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與軍事  2011-03-14 史懷哲<叢林醫聖>

史懷哲<叢林醫聖>          江銘輝    五夢網

  
圖1:史懷哲他集哲學、神學、醫學、音樂四大學術榮譽於一身,大半生活在非洲叢林行醫,有「非洲叢林醫聖」的美譽。
 
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圖1)是20世紀人道精神的巨擘,也是一位多采多藝的劃時代偉人,他集哲學、神學、醫學、音樂四大學術榮譽於一身,大半生活在非洲叢林行醫,關懷非洲落後地區貧困的黑人,因而擁有「非洲叢林醫聖」的美譽。
 
西元1875年1月14日,史懷哲生於德法邊界的阿爾薩斯(Alsace1871年普法戰爭中法國被打敗,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及洛給德國,因此當時屬於德國帝國,現在又屬於法國。)的一個小鎮凱撒斯堡(Kaysersberg)靠近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他的父親是村里教堂的副牧師。出身後那年夏天,全家搬到15公里外的耿斯巴赫村莊(Gunsbach)。由於幼年時期隨父親在教堂作禮拜,養成他憧憬和平、寧靜生活,痛恨暴力,酷愛音樂,他在7歲時就深為自己的衣著與同村貧童不同,而深感困惱(圖2)。中學時偏愛歷史、和自然科學。在音樂方面,他是真正的神童,7歲時便寫出一首優美的贊美詩,8歲時開始彈風琴,替代正式的風琴師。15歲拜改革宗聖司提反教堂風琴名師尤金.孟許(Eugen Munch)學管風琴,這是史懷哲生命中第一次與巴赫的邂詬。16歲准許在禮拜中接替游其納.孟哈的司琴工作,並在聖威廉教堂(St.Wilhelm)擔任巴赫清唱劇與受難劇的管風琴合唱伴奏。 
  
圖2:史懷哲7歲時就深為自己的衣著與同村貧童不同,而深感困惱
1893年春天,史懷哲18歲,進入史特拉斯堡大學(也就是今天的聖湯瑪斯大學)讀書,專攻哲學和神學。
1896年夏天,21歲的史懷哲給自己訂下一個人生目標:30歲以前以科學、宗教、、和藝術為主,30歲以後將自己貢獻給社會,為人群服務。
因此史懷哲在大學裡的前12年,潛心研究哲學和神學,並於1898年,得到神學士的學位,接著1899年他以一篇「康德之宗教哲學」論文拿到哲學博士。
 
之後,他取得牧師的職位,在史特拉斯堡的聖尼古拉教堂(St. Nicholas Church)擔任牧師,1900年6月,他又獲得神學博士。1902年,他受聘為大學講師,教授宗教學,他把無限精力用在音樂、教書、和寫作上。使他在音樂、宗教皆同樣成名。他對音樂的喜好,就如同別人對煙、酒成癮一樣。他認為這世界上是充滿痛苦,他也決心分擔這個世界的苦難。
 
1904年底,他在一本「巴黎教會團契報」看到非洲殖民地北部的加彭(Gabon)缺乏醫護人員,以致無法進行傳教工作,因此特別徵召志願人士。史懷哲看到這一徵文,知道這就是他要服務人群的絕佳機會,他立刻決定成為非洲叢林的醫生傳教士。於是他辭去所有大學的教職。在31歲時,重新註冊成為醫學院的學生,他的家庭、朋友都試圖阻止他,說非洲實在太危險了,同時他在歐洲有一片光明的前程。他毫不猶豫,在眾人反對之下,史懷哲進入醫學院的學費,來自他在歐陸所舉行的各種風琴演唱會,還有出書所得的稿費和版稅。史懷哲所寫的書有二本很有名,到今天仍然被視為經典之作,一本是「巴哈傳記」,另一本是「耶穌基督生平探討」(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
在學醫的這段時期,他認識了史特拉斯堡大學歷史教授的女兒海倫.布赫絲蘿<Helene Bresslau;圖3>,她與史懷哲的觀念一致,且放棄社會公益,開始學醫,以幫助史懷哲在非洲的行醫工作。
  
圖3:海倫.布赫絲蘿是史懷哲的妻子,她與史懷哲共創法屬赤道非洲醫院,但認護理工作,是史懷哲的助手。
 
1911年12月,史懷哲通過醫師的資格檢定,第二年便與海倫結婚。
 
因為他對耶穌的看法與宗教界人士不同,剛開始申請到非洲傳教與行醫時,竟然遭到拒絕,在最後,史懷哲自籌行醫的經費,且只行醫不傳教的承諾下,與妻子於1913年3月26日,這時史懷哲已三十八歲,他們搭船來到非洲。
 
第一次向非洲出發時,巴黎的巴赫學會不忍心使這位音樂天才被埋沒於非洲叢林裡,便贈送史懷哲一項意想不到的禮物;這是一台特殊打造足足三噸重的鋼琴,它有大風琴(Great)一樣的鍵盤,並附有管風琴踏式板(Pedal)。為了對抗非洲經年潮濕的氣候和白蟻,鋼琴的表層全部用鋅細心鍍過。這部構造異常特殊的大樂器,後來陪伴史懷哲在非洲度過半個世紀的歲月。
 
到非洲的第一站就是今天加彭的蘭巴雷(Lambaréné),在那兒叢林裡,住著許多不友善的鱷魚、蟒蛇、猩猩等叢林野獸。
 
1913年11月,一座木造醫院造成了,包括2間小房間,前面一間小診療室,後面一間手術房,另最前面有二間小屋,一間是藥房,一間是消毒室。除了醫院簡陋外,非洲的病人是很難照顧,所有病人從痲瘋到象皮病都有,他們有時也會吞下「皮膚病的藥膏」,將幾個禮拜的藥,一次吃完。
 
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戰爭影響,歐洲方面的捐款被斷絕,只好向外貸款,維持醫院的開銷,後來連歐洲方面的食品也沒有了。
1917年9月,史懷哲夫婦被以「戰犯」罪名接到法國軍方的命令,關入集中營,史懷哲夫婦只好隨即關閉醫院,離開蘭巴雷,進入集中營,在緊張、鬱悶的集中營生活中,夫婦二人的健康逐漸下降。1918年6月他們被釋放到瑞士。這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20年,史懷哲將他在非洲行醫的生活,寫成回憶錄,書名叫:「叢莽邊緣」,該書一出版,即受到極大的歡迎,並立刻翻譯成各國語言,使他在非洲行醫事跡,聲名大噪。大家公認他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和平運動者,可是他本人依然十分謙沖,史懷哲悲天憫人的胸懷,感動了許多人,他們繼起效法,到世界上各處洛後的地方,作類似救濟人群的工作。
1919年,獨生女「瑞娜」出生
1920年3月,史懷哲藉著演講和音樂演奏,籌款重回蘭巴雷。
不久,史懷哲第二次前往非洲,他的妻子由於健康不佳,便和獨生女「瑞娜」留在歐洲,自己帶著牛津大學化學系的學生諾耶.基爾斯庇(Noel Gillespie)二人前往。他們於1924年清晨抵達蘭巴雷,發現醫院已經成為廢墟。許多房屋倒了,木材腐爛了,於是他們一方面重修房屋,另一方面還要醫療病人。
1925年底,醫院重建完成,但是當地正流行瘧疾,病人增加到原來的三被,醫院不夠容納這麼多的病人。
 
史懷哲不得不決定在二公里外,另建新醫院,新醫院在奧崗威(Ogowe)河的上游的開闊地帶。1927年1月,新醫院竣工,病患全自舊醫院遷入,自夏季,醫院大致完成,史懷哲於是回歐洲看他的妻女。
 
此後,史懷哲一直負責為越來越大的醫院開支籌款,他演奏風琴,募集基金、寫書,演講。
 
史懷哲從無到有建築他的醫院,不斷擴充,這樣畢路襤褸,從沒有自來水、沒有電燈(手術房例外)、沒有X光的落伍設備,到1940年後每年醫治5000千條人命,他們將醫學建立成一所現代化的「史懷哲醫院」,為窮苦無助的非洲人免費看病。醫院的經費來自各界人士的捐贈和史懷哲個人的出書、演講所得。從那時起,受益的非洲人不知其數,他們在落後叢林中,享受了現代化的醫療,保障他們健康。
 
1953年,在史懷哲77歲那年,他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當時他已享有盛名,得獎被認為實至名歸,可是他並沒有將這筆獎金落入私人口袋,他將它用在奧崗威河的上游蘭巴雷,在此建立一座能收容300名痲瘋病人的村落。
 
1955年史懷哲獲英國女王伊莉沙白二世頒贈榮譽功勳獎,他是第二位獲頒此獎的外國人。
1960年2月,法屬加彭獨立,成立加彭共和國,蘭巴雷也納入它的版圖,加彭共和國為推崇史懷哲的功績,請求他擔任聯合國代表,但被他拒絕,因此發行一套印有史懷哲的紀念郵票,隔年頒贈赤道星十字勳章。
 
1965年1月14日,史懷哲90歲的生日,他的故鄉「凱撒斯堡」為他舉行慶祝會,發行紀念郵票,這時他感動心想:「我已經盡力了。」此後他仍然努力不懈,最後在1965年9月4日,積勞成疾,因腦血管堵塞,奪去這位充滿愛的老人生命。
 
史懷哲一生令人欽佩的有二點,其一:在他事業(宗教、音樂)登峰造極,且看前途一片光明之時,毅然放棄事業,重新學醫,到叢林野獸出沒的非洲行醫。其二是他行醫的生涯遭受許多挫折,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身為德國人的他,在非洲的法屬殖民地行醫,被法國逮捕送入牢房,他仍然不改初衷。從這二點看來,今日他所獲的聲譽,實在是名符其實。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