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的故事  2010-09-15 十一月花語 菊花

十一月花語 菊花-隱士

  

圖:菊花(Chrysanthemum),別名壽客、金英、黃華、秋菊、陶菊等,原產中國,後傳至日本,於十八世紀再傳入歐洲。

菊花(Chrysanthemum),別名壽客、金英、黃華、秋菊、陶菊等,原產中國,後傳至日本,於十八世紀再傳入歐洲,目前栽培之菊花係由中國與日本的多種野生菊雜交而來,現在歐美及日本還不斷改良選育,新品種不斷推出。


梅、蘭、竹、菊四君子的菊花,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禮記,月令》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黃華」的記載,自此以後,歷代咏菊之文不絕,菊花開在九月,古時候九月九日的重陽節也稱為菊花節,人們在這一天開菊宴,喝菊花酒,據說是菊花酒令人長壽並且能夠祕災。漢代以來,每年重陽喝菊花酒的風氣更為盛行,不但菊花可以釀酒,菊花本身也是仙人的仙藥,相傳求仙尋道的朱儒和康風于就是因為長期吃菊花而成為神仙。屈原離騷說:「夕餐秋菊落英」。菊花不但可吃,吃了菊花可以成仙,就是動物長期吃菊花,也是可以修成正果的。在《夷堅志》裡,曾經記載一段牲畜長期吃菊花,而修成正果的故事說:在毫社地方的吉祥僧剎裡有一個老和尚,一天正在誦念《華嚴經》,忽然跑來一隻紫色兔子,隨著他起坐聽經坐禪。之後這只兔子即留在廟裡一年多,每天只吃菊花和喝清泉水,陪著老和尚起居作息,儼然是一位高僧模樣。老和尚因此特地為它取了個名字叫“菊道人”。

 

菊花至少有一百五十多種類,以黃色菊花為正,因為黃色是中央土色,因此大黃菊是菊中的上品。

千古以來真正知菊的人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屈原,另一個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屈原是失意的詩人,陶淵明是田園詩人。因此。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記載,某年九月九日重陽節,陶淵明枯坐在自宅旁邊的菊花叢中,採下菊花欣賞、把玩。難耐無酒,這時忽聞馬蹄聲近.原來是江州刺使王弘派人送酒來了,於是他以採下菊花當下酒物,與來人,欣然酌酒,直到醉茫茫。

 

 

圖:農曆九月菊花的花神,是一生愛菊如癡的陶淵明。他曾為菊花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佳句。

這個故事後來流傳到民間,每到重陽節,飲菊花酒,感受陶淵明的閒情逸致,體會他那淡泊獨立的精神,便成為民間的一大習俗。在九九重陽要登高及喝菊花酒,另有一個很傳奇的故事。故事是:

東漢時,有一個人名叫費長房。他精通天文歷數,並且修道成仙。有一天,費長房告訴他的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將有災難。那天,你一定要帶家人一起到山上避難。並叫家人臂上都紮個彩囊,裹面裝著茱萸果,然後攀登到高處飲菊花酒,這樣便可以消除災禍。」桓景聽命照辦,乖乖地在山上躲了一天,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雞犬牛羊,全都死了,果然應驗了費長房的話。桓景把結果告訴費長房,費長房說:「那些牲畜已替你家人頂下這場災禍了!」

此後重陽登高,喝菊花酒,卻成為中國人自古以來一個很獨特、富詩意,與賦傳奇色彩的習俗。

 

早期的菊、幾乎清一色是黃色的。所以《禮記》〈月令篇〉裡記載說:「季秋之月,菊有黃華」。後來有一句名詞:『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所說的黃花也是指菊花而言。在西方,歐美人則通稱菊花為Chrysanthemum,這個由Chrysosanthemon兩個希臘字合並衍變而成的名稱,等於英文裡的"Gold flower",意思也是“黃金之花”。

由於菊花原產於中國,所以世界各國的菊花,在淵源上都和中國有著不可分的關係。

緊鄰的日本,早在公元750年左右,就把菊花帶回種植,是最早自中國引進菊花的國家。起先只在皇宮貴族間栽種,直到距今約300年前的德川時代,民間養菊風氣才大為興盛。明治二年 (公元1869),他們的皇室更大力倡導,除在每年秋天舉行全國性觀菊會外,並且還以16瓣的菊花圖案為皇室標誌,並禁止其他人採用菊花圖案為家徽。民間在皇家如此推崇下,亦普設養菊社團,栽培和研究並重。使得菊花在日本,也和中國人一樣,與文學、藝術、生活打成一片。美國人類學露絲·潘乃德Ruth Benedict)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受美國政府委託,為解決盟軍是否應該佔領日本以及美國應該如何管理日本的問題,寫了一本書,叫《菊花與劍》(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書中引日本庭園為例,說:「菊花養植在盆鉢裡,為了參加日本的年度花展,栽植者用手把每一枚花瓣分開,而且常用看不見的小線圈架在花中,使之保持固定的形樣。」無形的義理規範一如線圈般,造就了日本獨特的美感。而「劍道精神」更是日本引以為傲的,他們把身體比喻成一隻劍,佩劍者有責任保持劍的明亮,時時砥礪自己,在磨礪之中,可以孕生一股強大的力量。「菊花與劍」象徵日本人矛盾的性格,誠如作者所言:「菊花與劍都是構成日本民族性的一部分。日本民族無與倫比的兼具了下列各種性格:好戰而祥和、黷武而美好、傲慢而尚禮、呆板而善變、馴服而倔強、忠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在新世紀的文化衝擊中,日本人仍展現其獨特的姿態。

 

據說,菊本來是字加頭。鞠者窮也,也就是說一年的花事,到這個時候已經窮盡了。陶淵明之所以特別喜愛菊花,也是因為菊花不在春天和別的花爭豔,等到秋天才不畏寒冷地開花,很像有節氣的清高人品。

 

重陽節的菊花酒光是製作便煞費工夫,通常要在前一年重陽時採下新開菊花,折些青翠的嫩枝葉和準備釀酒的糧食混合在一起,然後貯藏起來,直到第二年的重陽節才開封飲用,歷代泡製菊花酒的方法略有差異,晉代的[太清諸草木]記載:"九月九日,採菊花與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長生不老。"明代則是先取甘菊煎汁,再加入酒麯及米一起釀製,有的還會加地黃,當歸,枸杞等藥材。

菊花除可观赏外和製作菊花酒外。最為常見的是沖泡菊花茶

  菊花茶分類主要有:黃山貢菊,湖北福田河的福白菊,桐鄉的杭白菊以及山東的野菊花。

  黃山貢菊是從菊花群體中選育出的優良品種,原產于歙縣金竹嶺一帶,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據民間傳說,黃山貢菊原是宋朝徽商從浙江德清縣作為觀賞藝菊引進的。在一大旱之年,有許多人得了紅眼頭痛病,有人採用鮮菊花泡水將火,十分靈驗。以後人們經常用鮮花或菊花幹泡水泡茶,醫治目赤羞明、膽虛心燥等病。從此,這一帶農家門前屋後廣種菊花,為了久藏又特意烘製成幹菊花,金竹嶺由此聞名遠近。

  清光緒年間,北京紫禁城裏也流傳紅眼病,皇上下旨,遍訪名醫良藥,黃山知府獻上黃山菊花幹,京人泡服後眼疾即愈。於是徽菊名氣大振,被尊稱貢菊。 貢菊歷來被當作一味重要的中藥材。

 

菊花,不象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讚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讓我們以元稹的這首詠菊詩,作為本篇的結束。他別出新意地道出了愛菊的原因。

 

詩曰: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它的意思是:一叢叢菊花圍繞著房屋開放,好像到了陶淵明的家,我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徘徊環繞籬笆觀賞,以至於太陽西斜都不知道。

不是我對百花之中偏愛菊花,因為它開完了,就沒有別的花可欣賞了。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