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花語茉莉花- 愛人的花 江銘輝 五夢網
圖:花白色有芳香,近凋時呈黃色。春至秋季均能開花,以夏至秋季較盛開,約4至10月左右。
一、茉莉花歌曲名滿天下
茉莉花半落葉蔓性灌木,株高1至1.5公尺,呈匍匐狀,叢生,葉柄及葉脈有柔毛。葉橢圓或廣卵形,對生,葉脈羽狀,近全緣。花有梗,單數或數朵或十數朵,花白色有芳香,近凋時呈黃色。春至秋季均能開花,以夏至秋季較盛開,約4至10月左右。有單瓣花、半重瓣或重瓣花等品種。
茉莉花以歌曲「茉莉花」名滿天下,歌詞如下: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
它是一首著名的中國民歌,最早可能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初名為《鮮花調》,一直為中國民間小調,1942年,藝術家何仿搜集了民歌《茉莉花》整理,至1957年,南京前線歌舞團將其重新整理,更名為《茉莉花》,義大利歌劇家普契尼將這首歌的曲調放入他生前最後一部歌劇杜蘭朵公主中;杜蘭朵公主是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此外茉莉花歌曲也在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場上作為頒獎的音樂。
說到茉莉花,我小時候也聽到一首叫「六月茉莉」的臺灣民謠,它由台灣名作曲家許丙丁先生譜曲,非常好聽,歌詞如下:
﹝女﹞
六月茉莉真正美,郎君生做嘛真古錐,好花難得成雙對,身邊無娘呀依都上克虧。
六月茉莉真正香,單身娘仔嘛守空房,好花也著有人挽,沒人知影呀依都氣死人。
﹝男﹞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
﹝女﹞
六月茉莉香透天,單身娘仔啊無了時,好花也著合人意,何時郎君呀依都在身邊。
﹝男﹞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
二、茉莉花傳說
茉莉花因為傳自國外,因此它的傳說,有中國,也有印度,甚至菲律賓,印度、菲律賓並將它視為國花。它的美麗傳說如下:
1. 相傳在明末清初,蘇州虎丘住著一趙姓農民,一對夫婦倆和3個兒子,生活貧苦。趙先生外出謀生,落腳在廣東鄉裡,每隔兩、三年回來。妻子和兒子在家種田。孩子漸漸大了,他便把地分為三塊,各人一塊,都以種茶樹為主。有一年趙先生回家,帶回一捆花樹苗,只說這是南方人喜歡的香花,但不知道名字。趙先生不管兒子喜歡不喜歡,便栽在大兒子茶田的田邊上。隔了一年,樹上開出了一朵朵小白花,雖香,並沒有引起村民的多大興趣。一天,趙家的兒子驚奇地發現,茶枝帶有小白花的香氣。隨即檢查了全茶田,都帶著香氣。他使不聲不響採了一筐茶葉,到蘇州城試賣,意想不到,這含香的茶葉一會兒全部賣光。這一年大兒子賣香茶葉發了大財,消息終於傳開。兩個弟弟得知後,找哥哥理論,認為哥哥的香茶葉是父親所種,哥哥賣茶葉的錢應三人均分。兄弟一直吵鬧不休,兩個弟弟要強行把香花毀掉。
鄉裡有位智士名叫戴逵,深為鄉民所崇敬。趙氏三兄弟便到戴家,請他評理。戴逵說:「你們是親兄弟,應該親密無間,今後還要結婚生孩子,為人父母,不能只為眼前一點點利益,鬧得四分五裂。哥哥發現的香茶,多賣了錢,這是大好事,全家都應高興。財神爺進了你家門,你們反而打起來,哪有這種蠢事?你們知道財神在哪裡,就是這些香花。你們要繁殖發展這些香花,各人茶田裏都栽上香花,兄弟都賣香茶,大家就都發財了。你們的香花有了名,壞人想來偷,怎麼辦?兄弟輪班看護,這就要團結一致,如果你們都自私自利,不把大夥利益放在前面,事情哪兒成呢?為了要你們能記住我的話,我為你家的香花取個花名,就叫末利花,意思就是為人處事,都把個人私利放在末尾。」
兄弟三人聽了戴老夫子的話,很受感動。回家以後,和睦相處,團結生產,大家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起來。
2. 相傳在很久以前,北京有一位叫陳古秋的茶商,在去南方採購茶葉的途投宿客棧,遇見一位年輕女子,披麻戴孝,孤身一人,彷彿有甚麼悲苦的心事。陳古秋心生憐憫,便向前詢問緣由。姑娘淒淒地告訴他,老父去世,無錢買棺材下葬,所以悲切。陳古秋十分同情,便出資幫姑娘安葬了父親,姑娘後來知道他是位茶商。
三年後的春天,陳古秋又一次南下,途經此地,客棧老闆見到他十分高興,寒暄過後,交給他一包茶葉,說是三年前他曾經幫助過的那位姑娘所贈。陳古秋即詢問姑娘現狀,老闆歎聲說她已於一年前離世。陳古秋只好帶著這包茶葉回京。
到了冬天,陳古秋邀請一位朋友到家中品茗閒談,這位朋友是品茶高手,精通茶道。在相談甚歡之際,陳古秋想起今春姑娘所贈茶葉還未曾開啟品嚐,何不請朋友一同品嚐。隨即拿出茶葉沖泡。當他們打開碗蓋,但見一股清香撲面而來,接著在緩緩升騰的熱氣中,一位美麗的姑娘若隱若現,手中捧著一束茉莉花,漸漸的姑娘隱去,又變成了一團熱氣。
陳古秋萬分驚異,忙問朋友是何緣由。朋友說:「你一定是在某時某處做過甚麼善事,因為此乃茶中絕品『報恩仙茶』,過去只是聞聽,今得以親見,老弟,是何人相送?」陳古秋即講訴了三年前的故事。朋友十分感歎:「此茶為珍品,及其難得,製作此茶几極耗費人之精力,想必這位姑娘已不在人世。」
陳古秋沉默良久說到:「依我所見,這是茶仙指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果然他將茉莉花加到茶中,製出了香氣濃郁的茉莉花茶。
3. 相傳古時後的菲律賓,有一位名叫「葳葳」的公主,她和另一個部落的王子相戀,兩人的感情非常好,而且已經有了婚約;可是非常不幸地,王子在一次國土的保衛戰中,身先士卒,戰死沙場,公主悲傷得幾度昏迷,竟因此得了重病,不久,也同赴黃泉追隨王子去了。國人將王子和公主安葬後,幕地上竟長出了兩株茉莉花,朝夕相偎相依,讓人為他們憑弔感懷。
4. 印度的神話故事說:有位高官的千金,長得楚楚動人,被太陽神看上了,兩人甜甜蜜蜜的沉醉在愛情裡,過著非常快樂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長,太陽神很快就移情別戀了,剎那間,美麗幸福的日子也跟著消失無蹤。多情的伊人被拋棄後,人逐漸憔悴下來,終於不堪折磨而自個兒了斷生命。過了不久,她的墓地上便長了一棵樹且開出潔自芳香的花,這些花朵非常怕太陽,常常等到夜幕來臨時才敢綻開優雅芳香的可愛小白花,人們稱它為「夜素馨」。
5. 菲律賓在獨立之前,由美國管理,在早則臣服於西班牙人。在邊牙人統治期間,曾有一些不甘國土被侵的革命志士,其中一位叫做拉剛家林的熱血志士,在毅然參加愛國行動和女友李婉婉話別時說:「親愛的,如果我不幸血流大地,希望你不要難過,也不要忘記我,請時時為我禱告!」「我會的!我發誓一生一世深愛著你!」李婉婉也表明自己的心意。
不幸的是,西班牙人船堅炮利,很快就粉碎了菲律賓志士的美夢!拉剛家林也為國捐驅了!李婉婉悲痛不已,每天以淚洗面,身體因此一天不如一天,最後終於香消玉殞。朋友把她安葬以後,沒想到墓地竟長出一朵從沒見過,清香動人的白色花朵,那就是茉莉花。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在民間,茉莉花也因此根深蒂固地活在菲人心中!1943年二月一日,駐菲的總督莫非,幾經考慮後,公佈選定茉莉花為菲律賓之花。當菲人獨立自治後,這個千島之國仍然把象徵純潔和永恆愛情的茉莉花定為國花。
6. 傳說茉莉花原來沒有香味,它的香味與一個叫“真娘” 的女子之死有關,她死後其魂魄附於花上,從此茉莉花就帶有了香味,所以叫茉莉花又稱香魂,茉莉花茶又稱為香魂茶。蘇州虎丘周邊的花農以此窨茶製成茉莉花茶。
真娘,本名胡瑞珍,唐代蘇州歌妓。出身京都長安一書香門第。從小聰慧、嬌麗,擅長歌舞,工於琴棋,精於書畫。為了逃避安史之亂,隨父母南逃,路上與家人失散,流落蘇州,被誘騙到山塘街“樂雲樓”妓院。因真娘才貌雙全,很快名噪一時,但她只賣藝,不賣身,守身如玉。其時,蘇城有一富家子弟叫王蔭祥,人品端正,還有幾份才氣。偏偏愛上青樓中的真娘,想娶她為妻,真娘因幼年已由父母作主,有了婚配,只得婉言拒絕。王蔭祥還是不甘休,用重金買通老鴇,想留宿于真娘處。真娘覺得已難以違抗,為保貞潔,懸樑自盡。王蔭祥得知後,懊喪不已,悲痛至極。斥資厚葬真娘于名勝虎丘,並刻碑紀念,載花種樹於墓上,人稱“花塚”,並發誓永不再娶。文人雅士每過真娘墓,對絕代紅顏不免憐香惜玉,紛紛題詩於墓上。
真娘的墓建在蘇卅虎丘上,據說此墓與黑水青塚、燕郊香塚為國內三大名塚,同傳千古,然 此乃為題外之事。
三、茉莉花的花語
印度的年輕人喜歡送芳香的茉莉花給心愛的人,以示「愛慕」,而姑娘們更將這美好無比的禮物插於髮上,表示「不變的愛」,所以人也將它稱為「愛之花」。茉莉的花朵小巧可愛,花香怡人,是印度婚禮中不可或缺的花。因此茉莉花的花語為可愛、幸福、親切之意。
四、茉莉花的功能
茉莉花除作為觀賞外,最大用途是製造香油及茉莉香片。茉莉花經常用來當做香水的基本調料,歐美人士常以茉莉花油和杏仁油來按摩身體。而茉莉花早被中國人當做茶葉飲用了,「茉莉香片」是中國北方居民的最愛。茉莉花有大量揮發精油,能使人的情緒得到穩定。茉莉花與粉紅玫瑰花搭配沖泡飲用有瘦身的效果。傳統將花跟茶葉一起沖泡,可達到鬆弛神經的效果,改善昏睡或焦慮感,對於月經失調及神經性敏感皮膚,有相當療效,常飲可調養內分泌,潤澤膚色。茉莉花以芳香著名,詩人江奎曾說:「」靈種傳聞出越裳,何人提企挈上蠻航,他年我若修「花史」,列為人間第一杳。」茉莉濃厚的香氣來自特別的油細胞,藏在花瓣之間而非蕊柱內,能夠自動分泌香油的分子,其內含有苯甲醇醋等有機化合物。因此農家利用這種特性,用之來薰製茶葉作成花茶,就是俗稱的香片」,這是福建和台灣的特有產品,也是農村主要的經濟來源。歐美人士對中國的茉莉香片情有獨鍾,認為是天地精華、人間極品,有一位外國詩人曾說:「當我飲用茉莉花茶時.就猶如置身於鳥語花香的春天中。」
五、結論
茉莉花來自梵語,也稱耶悉茗花名為Jasmine ,波斯語 亞斯名(Yasmin)意思是"gift from God" ,神的禮物。此語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中文的 茉莉一字都來自印度之梵語音譯,在佛經的翻譯上又稱為 "抹利" " 鬟華" "抹厲" 。
「風韻傳天竺,隨經入漢京。」茉莉花原產於印度、伊朗、阿拉伯等地,在漢代時傳入中國,茉莉花別稱抹麗花、暮梨花、玉麝花等。《南方草木狀》記載:末利乃「耶悉名花」,為胡人自西域移植至南海,南人愛其芳香,競植之。茉莉花色雅淡清爽、細緻玲瓏,有清香壓九秋之姿,雖無豔態卻別具風韻。宋朝的一位詩人說 :「江梅去去木犀晚,萱草石榴刺人眼;沒利獨立幽更佳,龍涎避香雪避花。」 將茉莉花拿來與江梅、木犀、萱草、石榴相較,說江梅、木犀雖好,卻已衰落 ;萱草、石榴雖旺,可是又過於顯眼,唯茉莉才是詩人的意中花。
筆者彰化縣的故鄉,有個花壇鄉,它盛產茉莉花,每到茉莉花產季,田野間不時傳來濃郁的茉莉花香,讓人神清氣爽,盛開的茉莉花朵呈現白色花海非常漂亮。早期茉莉花1斤的價格相當於當時1天普通工的工資,農民普遍種植,所以花壇鄉向來有「茉莉花王國」的美譽,全盛時期全鄉茉莉花的栽種面積廣達200多公頃,不過近年來,受到國外進口花卉及茶葉等相關產品的挑戰,導致茉莉花田縮水,目前僅存30餘公頃。茉莉花田多集中在「彰員路」沿線的八卦山麓,品種區分為大茉莉與小茉莉,由於花農都累積豐富的經驗,種出來的茉莉花,花香濃郁、品質優良,連帶茉莉花的相關附屬加工品,質地也非常棒。早期,花農摘下來的茉莉花,大多製成茉莉花香片,現在經花壇農會全體員工的努力,積極協助花農開發香精、香皂、沐浴乳等加工品,為花農們開創事業的第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