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英制度量衡的故事吗?简体 江铭辉 五梦网
关于长度,重量以及密量大小的各种单位,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早已用惯了,不以为奇,可是很少有人能知道这些单位的来源是怎样产生的,说起它们的来源,非常有趣。
你可知道一吋的长短,是怎样规定的?
最初,英国人定一个大姆指第一节的长度为1吋。可是姆指有长有短,并长度不一定,当然不能定为标准。
一天英王爱德华二世(1284-1327!在宫中无聊时,拿着很多大麦粒子在玩耍。忽然他把三粒大麦串联成一直线,大声叫道:「我规定这三粒麦子的总长为1吋。」君令如山,于是,便决定了1吋的标准长度。
1呎又等于多少长?英国人称呎为Foot(脚)。顾名思义,当可知道1呎便是1脚的长度,不过脚有长短之别(从11吋起至14吋止均有),很难肯定。于是英国人又决定以12吋为1呎的标准长度。
很多单位,多采用十进制。为什么铅笔以12枝为一打?1呎又等于12吋?一年又等于12个月?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12可以给2、3、4、6数字除尽。而10却没有这样方便。
「码」的来源,也非常有趣。
一天,有人献一匹很华贵的绸缎给英王亨利一世(1068一1135)英王收到后,非常高兴,便拿着仔细欣赏。突然他把绸缎送至鼻尖一嗅,同时把他的左手向左伸直道:「从我的鼻尖起,到我的左手大姆指指尖止,这一段距离,我把它规定为一码。」这样码的标准就这样被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