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袁了凡 江铭辉 五梦网
注:第三篇所说的是积善的方法,能够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来往,做人的方法,最好就是谦虚了。谦能保持善果,否则虽「积」也保不住,也是枉然。谦虚的好处叫谦德,这一篇专讲谦虚的好处,谦德的报应。
第四篇谦德之效(了凡四训完结篇)
易经谦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耗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好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一定将福德流向他那里。鬼神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因此,易经每一卦爻,有凶,也有吉,单独「谦」这一卦,每一爻都吉祥。
书经上也讲:「自满,就会遭到损害,自谦,就会受到好处。」我好几次同许多人去应考,每次都见到贫寒的读书人,当他们快要发达考中的时候,脸上一定表现出一副谦虚退让让人尊敬的光彩。
谦德1
公元1571年(明穆宗隆庆),我以举人的身分到京城参加会试,我们嘉善的同乡人,去会试的有十人,只有丁敬宇这个人最有礼貌,年纪最轻,而且非常谦虚。我告诉同去会试的费锦坡说:「丁敬宇这位仁兄,今年一定会考中。」费锦坡说:「你从哪里看出来呢?」我说:「只有谦虚的人,可承受福报。老兄你看我们十人当中,温和恭敬、忠诚恳切,一切事情都不敢抢在人前,像丁敬宇那样的人么?有恭恭敬敬,一切肯顺从,谦逊而小心谨慎,像丁敬宇那样的人么?有受人侮辱而不回应,听到人家毁谤而不去争辩,像丁敬宇那样的人么?一个人能做到这样,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哪里有不发达的道理?」等到发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
谦德2
公元1577年(明万历5年)在京城里,和冯开之住在一起,看到他总是虚心自谦,面容和顺,一点也不骄傲,大大的改变了他小时候的那种骄傲的习性。他有一位正直又诚实的朋友李霁岩,常常当在他的前面指责他的错处,只看到他平心静气地接受朋友的责备,从不反驳一句话。我告诉他说:「一个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苗。有祸,也一定有祸的预兆。只要这个心能谦虚,天一定帮助他,老兄你今年必定登第了!」后来果然真的考中。
谦德3
赵裕峰,名叫光远,是山东冠县人,不到二十岁,就中了举人。后来多次考进士,都不中。他的父亲做嘉善县
主管文书、簿籍的二等秘书(县长是大尹,主任秘书是二尹,他的父亲当三尹,应相当现在的二等秘书),赵裕峰随同他的父亲到任。他非常钦佩嘉善名士钱明吾的学问,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见他;那晓得这位钱先生,竟拿起笔来,把他的文章全部涂掉了;赵裕峰不但没有发怒,并且心服口服,赶紧把自己文章缺失改了。到了第二年,赵裕峰就中了进士(图14)。
图14:钱先生拿起笔,把他的文章全部涂掉;赵裕峰不但没有发怒,并且心服口服。
谦德4
公元1592年(明万历廿年)我进京谒见皇帝,见到一位叫夏建所的读书人,看到他内心非常谦虚,强烈的谦虚光芒从他身上散出来,每一个人都感受的到。我回来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要使这个人发达,在没有赐福给他时,一定先给他智慧。这种智能一发,那就轻佻、不稳重的人,也自动变得诚实,放肆的人也自动收敛了。夏建所温和善良到这种地步,上天已经赐给他智慧了,跟着要赐福了。」等到发榜后,他果然中了进士。
谦德5
江阴有一位读书人张畏岩,学问很深厚,文章做得很好,在许多读书人当中很有名声。公元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南京的举人考试,他借住在一间寺院里;等到发榜,榜上没有他的名宇。他很不服气,大骂考官,眼睛被蒙蔽,看不清楚,看不出他文章好。那时有一个道士在傍边微笑,张畏岩马上就把怒火发到道士身上。道士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张畏岩更加发怒道:「你没看到我的文章,怎知道我写的不好?」道士说:「我常听人说,做文章最要紧的是心平气和;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你的文章怎会工整呢?」张听了道士的话,仍然不屈服;因此,就向道士请教。道士说:「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里不该中,文章虽然工整,也没有用。一定要你自己作改变。」张问道:「既然是命,怎样去改变呢?」道士说:「造命的权力,虽然在上天,建立命的权力,则在自己的身上,只要你肯尽力去做善事,多积阴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张说:「我是个穷读书人,能做什么善事呢?」道士说:「行善事,积阴德,都是从这个心做出来的。只要经常存着做善事、积阴德的心,功德就无穷尽。就像谦虚这件事,又不要浪费钱,你为什么不自我反省,自己工夫不够,反而骂考官不公平呢?」(图15)
图15:张畏岩到发榜时,榜上没有他的名宇。他很不服气,大骂考官,最后接受道士的指教。
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从此就改变向来骄傲的行为,每天增加作善事,每天所积的功德越来越厚。到了公元1597年(明万历二十四),有一天,他做梦到一处很高的房屋里去,看到一本考试录取的名册,中间有许多空行。张不懂,就问旁边的人「这是什么名册?」那人说:「这是今年考试录取的名册。」张又问:「为什么名册里有这么多的空行?」那人道:「阴间对那些考试的人,每三年查考一次,一定要积德没有过失的,这册里才会有名字。你前面所看到名册中的空行,都是从前本来该考中,但因为他们最近犯了罪过,名字被删掉的。」后来那个人又指一行说:「你三年来,很谨慎修养自己,没犯罪过,也许可以补这个空缺,希望你珍重自爱,不要犯错!」果然张就在这次会考,中了第105名。
从上面所说看来,每个人头上三尺的地方,必定有神明监看着人的行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应赶快地去做,凶恶、损人的事,应该避免去作,这是可以由我自己决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约束一切不善的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还要虚心,自己肯迁就不骄傲,使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有受福的根基。那些骄傲自满的人,一定不是个有远大志向的大人物;就算能一时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到福报。稍有见识的人,一定不愿意把自己的度量弄得很狭窄,使自己拒绝可以得到的福报,况且谦虚的人,还有许多地方可以得到别人的教导,作善事、积阴德的机会,有无穷尽了。尤其是进德修业的人,一定不能欠缺的啊!
古人有几句老话说:「有心取得功名的人,一定可得功名;有心要成为高官或有钱的人,一定可作大官或成为富翁。」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就像树要有根一样,要立定这种伟大的志向,但必须在每一个念头上,都要谦虚,态度温和,处处给人方便,自然会感动天地,造福全靠自己,像现在那些求取功名的人,当初那有什么真心?不过一时高兴罢了,兴致来了,就去求功名,兴致退了,就停止。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喜好音乐,若是到了极点,那末齐国国运大概可以兴旺了。但是大王喜欢音乐,只是一时追寻快乐罢了,若能把一时追寻快乐的心,推广到与民同乐,使百姓都快乐,那么齐国还有不兴旺的么?」我看求科举功名,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