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故事15)惊动康熙皇帝的轮回事件 江铭辉五梦网
图:小女孩坐到床上,一副郑濂夫人的模样说:「我的儿子和媳妇在哪里?还不快出来见我。」众人见了掩着口偷笑。正好郑濂从外面进来。
前言
笔者最近从网站看到的信息,都是记载有关美国、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有关轮回投胎转世的故事,例如某某小孩一出生至会讲话的时后,就说他是某某人家的人来投胎转世,希望回到原来的老家,经调查也合乎事实,这些实例,网站的「Discovery」报导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到网站浏览。
但有一点笔者觉得很纳闷的,是中国人口众多,为什么很少传出投胎转世的实例,经笔者翻阅报章杂志的结果,得到结论,中国自古就有轮回投胎转世的故事,而且还惊动当今康熙皇帝,给工部郎中郑濂赐婚,在古时候欺君是大罪的,这件显然必定是真实的。
这件事记载在清朝康熙的河南项城县县令钮琇所著的《觚剩》正文·卷四·燕觚的再世婚。钮琇、字玉樵,江苏吴江人。康熙十一年被选拨为贡生。后在吴江县充当教习,在康熙十六年被派到河南项城县做县令,为官清廉,深得上司器重。
《觚剩》
《觚剩》是钮琇的代表作。为何叫“觚剩”呢?觚是一种容器用来饮酒,类似今天的细颈花瓶。孔子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觚不觚,觚哉!觚哉!暗指政事,故后人又称“觚”为史事,“觚剩”就是余史,因此,钮琇搜集一些专门记录遗闻轶事成册称作《觚剩》。
再世婚的原文如下:
京城东偏有民家生一女,能言之岁,忽曰:「我工部郎中郑濂妇也,何以在此?我欲归我家矣。」迹郑之居,与女家相去二里许,某秘之不以告。女甫能行,即出户觅郑居。或时趋出巷外,其家辄抱持之,防其逸,而女之求归益坚。不得已,以闻于郑,郑乃迎之,盖八龄矣。重堂邃室,皆若素游,直入踞床,南面而为妇言曰:“我之子与媳安在?不速出见?”众方匿笑旁睨,濂适自外来,起而曰:“我别夫子日久,岂遂不相识耶?”笼箧之庋,香履之存,靡不一一指点其处。郑郎中以事近怪,不逾宿而遣之。然闻者惊相传告,旋彻内庭。今上召询濂,濂不敢隐,因命续再世之婚。濂辞以“年齿甚悬,且臣之子已生孙矣,居室名言,恐有未顺。”上曰:“天命之也,待十三岁而婚,谁曰不宜?”濂奉旨届期成礼,伉俪如初。
「再世婚」翻译成白话文为:
北京城东部有一户普通人家生了一个女儿,这孩子长到能说话的年龄。忽然说:「我是工部郎中郑濂的妻子,怎么会在这里呢?我想回到我原来的家。」女婴的父母听了她的话,便让人寻找郑濂的住所,原来郑家离女婴家只相距二里多路。女婴父亲虽然知道了郑家在哪儿,但却觉的此事太过怪异,因此告诉家人要严守秘密,不许告诉女婴郑家在哪里。
到女婴长到能走路时,经常离家去寻找郑家,有时甚至于跑出巷外。她的父母因此常抱着她、看管她,严防她私自出去。女孩越来越大,可她坚决要去郑家的强烈愿望竟然丝毫未变,看管已不是个好办法。女孩八岁那年,实在不得已,她的父亲只好去郑家打听,郑濂的夫人确实已去世多年,于是说出这件事情。郑家一听,赶快派花轿来迎接她。
八岁女孩来到郑家,毫不生疏,虽然郑家面积很大,房屋众多,可她竟熟识门路,好像平日就经常走过,直入内室,坐到床上,面朝南一副郑濂夫人的模样说:「我的儿子和媳妇在哪里?还不快出来见我。」
众人见这小姑娘摆出夫人的样子,都斜着眼望她并掩着口偷笑(图)。正好郑濂从外面进来,女孩站起身来说:「我与你分别已经很久了,难道你不认识我了?」于是,她又指点自己前生的衣服放在哪儿,鞋放在哪儿,与郑濂夫人生前的习惯丝毫不差。郑濂觉的这事太怪异,当天又把她送了回去。但是听到看到的人觉得此事太神奇,于是到处传说,很快京城内无人不知了,就连皇宫内的人都纷纷议论。
皇上听闻此事,感到好奇,于是召郑濂进宫询问此事。那时候谁对皇帝撒谎,可是欺君大罪,要满门抄斩的。郑濂双膝跪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详细禀报给皇上。
皇帝听后,认定此事可信,就命令他续前世姻缘。郑濂急忙推辞说:「谢皇恩,但我们俩年龄相差太多,我的儿子现在都已经有了孙子,这样老夫少妻住在一块,连称呼都一些别扭,恐怕不合适。」皇上说:「谁说不合适!天命难违,等她长大后,你们再完婚。」
女孩到了十三岁时,郑濂就奉旨与她结了婚,俩人恩爱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