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集合論,映射與函數(集合淺論) 江銘輝五夢網
一、集合是無定義名辭
集合是一個直覺的觀念,是無法用語言形容,它猶如幾何學中之點、線、面,屬於無定義名辭。不過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把集合想像一堆東西聚集在一起。這群東西的組成分子稱為元素(element)。元素可為任何東西,可以是數、可以是字母、可以是人名,可以是花草、……等等。換言之它可以是一推相同的事物聚在一起,也可以是一堆不同的東西聚在一起。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有限個,也可以是無限個。
1. 符號: 、{}。
集合通常用是用大寫的字母來表示,如A、B、C,有些特殊的集合可以直接用文字敘述,例如:所有整數的集合、所有偶數的集合。
用{}表示該集合的元素,例如:1到10整數的集合是{1、2、3……10}
用 表示元素與集合的相屬關係,例如:
A={1、2、3……10}
1 A,即1屬於A
-3 A,即-3不屬於A
2. 空集合(empty set)與宇集合(universal set)
空集合:不包括任何元素的集合,稱為空集合,以符號{}或Ф來表示。例如:所有會生孩子的男人的集合。
問題所討論的全部元素稱為宇集合,以U來表示。例如所有小寫英文字母的宇集合,U={a、b、c、……x、y、z}
3. 子集合(subset)
若有二集合A和B,A內所有元素均包括在B內,則A稱為B的子集合。以A B表示。
由上述定義,我們知道空集合是任意集合的子集合。
4. 真集合或正集合(proper set)
如果A是B的子集合,但A不等於B,也就是說A的元素小於B,則稱A是B的真集合。以符號A B表示。
例如:A={1、2、3};B={1、2、3、4、5}
5. 幕集合 (power set)
集合的元素不只是單純一件事物,有時候也可以包含一個集合,例如:A={1、2};B={4、5、{1、2}},很明顯地,A集合是B集合的一個元素。
若S是一個集合,則由S的所有子集合所組成的集合,稱為S的幕集合。以符號2S來表示
譬如:S={1、2、3},S的一切子集合有:Ф、{1}、{2}、{3}、{1、2}、{1、3}、{2、3}、{1、2、3}共8個,所以2S={Ф、{1}、{2}、{3}、{1、2}、{1、3}、{2、3}、{1、2、3}}
我們所以把S的幕集合寫成2S,是因為2S(S幕集合)的元素數目是S集合元素數字的2S。
6. 餘集合(complement)
若A是集合,U討論到A集合的宇集合,則一切屬於U,而不屬於A集合,稱為A的餘集合,以符號A’表示。例如:U={-1、0、1};A={0},則A’={-1、1}。
二、集合的運算
1. A與B的聯集(Union)
A與B的聯集,以符號A∪B表示,A與B的聯集是一切屬於A與B集合內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例如:A={0、1、2};B={2、3、5},則A∪B={0、1、2、3、5}
由上述定義,可知:A∪B=B∪A ;A A∪B;B A∪B。
2. A與B的交集(Intersection)
A與B的交集,以符號A∩B表示,A與B的交集是指同時屬於A和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A={0、1、2};B={2、3、5},則A∩B={2}
3. A與B的差集(Difference)
二集合A與B的差集乃屬於A,但不屬於B之一切元素,所組成,以A-B表示之。例如:A={一切實數};B={一切有理數} ,則A-B={一切無理數}
三、文氏圖或范氏圖(Venn Diagrams)
1. 約翰文(John Venn,1834~1923)是一位致力於邏輯發展的英國人,他於1859年開始擔任牧師,24年後辭職,專心致力於邏輯的研究和教學。1881年他出版一本「符號邏輯」的書,書中他用圖形表示邏輯原理,瑞士數學家歐拉(Leonard Euler)也曾用圖形表示邏輯原理,但據說約翰文才是此方面推廣的開山鼻祖,因此我們通常稱用圖形表示邏輯原理叫文氏圖或范氏圖。
2. 下面是用文氏圖表是聯集、交集、差集和餘集的文氏圖。
(1) A∪B 圖(a)、(b)、(c): 藍色部分
(2) A∩B 圖(a)、(b)、(c) : 藍色部分
(3)A-B圖(a)、(b)、(c) : 藍色部分
(4)A’圖(a)、(A∪B)’ 圖(b)、(A∩B)’ 圖(c)、(A-B)’ 圖(d)
四、重要定律一覽表
下面把一些重要的集合定律列出,作為往後讀者碰到此類問題的參考。
1. A∪A=A
2. A∩A=A
3. A∪U=U
4. A∩U=A
5. A∪Ф=A
6. A∩Ф=Ф
7. A∪B=B∪A
8. A∩B=B∩A
9. A∪(B∪C)=(A∪B)∪C
10. A∩(B∩C)=(A∩B)∩C
11. A∪(B∩C)=(A∪B)∩(A∪C) (分配律)
12. A∩(B∪C)=(A∩B) ∪(A∩C) (分配律)
13. A∪A’= U
14. A∩A’= Ф
15. (A∪B)’=A’∩ B’(狄摩根律)
16. (A∩B)’=A’∪ B’(狄摩根律)
17. (A’)’=A
18. U’=Ф
19. Ф’=U
20. U-A=A’
21. A-U=Ф
22. A-Ф=A
23. Ф-A=Ф
24. A-A=Ф
25. A-B=A∩B’
26. (A-B)-C=A-(B∪C)=A∩(B∪C)’=A∩(B’∩C’)=(A∩B’)∩C’
27. A-(B-C)=A∩(B-C)’=A∩(B∩C’)’=A∩(B’∪C)=(A∩B’)∪(A∩C)=(A-B)∪(A∩C)
28. A∪(B-C)=(A∪B)-(C-A)
29. A∩(B-C)=(A∩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