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花語桂花-清高幽雅、榮譽 江銘輝 五夢網
圖:秋天到了,楓葉紅了、落了,但桂樹卻綠意盎然,開出細小的花,飄來陣陣的清香
一、 桂花常在農曆八月開花,因此農曆八月又稱為「桂月」
秋天到了,楓葉紅了、落了,但桂樹卻綠意盎然,開出細小的花,飄來陣陣的清香,說到「桂花」(圖),不知您是否在十月初隱隱約約的聞到一陣陣清香呢?桂花(學名:Osmanthus fragrans,英文Sweet Olive),木犀科,又名“月桂”(與西方的月桂不同),Osmanthus是由希臘文的osme(氣味)和anthos(花)締造而成,意指該植物的花很香;而fragrans意指芳香,可見它雖然花形小,但香味「清芬郁郁,餘花所不及」。桂花常在農曆八月開花,因此八月又稱為「桂月」。在科舉時代裡,「桂花」可是象徵著文人的榮譽呢!據說晉朝的雍州刺使郤詵在晉武帝的面前自誇文才,比喻為「桂林之一枝」,從此,「蟾宮折桂」便成為進士及第的雅稱。桂有吉祥寓意,源自於桂音諧「貴」,有榮華富貴之意;而子孫仕途昌達,尊榮顯貴是為「蘭桂齊芳」。有些地方的習俗,新娘戴桂花,香且「貴」、高「貴」多子。桂與蓮籽合圖,為「連生貴子」;桂與壽桃合圖為「貴壽無極」等等。另外,「桂花」也可以用來製成花茶、桂花油、桂花糕、桂花釀,又可入詩文、歌曲等等,可真是妙用無窮!
二、「吳剛伐桂」
月宮最著名的傳說,一是嫦娥奔月,其次是吳剛伐桂,吳剛伐桂的來源又有二,一是來至山海經,一是唐代的傳說。
1.山海經記載
吳剛本名吳權,因殺了炎帝的孫子伯陵,惱怒炎帝,伯陵趁吳剛離家三年學仙道時,和吳剛的妻子緣氏私通,還生了三個兒子,因此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這件事惹怒炎帝 ,於是把吳剛流放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吳剛只有在中秋節那天才會在樹下休息。吳剛的妻子對丈夫的遭遇感到內疚,於是命她的三個兒子飛上月亮,陪伴吳剛,一個變成「蟾蜍」,一個變成「兔」,一個不詳(後人附會說是女的,且變成嫦娥)。
2.「酉陽雜俎」
唐代《酉陽雜俎》: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漢朝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守仙道,被罰至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這一天,吳剛才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
三、桂的典故
有關桂樹的典故很多諸如表示進士及第的「蟾宮折桂」,子孫仕途昌達,尊榮顯貴的「蘭桂齊芳」,新娘戴桂花,香且「貴」、高「貴」多子。桂與蓮籽合圖,為「連生貴子」;桂與壽桃合圖為「貴壽無極」以及教子有方,五子皆成大器的「竇家丹桂」等等。茲舉「蟾宮折桂」及「竇家丹桂」說明如下:
1.蟾宮折桂
桂樹開花在秋天,中國古人因此常稱秋試及第的人,為折桂。其後以月中有桂,故又謂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蜍,故又以登科為登蟾宮。於是,「蟾宮折桂」,便成為古時候中國人們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代名詞。據說晉朝郤詵屢次高升到雍州刺使,在東堂相送時,問郤詵說:「你自己認為要怎麼辦?」郤詵應答說:「我舉發賢能的策略,是天下第一,好像桂林的一隻桂枝,昆山的一塊玉。」後人借用這個典故將「蟾宮折桂」比喻為進士及第。一般,狀元是紅(丹桂)、黃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銀桂)。意指用攀桂、折桂來借喻科舉及第的頭、二、三名。
2.竇家丹桂
《宋史‧竇儀傳》:「(竇)儀學問優博,風度峻整。弟儼、侃、偁、僖,皆相繼登科。馮道與(竇)禹鈞有舊,嘗贈詩,有『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名,縉紳多諷誦之,當時號為竇氏五龍。」
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二:「竇禹鈞生五子:儀、儼、侃、偁、僖等,相繼登科,馮瀛王(道)贈禹鈞詩,有『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時號竇氏五龍。」
五代時,竇儀學問淵博,風度清雅而有威儀。四個弟弟: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也都相繼登科。馮道與這五個人的父親竇禹鈞平素交好,曾經寫詩送給竇禹鈞,其中兩句「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當時的士紳人家紛紛諷誦,此後稱讚竇家五子為「竇氏五龍」。後人稱贊父親教子有方法,每個都成材,叫「竇家丹桂」、「靈椿丹桂」或「仙桂靈椿」。
後以此典稱頌他人父子。
四、桂花的花語
1. 清高幽雅
桂花雖然不美麗動人,但卻具濃香,幾公里都聞得到,幽雅芳香,自古以來即被視為「君子的節操」,所以它的花語是清高幽雅。
2. 蠱惑〈月桂花〉
月桂花是迪奥克雷皇帝的殉道者,圣玛尔希亚那之花。自古以來,基督教裏就有將聖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一起的習慣,這因因襲教會在紀念聖人時,常以盛開的花朵點綴祭壇所致。而在中世紀的天主教修道院內,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久而久之,教會便將366天的聖人分別和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曆。月桂花被選來祭祀四世紀時在北非迪奧克雷皇帝身邊殉教的聖瑪爾希亞那的花朵。月桂花原產地在高加索、土耳其和伊朗北部的山嶽地帶。1576年才輸入歐洲。從月桂的葉片中可提煉出櫻桃.月桂水,這是一種可以供香水、糕點使用的香料。不過這種香精是有毒的,大量使用的話會有危險。月桂花是一種既有魅力又恐怖的植物,所以它的花語是“蠱惑”。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具備了明豔、奔放、危險的魅力,一生會有許多纏綿的戀愛故事!
3.收穫
桂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收穫
為什麼桂花的花語是收穫呢?這要從桂花的相關傳說說起:
桂花本來只有天上有,但什麼時候開始流傳民間,傳說如下:
所以,桂花的花語是收穫。
4.榮譽
桂花清雅高貴,古人將它視為榮譽,因此考中進士叫蟾宮折桂,教子有方,成大器叫仙桂靈椿,西洋也將月桂視為榮譽的象徵,羅馬人視之為智能、護衛與和平的象徵。月桂的拉丁字源Laudis意為“讚美”,所以在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勝的人,都會受贈一頂月桂編成的頭環,而“桂冠詩人”的意象,也正是由這個典故衍生出來的。
5. 桂花的花語是吸入你的氣息
桂花可是香滿天下,譽滿天下的寶樹,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象徵,桂花香氣宜人,花小秀麗,枝葉豐滿,秋季開花,使人不禁在桂樹下,多吸清香空氣幾口,因此說桂花的花語是吸入你的氣息。
五、中國的月桂與西洋的月桂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名花,素以芳香沁人而著名。《山海經》中亦早有記載。桂樹豐滿、姿態秀麗、四季翠綠、色澤四時有變,抗寒。農曆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既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呂氏春秋》贊言:「物之美者,招搖之桂」。意思是說,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是招搖山上的桂樹。由此可見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為美的化身,中國也將桂花稱為月桂(因為它傳說生在月球)。無獨有偶西洋也有叫月桂的樹它的名字叫Lanrus nobilis,和中國俗稱的月桂(即桂樹)不同,茲說明如下:
西洋的月桂屬樟科常綠小喬木,樹冠卵圓形,分枝較低,小枝綠色,全體有香氣。葉互生,廣披針形,邊緣波狀,有醇香。單性花,雌雄異株,傘形花序簇生葉腋間,小花淡黃色。核果橢圓狀球形,熟時呈紫褐色。花期4月,果熟期9月。
西洋的月桂為亞熱帶樹種,原產地中海一帶,中國長江流域以南江蘇、浙江、臺灣、福建等省庭園中多有栽培。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亦較耐蔭,稍耐寒,可耐短時-8℃至-6℃低溫。耐乾旱,怕水災。
馬蹄環狀的,而現代的月桂花環則是被編織成圓環狀。古羅馬時代,月桂花環則是頒授給兵士的一種獎勵品月桂編織而成的環狀頭冠,戴於阿波羅頭上。在古希臘在遙遠的希臘,愛神丘比特(Cupid)將一隻金箭射向太陽神阿波羅(Apollo),又將一隻鉛箭射向女神丹弗妮(Daphne)。從此,太陽神阿波羅愛上了女神丹弗妮。但是丹弗妮崇敬月亮女神露娜(Luna),她願意一生服侍在露娜左右,而不談情愛,於是始終躲避著阿波羅。驕傲的阿波羅不願意放棄所愛,不停的追逐丹弗妮的身影。在一次躲避中,丹弗妮跑到了尼羅河的岸邊,看著身後漸近的阿波羅,丹弗妮請求疼愛她的河神歐希里斯(Orsiris)把她變成一株月桂樹,永遠在月光下守護自己崇敬的月亮女神露娜。於是,河神歐希里斯把丹弗妮變成了只在月光下開花的月桂樹。等到阿波羅到達時,看到的只是一株靜立月桂樹。痛失愛人的他決定把月桂樹的枝葉作為桂冠,把樹枝做了琴骨,用花朵裝飾他的弓箭,也唯有太陽神阿波羅的桂冠是用心愛的女人丹弗妮變成的月桂樹的枝葉做成。他要讓自己心愛的人永遠伴隨他的左右。 此後,月桂花環(Laurel wreath)是以時代,月桂花環是頒授給比賽優勝者的獎勵,而在,特別是賜於在戰場上凱旋歸來的軍隊將領。古時候的月桂花環是被編織成
中國桂花,木犀科。常綠喬木,高3-15米,枝灰色。葉對生,長橢圓形,全緣。花簇生於葉腋,花淡黃白色,4裂。核果橢圓形,熟時紫黑色。花芳香,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於食品、化妝品的生產。花入藥有散寒破結、化痰生津的功效,果榨油,食用。亦是觀賞植物。桂花的傳說不斷出現,尤其是吳剛伐桂的故事。
六、結論
桂花雖然不美麗動人,但卻具濃香,幾公里都聞得到所以叫「九里香」,自古以來即被視為「君子的節操」。且樹木壽命長,可達數百年。桂花有極高的經濟價值,早在中國戰國時代,人們就用它浸酒、作食物的香料、提煉香精。桂花花朵細小呈淡黃色、黃白色或紅色,香氣濃郁突出,紅色的桂花據說是與石榴接枝,所以開紅花,亦叫丹桂。因為桂花為八月花之盟主,所以農曆八月又稱為桂月。
把桂花放在酒裏就是桂花酒,放在茶裏,就是桂花茶,用開水泡桂花,就是桂花湯,將桂花加甘草、米粉等作成糕,就是廣寒糕。
圖:桂花的花神是唐太宗的妃子徐惠,喜歡作詩,文采華美。
據說徐惠生下五個月大時就能叫出父母的姓名。四歲通論語及詩,能把把《四書》、《五經》念得滾瓜爛熟。八歲已善屬文,能出口成詩。父親徐孝德想考考她的才華,就叫她模仿離騷寫篇關於桂的文章,徐惠提筆就寫了「仰幽岩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思;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徐孝德看了大感震驚。自是她的盛名原遠播京師,徐惠11歲時為太宗所聞,一道聖旨召入宮,乃納為才人。求知欲旺高的她得以有機會遍覽群書,入宮後仍手不釋卷,才學和見識也進步的更快了。李世民看到徐惠如此好學,不久把她由最末等的才人封為婕妤,後又升為九嬪中的第八級充容。太宗死後,徐惠因悲成疾,相思成災,太醫開方熬藥,她竟然堅決不肯服藥。第二年死了,年僅24歲。後人因她才情出眾.而且寫過詠桂花的詩篇,就封她為桂花的花神。
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叫徐惠來見自己,本來興致挺高,結果徐惠遲遲不來。李世民等了很久很久,一肚子烈火。當徐惠珊珊到來的時候,李世民一幅怒氣沖天。徐惠何等的聰明,馬上發現李世民的不愉快,但她只是嫣然一笑,揮筆寫了一首詩給丈夫消氣。詩的內容是:
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