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道教  2011-05-17 第三篇 積善之方(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了凡四訓      袁了凡         江銘輝     五夢網

 
第三篇 積善之方(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易經說:聚集很多善事的家族,除了當代的人享受外,它的喜慶、福份,還可留給子孫後代。」古時後有一個姓顏的女孩子,她打算把女兒嫁給孔子的父親叔梁紇,但什麼都不想知道,只打聽他的歷代祖先是否積有大德,她往前推測,認為只要叔梁紇祖先積有大德,其後代子孫一定會興望。孔子也稱讚舜的偉大孝順行為,他說:「像舜這樣的大孝,不但祖先會享受他的孝行,得到大家的祭拜;並且他的世世代代子孫也可以保住他的福德,興盛不衰,這都是切實的說明,現再舉一些以往的事蹟來證明。
 
事蹟1:救人為先,後代有福
福建建寧的楊榮,他曾當太子的老師,他的祖先歷代靠船將客人渡河為生。每當下雨很久,河水暴漲,沖毀村民居住的房屋時,被淹死的人、畜和貨物順流而下,別的船隻總是爭相撈取貨物,只有楊榮的祖先忙以救人,貨物一概不取,鄉里的人都笑他愚笨。到了楊榮的父親出生時,楊家便漸漸的富裕起來了。
有一天,一位變成道士的仙人,告訴楊家說:「你們祖先積有陰德,子孫一定會發達當大官,某地有一個富貴地,死後可葬在這個地方。」楊榮的父親聽了,就照道士所指定的地方,把他的祖先遷葬到這個地方。這就是後大家所說的「白兔墳」。後來生了楊榮,20歲實考中進士,官位高達最高的三公「少師」,也就是太子的老師,皇上還追封他的曾祖父和祖父與少師一樣的官號。至今子孫還是榮華不衰,多是賢達的人士。
 
事蹟2:惻隱之心,福及後代
 
浙江寧波人楊自懲,起初做縣裏的衙門當個書辦的小官吏,但作人非常厚道,守法公正。有一次,他的縣長,作人嚴苛,有一次,鞭打一個犯人,打得血流得滿地都是,縣長怒氣還沒有消除。楊自懲跪在地上為犯人求情,請縣長息怒寬恕犯人。縣長說:「此人傷天害理,目無王法,怎能叫人不動怒!」楊自懲聽了就叩頭說:「上面對作事亂來,沒有依照規章、制度去作,老百姓對政府失望已經很久了。可憐他們不明事理,誤蹈法網。如果審查出來案情,應該可憐他們的無知,犯下案情,千萬不要沾沾自喜。歡喜尚且不可,何況要動怒?」縣長聽了非常感動,整個人立即緩和下來。
楊自懲家境貧窮,但是操守廉潔,從不接受別人的財物。有時碰到囚犯缺少吃的食糧,他也盡力想辦法捐助。有一天,來了幾個新的囚犯,一路上餓得非常可憐。他自己家裏又剛好缺米。若拿給囚犯,那末自己家人就沒有無米可以吃了。如果只顧到自己吃,那麼囚犯又餓得很可憐,沒有辦法,便同他的妻子商量。他的妻子聽後說:「犯人從什麼地方來的?」他回答說:「從杭州來的,一路上忍受受饑餓,臉上可看出青黃的蔬菜顏色。」他的妻子聽了,因此把自己剩下來的一些米,拿出來,煮成稀飯,供給那幾個囚犯吃。後來他們生有二子,長子叫楊守陳,次子叫楊守址,均作到吏部侍郎(相當現在銓敘部次長),長孫作到刑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次孫也作到四川按察司(監察四川的文武百官);而現在兩位著名的人物楊楚亭和楊德政,都是他們的後代。
 
事蹟3:上天有好生之德
 
從前明朝英宗時期,有一個土匪首領叫作鄧茂七,在福建一帶造反。很多讀書人和老百姓,跟隨他一起作亂。皇帝就派浙江鄞縣出身的都御使「張楷,帶兵南下,去收搜查消滅他們。張都御使用計策把鄧茂七捉住了,後來他委託福建布政司(行政長官)裡面的一個姓謝的都事,去搜查東邊剩下來的土匪,捉到就殺;但是謝都事不肯亂殺,怕殺錯人。便向各處尋找賊黨所留下的名冊,凡是查出來沒有在加入賊黨的名冊中。就暗中給他們一面白布小旗,約定他們,搜查的官兵到達那一天,把這面白布小旗插在自己家的門前,表示是清白的民家,並且禁止官兵不準亂殺,全部活下來的人有一萬多人。來謝都事的兒子謝遷,就中了狀元,官做到宰相。而且他的孫子謝丕,也中了探花(就是第三名的進士)。
 
事蹟4:樂於施捨,子孫皆達官
福建莆田有一林姓人家,他們的上一代,有一位喜歡作善事和施捨的老太太,
經常用糯米作成糕餅送給人家吃,只要有人向她要,她立即就給,臉上沒有半點煩厭的樣子。有一位神仙變成一個道士,前來試探她,每天早晨都向她討六、七個糕餅(圖8)。她每天都給他,經過了三年,都一樣。仙人知道她是真心誠意,就向她說:「我吃妳的糕餅三年,要拿什麼報答你呢?妳家屋後有一塊寶地,如果葬在那裡,將來子孫封官封爵,就像一升的芝麻那麼多。」後來老太太去世了,她的兒子依照仙人的指示,把老太太安葬在那裡。第一代就有九人考上舉人和進士,後來世世代代,做大官的人非常多。因此,福建省竟有一句:每次發布進士或舉人的錄取明單都有姓林家屬的傳言。
  
圖8:老太太每天都給道士六、七個糕餅,三年如一日。
 
事蹟5:捨己救人,上天都知道
翰林學士馮琢菴的父親,是一位秀才。有一年寒冷冬天的早晨,在前往學堂的路上,碰到一個倒在雪中的人。撫摸他,已快凍死了。於是趕緊把自己穿的皮袍解下來替這人穿上,並將他扶回家中救治。結果那天夢裏一位天神告訴他說:「你出於至誠救人一命,現在我派宋朝名將韓琦投生你家,作你兒子。」而後生了琢菴,取外號為琦,以作紀念。
 
事蹟6:心地善良,鬼神欽佩
 
 台州有一位尚書(相當現在的部長)叫應大猷,年壯時候,在山裏讀書。晚上時常會聽到群鬼聚集呼嘯,經常嚇死人,但是他卻一點都不害怕。有一夜,他聽到鬼在說話:「有一個女人,因為丈夫出門在外面很久都沒有回來,她丈夫的雙親以為兒子死了,就逼她改嫁。這個貞婦不肯,明天夜裏就會來這裏上吊死亡,我就可找到替身了。」應公聽了就立刻把自己的田賣掉得到四兩銀子女,假裝是婦人的丈夫寫了一封信,連同銀子寄到她家(圖9)。婦人的公婆看到信後,發覺筆跡不對,產生懷疑,但又想到:「信就算是假,銀子總沒有人會白白送人的道理吧!兒子應該平安無事了。」因此就沒有逼婦改嫁,後來她的丈夫也平安回來,彼此相愛如初。
  
圖9:應公把自己的田賣掉得到四兩銀子女,假裝是婦人的丈夫寫了一封信,連同銀子寄到她家
應公又聽到鬼說:「我本來可找到替身,怎樣想到會被這秀才破壞我的事!」旁邊一個鬼說:「那你怎麼不去害他?」那鬼說道:「天帝因為這人心好,有陰德,已派他做尚書了,我怎能夠害得了他!」應公從此更加努力讀書,每天行善事,聚集的福德日漸深厚,碰到了饑荒的時候,總是捐獻糧食救助。遇到親戚有急難,自己儉吃省用,盡力給予協助。碰到別人對我強暴不講理的行為,往往先反省自己,責備自己。心平氣和地接受事實。因為應公能夠這樣做人,所以他的子孫眾多得到功名和官位
 
事蹟7:為富至善,鄉里榜樣
江蘇常熟有一位徐(字「鳳竹」)先生,他的父親非常富有。一次碰到饑荒,就先把他應收的田租,完全捐掉,做為鄉里田主的榜樣。再把自己的穀糧捐出賑濟。一天夜裏,他在門口聽到鬼不停地唱道:「千不騙,萬不騙,徐家秀才作到了舉人郎!」,一遍接著一遍,連續幾天呼叫不停。這年,徐鳳竹果然在鄉試中了舉人。他父親從此更加努力積德行善,努力不停,凡是修橋補路,設齋食供養僧人、救助眾人,凡有益大眾的事,無不盡心盡力。後來又聽到鬼在門前唱道:「千不騙,萬不騙,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省的總督)」結果徐鳳竹做到了兩浙的巡撫。
 
事蹟8:平冤減刑合乎天意
 
浙江省嘉興縣有一位姓屠,名叫康僖的人,剛開始在刑部(法院)裏做主事(助理)的官,夜裏就住在監獄裏。並且仔細的盤問囚犯犯罪的情形,發現一些沒罪被冤枉的人,但是屠公並不覺得是自己的功勞,他秘密地把這件事,上公文告訴了刑部堂官(法務部的長官)。開庭的時候,主審官摘出要點,審理諸位罪犯沒有不服氣的,將十幾個被逼供的冤囚釋放了。一時間,京城裏的老百姓,都稱贊刑部尚書(司法部長)明察秋毫,大公無私。後他再向上級陳情說:「在皇帝所住的京城,就有這麼多的冤事。可想我國廣大的領土,兆萬個老百姓,難道沒有冤枉的人嗎?所以應每五年派一位減刑官,到各省去查察囚犯的實情,公平定罪;冤枉的,給予翻案。」刑部尚書上奏給皇帝,皇帝答應尚書的要求,他也被派在參加減刑的行列。
 
一天晚上夢見神靈告訴他說:「你命中本應無子,今減刑的事情,正合乎上天的心意,天帝特別賜你三個孩子,將來全部身穿紫色的長袍,腰部佩帶金飾當大官這天晚上,屠公的夫人就有了身孕;後來生了屠應塤、屠應坤、屠應三個兒子,都當了大官。
 
事蹟9:奉獻菩薩,誠心誠意
浙江嘉興,有一位姓包,名叫憑,外號叫「信之」的人。他的父親做過安徽池州府的長官。生有七個兒子,包憑是最小的。他被平湖縣姓袁的人家,招贅做女婿;和我父親常常來往,交情很深。他的學問廣博,才氣很高,但是每次考試都考不中。因此他對佛教、道教的學問,很注意研究。
有一天,他向東去江蘇省泖湖遊玩,偶然到了一個鄉村的佛寺裏,因為寺內房屋壞了,看見觀世音菩薩的聖像,露天而立,被雨淋得很濕。當時就打開他的袋子,有十兩銀子,就拿給這寺裏的住持和尚,叫他修理寺院房屋。和尚告訴他說:「修寺的工程大,銀子少,不夠用,沒法完工。」
因此,他又拿了高貴天下無雙的松江府出產的布四匹,再檢查竹箱裏的七件上好衣服給和尚。這些衣服內層是布當布料做成的雙層衣服,是新做的;他的傭人要他不要再送了,但是包憑說:只要觀世音菩薩的聖像,能夠不受傷,淋到雨,我就是赤身露體又有甚麼關係呢?和尚聽後流著眼淚說:「施捨銀兩、衣服和布匹,還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只是這一顆誠心,就不容易得到呀!」
後來房屋修好了,包憑就拉著他父親同遊這座佛寺,並且住在寺中。那天晚上,包憑做了一個夢,夢到寺裏的守護神,來謝他說:「你做了這些功德,你的兒子可以世世代代享受官祿了。後來他的兒子包汴,孫子包檉芳,都中了進士,做到高官。」
 
事蹟10:為公平正義,不求報酬
浙江省嘉善縣有一個叫做支立的人,他的父親,在縣府審理犯人的部門當書記官的時候。有一個囚犯,因為被人冤枉陷害,判了死罪;他很可憐他,替他向上面的長官求情,免他不死。那個囚犯告訴他的妻子說:「支公給我的恩澤,我覺得很慚愧,沒法子報答。明天請他到鄉下來,你就嫁給他,他或者會感念這份情份,那麼我就可能有活命的機會了。」
他的妻子聽了之後,就聽從他的吩咐,哭泣答應了。到了明天,支書記到了鄉下,囚犯的妻子就自己出來勸支書記喝酒,並且她把他丈夫的意思,完全告訴了支書記。但是支書記不願意這樣做,不過還是盡了全力替這個囚犯,把案子平反了。後來,囚犯出獄,夫妻兩個人一起到支書記家裏叩頭拜謝說:「您這樣厚德的人,在近代實在是少有,現在您沒有兒子,我有一個女兒,願意送給您做掃地的小妾。」
這在情理上是可以說得通的,支書記聽了他的話,就預備了禮物,把這個囚犯的女兒迎娶為妾,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叫支立,才二十歲就高中舉人,官做到翰林院的秘書,後來支立的兒子叫做支高,支高的兒子叫支祿,也都中了舉人,被保薦做州縣的教官。而支祿的兒子叫支大綸,考中了進士。

以上所講十條,它們的情節和作法雖然不相同,但都是一心向善罷了。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