912年结婚。1815年、1818年他先后出版二本小说“林中小屋”及“基拉尼的女仆”,由于派屈克.白郎特的文学素养和出版书籍,深深影响孩子日后的写作。
白家的孩子,从小时候就看到他们的爸爸的姓名印在书本的封面上,难怪她们不断的努力写作,而且诚如夏绿蒂告诉我们的,从小时候起,她们最大的刺激、乐趣和愿望是:文学创作。
六个孩子相继的诞生
白郎特结婚之时,还在约夏克的哈茨海德担任牧师,他的二个大女儿都是在那儿出生的,玛丽亚(Maria)生于1813年,伊丽莎白(Elizabeth)生于1815年,在那年他又调到索恩顿(Thornton),只好再迁到那里。夏绿蒂生于1816年,爱弥莉生于1817年,安妮生于1820年,都在索恩顿出生。
1820年,白郎特又被任命为哈沃斯(Haworth)的牧师,于是全家西迁到哈沃斯教区,这是位于山顶上一幢二层楼石头盖的房子,从这里可以俯视下面的村庄和一望无边的荒野(图3)。
白郎特夫人的去逝
不幸地,可怜的白郎特夫人,在1821年秋天得了癌症死了。白郎特有二次再婚的念头,但都没有成功。
白郎特夫人的表姊,伊丽莎白.布伦威尔她聪明、博学、精于女红,但缺乏爱心,她于白郎特夫人生病时,就来照顾她的表妹,现在也答应住下来。
对于白郎特先生而言,他一年的收入只有200英磅(房子免费),以这样的收入,要教育6个孩子很困难。这时由于威廉.威尔逊在兰卡斯郡(Lancashire)的科万桥(Cowan Bridge)设有女子教会学校,每人每年只收费14英磅。
1824年1月白郎特带着二位年纪最大的女儿11岁的玛丽亚和9岁的伊丽莎白,来到这所学校。后来又于8月及11月带另二个女儿(夏绿蒂、爱弥莉)来到这所学校。
威尔逊是完全不懂人性的牧师,他曾经说小孩子顽皮是须要鞭打,以拯救他们的灵魂,因此经常体罚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学校的状况也是相当恶劣的,管理和伙食都很差。这对夏洛蒂的健康造成了永久的影响,可能也导致了夏洛蒂的两个姊姊玛丽亚与伊丽莎白的死亡。她们在1825年离开学校不久之后就死于肺结核。
二个女儿死亡,给白郎特先生起了警惕,他马上赶到科万桥,将夏绿蒂、爱弥莉带回家。
科万桥和威尔逊先生,后来在夏绿蒂的《简·爱》一书中,将他们描述为罗伍德学校和布洛赫斯先生。
一家人这时生活在一起,老四虽然很聪明,起先在一间较差的学校就读,后休学,且因为白郎特先生无力负担良好学校的教育经费,也就没有再进到其他学校。
后来白郎特家里又增加厨房工作的寡妇,她们叫她塔碧。
幻想世界
1826年6月的一个晚上,也就是大女儿去逝一年后,白郎特带回礼物送给孩子们,他送给男孩一盒玩具兵,另外给三个女孩子一套模型村庄。孩子们都已经睡着了,因此将玩具放在他们的床边。
第二天布伦威尔带着玩具兵来到女孩子的房门口。女孩子看了纷纷跳起来,夏绿蒂说,这个像威灵顿公爵的是我的,爱弥莉也拿起一个面貌严肃的家伙说,这个扑克脸是她的,安妮也选一个容貌怪异的,我们叫他“侍童”,布伦威尔自己选了一个很漂亮的玩具兵,他把它叫作“波纳巴”。孩子们不断为这些玩具兵幻想各种姓名,角色、以及冒险故事,最后将这些想象的人物和世界统统叫“大玻璃城”,夏绿蒂与布伦威尔又进一步创作了有关安格利亚(Angria)的故事,而艾米莉与安妮则是创作了有关贡代尔(Gondal)的文章及诗篇。这些传奇故事的描述相当详细(目前仍然存有部份的手稿),提供了他们在儿童时期与青少年早期的乐趣,也为他们未来的文学作品奠下了基础。
夏绿蒂在罗海德就读
1831年,白郎特先生得到十分严重的肺充血,一直无法康复,夏绿蒂于是在1831年至1832年间在米菲尔德(Mirfield)的罗海德学校的资助下去就读,在这里她遇到了终生的好友艾伦·奴西(Ellen Nussey:图4)与玛莉·泰勒(Mary Taylor)。
校长伍勒小姐矮胖的身材,学养极好,精通法语、意大利语。
图4:艾伦·奴西
罗海德学校是一栋很漂亮的建筑物,管理很好,伙食也很好。
第一个学期结束时夏绿蒂得到三个奖,读完三学期之后,夏绿蒂于1832年7月毕业。并于1832年9月由布伦威尔的陪同拜访好朋友艾伦·奴西的住家“莱丁居”,布伦威尔对这栋房子与花园称赞不已,认为是人间乐园。艾伦也拜访夏绿蒂在哈沃斯的家,她受到夏绿蒂家人的称赞,爱弥莉和塔碧也对她很好感。
面对新挑战
在1835年,夏绿蒂19岁,布兰威尔18岁,白郎特家年轻人开始往外发展,夏绿蒂对艾伦说:「爱弥莉到学校去,布兰威尔去伦敦,我要去当家庭教师。」
但七年后,全都失败了。
白郎特先生收入微薄,无法充分供应布伦威尔就读伦敦的皇家艺术学校,以及爱弥莉就读罗海德学校。因此必须靠夏绿蒂的收入来补贴。校长伍勒小姐替她安排在学校当老师,用一部份薪水付爱弥莉的住宿和学费。
夏绿蒂于是在1835年7月和爱弥莉一起到罗海德学校就读。但是爱弥莉无法适应学校生活,默默消瘦,最后终于离开学校。
安妮在1836年也来罗海德学校就读。
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
夏绿蒂一边教书,一边写作,但至此还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1836年,她20岁时,大胆把自己的几首短诗寄给当时的桂冠诗人骚塞(Southey)。然而,得到的却是一顿训斥。骚塞在回信中毫不客气地对她说:「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也不是妇女的终生事业。」这一盆冷水使夏绿蒂很伤心,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仍然默默地坚持写作。
1837年伍勒小姐的父亲死了,她把学校搬到“杜斯伯里”把学校的部分工作交给她的妹妹,但安妮于1837年2月离开学校,在此时爱弥莉也受聘一家有40个女学生的寄宿学校叫“法律山”,她的工作繁重,从清晨6点到晚上11点,这期间她继续写诗,有时候写贡代尔,有时候写“约克夏”,待在这所学校,爱弥莉最感兴趣的就是“法律山”,它一方面距离“高山德兰”很近,另一方面距离“西伯登厅”都不远。这二处古老的大房子,对她日后撰写的「咆哮山庄」极有帮助。
夏绿蒂婚姻生活
1838年5月,夏绿蒂健康变坏,她听医师的建议离开学校,回家休养,在这段期间,她在罗海德学校的好朋友“玛莉·泰勒”与她的妹妹马莎,经常前来拜访,玛莉弹琴,马莎说笑话,布伦威尔在旁倾听,玛莉对布伦威尔有意思,但布伦威尔却不理睬。
夏绿蒂一生有四次的求婚纪录,第一次是1839年3月,对象是爱伦的哥哥“亨利.奴塞”,但她终于无法对亨利产生真正的感情,拒绝他的求婚。
在从事女家庭教师工作,老六“安妮”算是最成功的,她个性比较温和也爱小孩子,后来也写了一本女家庭教师工作的小说。
1839年8月,夏绿蒂从“史东盖普”辞去家庭教师回家,碰到第二次的求婚,一位爱尔兰副牧师詹姆士.布里斯,陪着正牧师,到白郎特家住一晚,说了许多笑话,令夏绿蒂大笑不已,几天后向夏绿蒂求婚,但被她拒绝。
至于第三次的求婚纪录发生在1851年及854年结婚,后续在谈。
短暂的欢乐
1839年威廉.韦特曼来到哈沃斯,担任白郎特先生的副牧师。韦特曼从多哈姆大学毕业,成绩很好,活泼英俊,是一位相当不错的传教师。
白家的女孩子都非常喜欢他,夏绿蒂替他画像,他送白家的女孩子情人节礼物,夏绿蒂回赠一首长诗。韦特曼对于眼前的每位女孩子都会献殷勤,可是温柔的安妮对他一往情深,但夏绿蒂却看不出来,这可由安妮的诗知道,她的一首小诗「追怀」说:
是的,你已走了!
永远不再有你那闪亮的微笑来慰藉我心,
最愉快的心情已远去,
最安详的笑容也不复可见。
但在1840年,安妮却前往约克郡索普镇一位乡下地主,担任家庭教师。
策画成立学校
1841年3月,夏绿蒂恢复健康,再度担任里德斯郡罗登镇怀特家族的家庭教师,7月中她争取3个星期的假期,和爱弥莉开始策画成立学校,她们认为“布里丁顿”是理想的学校地点,姨妈也提供100英镑的补助计划。这时伍勒小姐的学校有意让渡,提议把学校让给她们,并与夏绿蒂写了一份同意书,但后续却没了。
后来夏绿蒂写信给她的姨妈,说怀特夫妇建议她和爱弥莉到国外几个月,熟练她们的法语和德语、意大利语。1842年2月她们去“布鲁塞尔”的希加夫妇主持的寄宿学校就读。
1842年9月,她们要返国,但希加(图5)夫妇建议白郎特姊妹不要急于返国,他们可以再寄宿学校半年,夏绿蒂教英文,爱弥莉教音乐,她们一面教书,一面免费接受学习,并寄宿,但没有薪水,夏绿蒂有意接受。
图5:中年的希加
但是老家不幸接连发生事情,副牧师韦特曼9月死于霍乱,姨妈又于10月内出血死亡。姊妹在11月初接到不幸消息,立即赶回。
1834年1月,安妮回到普索格林担任她的家庭教师,布伦威尔也找到家庭教师的工作,爱弥莉则在家照顾爸爸。夏绿蒂则回到布鲁塞尔继续求学。
一段情
夏绿蒂满怀希望回到布鲁塞尔,但是对她来讲,学校却变成二样。首先是当学生和老师的不同,既要教导反抗心强烈的比利时学生,还要维持班上秩序,是辛苦讨厌工作。不久她发现爱上希加先生。因为希加先生已结婚了,因此她断然辞职,了断情缘。当夏绿蒂提出辞职时,希加夫人很高兴接受,但希加先生不同意,但是夏绿蒂终于在1844年断然离开布鲁塞尔。
创校计划破灭
1844年1月,夏绿蒂回到家里,她对人生的希望已灭绝,哈沃斯似乎是个孤独的地方,与世隔绝,她决定必须再行动,于是又重新计划成立学校,但她却发现白郎特先生已因白内障,视力消退,不能离开他。于是她认为可以在牧师公馆,开设学校,招收女生。姨妈的遗产可拿来作投资。招生公告印好了,四处分发,写信给以前的顾主和可能送女儿就读的父母。不过因为哈沃斯的荒凉,使人望而却步,最后一个学生也没有。
写作生涯
曾经是夏绿蒂的情人,爱伦的哥哥“亨利.奴塞”被任命为“哈瑟沙奇”的牧师,并娶了一个有钱的姑娘。他出去渡蜜月,请爱伦到公馆整理一切。爱伦邀请夏绿蒂前来作伴,夏绿蒂有些犹豫,但安妮这时辞去家庭教师,回来了,夏绿蒂终于可以前往哈瑟沙奇去看爱伦。这次访问带给夏绿蒂二个意外,第一是她利用当地的景色来描述「简爱」书中的农庄,另外在山边的教堂有一块墓地是属于「爱」姓家族,「简爱」书中的女主角的姓氏就是由此得来。
当夏绿蒂回来时,发现因失业开始酗酒的布伦威尔醉倒在地上,他原先和安妮都在罗宾逊家担任家庭教师,后来安妮辞职了,布伦威尔也因为行为不检被革职,从革职那一刻,他就开始酗酒、欠债、吸鸦片,并写些怪信给他的朋友。全家人对他都没有好感,连一向宠爱弟弟的夏绿蒂也极为生气,认为无药可救了。
1945年,当白郎特家族陷入悲哀时,夏绿蒂偶然发现她的妹妹爱弥莉二本笔记本,一本用来写贡代尔(Gondal)的诗,一本是一般的诗,她顺手翻阅其内容,发现这些诗极不平凡,它简洁、有力,充满才气,带有一种特殊的韵律,狂放、痛苦却又欣喜。
对于夏绿蒂闯入她的隐私,爱弥莉十分生气,夏绿蒂花了几个小时才使她平息,又发费了好几天,才说服她,使她认为这些诗值得出版。同时安妮也拿出她的作品,加上夏绿蒂的作品,三姊妹决定出一本诗集。
为了不希望批评家对女性作家的评论,她们隐瞒父亲及弟弟,不使用本名,使用男性化的笔名:古勒、爱力斯、爱顿.贝尔。
经过夏绿蒂以书信不断的洽商,「古勒、爱力斯、爱顿.贝尔诗集」终于在1846年5月出版。
尽管这本诗集,「阿西娜」文学批评家认为具有幻想和写作能力,可是销售完全失败,总共只卖2夲。不过,对任何作家来说,看到自己的作品编印成册,总是很大鼓励。
开始写小说
出版诗集后,三姊妹已经开始每人写一本小说。
1. 安妮的「安格尼斯.葛雷」
安妮的小说是「安格尼斯.葛雷」(1847年出版),说话一向轻声细语的安妮,以她从事女家庭教师多年的经验,在这本小说中以平静笔法描述一位女家庭教师可怕的生活,而且写得即为详细。这本书像一件剪裁良好的衣服,那种温和、有教养的语气、清纯的文字,以及平铺直述的叙述,以及书中女主角与副牧师的合宜爱情故事,都是非常出众,还有她非常实际写出溺爱孩子的父母和愚笨的孩子,更使这本小说与众不同。
故事简述如下:
一个自幼受人宠爱的娇弱英国少女格雷因家道中落被迫外出,担任富商布罗姆菲尔德(Bloomfields)的家庭教师,自私的主人和调皮的学生使她尝尽人间辛酸。最后因言词的冲突被解雇。她后来到富绅默里(Murrays)去担任家教,教导大小姐罗莎莉。罗莎莉明明知道阿许比爵士不但是个恶棍并且简直是“一只畜生”,但是在父母长期的错误教育下,她一心只想当爵士夫人,做阿许比庄园的女主人,竟听凭父母做主,甘心情愿地嫁了过去。只考虑财产、地位而毫不顾及当事人感情的婚姻,注定将成为一场悲剧。罗莎莉结婚后,丈夫照常欠赌账,酗酒,玩女戏子,她没有尊严,没有幸福,只能痛苦一辈子。与富贵人家的主子们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女教师阿格尼斯.格雷、牧师韦斯顿和老年农妇南希等人。他们虽然无财无势,但真正有道德、有修养,并且心中充满爱。阿格尼斯用真诚的关怀使几近失明的南希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韦斯顿真正关心教区里的穷人,当他发现一个患肺病的穷人家里冬天买不起煤,一家人正在受冻时,立即从菲薄的薪金中拿出钱来,亲自买了煤送去。为了给南希找回她那只爱猫,韦斯顿不惜得罪了当地的乡绅,并最后去职。阿格尼斯和韦斯顿坚持博爱的思想,他们决不对权贵们奴颜婢膝,因此有钱有势的人们不喜欢他们,他们被视为桀骜不驯,常常受到无理指责和不公正的待遇。然而,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使他们结成幸福的终生伴侣,并最终赢得了周围人们对他们的理解和尊敬。
2.爱弥莉的「咆哮山庄」
爱弥莉的唯一一本但相当杰出的巨着是「咆哮山庄」(1847年出版),书中的气氛是如此的狂暴、如此的激烈,书中因为内容对人性丑恶的描写而遭致非议,在当时被称为是一本「可怕而野蛮」的书,但今日对该书评价很高,认为除了托马斯.哈代外,在英国文学史上,没有人比咆哮山庄对景物作过更精致的描述,在每一章中,爱弥莉以简短、生动的美丽句子对荒野风光加以描述,把荒野风光的各种情况及气候,生动带到我们面前。
故事简述如下:
十八世纪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咆哮山庄的主人,乡绅恩萧(Earnshaw)从外面带回一个身分不明的吉普赛男孩,取名希斯克里夫(Heathcliff),主人对这位小男孩非常宠爱,冷漠他的儿子亨德利(Hindley)和他的女儿凯瑟琳(Catherine)。恩萧死后,亨德利从外地娶回一女子,继承了山庄,为了报复,他把希斯克里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妹妹凯瑟琳却和他产生了爱情,希斯克里夫天性倔强,敏感多疑,二人常冲突。后来,凯瑟琳爱上有钱、成熟画眉田庄的青年埃德加·林顿(Edgar Linton)。希斯克里夫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愤而出走,三年后再出现时,已经是一名富商,他的出现造成咆哮山庄诡异的气氛,他不但想报复凯瑟琳,还不放过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用赌博赢得了山庄,亨德利成为他的仆人,最后死得不明不白,儿子哈里顿则成了奴仆。他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Isabella)为妻,造成兄妹失和。埃德加反对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继续来往,使得凯瑟琳内心痛苦不堪,在生产中死去。希斯克里夫甚至想把凯瑟琳的遗体从坟墓里挖出来见最后一面。
十多年后,希斯克里夫又强迫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敦。最后,埃德加和小林敦都死了,希斯克里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他对凯瑟琳的爱是粗暴的,他甚至希望死后能把棺材打开,跟凯瑟琳灵魂长相厮守,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亡。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在画眉田庄安顿下来。
3.夏绿蒂的「简爱」
夏绿蒂的小说「教授」,据说是她在布鲁塞尔经验的忠实写照,书中描述布鲁塞尔一家学校任教的英国教师,注意到一位羞怯娇小的小学老师,对她生出爱慕,最后爱上她。这是她根据真实生活所写的第一篇小说,夏绿蒂认为她书中的英雄应该像她在现实生活所看到的男人那般辛勤工作。没有突然的机会使他获得财富或地位。
这三本小说,「安格尼斯.葛雷」和「咆哮山庄」,一个小出版商答应出版,还把它们合并成一册。
至于「教授」一书,则讽刺味道太浓,无法被出版商认同。
这时夏绿蒂带着她的父亲去接受白内障手术,手术完成后,夏绿蒂开始写起(简爱)。
夏绿蒂最后绝望的把「教授」原稿寄给史密斯.艾勒出版公司,得到礼貌、特殊鼓励的回信。因此「简爱」一完成,立即投稿给这家公司,审查稿件的W.S.威廉斯十分称这部小说,并将它推荐给乔治.史密斯,史密斯花了一星期把它看完,有时还差点忘记吃饭。
这篇小说立即被接受,并于1847年10月出版,而且立刻风行,其深受喜爱的程度,从那时起至今天。甚至维多利亚女王也把它念给「亲爱的艾伯特」听。
简爱是一个相貌很平凡,但是内心美丽的女性,她非常坦率,面对周遭的残酷,都非常坚强。
有一次机缘,简爱继承了一大笔的财产,她也坚持不要一个人独享,而把它分成四份均分给她认识的亲戚。当罗彻斯特先生失去了财富、地位,甚至双眼失明,肢体残障的时候,简爱仍然不改初衷,决定要伴随着他共度一生。
故事简述如下:
简爱是个孤女,从小在盖茨海德庄园舅妈里德太太家长大,受舅母虐待,10岁时被送到罗伍德孤儿院,院长是个自私残忍的人,经历种种折磨,她的好友海伦死于肺病;她则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孤儿院当了两年教师,受不了那里的孤寂,于是受聘于桑费尔德庄园。庄园的主人罗彻斯特是个性格阴郁、喜怒无常的人,他和她经常为某种思想辩论不休,但两人却逐渐漫生情愫。有一天舅妈里德太太派人来找简爱,说她病危,要见简爱一面。见面时,里德太太给她一封信,这封信是三年前简爱的叔父寄来的,向她打听简爱的消息,并把遗产交给简爱。里德太太当初谎称说简爱在孤儿院病死了,临终前里德太太良心发现把真相告诉简爱。
罗彻斯特向简爱求婚,简爱答应了,但在婚礼上却发现罗彻斯特已经有妻子,而且还是一个精神病患。简爱伤心的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花光了所有积蓄,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醒。并且帮助她找到教师的工作。后来圣约翰发现简爱是他的表妹,向她求婚,但简爱没答应。当简爱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时,整个庄园已是一片废墟。罗彻斯特为了救妻子,被烧瞎了双眼并失去了一只手,孤苦无依。简爱跟罗终于结婚,生了一个男孩,而罗彻斯特的眼睛则回复到可以见到儿子。
「简爱」的成功与「咆哮山庄」和「安格尼斯.葛雷」的失败
简爱的受人欢迎,使夏绿蒂敢把她在文学的努力告诉她的父亲,并且送一本让他阅读。白郎特很高兴翻阅那本小说,然后很兴奋的告诉其他女儿,说道:「夏绿蒂写了一本畅销书。」不过并没有告诉落魄的布伦威尔。
到了十二月初,「简爱」筹备出第二版,「咆哮山庄」和「安格尼斯.葛雷」也在十二月问世,但情况并不好,前者被认为粗暴狂野的作品,后者被看成淡而无味,第二年五月「简爱」又发行第三版,夏绿蒂从这三版书中,获得500英镑。
布伦威尔、爱弥莉、安妮的去逝
1848年除了爱弥莉没有动静外,夏绿蒂和安妮又开始写作了。夏绿蒂想把「教授」改写,但被史密斯.艾勒公司阻挡,几经考虑后,动手写「秀莉」(Shirley)。安妮则十分努力完成了「怀尔德福厅的住民」(The Tenart of Wildfell Hall)并且违背夏绿蒂的意愿,将它投给纽比出版社。
纽比在1848年6月出版时,不择手段暗示这本书是「简爱」和「咆哮山庄」作者所写。
这时,白家姊妹以和出版商建立良好关系,白郎特姊妹的黑暗生活似乎已到尽头。但是她们的希望突然幻灭,首先是1848年9月24日布伦威尔突然死于肺病。他的父亲十分伤心,姊妹们则松了一口气。但望着他安详的脸孔,终于也原谅他。
爱弥莉在葬礼中着凉了,并发展成肺病,生病期间她拒绝看医生,休息,照常工作,痛恨别人的同情,于1848年12月19日死亡。
爱弥莉有一首好诗,叫「我绝不是懦夫」,前面几句如下:
我绝不是懦夫;在世界动乱中绝不发抖;我见到天堂的荣耀照亮,信心助我远离恐惧。
究竟因为哥哥的死亡而伤心或「咆哮山庄」的失败而失,造成爱弥莉的死亡,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爱弥莉刚下葬不久,安妮也被她感染得肺病。1849年5月28日也死了。
「秀莉(Shirley)的出版
1849年8月秀莉完成了,史密斯.艾勒公司派了一位詹姆士.泰勒职员,帮助编辑,老板史密斯,审稿人威廉斯和编辑泰勒都非常称赞此书,该书在1849年10月26日出版,受到出版界和民众的好评。但反应没有简爱热烈,但夏绿蒂仍然从本书获得500英镑。在此后2年夏绿蒂不停的与伦敦出版界名流见面。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与富裕、博学兼作家的加斯克尔夫人成为莫逆之交。
1850年9月她以笔名“爱力斯和爱顿.贝尔”撰写「作者小传」,准备放在「咆哮山庄」和「安格尼斯.葛雷」的第一页,也为「咆哮山庄」写短评,并为爱力斯和爱顿.贝尔诗集写了序言。
一段情
读者还记得秀莉完稿时,负责编辑的詹姆士.泰勒,他也爱上夏绿蒂,当1851年4月出现在哈沃斯时,很显然的是来向夏绿蒂求婚的,但他接近白郎特家时,却没有勇气了,因为夏绿蒂不可能把他看成丈夫,不给他有求婚机会,泰勒后来出国前往印度,主持史密斯一家分公司,他写信给夏绿蒂时只是写些旅游见闻,显然和夏绿蒂的一段情已成过去。
1851年史密斯公司固然急于为她在出版另一本小说,但却拒绝「教授」的改版。夏绿蒂只好写「维利地」(Villette),到了秋天,夏绿蒂因肝脏感染病倒了,一直到1952年,11月20日才把稿子交给史密斯公司。1953年1月「维利地」终于出版了。
图6:阿瑟.贝尔.尼可斯牧师
阿瑟.贝尔.尼可斯牧师(图6),苏格兰人,1818年出生,从小父母双亡,由担任校长的叔叔扶养长大,1844年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1845年成为哈沃斯的副牧师。他比夏绿蒂小二岁,为人严肃,是位保守有强烈宗教信仰的年轻人,他对夏绿蒂有意思,但夏绿蒂不喜欢他的思想狭隘,枯燥无味。他后来直接向夏绿蒂求婚,夏绿蒂说这要请示她的父亲,白郎特听了很生气,他想:一位年薪只有100英镑的副牧师,居然想娶自己世界闻名的女儿。在阿瑟.贝尔.尼可斯牧师固执且不断爱情信的进攻下,终于赢得美人归,他们于1854年6月29日在哈沃斯的教堂结婚。但白郎特却坚持不参加婚礼。
新婚密蜜月是在新郎的故乡爱尔兰度过的,其实阿瑟.贝尔.尼可斯的家族声望比白郎特家族高很多,我们很难判断夏绿蒂的婚姻生活是幸福或不幸福。她曾对她的丈夫说:「我们是如此幸福。」但她在写给爱伦的信中却说:「一个女人成为别人的妻子,这是严肃、怪异而又悲惨的事。」
夏绿蒂的去逝
1854年11月8日,夏绿蒂与她的丈夫出去观赏附近瀑布美景,回家时,路上暴风雨不停吹着,夏绿蒂一回到家里,马上把湿衣服换掉,但仍然着凉了,无法痊愈。
这时她已经怀孕了,有呕吐及晕眩,越来越严重,1855年1月她的丈夫请来有名的医生为她诊病,但她仍然陷入昏迷中,不省人事,1855年3月31日去世。她的死亡证书死因是肺结核。但根据现代医学界的看法,死因是孕妇在怀孕中,身体虚弱,呕吐太多而死亡。
后记
夏绿蒂死亡,许多有关的误解与谣言不断,1855年7月,白郎特先生请加斯克尔夫人,撰写「夏绿蒂」传记,澄清一切,1857年3月加斯克尔夫人的「夏绿蒂. 白郎特的一生」出版,同时「教授」一书也出版了。
1860年,夏绿蒂的另一本小说「爱玛」的一部分刊登在「康希尔杂志」上。
1861年6月白郎特先生去世,享年84岁。
1872年10月史密斯.艾勒出版公司聘请画家爱德蒙.摩里森.怀伯里,准备出版附有插图的白郎特小说,怀伯里前往约克郡,向艾伦.奴塞请教,产生优雅的木刻画。
1893年「白郎特基金会」成立。1972年,詹姆士.罗伯兹(哈沃斯人),从小认识白郎特一家,很慷慨地建造一所新牧师公馆,去换旧牧师公馆,并在1928年送给「白郎特基金会」,将旧牧师公馆改为「白郎特博物馆」。(图7)
图7:白郎特牧师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