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 <马赫数的定名人> 江铭辉 五梦网
图:马赫是马赫数的定名人,以开创「震爆波」的研究,也是物理哲学家,逻辑的实证主义者,相对论的先驱。
一、 生平
因特斯.马赫(Ernest Mach;图)是奥国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家,他是马赫数(Mach number)的定名人,以开创「震爆波」(Shock waves)的研究闻名于世,作为物理哲学家,他是逻辑的实证主义者,相对论的先驱。
由于出生地记载的是图拉斯(Turas,也是今日布尔诺的一部分),因此给佩里格林魏斯洗礼(Peregrin Weiss baptized),同时加入图拉斯的罗马天主教教会。
在14岁时,他先在家里接受父亲的教育,然后进入兹林的克莱姆西尔(Kremsier)的大学预备学校读3年。1855年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和一学期的医学生理课程。
1860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博士(Univ. of Vienna),后第一年,他先作调适,这时他将工作致力于光学和声学的都卜勒效应。1864年,他在葛拉次(Craz)大学当数学教授,并拒绝苏尔堡(Salzburg)大学外科学教授的职位,1866年,他当物理教授。在此期间,马赫继续他在心理物理学和感官知觉的工作。1867年,他他当位于布拉格的查尔斯 -费迪南大学(Charles-Ferdinand University)的实验物理教授,在那里他呆了28年。1895年他应母校维也纳大学聘请,主持「归纳科学的历史和理论」讲座,创出举世闻名的科学纳法。
1898马赫曾一度心脏停跳,因此在 1901年从维也纳大学退休,并获委任到奥地利国会上院。在1913年离开维也纳后,他移居到他儿子的家中瓦特斯帝腾(vaterstetten,靠近慕尼黑),在那里他继续写作和相应的,直到1916年2月19日去世。
二、相对论的先驱者
1883年,马赫的名著《力学史评》一书问世,该书对牛顿力学从科学的、历史的和哲学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批判。他声称:科学的现象叙述只不过是一种我们经验的简单表示罢了。科学对我们有用是因为它能使我们很快的回想到过去的经验,用来处理新环境和新遭遇。此外,他也认为牛顿的「绝对空间、绝对时间」理论是不正确的,对「绝对空间」他说:「物体的运动,只有在与宇宙中其余物体的关系比照下,才有意义,因此绝对空间并不存在。」至于「绝对时间」,他说:「当我们描述一件事情经过的时间,是用时钟上转轮的转数多少来计算,而非绝对时间的经过,因此,什么是绝对时间是无法单独存在的。」马赫的这种独到的见解,大大影响晚生的爱因斯坦(Albert Einastein)。爱因斯坦非常赞扬马赫的理论,称他是相对论的先驱,在悼念马赫的文章中,爱因斯坦写道:「马赫在他的<力学史评>中冲击这种教条式的信念,当我是一名学生的实候,这本书正是在这方面给我深刻的影响。」
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认识的界限和我们生活世界的基础,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有片面性,提出要超出二者之上,建立一种中立的的哲学。他们认为,作为组成这世界的元素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无论物理的东西还是心理的东西都是这种感觉经验的复合。因此他认为感觉才是主要元素,心与物皆只是管感觉这元素的组合,「物」只不过由视觉传到脑部的元素组合,从这一立场出发,马赫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不是对客观世界及规律的反映,而是对感觉经验的描述。这种描述应当遵循用最少量的思维作出最完善的陈述。马赫称之为「经济思维原则」,或「费力最小原则」。结论是:「一切科学理论都只不过是作业的假说,只有方便与否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因此,客观真理是不存在的。」
马赫主义曾吸引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德国哲学家:佩措尔德(
Joseph Petzold1862~1929)、维利(Rudolph Willy 1855~1920),英国物理学家K.毕尔生(Karl Pearson1857~1936)等都信奉马赫主义。它也对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发生了一定影响,工人政党内的一些马赫主义者,如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阿德勒(
Adler Victor 1852~1918),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波格丹诺夫(Alexander Bogdanov 1873~1928)、巴札罗夫(Bazarov Vladimir Aleksandrovich 1874~1939)等,都提出要用马赫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这种状况在工人队伍内部造成了思想混乱。为此,列宁(Vladimir Ilyich Lenin1870~1924)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系统地批判了马赫主义。马赫主义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实用主义、新实在论、逻辑实证主义等西方哲学流派。
马赫一生中最重要的是致力于实验物理之研究,尤其是开创震爆波的理论。在作过无数次物理实验并发表一百多篇研究论文之后,他发现了「震爆波」并拍下清楚的「震爆波」照片,订下物体速度与声音速度的比,称为马赫数,依据马赫数的大小,他继续研究物体运动速度如果超出声速,会产生何种现象。虽然在他的时代没有超音速交通工具,但他已经开始超音速物体理论研究。但是,他一定没有想到,在他去世数十年后,由于超声速飞机的飞行以及原子弹的爆炸,使他的研究成果倍加受到重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如马赫数、马赫效应、马赫波、马赫角在空气动力学中广泛被使用,这也是他在力学上的历史贡献。
三、马赫数与马赫效应关系:
1.声音速度
音速,也称“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它同介质的性质和状态(如温度)有关。在0℃时,海平面空气中音速为每小时1192.9千米,每升高1℃音速约增加每小时2.16千米。水中音速约为每小时5184千米。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在不同高度,音速是不同的,空气中声音的速度虽然依空气的温度而变(若空气的温度愈高,则声音的速 度愈快),通常是每秒340公尺,若换算成时速,则每小时1,200公里。
2.何谓马赫数
人类使用运输工具会超过声音速度是在发明喷射机以后的事,从那时候起,在速度上「马赫」就开始被派上用场。
马赫数小于1者为次音速,马赫数大于5左右为极音速;马赫数是飞行的速度和当时飞行的音速之比值,大于1表示比音速快,同理,小于1是比音速慢。马赫数的计算公式是:
M= Vs/V ;Vs是波源(产生波的工具,如喷射机);V是波的速度,如声音。
,其中U为流速,C为音速。音速为压力波(声波)在流体中传递的速度。
1马赫等于1个声音的速度。因此若有一物体以大于1马赫在运动,则表示该物体运动的速度超过音速。如下图,当喷射机以1马赫的速度飞行时,在地上便可听到极大的爆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当声源(喷射机)静止时,声波向各方面均匀扩张(图1),因此人无论在东方或南方,只要至声源的距离相等,都会听到相同声音。
但若声源移动,则会变成什么结果呢?
图1:当声源(喷射机)静止时,声波向各方面均匀扩张
当声源没有超过1马赫,以声源为中心而作圆形扩张的音波,朝着声源前进方向的声波,其间隔会变得狭窄,但由于声源速度比音速小,因此声音绝不会被声源(喷射机)赶上。图2,当喷射机向东飞时,声波向东偏移(假设图的右方为东方),由图知对于在东方的人来说,声源愈来愈近,圆与圆间隔愈来愈窄。相反地,对于在东方的人来说,声源愈来愈远,圆与圆间隔愈来愈宽。这时西方的人听的声音次数比西方的人还多。当声源速度比音速慢时,例如火车或救护车的警笛声,在东方的人会觉得是「尖锐声音」。
图2:当喷射机向东飞时,声波向东偏移,圆与圆间隔愈来愈窄。
若如图3,声源的速度为1马赫,所有声波会朝声源前进方向全部挤压在一起,声源尖端部分的空气被强力压缩,因此会在声源前进的垂直方向产生「震爆波」。这时与声源前进方向同一方的人,便可由正面,一瞬间听到声源从过去到现在所有发出的声音。这就是「震爆波」。当声源超过1马赫时(图4),由于声波被留在后方,因此震爆波会朝后方移动,由于声波被留在后方,因此震爆波会朝后方移动。结果,必须等声源通过后才能听到震爆波,同时喷射机是超音速,所以在喷射机后面产生小于1气压的负压。因此在强大压力之后,气压突然减低,其变化产生更可怕的震动。
图3:声源的速度为1马赫,所有声波会朝声源前进方向全部挤压在一起
图4:声源超过1马赫时,由于声波被留在后方,因此震爆波会朝后方移动
3.实例:
以实例说明,上述图1、2波源的前进速度比波的速度快,因此波源产生的波浪无法追感旧的波。波就这样遗`一直扩张出去。如果波源移动术速度一直增加,与波前进速度同速(如图3)或超前(如图4),则前面的波还来不及扩展就被压碎了,波源后方形成对各圆形波共同切线的形态且逐渐扩大的三角形波面。因水波的速度不快,一般船只和水鸟前进的速度都比它快,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水鸟在水中游泳,牠的后面就成三角形的波形(如图5)。如图4,现在我们再回头考虑超音速飞行的喷射机在空中的速度为vs,声波的速度为v,在时间t0时,这袈飞机在S0,后经过t1飞到S1, t2飞到S2……tn飞到Sn,这时. Sn刚产生波,所以波的半径是0,我们可以将Sn(点)到S0(最初的波峰)划一条切线,波前的包封形成一个锥形,它的顶角是sin θ=v/vs ,是马郝数的倒数(图6)。
vs/v是马赫数,当超音速时vs>v,这个锥形的波前就叫震爆波(Wave Shock)。
图5:水鸟在水中游泳,牠的后面就成三角形的波形
图6:超音速飞行的喷射机在空中它的震爆波成圆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