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與軍事  2011-04-24 聖女貞德(法國民族女英雄)

聖女貞德(法國民族女英雄)      江銘輝     五夢網

 
筆者感言:
 
寫完貞德後,筆者想貞德一生的遭遇與中國宋朝名將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的遭遇,簡直一模一樣,他們都是面對外來強敵的入侵,自己的祖國無力抵抗,節節敗退,偏安於一小部分領土。最後他們挺身而出,將敵人殺得落荒而逃,正在極力反攻時,因主上軟弱,被朝臣把持,又一心一意想跟對手和解,最後被以「莫虛有」的罪名判死刑,死後再由他們的家族替他(她)申冤洗清他們的罪名,一個成為中國的民族英雄,一個成為法國的民族英雄。
  
圖1:貞德是法國民族女英雄。有"聖女"之稱。拯救法國幸免於英國的侵吞。
 
前言
 
貞德Jeanne d'Arc:如圖1)是法國民族女英雄。有"聖女"之稱。出身農家。英法百年戰爭末期,由於英軍佔據法國北部,並圍攻通往南方的門戶奧爾良城,整個法國形勢危急,貞德馳援,重創英軍,解除城圍,扭轉了戰局。後遭封建主出賣被俘。教會法庭秉承英人旨意,誣其為"女巫",並判處火刑,死時年僅19歲。1456年教會法庭撤銷貞德的判決。
 
貞德生年的歷史背景
聖女貞德出身是法國歷史上最陰暗的一段時期,長期的戰爭讓法國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難。法國北邊的一大片領土被英格蘭軍隊所佔據,而且這些地區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國的名義永久成為英領土了。當時的法國國王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大約在貞德出生的那年發瘋了,導致他完全無法處理政事。國王的兩個弟弟勃艮第Burgundy)公爵<無畏的約翰>與奧爾良(Orléans)公爵<路易>,為了攝政的權力與王室的監護權而爭吵不休。而當伊莎貝王后Isabeau of Bavaria)的婚外情緋聞傳出後兩派的鬥爭急劇升高,各自開始綁架王室的成員,鬥爭在1407達到最高潮,無畏的約翰策劃刺殺了路易公爵。這兩人的支持者分成勃艮第派Burgundy支持約翰)與阿馬尼亞克派Armagnac支持路易)。
英國國王亨利五世藉著這場政爭入侵法國,在1415阿金庫爾戰役Battle of Agincourt中獲得戲劇性的勝利,接著佔領了法國北部的城鎮。未來的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在他4個年長的哥哥都去世後,於14歲時當上王儲。他第一項重大的行動是於1419年和無畏的約翰締結和平協議,但這次談判卻變成一場大災難,查理事先保證會保護約翰的安全,但在談判中約翰卻被阿馬尼亞克派刺殺了。繼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力浦三世他於是改與英格蘭結盟,大片的法國領土都被英格蘭和勃艮第人佔領了。
1420伊莎貝王后簽下了《特魯瓦Troyes條約》,條約規定,法國成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將法國領土分為由英王、勃艮第公爵、查理六世的太子控制的三部分。英國統治著以巴黎為中心的法國北部,查理六世的太子則控制著法國南方,法國土地上出現了南北對峙的局面。英王並自己宣佈為法國攝政王,並有權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後繼承法國王位。條約還引起了關於王儲其實是王后與奧爾良公爵的私生子、而不是國王查理所親生的揣測。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於1422年在2個月內相繼去世,留下了一個嬰兒─—亨利六世,在名義上成為了英法兩國共同的國王,由亨利五世的弟弟貝德福公爵Bedford)攝政。
《特魯瓦條約》打擊最大的是查理七世。他作為查理六世的兒子,早在1417年已被冊封為王儲,《特魯瓦條約》等於剝奪了他的繼承權。1418年,巴黎被英國人佔領。
這時勃艮第派勾結英國人來與王室對抗,阿曼亞克派以奧爾良公爵為首,站在國王一方,但也利用國王來排斥異己。查理七世離開巴黎之後,逃到南方的布日,得到阿曼亞克派的擁戴,自立為攝政王,組織了流亡政府,並宣佈不承認《特魯瓦條約》。在此期間,查理七世企圖同勃艮第和談,但被阿曼亞克派阻撓,當著他的面殺死了前來和談的勃艮第公爵。受制於人的查理只好忍氣吞聲,但後來他逐漸擺脫了阿曼亞克派,走上了同勃艮第派和好的道路,這成為他成功的一大關鍵。
到了1429年,幾乎法國的整個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國的控制下。英格蘭佔領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則佔有蘭斯。蘭斯的重要性在於,它一直是法國國王進行加冕典禮和祝聖儀式的傳統地點,尤其是這時主張擁有王位的法國王室成員都還沒有進行過加冕。英格蘭這時展開了對奧爾良的攻勢,奧爾良處在盧瓦爾河上,它成為了最後一個能阻擋英軍長驅直入剩餘法國領土的戰略要地。法蘭西民族的存亡面臨了空前危機,依據現代歷史學家的說法“整個王國的命運都繫在奧爾良上了”。但當時卻沒有多少人對奧爾良的未來感到樂觀。
聖女貞德小時候
 
貞德沒有上過學校,她生長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末期,法國北邊的一大片領土被英格蘭軍隊所佔據,而且這些地區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國」的名義永久成為英格蘭領土了。當時的法國國王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大約在貞德出生的那年發瘋了,導致他完全無法處理政事。國王的兩個弟弟,勃艮第公爵畏的約翰奧爾良公爵路易,經常為了攝政的權力與王室成員的監護權而爭吵不休,這兩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稱為勃艮第派(約翰)與阿馬尼亞克派(路易)
。在貞德的童年中,村莊遭受勃艮第人幾次的襲擊,其中一次甚至使村莊起了大火。
貞德常上教堂做禮拜、向神父告禱,一聽到晚禱鐘聲響起,她就會立刻跪下去禱告;貞德平常不愛講話,但是遇到宗教問題時,卻能滔滔不絕的敘說自己的看法。
 
貞德13歲時,她這種忠於信仰的行為,有進一步的發展。有一天,她和幾個女孩子在父親的花園跳舞,烈日當空,她又熱又累遂躺在一顆大樹下休息,突然看到一道四周發出光芒的影像,聖.米契爾(St. Michael)以及幾位天使降臨,米契爾說她要作個好孩子,且要經常上教堂,以後這個聲音便不斷出現。不久她又聽見聖.凱薩琳(St. Catherine)及聖.瑪格麗特(St, Margaret)也和她說話。
 
1425夏天年,貞德不滿14歲,英國大軍又侵犯法國,一路踐踏掠奪,法國人民流離失所,饑餓難忍,貞德看到心中非常難過,興起用自己力量來保衛自己國家的念頭。
 
起初聖.米契爾及聖.凱薩琳、聖.瑪格麗特,都只是對她作生活上的教誨如要上教堂、作個好孩子。
 
第一次求見查理七世
 
1428年初,聖.米契爾對貞德作一項明確的使命,他命令道:「上帝的女兒,為法國作戰,將英國逐出法國替法國王室爭回王位。」這時繼任王位的是查理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查理七世國王,他是發瘋的查理六世和伊莎貝王后(Isabeau of Bavaria)所生。他在英國與發國簽署特魯瓦條約後,逃出巴黎並得到另一派奧爾良公爵路易的「亞馬尼亞克派」的支持。
 
起初貞德並沒有具體行動,她也不知道要如何向父母親說神要在召喚她去打戰。但召喚聲音不斷響起,且要她先到距離<雷米>不遠的弗庫勒(Vaucoulecurs)城市,爭取當地的駐防部隊指揮官布德希庫特(Robert de Baudricourt)爵士的支持,希望能帶她前往王儲查理七世(圖2)的所在地<奇隆(Chinon)>。6歲時,她請求她的親戚杜蘭德·拉蘇瓦(Durand Lassois)帶她前往附近的弗庫勒去見布德希庫特。但是要取得高傲貴族的支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貞德直接對布德希庫特說:「我奉指示支持當今的太子成為國王,並管轄法國領土,就算敵人入侵,他還是國王,我將為他收復失土,使他成為真正國王,請將軍馬上派人把我送到太子那裡去。
  
圖2:王儲查理七世
「你奉誰的指示?」布德希庫特爵士問。
「天國之主,上帝。」貞德答。
將軍覺得這個女孩子的想法太荒唐,便訓斥貞德的舅舅道:「你把這個瘋丫頭帶來幹什麼?還不趕快給我走。」貞德拜訪將軍的消息傳遍了家鄉,但她絲毫不隱瞞自己這一次失敗的旅行,索性向鄉親們宣傳說,她是上帝的使者,決心擁立太子登位,趕走英國侵略者,她一定要見到太子。
1428年秋天,發生一件讓貞德深惡痛絕的事,當時勃艮第軍隊進攻雷米雷米全部的人都躲到附近一個有城牆的鎮上,當村人回到村子時,都被勃艮第軍隊的野蠻行為嚇壞了,他們連自己同胞的教堂也毀損了,十月,英軍甚至要包圍法國重要城市<奧爾良>(Orlean)。
 
晉見太子
 
貞德悲傷不已,懊惱當初輕易放棄任務。於是決定再次去 弗庫勒說服布德希庫特。1429年1月,她再度到弗庫勒,這次她下定決心,絕不放棄。但布德希庫特表示不願意見她。於是她在弗庫勒鎮找到一個地方,住下來。這個身穿紅裙,編織長辮的熱心女子,很快和鎮上每一個人打成一片。不久,幾乎鎮上所有的人都接納貞德的說法。他們發現貞德聰明、善良,更重要的是,她不是瘋子。這時,不論平民或貴族都相信貞德的話,布德希庫特的一個叫梅芝(Jean de Metz)的侍從甚至答應一路護送她晉見太子。
 
這時,鎮民已經全部支持貞德,梅芝和另一名侍從普朗吉(Bertrand de Poulegny)自願陪她,並負擔旅途開銷。她的表兄和其他朋友也買了一馬贈送,鎮上婦人替她縫製騎士裝、靴子。布德希庫特也送她一把劍,並在她臨走時和她擁抱(圖3)。
  
圖3:貞德全副武裝像
 
1429年2月22日,貞德一行7人,終於踏上了去皇太子所在地<奇隆(Chinon)>的行程。一路上經過的都是敵軍(勃艮第或英軍)的地盤,幸虧貞德的機智,才化險為夷,同行的人對貞德的機智和勇敢都感到非常佩服。從此時開始,貞德自稱為「侍女貞德」(Joan the Maid),意思是服務眾人的少女貞德。也就是說:貞德受上帝的呼喚為法國、王上服務。
1429年2月24日,貞德終於抵達奇隆,次日晚上8點,便接到召見令,並奉命進宮,晉見太子(圖4)。
  
圖4:貞德與太子在奇隆(Chinon)會面
 
那天城堡內擠滿盛裝的貴族,到處飄揚旗幟,皇室燈火通明,太子以豪華的裝飾在接見廳裡接見貞德,貞德氣度非凡地對太子說:「神召喚我,說我的生命,只剩一年,絕不可能超過這個期限,事不宜遲,給我軍隊,我要立即去解救奧爾良城!」太子考慮再三,終於決定採納貞德的建議,讓她率領軍隊去解救奧爾良的困境。
但是太子的策士們對於一個鄉村的小女孩竟然能馬上得到太子信認,心生嫉妒,從中作梗,在三月中旬,貞德 被送往普瓦捷(Poitiers)去接受教會博學教士的查問。面對一連串的提問,沒有讀過書的貞德對答如流,詢問者們大為折服。
教士們終於在四月中旬宣佈調查的結果,他們宣佈貞德是一個「很好的天主教徒。」
貞德高興極了,眼前的任務更清晰在望,她迫不及待地想追求她的理想。
在這個時候,查理的岳母約蘭德(Yolande of Aragon)又籌措了解救奧爾良的遠征資金
突破奧爾良城
 
1429年4月27日,貞德頭戴鋼盔,身著全副鋼制的戰服,手持太子賜給的一把寶劍,(圖5)騎著一匹白色戰馬,率領6000名法軍向奧爾良挺進。出征的場面氣勢磅礡,人們紛紛前來為將士們祝福祈禱。
  
圖5:貞德頭戴鋼盔,身著全副鋼制的戰服,手持太子賜給的一把寶劍。
 
貞德率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破圍城的英軍,進入奧爾良城。貞德首戰告捷,沉重打擊敵人,極大地鼓舞奧爾良城的人民。整個奧爾良城人心沸騰。人們手持火把,夾道歡迎這位來自農村的女英雄。
 
貞德雖然成功地進大了奧爾良城,但仍處於英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奧爾良人民渴望早日得到解放,在貞德進城後的第二天,便紛紛要求跟地去戰鬥。人民抗英的熱情空前高漲,抗英鬥爭的形勢出現了轉機。
 
緊接著,貞德率部隊向英軍具有戰略意義的土雷爾(les Tourelles)堡壘發起了猛攻。貞德奮不顧身一馬當先,第一個爬上攻擊敵堡壘的梯子。英軍一個個目瞪口呆,集中弓箭朝貞德亂射,忽然-箭射中了她的肩部。貞德從梯子上跌落下來,甩手拔掉箭頭,支起身體,振臂高呼:「士兵兄弟們,勇敢戰鬥吧!勝利就在眼敞」,她把生死置之度外,忍著劇痛又投人了戰鬥。士兵們群情振奮一鼓作氣奪取了土雷爾堡壘。土雷爾堡壘一戰的勝利,大損了英國侵略軍的元氣。英軍兵敗如山倒,第二天奧爾良周圍所有的英軍堡壘都被貞德指揮的部隊一一攻克。5月8日,被英軍包圍長達209天的奧爾良城終於解放了,奧爾良人民載歌載舞,歡慶勝利。
奧爾良大捷,一舉扭轉了整個戰爭的被動局面。法國人民抗英鬥爭的浪潮重新高漲,許多農民棄舊從戎,從四面八方投奔到貞德的隊伍裡,不到1個月,這支隊伍己增到3萬餘人。
 
進攻蘭斯
奧爾良的迅速勝利,使法軍開始計畫進一步的攻勢,英國預期法軍的下一個目標會是巴黎諾曼第,但貞德堅持應該朝蘭斯(Reims)進攻。貞德說服查理授與她和阿朗松公爵(John II of Alençon)全權指揮軍隊,並獲得允許進攻盧瓦爾河(Loire)附近的橋樑,以作為稍後進攻蘭斯的序幕。這是一個相當大膽的提議,因為蘭斯的距離是巴黎的兩倍,而且已經深入敵軍領土。[19]
法軍在6月12日攻下了札若Jargeau),6月15日攻下盧瓦爾河畔默恩Meung-sur-Loire),接著在6月17日攻下博讓西Beaugency),阿朗松公爵完全支持貞德所做的決定。其他的將領,包括迪.奧爾良公爵(Jean d'Orléans),也對貞德在奧爾良的勝利印象深刻,而都轉為貞德的忠誠支持者。貞德還在札若的戰鬥中,提醒阿朗松閃避來襲的火炮而救了他一命。在同一場戰役中,她也在攀爬攻城梯時遭到石頭擊中頭盔,但她仍繼續戰鬥。在6月18日,預料中的英國援軍到達,英軍指揮官為法斯托夫(John Fastolf),這場帕提戰役(Patay)可以看作是阿金庫爾戰役的逆轉,法軍先鋒部隊在英軍長弓兵的陣勢準備完成前便發動突襲,在接下來的戰鬥裡殲滅或俘虜了大批的英軍,並俘虜了英軍指揮官,逃出的一小批士兵與法斯托夫則成為英國可恥戰敗的替罪羔羊。法軍在戰役中只承受了極小的傷亡。
之後,貞德決定乘勝出戰,於6月29日開始從盧瓦爾河畔默恩向蘭斯(Reims)進軍,貞德首先率軍向蘭斯的門戶特魯瓦城 (Troyes)挺進,當特魯瓦城守軍得知面對的是貞德的部隊時,大為恐慌。他們擔心一旦貞德在城外發出戰鬥的軍響,城內很可能發生暴動來接應法軍,屆時內外夾攻,城池必然陷落。迫於形勢,只好投降,法軍不戰而勝。隨即蘭斯也宣佈投降,1429年7月7日,在法國首都蘭斯的大教堂舉行了隆重的加冕禮,太子登基,稱查理七世。貞德身穿華麗的禮服站在國王身邊,顯得英姿勃勃,光彩照人。
 
攻戰巴黎,無功而返
 
這時,雖然貞德和阿朗松極力主張進攻巴黎,但查理較傾向於與勃艮第進行談判以達成休戰。勃艮第的菲力浦公爵於是利用談判來作為緩兵計的策略手段,在談判的同時暗中增援巴黎的防禦。
1429年9月8日法軍進攻巴黎,在貞德一聲令下,戰士萬箭齊發,攻打巴黎的戰鬥開始了。在戰鬥中,她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作戰。當戰鬥正酣時,忽然朝廷的兩個信使縱馬來到前線,向貞德傳達查理七世要她立刻收兵的命令。這突如其來的命令,使貞德肝膽欲裂。難道多少年的心血就此付諸東流?她打算違抗查理七世的命令。但她心目中,皇帝是法國的象徵。她沒有勇氣違抗皇帝的這個聖旨,終於揮淚收兵回營。
 
貞德被捕
 
這時蘭斯人民寫信件訴貞德他們十常擔心蘭斯有被英國包圍的危險,這封信震動貞德的心弦,她立即寫了一封信給蘭斯人民,說:「你們不會被包圍,我很快就趕過去。」
 
貞德還投來得及實現對蘭斯人民的諾言,就傳來位於蘭斯左側,有一重要軍事的康邊涅(Compiègne)告急的消息。康邊涅是法國北方的重要城鎮,勃艮第公爵一直企圖拿下該鎮,而軟弱的查理七世也想放棄,可是這些平民卻不像國王懦弱,一心想抵抗,並力請貞德幫忙。
康邊涅人民處在危急之中,怎能不救?1430年5月23日,她即刻率軍向康邊涅挺進。抵達康邊涅後,貞德的隊伍便與法國皇家衛隊駐康邊涅的守軍聯合向城外的英軍發動攻勢。敵軍連連退卻。就在這時,守軍卻停止對英軍的進攻,按兵不動。她很納悶,只好命令自己的隊伍撒回康邊涅城內。貞德打戰向來是帶頭衝鋒陷陣,撤退時,則在最後面,保護部隊。當她和最後一批人抵達城門時,一件蓄謀已久的事情終於發生了:通向城內的吊橋高高吊起,城門緊緊關閉,退路完全被切斷。原來這是朝廷主和派與匪軍精心策劃出賣貞德的陰謀。
 
很快的貞德被勃艮第軍隊團團圍住,其中一名士兵抓住貞德穿在盔甲外的長袍,把她拖下馬,貞德心想一切都完了,上帝的諭示來臨了,於是她主動奉上雙手就縛,被帶回勃艮第的營區。
貞德從1429年4月27日,從「奇隆」出發至1430年5月23日總共1年1個月的時間,收復了奧爾良、蘭斯等地,並丈讓太子登基,且差點收復巴黎,對法國的復興,貢獻很大,可說是法國的民族英雄(圖6)。
 
  
圖6:貞德迎戰路線
就在短短的二天內,貞德被捕的消息,傳遍整個法國,全國人民都哀怨不已,在當時作戰的慣例:被俘虜的高階將領必須以贖金交換才能釋放,由於貞德對法國曾有光榮貢獻,所以大家要求查理無論如何要不計代價解救貞德,信也如潮湧向查理。
可是這些信似乎像對牛彈琴,宮廷的反應是非常冷淡,這些王宮貴族,一向嫉妒貞德的成就,貞德的被捕,他們是以幸災樂禍的心理。一位查理的策士說這是貞德咎由自取,他說:「上帝之所以讓貞德被捕,是因為她驕傲、喜歡吹噓、又愛慕虛榮、愛穿華麗衣服。」
查理本人對此既不表示任何意見,也不對臣民磋商解救貞德。在加上策士的影響與他一心想和勃艮第公爵維持和平關係,幾乎不顧貞德對他登基的功勞,竟袖手旁觀。
 
交給英國
 
英國人對於貞德被捕的消息感到大喜過望,它用1萬法朗(差不多等於贖回一個被俘國王的價碼)從勃艮第人手中把她買過來,1430年12月,貞德被押解到盧昂(Rouen),關在一座由英國士兵日夜看守的陰森森的石牢裡,手、腳上戴著鐐銬。貞德快心衝破黑暗的石牢。她用鐐銬到處探尋、敲砸石牢的四壁。她試圖逃跑了好幾次,有一次甚至從70英尺的高塔跳了下來,摔在乾燥了的護城河的柔軟泥地上而沒有受重傷。這些努力沒有成功,殘酷的現實使他認識到越獄是不可能的。她振作起精神,準備同敵人在法庭上進行較量。
 
英國人贖回貞德後,便依照和教會所定的合約,將貞德教給教會審判,審判長是教會的主教,即野心勃勃受英國控制的科雄(Pierre Cauchon)。
 
審判
 
1431年2月31日,貞德被傳喚出庭,她要求法官允許她先參加彌撒儀式,但遭到拒絕,因為她罪惡深重,其中包括跳下壕溝企圖自殺。法官命令她宣誓講真話,她宣了誓,但是始終拒不透露她和查理講的事情。從2月21日到3月24日,她差不多被審訊了12次。每一次都要她重新宣誓講真話,但是她始終明確表示,她不一定要把任何事情都向法官洩露,因為他們雖然幾乎都是法國人,但他們是國王查理的大敵。
 
3月24日,向她宣讀了預審筆錄,她承認其中除兩點之外,筆錄準確無誤。 正式審判開始一天後,貞德用兩天時間回答對她提出的70條指控。這些指控主都是有關貞德褒瀆神的無禮放肆,尤其是她斷言有上帝啟示的權威性,預卜未來,此外還身著男裝。最嚴重的指控也許是她更喜歡她所認為的上帝的直接命令,而不喜歡教會的命令。
 
3月31日,就幾個她避而不答的問題進行審問,特別是關於她順從教會的問題。在她這種處境,是否順從教會必然是一種檢驗。她極力避免陷入圈套,她說自己非常了解教會是不會弄錯的,但是她認為自己的言行是對上帝以及其聖徒負責。審判一直繼續,從70條罪狀減少 到12條,這些指控被送交盧昂和巴黎許多傑出神學家審議。
 
就在這時,貞德在獄中病倒,由兩位醫生照護。4月18日,科雄和他的助手來探望她,他們勸她順從教會。貞德病情嚴重,她顯然認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因此請求允許她去懺悔,並且死後埋葬在聖地。但是他們繼續折磨她,而她只是不停地回答「我信賴我們的主」,「我堅持我已經說過的話」。
 
5月9日,他們又變本加厲,威脅說如果她不講清楚幾個問題,就要嚴刑拷打。她回答說即使他們把她打死,她也不會改口;並且說,無論如何,她會堅持說,她的一切供述都是在暴力威逼下招供的。面對這樣頑強的意志,法官們於5月12日以10票對3票的多數判定對她施用酷刑將毫無用處。
 
最後法庭總結了貞德的12項罪行指控包離經叛道、妖術惑眾等,但這些指控都和在審判中的紀錄相互矛盾。在各種方式逼迫之下,不識字的貞德沒有意識到死刑的逼近,簽下了一份她完全看不懂的公開棄絕書(abjuration; 等於直接認罪),但法庭在官方留下的紀錄上卻是另一份不同的文件。
 
 
 
 
英國人將剩餘的灰燼都扔進了塞納河Seine River)。負責點火的劊子手後來形容他當時「非常害怕燒死了一位女英雄而會被打入地獄。」
  
圖7:貞德被燒的剎那
平反
20年後英國軍隊被徹底逐出法國,百年戰爭結束了。查理七世迫於社會輿論,在貞德年邁的母親伊莎貝拉·達克和法國異端裁判所的首席法官布雷哈(Jean Brehal)的請求下,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Calixtus III)授權重新審判。並在1452年由布雷哈主導下進行了調查,正式的裁決則在1455年11月進行。遍及歐洲各地的許多神職人員參加了審判,審判的過程也遵照標準的法庭規定進行。神學家組成的小組也分析了115名目擊者的證詞。最後Brehal在1456年6月提出結論,描述貞德為一個為正義犧牲的聖女,並指出當初主導審判的皮埃爾·科雄是為了自身的現世利益而錯誤的將貞德定罪。法庭在1456年7月7日正式宣佈了貞德的清白。1920年5月16日,教宗本篤十五世(Benedict XV)追諡貞德為聖女;530日被定為她的節日。1920624日,法國議會頒布法令,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日為全國性節日,以紀念貞德。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