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道教  2011-05-19 第三篇 積善之方(二、善的八大分類)

了凡四訓      袁了凡         江銘輝     五夢網

 
第三篇 積善之方(二、善的八大分類)
 
如果要再將善再精細的分類、說明,那麼做善事:有真的、有假的;有正直的,有不正的;有陰德(暗中),有陽善(公開的);有對的,有錯的;有偏差的,有公正的;有一半的,有圓滿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難的,有易的。
這些種種,都應要深思熟慮,仔細的辨別。如果只一心作善事,而不去追究最後的道理,往往就會產生自以為行善,其實是造孽的行為,這樣做難道不是冤枉,白費苦心,得不到一些好處啊!
1.真的、假的
什麼叫做真、什麼叫做假呢?從前有幾個讀書人,去拜見天目山的高僧「中峰和尚」,這些書生問說:「佛家講善惡的報應,人到那裏,影子就立刻跟到那裏。為什麼現在某一個人行善,但他的子孫卻不興旺?某一個人作惡,但他家族反而興隆?」佛所說的都是沒有根據,亂說。
中峰和尚說:「世俗一般人的七情六慾,還沒有根除,明辨是非的眼睛被矇蔽把善行認為是惡的,把惡行認為是善的,這是經常有的事情。弄錯了,不去怨恨自己弄錯,把是看成非,把非看成是,反而去抱怨天的報應錯了?」
這些書生又說:「善就是善,惡就是惡,那會弄得相反呢?」中峰和尚聽了便叫他們嘗試說出善事、惡事的狀況。有一個人認為打人、罵人是惡;恭敬待人,禮貌待人是善。中峰和尚說:「不見得是對。」有一個人認為貪戀金錢,亂拿財物是惡;清廉不貪汙,遵守道德是善。中峰和尚又說:「不見得是對。」各人把所看到的種種善惡的行為都講出來,但是中峰和尚都說:「不對!」
眾人請問中峰和尚,究竟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中峰和尚說:「對別人有好處的事情,是善;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是惡。如果對別人有好處,縱然是罵人、打人,都是善;對自己有好處,即使恭敬待人,禮貌待人,也都是惡。所以一個人做善事,使別人得到好處的就是「公」,公就是真;只想自己得到好處,就是「私」,私就是假。
並且從內心真心誠意所發出來的善行,是真;盲目按照別人的步調去做,就算做了,也是假。還有,為善不求報答、不隨便宣揚,那麼所做的善事,是真;但是為著某一種目的、報酬,才去做的善事,是假;像這樣的種種,自己都要仔細地考察。
2.正直、不正
 
怎麼叫做正直,什麼叫委曲求全呢?現在的人,看見小心謹慎、身段柔軟的人,大都稱他為善人,願意採用他。然而古時候的聖賢,卻寧願使用志氣高、勇猛前進或是安份守己,不會亂來的人。至於那些看起來小心謹慎卻喜歡討好別人的人,雖然全鄉的人都喜歡他;但聖人卻說這種人喜歡討好別人,隨波逐流,沒志氣,是傷害道德的賊。因此一般世人所認定的善惡,很顯然和聖人不相同。從這一點去推敲,各種不同的事情,是善、或是惡,還會有錯嗎?天地鬼神對於一個人的福、善、禍、,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都和聖賢看法相同,而不和世俗的人一致。
所以凡要積功德,絕對不可以被耳朵所喜歡的聲音,眼睛所喜歡的景象所蒙蔽,必須要從看不見的內心裡,默默地將心洗滌清淨。純粹只有救濟世人的心,這就是正直;如果有一點點討好世人的心,就是心術不正。單純愛別人的心,就是正直;有一點點怨恨世人的心,就是心術不正。純粹尊敬別人的心,就是正直;有一點點嘲弄世人的心,就是心術不正。這些都應該仔細的去分辨阿!。
3.陽善、陰德
 
怎麼叫做陰、怎麼叫做陽呢?凡是作善事,而被人知道叫陽善,作善事而不為人知道,叫陰德。有陰德的人,上天自然會知道並且會報酬他的。有陽善的人,大家都曉得他,稱讚他,他就可立即享受世上的美名。享受好名聲,雖然也是福,但名譽卻為上天所妒忌;因此世人享受的名譽如果超過他實際應得的功德,多遭到意想不到的災禍。一個人並沒有什麼過失差錯,反倒被冤枉,無緣無故被人栽上,戴上惡名的人,他的子孫,常常會忽然間發達起來。陰德、陽善的報應差距這樣巨大,因此我們一定要將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仔細分辨出來。
 
4.對、錯
 
什麼叫對的,什麼叫錯的呢?從前春秋魯國有法令規定,凡是有人肯出錢,向別的國家贖回魯國人被擄去別國作低微工作的男人或女人,都可獲得政府的賞金。但孔子的學生子貢(家裡很有錢)卻向別的國家贖回人質而不接受政府的賞金。孔子知道後就責備他說:「子貢你作錯了。聖賢所作的事情,可以轉移風氣,改良習俗。君子作事可以轉移風易俗,行為將成為大眾的典範,不是自己歡喜怎麼樣作,就怎麼樣作。現在魯國富有的人少,貧窮的人多;如果接受政府賞金就是貪財,不廉潔,那還有人願意去做贖人的事嗎?從今以後,恐怕向他國贖人的風氣會消失了。」
子路救了一個淹水的人,這人用牛來答謝他,子路也接受了(圖10)。孔子很高興的說:「從今以後,魯國將有更多願意拯救淹水的人了。」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子貢不接受政府的賞金,是好的;子路接受牛隻,是壞的。不料孔子卻稱讚子路而責備子貢。因此凡人行善,不可只看眼前的行為,要看它往後所產生的弊端。不可只看一時的結果,須看它的長遠影響;不要只看個人的得失,須看它對天下大眾的影響。若現在的行為好像在作善,而以後產生的結果卻足夠以害人,那麼就好像在作善事,其實不是。如果現在的行為看起來不是善,但事後驗證卻在救助別人,那麼這件事看起來好像不是善事,實際上是件善事。
這只不過是拿一件事情來講講罷了。其它種種,例如:看起來是不義的行為,其實是正義的、看起來是不禮貌的行為,其實是有禮貌的、看起來是沒有誠信的行為,其實是有誠信的、看起來是沒有慈悲的行為,其實是非常慈悲的,這些都要我們仔細的判斷、分別清楚阿!
  
圖10:子路救了一個淹水的人,這人用牛來答謝他,子路也接受了
5.偏、正
怎麼叫作偏差,什麼叫作公正呢?從前呂文懿公剛辭掉宰相的職務,回到家鄉,鄉人都把他看成是泰山北斗一樣的尊敬他。有一次,一個鄉人,酒醉了,把呂公罵了一頓,但他沒有因此而發怒,只對他的僕人說:「不要與喝醉的人計較。」就關了門,不理睬他。過了一年,這個人犯了死刑罪入獄,呂公才懊悔地說:「如果當時,稍微與他計較,將他送到官府辦理定罪,就可以因此那次的小過失被處罰而避免這次大過失發生。我當時只想心存厚道,放過他,那知道,反而養成他的惡性,到今天犯下死罪的地步。這就是存善心,反倒做了惡事的一個例子。
又有存惡心而卻做了善事的例子也有。例如有一個大富人,碰到當年糧食沒有收成,窮人大白天在市上搶米,這大富人告上縣官,縣官卻不受不理,窮人因此膽子更大愈加放肆橫行了。於是這大富人就私下把搶米的人囚困並且加以羞辱,因此情況才開始平定下來,不然,幾乎要大亂了。所以說:「善是正,惡是偏。」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以善心而行惡事,叫「正中的偏」;以惡心而行善事,叫「偏中的正」。不可不知道啊!
 
6.半、滿
 
 什麼是「半和滿」呢?易經上說:「如果不積善,那麼就不能夠有好的名聲;如果惡不聚集,也不會有殺身的大禍。」書經上又說:「商朝的罪惡,已累積像一串銅錢那麼多,這好像將東西儲存在容器一樣,勤快的去積蓄,馬上就滿,懶惰而不去收集,就不會滿。」這是一個例子。
 
從前有一個女孩子,到佛寺裏去,想要捐一些錢,卻沒有錢,身上只有的二文錢,就將二文錢交給主持,主持親自為她向佛懺悔、祈福。後來這個女子進了皇宮,富貴之後,再帶幾千兩銀子到佛寺佈施。而這主持只叫他的徒弟替她祈福還願罷了。這女子就問:「我從前所施的只有二文錢,師父親自替我懺悔、祈福。現在我施捨了幾千兩銀子,師父卻不替我懺悔、祈福,為什麼呢?」
主持回答說:「以前妳捐贈的雖然很少,但佈施的心,真誠懇切,所以非我老和尚親自替妳懺悔,不足以報答妳佈施的功德。現在佈施的錢雖多,但不像以前那麼的真切,所以我叫人代替我,給妳懺悔、祈福,就夠了。」這就是幾千兩銀子的佈施,只算「半善」;而二文錢的佈施,卻算是「滿善」。
又漢朝的神仙「漢鍾離」把「點鐵成金」與「練丹的方法」傳授給呂洞賓(圖11),這樣就可以行善救助眾人。呂洞賓問:「黃金最後會變回為鐵嗎?」漢鍾離說:「五百年以後,就會回復成鐵的本質。」呂洞賓說:「如果這樣就會害了五百年後的人,我不願做這樣的事。」漢鍾離說:「修仙要積三千件功德,單憑你這一句話,三千功德就已圓滿達成了。」這是半善、滿善的又一種說法。
 
圖11:漢鍾離把「點鐵成金」與「練丹的方法術」傳授給呂洞賓
一個人做善事,而內心不去掛念它,認為做了善事;那麼任何所做的善事,都會圓滿成功。若是心中老是記著作了善事,雖然一生都努力積極行善,也只不過是半善而已。
譬如拿財物、金錢去救助人,要對內看不見救濟的我,對外看不見幫助的人,中間又看不見救助的財物、金錢,這才叫做三輪體空(施者、受者與施物三者皆空),也叫做一心清淨(心中清淨無瑕)。如果能夠這樣的布施,縱使布施不過一斗米,也可以種下無邊無際的福了;即使布施一文錢,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罪了。如果心裡不能夠忘掉所做的善事;雖然用了二十萬兩黃金去救濟別人,還是不能夠得到圓滿的福。這又是一種說法。
 
7.大、小
 
什麼叫做大善,什麼叫做小善呢?從前有一個在翰林院做官的人,叫衛仲達。有一次鬼卒將他的靈魂帶到陰間地府,陰間的主審判官,就命令手下將他的善、惡記錄簿送上來;送到時,惡錄簿堆滿了整個法庭,而善錄簿只有一卷,且細到像一支筷子大小的書卷而已。用秤一稱,那堆滿了法庭的惡錄簿卻比一支筷子大小的善錄簿要輕。衛仲達就問:「我還不到四十歲,那會犯了這麼多的過失呢?」主審官說:「只要有一個不正的念頭,就已犯惡,不一定要作了才算。」衛仲達又問:「善錄簿所記錄的是什麼?」主審官說:「朝廷曾有一次想要興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橋。你上奏勸朝廷不要修,免得勞民傷財,這就是你奏章的稿子。」衛仲達說:「我雖曾上書,但朝廷並沒有接納,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為何有如此的功德?」
主審官說:「朝廷雖然沒有接納你的意見,但你這個念頭,對千萬百姓已經有功勞了;如果再讓朝廷接納你的意見,那為善的力量就更大了。」由此可知,作善是的對象是對整個天下、整個國家,因為受恩惠的人多,每個人得到好處看起來很小,但加起來的功德卻很大;如果施恩的對象只有一個人,則雖給與許多恩惠,總共的福分也很小。」
8.難、易

什麼叫作難,什麼叫作易呢?從前有學問的讀書人,都說克制自己的欲望,要從難的地方先克服。孔子說到「仁」,說要從難的地方下功夫。難的例子,一定要像江西的一位舒老先生,把兩年教書所得的薪金,全部施捨,代一戶窮人還掉欠公家的錢,免除他們夫婦被拆散的悲劇,又像河北邯鄲縣的張老先生,看到一個窮人,把妻兒抵押了,錢也用光了;若是沒有錢去贖回,恐怕妻兒都要活不成了。於是就拿出十年的積蓄,替這個窮人贖回他的妻兒。使他的妻子得以存活,都是在最難的地方施捨,這種施捨是最困難的,他們竟然能夠!又如鎮江的靳老先生,雖年老無子,他的窮鄰居,願意把一個年輕的女兒給他做妾,但他不願娶鄰家的幼女,而耽誤她的青春,還給鄰居,這可說是在難忍的時候,能忍住呀!所以天賜給他們的福,也特別的豐厚。凡是有財勢的人,他們要立德都比平常人容易;如果因為容易就不做,就是自暴自棄了。而貧賤沒勢的人要施捨為善很困難,難做到而能做到,就十分可貴的了。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