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蘭基羅<文藝復興三傑> 江銘輝五夢網
圖1:米開蘭基羅是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他與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
簡介
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圖1)是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他與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的肌肉健壯。他的雕刻作品「大衛像」舉世聞名,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還有「摩西像」等。他最著名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廷的《創世紀》天頂畫和壁畫《最後審判》。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於1564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作為對他的尊敬。
童年
西元1475年3月6日,米開蘭基羅出生在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納(Tuscany)阿雷佐(Arezzo)市附近的卡布雷斯(Caprese)小鎮,在佛羅倫斯(Florence)東方約100公里。他的家族有好幾代在佛羅倫斯經營一間小銀行,但輪到他的父親羅多維科.迪. 李奧納多.迪.波納羅蒂.迪.西摩尼(Lodovico di Leonardo di Buonarroti di Simoni),卻經營失敗,但他家是當地世襲的貴族,因此在政府機關謀得臨時的官員。在米開蘭基羅初生之時,他為卡布雷斯小鎮的司法官員和托斯卡納地區丘西鎮(Chiusi)的鎮長。
米開蘭基羅的母親叫弗蘭西斯卡.迪.内里.德爾.米昵阿托.迪.西那(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他的父親自己說是嘉諾撒的瑪蒂爾德(Mathilde of Canossa)伯爵夫人的後裔,這個說詞可能是假的,但米開蘭基羅對此深信不疑。而在米開蘭基羅出生的幾個月後,全家搬回到佛羅倫斯,他也在這裡被養育長大。過了一些年歲,由於長期生病和西元1481年他6歲時,母親過逝,之後,他搬到一個名叫「塞提涅亞諾」(Settignano)的鎮上與一位石匠和他的全家人一起住。在那裡他父親擁有一座大理石的採礦場以及一座小農場。
米開蘭基羅曾有一次對藝術家傳記寫作者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說道:「如果對於我有些好處,是因為我出生在貴國的阿雷佐,在奇妙的環境下,和我的奶媽一起擠牛奶,學會了熟練的運用槌子和鑿子,使我輕易雕刻出我構想好的雕像。」
學習繪畫
米開蘭基羅從小就喜歡繪畫和雕刻,但他的父親希望他像自己那樣當個長官或鉅賈,並不同意他這種志趣。小時候父親將他送到佛羅倫斯與人文主義者「弗郎斯科」(Francesco da Urbino)學習語法。但米開蘭基羅表示對課程沒有什麼興趣,他寧願從教堂複製繪畫,與畫家為伍。由於米開蘭基羅的堅持,1488年,他13歲時,終於到佛羅倫斯大畫家基蘭達歐(Domenico Ghirlandaio)的畫坊當學徒,在那個時代,學畫要從臨摹偉大畫家的作品著手。基蘭達歐的畫精細·認真、平穩相扎實,很受市民的歡迎,這時佛羅倫斯的統治者羅倫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要基蘭達歐提出二個最好學生的姓名,基蘭達歐將米開蘭基羅與另一位叫弗蘭斯科.葛納西(Francesco Granacci)提給羅倫佐。
學習雕塑
但米開蘭基羅學習了繪畫一年後。由於對雕刻發生了很大的興趣,而基蘭達歐卻不很精通,於是他就在1489年14歲時離開了這個畫坊,這時米開蘭基羅說服他的父親讓他去鑽研雕塑。他心目中最佳的老師是多納太羅(Donatello),可是已逝世了,只好拜多納太羅的學生巴托多.喬凡尼(Bertoldo di Giovanni)為師。只有這樣,他才能從老師巴托多那裡學習到多納太羅優美的雕刻技術。於是他進入巴托多設在羅倫佐.德.美第奇花園的學校就讀。羅倫佐對米開蘭基羅的藝術天分早有印象,因此對他照顧有加。
進入人文學校
羅倫佐過世
佛羅倫薩宗教共和國
第一次去羅馬
米開蘭基羅接受紅衣主教雷瑞歐的邀請,於1496年6月25日到達羅馬,這時他21歲。當年7月4日他接受雷瑞歐的請託,開始雕塑超過一個人身材的羅馬酒神巴克斯(Bacchus)的雕像。然而,在完成時,這項作品卻被紅衣主教拒絕了,隨後他受銀行家雅格布.加利(Jacopo Galli)的邀請,替他規劃花園。
皮塔的創作(悲働的聖母像)
皮塔(Pietà)亦叫聖殤或悲働,是指耶穌從十字架上放下來後,聖母把祂摟抱在膝上的畫像或雕塑。
圖2:米開蘭基羅為紀念沙翁那羅拉雕了悲働的聖母像
「大衛」的雕像
西元1501年,米開蘭基羅回到佛羅倫斯。市民起義推翻沙翁那羅拉,已平息了二年,但共和政體終於保存下來。他對共和國懷著好感和期待。與其他藝術家的創作熱情成了促進"佛羅倫斯藝術"最後的一個"黃金時代。這時佛羅倫斯共和國由皮羅.索德里尼(Piero Soderini)主政。他於1501年8月,委託米開蘭基羅雕刻計畫40年的「大衛」雕像,以象徵著自由的佛羅倫斯,將它擺在維其歐宮殿前的西格諾瑞(signoria)廣場(圖3)。於是送來一個龐大的大理石,米開蘭基羅將它雕成「大衛」這座巨大的雕像。「大衛」身高410公分,含底座443公分,這座像含意深遠,要人們像大衛那樣英勇地捍衛城市的自由,大衛正表現為正義、自由的正英勇而戰。1504年1月完成。
圖3:大衛雕像莊嚴站在維其歐宮殿前的西格諾瑞廣場
教皇朱利阿斯二世墳墓
西元1505年,教皇朱利阿斯二世(JuliusⅡ)將米開蘭基羅召到羅馬,要替他自己建築座壯麗宏大的墓台,這墓台是刻有四十個以上石像的大紀念坊,和一大宗陰文雕刻。從來沒人敢擬定這樣驚人的計劃,並付之實現。這座教皇墳台竟然蓋了四十年!原來工程是時斷時續的。米開蘭基羅的脾氣很不好,並不把教皇的尊貴放在眼中,常為小小意見的不合,便和教皇衝突起來,而鬧翻斷然而去。舉例說:剛開始,他親自跑到採石場去安排石料的開採和搬運。哪知教皇卻突然取消了這工程,連運石料的工錢也拖著不給,米開蘭基羅只得自己墊付了進筆錢。不顧別人勸說,一氣之下回到了佛羅倫斯,本想從此決不再去羅馬,誰知道後來教皇的軍隊攻佔了佛羅倫斯邊緣的波隆那城(Bologna),迫使佛羅倫斯不得不再讓米開蘭基羅回到教皇那裡去,忍辱再為教皇服務。
墓台建造期間,在西元1515年米開蘭基羅替作了一座舉世聞名的摩西雕像(圖4),它是由白色的大理石雕成,高度約2.55公尺。摩西身上披著一襲長袍,雙臂裸露,鬍鬚如浪花般直垂下來,捋住長髯,沉靜中似乎準備要講話。當米開蘭基羅完成摩西雕像時,用錘子敲擊著摩西膝蓋說:「倘你是活的,為什麼不說話!」
圖4:舉世聞名的摩西雕塑
西斯廷圓頂壁畫
1508年,米開蘭基羅被迫再度到羅馬時,除了建造教皇墓台外,教皇也讓他在梵蒂岡一座叫西斯廷教堂天花板彎頂上繪大壁畫。整個天花板面積近3000平方公尺,離地面4公尺多,他最初拒絕,因為他覺得自己是一個雕刻家,不是畫家。可是教宗一定要他作,只好逆來順受,開工那天他憤慨地寫道:「1508年5月10日,我,雕刻家米開蘭基羅開始在西斯廷壁上作畫。」
他本人也萬萬想不到,這項艱難的工作使他成為著名的大畫家,西斯廷教堂圓頂的壁畫,主題取自舊約聖經,拱頂中心分為九個長方形區域,描繪的是創世紀的故事、人類的誕生、到諾亞方舟,長方形的四周畫的是聖經中的人物,圓頂下方有其他畫家所畫的新約故事。米開蘭基羅從接近入口牆的拱頂開使作畫,畫出九個主要場景,以倒序方式,先繪出諾亞酒醉、大洪水、諾亞祭壇、失樂園、創造夏娃、創造亞當、創造天地、創造天體、光與夜的分離。米開蘭基羅摒棄早期文藝復興畫家所使用的透視法,他用縮短透視的方法來作畫,將不同圖案擠在一起,戲劇效果良好,充滿生命力。
米開蘭基羅直到1512年10月31日才將西斯廷壁畫《創世紀》終於完成了(圖4),共花了4年5個月。1513年元旦,這幅壁畫正式讓人參觀。那位強迫米開蘭基羅作畫的教皇,看到壁畫空前的成功,也不得不向藝術家表示由衷欽佩。
圖5:西斯廷壁畫中的上帝創造亞當
美第奇家族重新掌權
「最後審判」壁畫
這時教皇已由克雷曼特七世擔任,(Clement VII;吉利阿諾.美第奇的兒子,在位不久就去世,繼任者是保羅三世)教皇要他去把西斯廷祭壇後面的牆壁畫上「最後審判」的壁畫,須同他早年33歲時畫的屋頂壁畫相連擺。他的計畫由教皇保羅三世通過,這個計畫由1536年2月開始到1541年10月,也就是從61歲到66歲,用了5年零9個月的漫長時間·才終於完成了這個巨型傑作《最後的審判》。最後的審判是耶穌基督對人性的善、惡、忠實、虛偽,作最後的審判,米開蘭基羅的「最後的審判」壁畫,以站在雲端的耶穌為中心,聖母在耶穌的身旁悲憫俯視人類,聖安娜和十二門徒與殉道聖人們環繞在耶穌的周邊。耶穌右下方、十二門徒之一的巴托羅謬手裡提著一張他殉道時被割下的人皮,這張人皮的樣子畫的是「米開蘭基羅」本人的容貌。巴托羅謬承受苦難、即使被活剝一層皮也要堅持自己的信仰理念,終得返回天國。米開朗基羅在此以自己的容貌作為巴托羅謬殉道時被割下的人皮樣貌畫出來,亦顯示出米開朗基羅追隨使徒尋道的決心。
因為人是神按照自己的樣子造的,人的行為善、惡,在冥冥中都有神在鑒察,神將在最後的審判日按正義來裁決一切。墮落的人類,唯有解脫了罪業和淨化心靈,才能返回到創物者面前。在最後的審判中,心靈光明的人必進入永生;那些不認識神的,作惡的人,必將在痛苦中償還罪惡。
「最後的審判」充滿了力與美,但是其中呈現的裸體人物畫常遭“道德淪喪”的批評。在米開朗基羅去世之後不久,教皇便下令給所有的裸體人物畫上衣飾或腰布,但是在1980 ~ 1992年間修護西斯汀禮拜堂的濕壁畫時飾布被清除,所以這壁畫是在梵蒂岡博物館的監督下於1993年被恢復了。
聖彼得大教堂圓頂
聖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遠近馳名莊嚴的建築物,它最高處為四十四公尺,有個圓頂架在它頂上。圓頂為夾層。外部包了一層青藍色的鉛皮,以御風雨及日光,內部有螺旋石梯。頂之上更有一頂,作圓錐形,有許多石柱撐住,儼然是座羅馬式的萬神廟。這頂上更有一銅球,其上可立十六人,也有螺梯可以通達。圓頂內部為嵌石細工的圓畫。聖彼得大堂壯麗冠,這個圓頂又是聖堂的重心建築。
幾乎所有文藝復興的建築師都參加羅馬聖彼得教堂的修建,米開蘭基羅也參與,主要工作是圓頂修飾,他參考佛羅倫斯教堂的布朗尼里奇圓頂(Brunelleschi's Dome),並證明結構沒有問題,他是1547年受教皇保羅三世的邀請而加入的。教皇原先希望他大興土木,但他認為自己已經71歲,年紀大了,不願意接下這個繁重的任務,只作圓頂修飾的工作,其他可免了,一個月50錢的月奉,算是純粹興趣的工作,結果他發了18個月設計出來,死了。而真正建造1585~1590年時由龐塔(Porta)和方塔納(Domenico Fontana)花5年完成,距離米開蘭基羅的設計晚了50年。
大師去世
西元1564年2月28日,米開蘭基羅在羅馬與世長辭。終年89歲。人們把他的遺體運回佛羅倫斯,安葬在聖.羅倫佐教堂墓地裡。
他死後,他的弟子梵剎黎(Vasari)在他墳上刻了三個身著喪服的人,象徵哀悼「雕刻」、「繪畫」、「建築」,這三大藝術實為米開蘭基羅所擅長,故以為紀念。亦喻他死後,三大藝術亦將永遠不振。
羅馬的使徒堂(Santi Apostoli)也有一座米開蘭基羅的紀念碑,刻著米開蘭基羅身穿工作服,正在忙碌地工作。上有拉丁文銘曰:「對此偉人,無詞足贊。」
他一生賺了不少錢,可是全用於他的哥哥、弟弟身上,自己反而沒有什麼享受,他終生單身,活了90歲,是畫家、雕塑家,也是建築師、詩人,代表作有「聖殤」、「大衛」、「摩西」等雕塑,以及「創世紀」、「最後的審判」等大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