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的故事  2010-09-15 十一月花语 菊花

十一月花语 菊花-隐士

 

图:菊花(Chrysanthemum),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等,原产中国,后传至日本,于十八世纪再传入欧洲。

菊花(Chrysanthemum),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等,原产中国,后传至日本,于十八世纪再传入欧洲,目前栽培之菊花系由中国与日本的多种野生菊杂交而来,现在欧美及日本还不断改良选育,新品种不断推出。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菊花,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礼记,月令》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自此以后,历代咏菊之文不绝,菊花开在九月,古时候
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也称为菊花节,人们在这一天开菊宴,喝菊花酒,据说是菊花酒令人长寿并且能够秘灾。汉代以来,每年重阳喝菊花酒的风气更为盛行,不但菊花可以酿酒,菊花本身也是仙人的仙药,相传求仙寻道的朱儒和康风于就是因为长期吃菊花而成为神仙。屈原离骚说:「夕餐秋菊落英」。菊花不但可吃,吃了菊花可以成仙,就是动物长期吃菊花,也是可以修成正果的。在《夷坚志》里,曾经记载一段牲畜长期吃菊花,而修成正果的故事说:在毫社地方的吉祥僧剎里有一个老和尚,一天正在诵念《华严经》,忽然跑来一只紫色兔子,随着他起坐听经坐禅。之后这只兔子即留在庙里一年多,每天只吃菊花和喝清泉水,陪着老和尚起居作息,俨然是一位高僧模样。老和尚因此特地为它取了个名字叫“菊道人”。

 

菊花至少有一百五十多种类,以黄色菊花为正,因为黄色是中央土色,因此大黄菊是菊中的上品。

千古以来真正知菊的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屈原,另一个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屈原是失意的诗人,陶渊明是田园诗人。因此。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陶渊明枯坐在自宅旁边的菊花丛中,采下菊花欣赏、把玩。难耐无酒,这时忽闻马蹄声近.原来是江州刺使王弘派人送酒来了,于是他以采下菊花当下酒物,与来人,欣然酌酒,直到醉茫茫。

  

图:农历九月菊花的花神,是一生爱菊如痴的陶渊明。他曾为菊花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句。

这个故事后来流传到民间,每到重阳节,饮菊花酒,感受陶渊明的闲情逸致,体会他那淡泊独立的精神,便成为民间的一大习俗。在九九重阳要登高及喝菊花酒,另有一个很传奇的故事。 故事是:

东汉时,有一个人名叫费长房。他精通天文历数,并且修道成仙。有一天,费长房告诉他的弟子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灾难。那天,你一定要带家人一起到山上避难。并叫家人臂上都扎个彩囊,裹面装着茱萸果,然后攀登到高处饮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消除灾祸 。」桓景听命照办,乖乖地在山上躲了一天,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鸡犬牛羊,全都死了,果然应验了费长房的话。桓景把结果告诉费长房,费长房说:「那些牲畜已替你家人顶下这场灾祸了!」

此后重阳登高,喝菊花酒,却成为中国人自古以来一个很独特、富诗意,与赋传奇色彩的习俗。

 

早期的菊、几乎清一色是黄色的。所以《礼记》〈月令篇〉里记载说:「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后来有一句名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所说的黄花也是指菊花而言。在西方,欧美人则通称菊花为Chrysanthemum,这个由Chrysosanthemon两个希腊字合并衍变而成的名称,等于英文里的"Gold flower",意思也是“黄金之花”。

由于菊花原产于中国,所以世界各国的菊花,在渊源上都和中国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紧邻的日本,早在公元750年左右,就把菊花带回种植,是最早自中国引进菊花的国家。起先只在皇宫贵族间栽种,直到距今约300年前的德川时代,民间养菊风气才大为兴盛。明治二年 (公元1869),他们的皇室更大力倡导,除在每年秋天举行全国性观菊会外,并且还以16瓣的菊花图案为皇室标志,并禁止其它人采用菊花图案为家徽。民间在皇家如此推崇下,亦普设养菊社团,栽培和研究并重。使得菊花在日本,也和中国人一样,与文学、艺术、生活打成一片。美国人类学鲁思·潘乃德Ruth Benedict)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受美国政府委托,为解决盟军是否应该占领日本以及美国应该如何管理日本的问题,写了一本书,叫《菊花与剑》(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书中引日本庭园为例,说:「菊花养植在盆钵里,为了参加日本的年度花展,栽植者用手把每一枚花瓣分开,而且常用看不见的小线圈架在花中,使之保持固定的形样。」无形的义理规范一如线圈般,造就了日本独特的美感。而「剑道精神」更是日本引以为傲的,他们把身体比喻成一只剑,佩剑者有责任保持剑的明亮,时时砥砺自己,在磨砺之中,可以孕生一股强大的力量。「菊花与剑」象征日本人矛盾的性格,诚如作者所言:「菊花与剑都是构成日本民族性的一部分。日本民族无与伦比的兼具了下列各种性格:好战而祥和、黩武而美好、傲慢而尚礼、呆板而善变、驯服而倔强、忠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在新世纪的文化冲击中,日本人仍展现其独特的姿态。

 

据说,菊本来是字加头。鞠者穷也,也就是说一年的花事,到这个时候已经穷尽了。陶渊明之所以特别喜爱菊花,也是因为菊花不在春天和别的花争艳,等到秋天才不畏寒冷地开花,很像有节气的清高人品。

 

重阳节的菊花酒光是制作便煞费工夫,通常要在前一年重阳时采下新开菊花,折些青翠的嫩枝叶和准备酿酒的粮食混合在一起,然后贮藏起来,直到第二年的重阳节才开封饮用,历代泡制菊花酒的方法略有差异,晋代的[太清诸草木]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长生不老。"明代则是先取甘菊煎汁,再加入酒曲及米一起酿制,有的还会加地黄,当归,枸杞等药材。

菊花除可观赏外和制作菊花酒外。最为常见的是冲泡菊花茶

  菊花茶分类主要有:黄山贡菊,湖北福田河的福白菊,桐乡的杭白菊以及山东的野菊花。

  黄山贡菊是从菊花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原产于歙县金竹岭一带,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 据民间传说,黄山贡菊原是宋朝徽商从浙江德清县作为观赏艺菊引进的。在一大旱之年,有许多人得了红眼头痛病,有人采用鲜菊花泡水将火,十分灵验。 以后人们经常用鲜花或菊花干泡水泡茶,医治目赤羞明、胆虚心燥等病。从此,这一带农家门前屋后广种菊花,为了久藏又特意烘制成干菊花,金竹岭由此闻名远近。

  清光绪年间,北京紫禁城里也流传红眼病,皇上下旨,遍访名医良药,黄山知府献上黄山菊花干,京人泡服后眼疾即愈。于是徽菊名气大振,被尊称贡菊 贡菊历来被当作一味重要的中药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让我们以元稹的这首咏菊诗,作为本篇的结束。他别出新意地道出了爱菊的原因。

 

诗曰: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它的意思是: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像到了陶渊明的家,我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徘徊环绕篱笆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不是我对百花之中偏爱菊花,因为它开完了,就没有别的花可欣赏了。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